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
就象我们前面所执著的,哦,这是我的房子、这是我的金钱、这是我的家人、这是我的车子。这些我们就看到很执著很执著。这就已经形成了我所。而我们现在对一个凡夫人,在轮回当中最难以摆脱的是这个“人我”。这个“人我”难以摆脱以后,就看到我所的执著在一个人的生命当中占据了很大很大的侧面。
现在的社会,我们为什么会说“人活得很累呢“?因为我们对于这个我所的要求太多了!我所的要求有电脑、有房屋、有手机、有金钱、有美女、有家人,有种种的要求。一个一个的要求都想去拥有它、去占据它、去获得它。假如说我们占据得不多的时候,我们就在内心里面会觉得有一种匮乏感、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觉得这种贫困和匮乏和不圆满让自己很操心,始终都是为了填充这个内在的我而向外去扑捉种种的我所。由于坚固的我执太强烈了,就一直向外去扑捉,向外去占据、向外去扩张。而向外的扩张越强烈越看到人活得很累。因为在这个向外扑捉的过程当中,无法去圆满地占有一切。所以人活得很累就是因为我们要想满足内在的我的时候,我们向外去建立人生的意义,想在我所上面去广大地去拥有。而这一切我们无法自在,去拥有一切心中所愿想的这些我所法。这就是我们看到轮回的状态:生死的烦恼剧烈地存在。
我们看到,古代人在解决内在的这个安乐的时候,最主要就要让我们能够放下这些向外的驰求,向内心去寻求心灵的境界。最主要也就是在这个我所法的要求上面不断不断地向外求的这些东西一个一个地减省,一个一个地减省,淡淡地去面对着外物的追逐,所以能够让内心超然物外,不为外物所役使。这种状态很多就是在我所上面去放下它、去淡化它、不去扑捉它,不去更多的去要求它。这样的话就回观回观。这个我所的执著在现在这个时代,由于我执强烈,向外去扑捉就看到这种烦恼深重。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生死轮回的状态。
而法我实际上它是解决的是要打破这个所知障的侧面。他解决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生死轮回的一个烦恼了。就象我们同样是面对于外物,我们去怎么去解决它、打破它的时候,所指向的、攻破的是烦恼障吗?攻破的是所知障,解决的是轮回的问题吗,还是解决的是这个分别戏论的问题?虽然是一个法,由什么样的心所摄持,这就有所不同。
下面来分析这两种差别的时候就拿着一个茶杯来做比喻、做例子。在这一个茶杯上面,就从自己的人我的观念引申。也就是首先我自己有我执,有一个人我的执著——我是某某人!我很强烈地对自我执著。然后拿着这个杯子:这是我的杯子!既然是我的杯子那就要属于我,必须是归属于我,所以不能够侵犯我的杯子。这个我所法已经在我的摄持当中属于自己的东西了,不能够让他人来侵犯它。别人说是他的东西的时候,就等于了侵犯自己。一个茶杯在别人拿去的时候就等于是侵犯自己。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执著的时候,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在谈恋爱,一个女的对别人去牵手了,男的呢他就从内心当中会生起一种愤怒。为什么呢?这是我所的一个法。或者一个女的和一个男的在谈恋爱的过程当中,又被另外一个女的把她的男的给占有了,这个时候她就在内心当中生起了强烈的烦恼,她觉得她被侵犯了,她的自尊被伤害了。实际上呢,和她是另外一个人,只是把另外一个人给拉过去了、给占有了,没有占有她、没有把她的身肉给占有了。为什么会有生起自心的自尊被受损害呢?也就说这个法已经被自己的人我观念把它摄持了。这是她自己所占有的场地,这是她所占有的市场。就象自己的所要归属的家园、所要归属的东西物品都是自己的。她已经占有了这些以后别人就不能侵犯,一侵犯等于是侵犯她自己,因为她在摄持这个东西的时候直接是由这个我执去摄持的。其他的人一去侵犯这个物品的时候,马上就看到,哦,是由这个“人我”所摄持的,因为拿着这个东西就等于是侵犯了她。就象一个人的杯子拿到这儿,其他人拿着去喝,这个人他很讨厌那个人或者觉得那个人喝了以后弄脏了,这个时候他就会心里面很不高兴,自己好象就没有被别人给尊重。我们说自己拿一个包放到这个桌子上,是自己的一个我所。我所的法,由我执所摄持的。别人在没有经过自己开许的时候把这个包一打开了,看里面是什么东西。你看必须要经过我开许,经过我开许,就是说这个包是由“人我执”所摄持的。你能不能够打开它,必须是要涉及到我开不开许,也就直接和我是对应起来的。如果你没有经过我的开许把我的包一打开,这个时候你不尊重我,不是说不尊重包而是不尊重我。我们已经把这个东西紧紧的和人我把它联系起来归属起来,密不可分,这就是所谓的我所执。同样一个杯子,我们以这种人我的观念去摄持的时候,已经成为我所执了,和人我紧密相关。后面就说我所应归属在人我当中,它无法离开人我而单独的去定位,没有单独的去定位。因为一拉动它马上就牵动人我。
