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在这四边上面去立和破。
“《四百论》云”,《四百论》是在第十四品“破边执品”当中的一个颂词:“有非有俱非,一非一双泯,随次应配属,智者达非真。”
这个颂词要解释起来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颂词。这个颂词的具体的含义在大仁波切索达吉仁波切的《四百论的讲记》当中是有的。道友们有时间可以看一看,我们只是大概来介绍一下。具体去讲的话实际上这里面包含了很多法义。这当中就包含了四边的破:有就是说因中有果;非有就是因中无果;俱的话也就是说因中既有果亦无果——有无是同时具足;俱非也就是说因中既没有果,也可以说非有非无,也就说这个果是非有非无。
那么这一点我们来搭配后面。假如说因中有果,这就是数论外道当中所说的自生,也就是说因和果是一体的。后面说配上一,因中有果就是配上一,也就是说一体的,一体的就是自生,一体的那么已经有了,你不用再生,所以就有这种过失。
“非有”也就是说因中无果,既然因中无果那不可能通过一个无产生一个有。有和无是完全不一样的,凭什么能够通过无产生有呢?那么无法出生,它这两个就是因为是实有的,实有的无已经特定它的自性是无的自性,然后实有的有必须是一个特定的有的自性,真实的实实在在的一个无,它就一直保持它的特性是无,它无法转成一个有。所以因中是一个无的状态那么它就永远是无,它不能够形成这个有。有和无这个是多体的状态,那么就是非一是多体,就象这个经部宗他觉得因中无果,这是对应后面的非一,非有的话就对应后面配属后面的非一。
“双”是什么意思呢?双就配前面的俱。这就是裸体外道,他觉得本体的常分,位是无常,也就是说诸法本体是恒常的,但是它的分位是无常的。所以因中既有果又无果,因有无是同时俱存的。但是我们会给他分析,既然有和无它两者是互遮的,不可能两者同时并存,有就不是无,无就不是有,这两者怎么可能同存呢?这两者是互相对立的,不能同时,所以这个双是无法成双的。
“泯”:就是双泯,也就说非有非无。我们前面说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是亦有亦无的反面,既然没有即有即无,那么非有非无也就无法建立,它是观待于亦有亦无的,这种泯也就无法成立,也是不存在的。
上师说:“对有边、无边、二俱边、双非边,以一非一双(即离一多因)等正理的破法,随其次第应当配属,智者由此便能了达四边均非真实。”
这就以离一多因的方式去分析它的,说它不是一体的,那么就远离一;然后它也不是多体的,这样去分析它,最后就把一和多都打破了。这样就把四边的配属关系都打破了,有边也打破,无边也打破,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就全部打破。把四边打破以后就再也没有任何的法需要去打破了。所以佛法的抉择是一个最终完全把世间建立打破的一个抉择。因为世间的建立只能是在有、无、俱、非这四边去建立,除了这四边你再也找不到了。因为有和无这就是完全相反了,无就是遮除有,有就是不是无,所以这两个是直接相反的。这两个实际上来说总体包含了我们思想所能够辨别的、所能够思维的,而把这两个一配属来、联合起来,就形成亦有亦无或者非有非无。除此之外你再也没办法,心去攀缘怎么样建立什么样的另外一个单独的思想。把这四边一打破,我们世间思想所攀缘的、所建立的一切戏论都能打破,这是所破归属于四边的内容。
前面我们将所破认定为人我和法我,又将它认定为四边。现在我们来认定它的所破就是显现。
三、认定所破为显现
“显现”就是在我们境界面前显露和呈现的、在我们的心识显露呈现的,、在我们的眼睛面前、耳根里面耳识里面所呈现的这一切显现法——见闻觉知的一切,都称为是显现法。这一点也是很关键的,因为在我们打破理所破的时候,很多道友认为不需要破显现,有些道友说要破显现。这种认为不仅是我们一个初学者或者是说现在我们讨论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历史上面其实这个问题也是频频争论的大问题。而我们如果没有把这个认定确定下来,我们很多时候所学习的内容就不能找到一个归处,不能够实际性地解决我们所面对的修行的这个问题。放不下,就是对于这个显现,只要你没放下它,这一方面你就会执著它;只要你执著它,你就无法找到自在。显现法如果你没打破,你就无法受用中观,甚至只有一丝显现还残存,你的中观的见地就还没有圆明,还没有透彻。所以必须要对这一点把它毫不含糊地要去认识到。
“上述所破的人我和法我究竟是指何者呢?”
