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总义 第四课 自空中观与他空中观▪P2

  ..续本文上一页可以说能见到黑暗。所以你眼睛闭着实际上你有能见的功能。不管是明的还是暗的,都有一个能见的功能在你的境界当中,在你的身心里面存在的。然后你的耳根,也是这样子的:声音在响动的时候能不能听呢?能听。假如说声音没有的时候说你有没有在听呢?在听,只是没有听到一个在动的声音。所以不管有声音无声音,你都是“在听”,有一种听闻,这种闻性是不随外面的声音起落而进行有无的,是恒时在听,只是听到声音和没听到声音的区别。其他的根识都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们的修法在《楞严经》当中去介绍的时候就是“耳根圆通”。这种“耳根圆通”,憨山大师当时在五台山修行的时候,就开始用这个耳根圆通”的修法,甚至他遇到一个禅师给他说:他在一个喧闹的地方,那地方一直有流水在流淌,最后他入到一种寂灭的境界当中,他说他相信古人有这一句说法,也就是听三十年的水声耳根不动,绝对能够证悟的。这就是在我们的现量上面,直接用我们现前的耳根去修行。每一个根都可以修行。眼根可以修行,耳根可以修行,舌根也可以修行,五根都可以修行,所以开出了种种的修法,这就是在我们的身心的当下去抉择有这个心性的光明,有如来藏心、妙明真心。

  如果大家有因缘接触到密宗,那么就会在你闭着眼睛的时候本来应该看不到任何东西,在最黑暗的夜晚时候你闭着眼睛,然后用手捏你的眼球,就会看到里面在亮,里面会有光亮,这种光亮是从外面来的吗?不可能,因为是在最漆黑的晚上,而且你的眼睛是闭着的,所以这种光是在我们身体里面本身具有的。所以一个开悟者、一个成就者,他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光明没有黑暗,在一切的境界当中,他是通透无碍的,这就是我们身体里面本具有这种如来藏的光明,但是这种抉择是要涉及到密宗的抉择。他太近了,就在你现在的身体里面就有这个光明本心,然而这种抉择需要有对上师的信心,还有前世积功累德的资粮,然后上师遇到你这样殊胜的弟子,三下五除二,就把你的光明一下子照天照地地弄出来了。这样是我们学习妙法当中最殊胜的因缘。但愿我们每一位都能接触到这样子的教法。有幸来认识心性。

  就无为光明显现分的侧面抉择,由此成为连接显密之津梁的中观

  就像《宝性论》以前在藏地弘扬的时候,有些宗派就直接把他划属到密宗里面去,所以要听闻《宝性论》是要灌顶的。我们在汉地怎么会想得到听《宝性论》的论典还需要去灌顶呢?所以你看,你要是讲得高就是密宗,你要是讲得低就是显宗,看你是怎么讲法。因为这个教法的特色就是这样子,从我们内心心性上面去用工夫的,所以这个教法是很深很深很高很高。

  但是假如说我们对于自空中观不了解,你所认为的心性光明就是客尘之心,你所认为的这个无为法实际上是有为的造作,就没有认识到真正的心性光明。就像前面说的:你的眼睛有一种能见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观待于暗,不观待于明。然后你的耳根有能听的功能,能听真正的声音,也能听静止的状态,这种能听只是我们现前的一种分别境界,还没有完全把他的这种大无为法的本性能够开显出来。如果你只抉择到分别的一个侧面,实际上还没有触及到真正的大无为法的光明,只是给我们来介绍,其实内心当中他拥有这样子的一种境界。所以需要以自空中观来打基础,打好自空中观的基础后,再从我们的能境,也就是内心当中来进行学习。这一点如果说有些道友学了自空中观以后,就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那么说我们学了般若空性就是万法皆空,四大皆空,空空空,一场空,大空,彻底空。这样子说:“啊,就是一个空嘛。”

  所以有些人学中观时觉得很容易。为什么呢?学其他的法,还得仔细地去分析,反正学中观就是你只要说空就可以了,只要你不承认就可以了。这样就有点像赖账,本来你看着有显现法,你说空空空,就没有没有,无无无,这样子好像本来你看到有了,你自己却不承认,这个就是看在眼里,心里故意去毁谤。实际上,确实我们抉择的结果可以从正理上认识万法远离一切戏论,无有一个自性可得,可以认识万法的这种空性的。但是需要以正理进行抉择:为什么他是无自性的?为什么他的本性只能是空性?这可以通过正理去分析他。

  然而,假如说我们学了这样子教法的道友,又会形成另一个极端,也就是说,我学了万法皆空以后,不可能再有心性的光明之类这些说法,有这些说法就直接和我的空性的抉择是相矛盾的。我们可以用一种例子来说明。也就是说我们从二转去抉择万法皆空的时候,就像菩萨入定时没见到我们的这一切显现。菩萨用的不是这种根识,不是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他用的是无分别智慧,见到的法界是空性的,没有见到我们这一切显现,这时你站在一个旁观者来描述圣者菩萨入定的境界的时候,圣者菩萨有没有入定呢,你只能说“有”;圣者菩萨入定时有没有智慧呢?你肯定说“有智慧”; 圣者菩萨入定时有没有见到法界呢?你说“肯定是见到法界了”。假如这时你站在旁观者来看,那一位菩萨已经入定了的时候,我们两个站在这里来讲:“他入定了没有?”你说:“啊呀,万法皆空,他没有入定”;然后又问你:“他入定现在的境界是有智慧的还是没有智慧的?”你说:“啊呀,他既不是有智慧也不是没智慧。”如果是这样子,我们就没有办法去交流某一个人的修行了。

