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总义 第七课 认定理所破▪P2

  ..续本文上一页到他真正要杀的人。这个时候要做什么工夫呢?就是这一个主人会把对方的相貌给他描述,把对方的特征给他准确无误地描述,他住在哪里,他长得什么样,他姓什么,他所活动的范围,方方面面地很具体地给他描述得清清楚楚。虽然不是让他真正地看到,但是给他介绍的一点一滴都符合于这个真实的。甚至更方便一点,就是能够给他描绘。假如说这一个人要雇杀手,他就要把对方描述得很清楚。如果是在古代,就要给他描绘他的相貌。就像我们看古代的电视剧当中、电影当中,再要去逮捕某个人的时候,发通辑令的时候就是要画上这个人的相,然后才能依靠这个相找到这个人,最后才能把他抓住,才能解决这件事情。像现在,就用照片去到处找,最后这个杀手才能够按照他的主人(的要求)将这个人杀害。

  我们要打破什么东西必须要认识它!不认识它,就无法打破它,所以我们要认识什么是我、什么是自性。有些道友觉得“这个中观里面学法相,这个我呀,什么自性呀,这些学起来很艰难,好像很生疏,学这个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你不去学它,你很难学好中观。这些法相是准确定义我们所要打破的对境。我们只有去认识到它,最后才能够打破它,如果你不认识他,你就无法打破它。虽然这个法相我们可以换成现代的话语,但是由于古代的这些祖师大德,他们有巨大的智慧,甚至很多高僧大德在定位这些法相名词的时候,他们是以出世间的智慧、出世间的大智慧,给我们选取的一个法相。由于这些成就者他所选取的、所定位的,他们的智慧不可思议,所以他们用一个“我”字,一个“自性”,这些法相的名词,会非常的准确,这是一点;再另外一个呢,他们境界不可思议,会通过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境界、他们的神通三摩地来加持这些法相,使我们在学这些法相的时候,也能够得到佛法智慧的加持。所以上师们讲到,我们最好能够对这些古代所定位的这些法相,在内心当中有信心。我们去学习它、去闻思它,会得到这些法相的加持,我们要努力地去把握它。最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古人的智慧真的不可思议,他们把这些法相定位得这么清楚,这就是我们心理活动的每一个侧面已经明显显的,包含了这个法相所要定位的定义。而只不过是我们现前的闻思不够,我们无法去把握它。但是你慢慢地熟悉、慢慢地熟悉,会理解、把握这些法相的。就像这里面的这些“实有”,“自性”呀,“我”啊,如果我们不能够认识这个法相它所诠释的所诠义,他们所要给我们介绍这个法义的话,那么我们就无法学好中观,这是第一步,所以要去认定理所破。

   然后我们看下面说:

  一、所破摄为二我

  所破会分为成“二我”、“四边”,还有把它认定为“显现”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只是说从不同的侧面让我们去了解它,开合不同而已。

  《入中论》云:“由人法分二。”

  所破也就是将所有要打破的对境分为“人”和“法”。由“人”和“法”的这种分类将它分成两类所破。

  又云:“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伽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

  这个偈诵,首先第一个偈诵是《入中论》当中以“人我”作为一个例子,要打破的是什么。这些瑜伽师通过智慧照见一切烦恼的诸多过患完全都是出自于萨伽耶见。由于一切的烦恼的出生处是以萨伽耶见为源头,而了解到萨伽耶见的直接的所缘对境就是我。如果不把这个直接所缘对境打破,那么萨伽耶见将会自然产生。看到这一点,修行者瑜伽士就从最初面对的时候,首先要打破这个萨伽耶见的对境——我。这里的萨伽耶见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萨伽耶”是多义不翻,也就是说它有多种意思。如果只翻译成一种意思,那就会不能完全把这个法相的意思翻译出来。古人很尊重原义,没有偏袒在某一个意思上面来进行翻译,让我们后学者也能完整受持这些法相。萨就是“有”的意思;伽耶就是“聚集”,或者“生”的意思。还有,萨也有“坏”的意思,有“虚伪”的意思,有“移转”的意思,有这多种意思。萨和伽耶都有多义,所以没有翻译。而我们通常所了解的“萨伽耶见就是坏聚见”,只是这个法相用词的一个侧面。因为有部宗、经部宗、还有唯识宗,他们对于“萨伽耶”这些所认定的具体含义是不一样的。有部宗把这个萨伽耶就把它当成“有身见”;经部宗把它当成“虚伪身见”;唯识宗把它当成“移转身见”。很多些道友也许在第一次听到这个法相的时候,会感觉太繁复了。没有关系,我们最主要把它理解成“这就是执著有一个我的一个见”,也就是把一个本来是变坏无常的多体聚集的一个身心五蕴当成是一个常有的、不变坏的、不是聚集而是一体的这种见,也就是我见。这就是我们在学《抉择二无我》的时候,大家所熟悉的,也就是要破我,最主要是要破它是一体的、是恒常的,把它这种常一打破。而萨伽耶就从反面来说,我们这种“我见”是错误的:没有一个常、没有一个一,只有一个坏、只有一个聚,这样显示我们的我见的错谬之处。