这是一个提问,具体来说我们讲“人我”和“法我”的时候,有些人就会说感觉到这是什么东西呢?什么内容呢?我平时也没有说什么人我和法我,好象听起来这种太专业化,或有点抽象的东西,抽象的法相,找不到一种感觉。从显现上面我们就很容易找到感觉,就是你面前所认为的,觉得的这些东西。我们就在这上面去打破他、去认定他,这是一个可以确定的。下面就直接回答说:
“直接说,即是迷乱众生心识前如是显现的人和宝瓶等。”
我们平常没见到东西,你说见到了。旁边的一个人说,你真的是见鬼了,你怎么会见到呢,其他人一看,你这就是被迷倒、错乱了。同样,前面看到的这些人和宝瓶等,如是显现的东西是由什么所显现的呢?就是由我们的心识所显现的。心识前显现这一切是由于什么原因呢?是由于迷乱。也就是我们被迷惑了,有错乱,被迷住了,我们看错了,所以这样的心识它出现的一个结果,也就是这个人和宝瓶。我们修道就是要返本还原;返本还原也就是要回到真实里面去,回到真实,不迷不乱。能够不迷就是悟,能够不乱就是能够正确无颠倒的,也就是开悟正确真如的状态,这才是我们的智慧境界。我们现前的这些显现,只要你说有一法存在,只要你有一个思维辨别,这都是看你的心识是什么心识呢,你的心识是迷乱心识!在我们前面讲到《圆觉经》的教证说:“以轮回心生轮回见。”我们以迷乱心就生迷乱见。如果我们以迷乱心所显现出来的东西不叫做迷乱的显现,那么等于是我们已经证悟了。我们看到一个法,同时又是迷乱,同时又不叫迷乱,那这是一个很荒唐的一句话。迷乱和不迷乱是相反的。我看到一个显现是由迷乱心识所显现的,同时你又说这个显现不迷乱。这个显现本身是迷乱心前所显现,你又说它不迷乱,你为什么会有这样子荒唐的结论呢?迷乱和不迷乱是相反的,你看的这个东西完全是由你迷乱心识,你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乃至你的意识都是迷乱的,所以你见闻觉知的一切都是迷乱。就象一个人做梦的时候,他不管是眼耳鼻舌身意方方面面所感知的一切,都是梦的境界,都是一个迷乱梦心所显前的,他就不能够自信是醒的状态。你听到声音不是醒听到的声音,你见到的法不是醒见到的法,你的嗅觉、你的触觉都是迷乱的梦心所感知的一切,所以直接就可以说,你所见到的这一切梦当中的显现都是迷乱的。你要认识什么是醒就要把这一切打破。直接就可以说,我们这些众生迷乱心识前所显现的人和宝瓶全部都要打破,甚至包含我们所认为的如来藏都要打破,因为都是你的迷乱心面前你所认为的有一个什么如来藏,有一个什么佛果,所以从色法乃至一切智智之间都是如梦如幻的,这都是你的内心当中认为的,都是你的一个观念而已,你的一个想法而已!你的这个观念、你的这种想法、你的这种觉知是一种迷乱的。所以这些都要打破!这种打破有些人就很害怕:把这些显现全部打破了,乃至于佛陀的这些功德妙法都要打破,难道这样不是把我们这一切都毁坏了呢?连佛都不存在了,连佛都要打破了,甚至说极乐世界都没有,天啊!这多可怕啊!其实就是要打破我们的念头。我们这个念头只要你觉得有什么法你就攀它,而且你觉得的都是由迷乱心生的迷乱见,所以不打破的话你的迷乱见还永远在,你就永远处在迷乱境界当中!虽然你认为有如来藏,但是就由于你的迷乱心所认为的如来藏,你永远见不到真正如来藏的风采,你见不到什么是如来藏,无法开悟、成就如来藏。只要你认为有一个显现,这一个显现法绝对就是你执著的对境,这种执著的对境如果不把他夺了,你就一直抱着它不放,你就无法超越它。既然你无法超越它,它是一个分别的境界,你就无法超越分别境界,你就永远在一个分别境界当中,耽著于现前的这种迷乱分别,虚妄境界。所以要打破我们的虚妄境界,必须要把这一切我们所攀缘的对境给我们抢夺。这种抢夺实际上不是一种抢夺,就是让你认识到我本来不存在,没有一个实有自性,本来是如幻。内心就从以理抉择去说服自心,自然就把这一切显现放下,所以我们会直接说人我法我是什么呢?我们执著的对境,就是迷乱的心识的执著状态它的对境。它的对境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现量面前所显现的这一切,这一切所知万法就是我们执著的对境,这就是所破。
下面讲根据。根据分两个侧面,一个侧面是从所境来谈的,也就是所破;一个是从能境而言的,也就是攀缘所破的执著。所要打破的就是我们的所境,第一个根据就是从所境所破的角度来说。
“在尚未通达空性的众生心识前,所谓的真实有,也只是这些而已,不必要再去寻觅一种其它的法。”
在我们凡夫众生没有通达空性的众生的心识前,只要我们没有证悟空性,这种没有证悟空性的心识,它是一种执著的心识。这种执著的心识就觉得我们执著的对境实实在在真实存在的一个法。这个所谓的真实存在是什么呢?也只是我们所见的这一切显现法。只要你有一法可得…
《中观总义 第七课 认定理所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