  就像佛陀,他最后证悟了没有呢?只能说佛陀证悟了,佛陀证悟时有没有生起智慧呢?说有生起智慧,否则,佛陀到最后不仅是没有智慧,连一个凡夫的认知能力都没有了。最后佛陀就比凡夫还要可怜了,因为他一方面没有智慧,一方面又没有分别心,最后像石头一样了。这样子不是在毁谤佛陀吗?所以在西方有些翻译,涅槃就是死亡,最后死亡了以后就是涅槃,这样子就是毁谤了佛陀的证悟和阿罗汉的境界。所以最后他虽然认识空性,空性当中是离戏的境界,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站在空性的立场上,在这个侧面去表达离戏义。但是你站在名言当中去辨别他有没有一种境界?有没有一种智慧?这个智慧所见到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用名言去表达的。所以这个显现分就是站在一个侧面,也就是名言净见量的角度,这些圣者他们的净见量,见的是什么,如实地表达,这是可以建立我们心性光明的。

  这就像《圆觉经》所说: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幻花虽灭,空性不坏。“犹如空花,从空而有”,虚空花假如站在无自性的角度一抉择,就像我们的眼睛出了眼花,就像你一直这样捏眼睛,捏眼睛,揉多了以后,这个眼睛就发疲了,然后它就看到虚空当中有种种的花,在这儿飘去飘来,这个花有没有呢?没有,是你的眼睛揉出问题了,最后这个虚空中出了花。虚空中出了花,这个时候是不是你的眼睛真的看到有花呢?你用手去拿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然后旁边的人说:“你的眼睛出问题了。”你就知道原来你看到有花的时候就是没有花。这个虽然没有花,但是有没有虚空呢?是有虚空的,所以你不能把虚空也毁谤了。虽然没有花,但是有虚空的。你是在虚空中看到的幻化的花,然后你再把眼睛揉一下,让它们恢复一点正常,最后虚空中再没有出现花了,再没有出现花的时候有没有虚空呢?你说我肯定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明明白白地看到一个清净的虚空,看到了。所以最后是有花的。《圆觉经》中说“幻花虽灭,空性不坏。”就是幻化的花虽然灭了,但是空的这种性质是没有坏的。

  所以你自己修持中观、修持自空,把万法寂灭,这个时候有没有一个真正的空性呢?站在一个显现的侧面去说,已经显现了空性了,已经显现了空性的这种法界了,所以是有这种空性的。然后,《圆觉经》又进一步地说:诸幻寂灭,觉心不动。我们的内心是一种幻化的心,这种幻化的心现在是一种虚妄分别。这种虚妄分别一旦把它寂灭的时候,我们觉悟的智慧心会不会出现呢?会出现的,而且称为是“不动”,也就是说它是大无为法的,没有动摇。佛陀的智慧是本具的,在他证悟的时候,他不是去不断不断地把它改造、把它壮大,而是他证悟时当下的心是他的本心,本来具有的觉心。所以我们从两个侧面去看,也就是从法界所见的对境,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有种种的房屋、人物、种种的显现,这些显现就像虚空花一样,而我们现在的心是什么心呢?现在的心就是幻化的心,现在的心虚妄分别,我们的心识现在出问题了,它入到一种尘劳分别当中去了,现在的心不是真心。假如你把这个虚空花寂灭了,那你的这个心就恢复到它圆觉的状态,这是我们的本心,又叫做我们的真心。

  有一个支那禅师写了一篇禅宗的引导叫做《真心直说》,就是讲我们怎么去修行的,就是要修出这个真心。或者像五祖禅师他写了一部论典叫做《最上乘论》,《最上乘论》当中就是要让我们要守本真心,你应该怎么修行呢?把你的真心守好就可以了,而且这个真心不是外面修出来的,是你本来具足的真心,你把这个真心一守好,什么成就都能出来,这就是本来具有的。这就像我们前面的比喻,眼睛出眼花了,眼睛出眼花时前面有花,然后通过治疗把眼花的毛病恢复的时候,前面的眼睛出问题了,后面一转,把眼睛弄正常以后,前面的虚空我们看到了,以前看的是一片眼花,现在看到的是晴明的虚空,这就是空性不坏。我们见到晴明的虚空,如实能见的眼他有一个觉,也就是说你能够觉知到虚空,这种眼根也是一个不动的,也说是眼根永远都在那儿,一直在等你的眼睛恢复正常,你的眼睛恢复正常之前和恢复正常之后…

《中观总义 第四课 自空中观与他空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