这是一个侧面。另外一个侧面说旁边有一个人,他看着这个杯子,他并没有执著这个是我的,他看到这个杯子的时候只是在去看着它,是一个真实有的实实在在有的。这样是从法我的观念引申的法我执。其实自己也可以有这个侧面,也就是说你自己执著它是自己的杯子的时候,就是我所;而你不从这个侧面去看它,而是看着这个杯子的时候虽然是自己的杯子,但是你站在另外一个观念里面去看。你就说,哦看着这个杯子真的是实实在在的,这个显现法在这个世界上面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法是一个自性成立的一个法,这样的话就是以“法我”的观念去引申对这个法的执著,这就是“法我执”。法我执的对境它就是法我,它归属到这个法我当中去。我们面对一个杯子的时候,同样一个人,你面对这个杯子,你有人我的侧面去摄持,就叫做我所执;然后你有这个法我的观念去摄持,这就是法我执。所以一个杯子实际上包含了人我执和法我执所摄持,就包含了我所和法我。在我们的执著的状态当中,实际上这两个侧面都是存在的,只是我们在分析便于看到它是引起我们哪一种观念的时候去便于去认定它。就象阿罗汉,他已经证悟人我,他没有这个从人我所摄持之下的我所执。看着这一个杯子,他不会执著这是我的东西。所以其他人去盗取他的东西的时候,并不会说是把一个盗戒犯了,因为他没有我所的执著。但是呢,阿罗汉他也会对这个杯子有法我的执著,觉得这个杯子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阿罗汉就等于是只残存了这个法我执,而我们凡夫人呢是对这个杯子的显现有我所执和法我执两种执著都有。凡夫人都有的。这就是来认定我所执和法我执。
二 所破摄于四边
“所破为:人我--有边;法我--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
这里面将所破摄在四边里面。四边当中,人我实际上是有边,但是它不是包含所有的有边,它仅仅是有边里面很小很小极微小的一边。正因为它是极微小的一边,它和一切万法来进行比较的时候,宇宙万法是广大如虚空般的,而人我就象介子那么一小点的。所以你认识到人我的空性就等于是认识到万法的空性当中极微小的一点空性。比较之下,佛菩萨所证悟的法无我的空性是将万法的空性完全证悟。所以可以说,佛菩萨所证悟的空性是广大如虚空般的空性,而阿罗汉所证悟的人我的空性和一小部分法我的空性,加起来的话等于是万法当中空性的一个小小的象介子一般的一个空性,或者象针孔一般的空性。或者佛菩萨所证悟的诸法无我,就象广大的这个无边的海洋的海水一样广大,而阿罗汉所证悟的一部分人我的有边和少少一部分的法我的这一点,就等于象牛所踩的脚印当中所装下的一点点滴滴的水,这么小的一个空性。其实人我呢只是有边当中非常小非常小的一部分。
“胜义理论的所破可以无余归摄在四边当中。”
我们所要打破的就是这四边。其实这四边就是从人我和法我开出来的。我们在古代经常会说开合不同而已。实际上的话并没有讲了两个所破,二我的所破和四边的所破实际上就是一个所破,只不过说是人我和法我是略的归属,而四边是一个广开的一个归属。
全知麦彭仁波切《给 萨格西的辨论书-开显真如论》中说:"所谓”无有彼事者”,即能了知无有名言的任何戏论,因为对于破立的名言,在这四者中含摄了安立一切破立的名言之相。”
无有彼事者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无有我们要打破的这个对境。而打破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一切名言当中所有的这些戏论。为什么说它是戏论呢?就是本来没有这回事,象演戏一样一天到晚的说台词。我们说有这些东西实际上呢就象演戏在说台词一样。我们说了很多的台词,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出现一个真实的这件事情。我们要了知,能了知无有名言的任何戏论就是我们所要打破的这些。对于任何的破立的名言,也就是说我们要打破的或者我们要建立的,就是在这四边当中——有,无,俱,非,这四边当中去含摄。我们有呢、我们要打破呢也是打破这四边,我们建立呢也是在这四边当中建立。有些建立的是有边、有些建立的是无边、有些建立的是亦有亦无边、有些建立的是非有非无边;然后有些打破的是有边、有些打破的是无边、有些打破的是亦有亦无边、有些打破的是非有非无边;或者的话有些就是四边彻底打破。这就是在名言的分别当中,我们要建立要打破…
《中观总义 第七课 认定理所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