  这个颂词最主要就是给我们来认定,就是这个我见——它是这个轮回一切烦恼的过患、根源。我们看到这个根源以后就想要解决它。怎么解决它呢?就要把这个“见”的对境直接所缘,把这个“我”打破。学习《抉择二无我》就直接要打破人我、法我,那么打破人我、打破法我。在打破人我的时候就打破这个常一的我。那么瑜伽师最初要来破我。这是要认定我的这种根源。一旦我们把这种对境的我打破,那么你的这种见也就不执著这个对境;没有这个对境给你执著,最后你就没有萨伽耶见;没有我见你就没有烦恼了;没有烦恼,一切生死的过患也就无法产生。这样一切修行的问题你就已经解决了。在《如来秘密经》当中,佛陀告诉寂静慧菩萨,就说如同斩断这个树根一样,一切的枝叶都会依此而枯萎。你把树根一断,枝叶花果自然枯萎。如果说我们能够把这个萨伽耶见泯灭,一切烦恼,一切随烦恼都会寂灭无余。而如何打破这个萨伽耶见呢?就是要把这个直接的所缘境——我,把它攻破。这是这个偈诵中所说的。

  《众论难题释》云:“理所破总摄取为人我与法我。”

  前面以“人我”作为例子;现在就是把总体的理所破给我们摄为“人我”和“法我”,这是总体包涵。

  (一)认定我与无我

  月称菩萨《四百论释》中云:“所谓我者,谓诸法体性,不依杖他,由此无故,名为无我。”

  月称菩萨对于圣天菩萨的《四百论》作了一个注释。这个注释是在学中观的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部论典。在这一个论典当中所开出的字句,都是我们学中观的一个直接可靠的所依。我们要学法相要学法义,就要依靠这些可靠的论典的注释。所以我们要准确把握《四百论释》当中所开示的法义。这里面开示说:所谓的“我”是什么呢?就是诸法的体性,它不是依仗他法而建立的。说一个东西是我,那么就说这个东西就是不依靠他而建立的;不依靠他而建立的才说明他存在;依靠他而建立的就说明他不存在。哪一个侧面依他而建立的,这个侧面就不是他自己,就不是“我”。就像我身上的某一个东西是别人的,那就不是我。我的衣服是别人的,那这个衣服不是我;我身上的每一块肉都是别人的,那这就不是我。所以,我的血肉、我的骨骼、我的心态,每一个东西都不是自己的话,这一个东西就不是我。最后一分析,哪一个是你呢?都不是,都是依靠其它的因缘聚合起来的。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这些聚合的。那么你自己是不是地、水、火、风呢?你的身体哪一个是地、水、火、风呢?你也许会说我就是我身体的这些,虽然我不是这样去仔细分析,但是我笼统一执著时,这些就是我。去分析的时候,这些都不是你;这些都是它,为什么呢?假如你说你是地、你是水、你是风,地水火风,只要你说你是哪一个侧面,就是不能是其它侧面。假如你是总体,假如哪一个侧面一扫,你就已经不是了。这样一看,你就不能是它。假如你和他是一体的,那就有种种过患。既然你和它不能一体,你就不是它。不是它,那你是谁呢?最后你根本找不到一个属于你的东西。没有找到是你的一个东西,那就没有一个真正的你。你是依靠五蕴这些他法而建立起来的,依仗这些色受想行识建立了一个所谓的“人我”,实际上没有一个真实的、不依靠这些五蕴而能够说“我就在这个世界上”。你没有找到一个能够代表你的一个本质的东西,无有一个本质上的你,没有一个本质上代表你的法。

  人是这样,其它的法也是这样。你说有一个杯子存在,凭什么说有一个杯子存在呢?都是依靠其它的这些玻璃上中下的各个侧面、种种成份而组成它。没有找到特属于杯子的东西——离开这些东西你找不到杯子。而这些东西、这些组成,每一个侧面去找的时候,又没有找到它特属的成份。每一个寻找都没找到特定的成份,最后都依靠于、假借于一些基本的、暂时认为的一些部分来建立的一个总体。实际上呢,没有一个它不依仗于因缘而建立的。因缘上面一看的时候就是说明了它没有它自己,它要靠外缘,依靠这些因缘而组成自己。“由此而故名为无我”,也就是说不依仗他法的这个东西你找不到。什么特性也都找不到。你说你是张三,你凭什么是张三,你拍着胸膛说,这不是张三吗?胸膛一拍的时候,我给你说这是血肉之躯。这个血肉之躯能是你吗?你说我起心动念这就是我。那前一念的贪心,后一念的善心,究竟是贪心是你呢,还是善心是你呢?最后你无法把一个贪心和一个善心或者这些聚合体当成是你。如果你把它当成是你,你就有种种过失!…

《中观总义 第七课 认定理所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