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实的如来藏的见地,你想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呢?只能是一个空的结果,也就是说最后你落空了,所以我们在最初不能让我们的最终落空,就要在最初一步要踏得很实在,最初一步是走得真实的,每一步真实,你后面才会有真实的果出现。
而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来面对的时候就是要明白这一点,否则这里面说“只是名称动听而已”,在名字上好听,名字上好听这样骗我们没有意义,或者说“痴人说梦”,梦话一样的,说了很多的梦话,很多的噫语,而实际上就没有这些事情,一个人在那儿说梦话还说得笑起来,说得很欢喜,甚至说梦话说得傲慢起来了,说我已经通达了,我可以成佛了,可以修行了,转凡成圣的希望就在我的手中,那么这样子就是一个人在说梦话时把自己说笑了,你说,其他人看到不叫做可怜吗?所以我们在学中观的时候就不能落入这种上当,我们在学密法的时候也不能上这种当。就像是法王如意宝的故事所说的。
法王如意宝在年轻时候写了这篇文章是这样子。包括在我们学院有一个不远的地方,有一位曲洽堪布,这位堪布也是和法王如意宝是做过师兄弟的,在江玛佛学院一起依止过托嘎如意宝的。他也讲过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个喇嘛特别喜欢闭关,平时也不大出来,也不念经,也不闻思。有一天他出来晒太阳的时候,其他喇嘛就在他旁边去和他讨论佛法。讨论时其实给他讲的是一个外道的观点,用外道的观点去赞叹他。首先是赞叹他的这个闭关,说:哎呀,老喇嘛,你闭关不可思议啊,你看闭关能够消业障,不是我们一般闻思寻伺者所能够做到的,然后,闭关也能够得到大成就,甚至能够真正成为一个瑜伽士啊,你真是大瑜伽士的大修行者,我们真羡慕你啊,我们没有这种福报,哪一天我们有这个福报,我们一定要好好闭关!首先让他欢喜,把他哄得很欢喜以后呢,他就“呵呵呵”地笑了,觉得这几位是有缘人,哪知道遇到的这几位有缘的喇嘛实际上想逗他一下,最后这些喇嘛就试探性地提出了外道不可思议的我的这种见解,(就是前面讲过的“神我”),这个不可思议的真我的风采,是连祖师也无法用眼耳鼻识身意的境界所能够看得到的。经过种种的这些词句的描绘以后,这个老喇嘛就越听越欢喜,越听越欢喜,觉得今天出来晒太阳是缘起非常好,晒太阳居然还遇到几位有缘人,能够把自己的心得也能够和他们共享。最后给他们赞叹说,“你们讲得对,绝对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出了个大洋相他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不仅在一个人身上出现的,是在很多人身上都出现过。不只是我们这些一般人,甚至一些闭关的老喇嘛,我们都很羡慕在山洞里闭关修行的老喇嘛们,包括我们自己以前也很想去山洞里闭关,很想找一个山洞就了此一生,但一看到这种结果的时候又不知道最终你投生到哪里去了。
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如果你不通达自空中观,不要说大乘的成就,就连阿罗汉的果位都得不到。就在大家学《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教言》时,全知麦彭仁波切这样子讲过的:如果你不学好自空中观,你不要说得到大乘的成就,就连阿罗汉的果位都没有办法成就。甚至你就只能够成就一个旁生的修法,所以你连做一个人的资格都没有了,你还说你的修法很高。这种修法如果很高怎么会让你堕入旁生了呢?还不如一个人他还能够去做一个做人的修法。看一位老太婆她一天行善积德,更不用说比得上一些老年人吃斋念佛,一生往生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一下子得大享受得大安乐,得大自在!那你能比得上呢?没办法比得上!所以我们要慎重地面对一生的修法,不要把修法放到虚狂的谎言当中,这只是名称动听而已,千万不要把我们这种见地描绘成让我自己好像说得很欢喜很欢喜,美滋滋美滋滋,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的见地,这是很关键的。
所以最初一步工夫,就是需要有自空中观,(我们般若班今年一年就是要在这个自空中观中去学习,如果你有自空中观的见地,学好自空中观以后,再让你一起去学,就像《宝性论》。现在有些道友在学这部论,却觉得越听越迷糊,说是我们每一个众生是佛,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是佛呢,讲了空性以后觉得空还好理解,但一讲自己是个佛,这个佛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抉择了我是佛我还是众生,这个见解对我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如果我们不遵循一种次第,你遇到殊胜的了义的教法你还认识不到他的殊胜处。甚至有些人学了以后就会觉得:哦,显既是空,空既是显,显就是这个如来藏光明,空了就是空性,这个空性和这个如来藏光明就是如梦如幻的“显而空,空而显”的境界。这样不断不断的描述的时候,就会听着听着就入到自续派的观点里面去了,连自续派的观点有时还建立不起来,最多能建立出自续派的观点,也就是说,了义的自空中观见无法建立,那么他空见能不能建立呢?很困难。这样就会让我们的见地只是美妙的词句,而没有美妙的意义。
佛法的意义是非常美妙的,所以我们在学习时,首先从自空中观打好基础后,我们今年在般若上面用工夫,以后我们把这个自空中观学得不错时,我们再进入到《宝性论》之类的这些,或者是《他空狮吼论》这些他空的见解,再以这些做为桥梁你才会慢慢慢慢认识到密法确实是当下受用的、不可思议的教法。所以佛法是很美妙的,但是要遵循美妙的次第。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中明示:“凡是承许无变法界为成佛种性,首先需要认识所谓的法界(也就是把这个法界当成是成佛的种性。)是于何施设之基——真胜义二谛大双运极为不住的中观义。”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他对如来藏的教法已是一个撑持者。在他的论典当中,他对于密宗的续部做了广大的注释,尤其对《时轮金刚著书》他做了广大的注释,这个《时轮金刚》的密宗的这种见地,就是如来藏开显得极至的教法。而对于中观当中的自空和他空的关要,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和《他空承许狮吼论》这两部论“狮吼论”中,虽然这两部论的文字不多,但是,关键点全在这里面。你如何去分别自空和他空,你如何认识到他空论点的殊胜,其实就在短短的论点当中你能够知道。所以这里面的这句话实际上很多论典中看不到的。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出现是我们学法者是福报的显现。因为很多论师都是在自己的宗派上去着重弘扬,有些宗派是自空中观的着重弘扬的宗派,所以他的论典就是着重赞叹自空,有一些宗派的祖师是他空中观派的就主要在他空上面去着重弘扬,去赞叹。这样子,对于自空和他空之间的互相的辨别,互相的关要,他的站在的立场和侧面在哪里,我们是很少看到这些抉择的。很少见到这些辨别的。所以如果全知麦彭仁波切不把这些关键点给我们拈出来,我们学着学着就会学糊涂了,所以这句话是很关键的。包括下面的这句话对我们来说也是至关键的。
这句话的前面讲:凡是承许无变法界为成佛种性,成佛种性讲的就是如来藏的教法。也就是讲的佛性,承许无变法界为佛性,也就是最后给我们讲一个没有变动,没有迁变的佛性。也即法性如来藏,这个如来藏是没有任何迁变的,本初如是后亦尔。即在最初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最后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的。我们最初轮回的时候是这样子的,最终我们证悟成佛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的。法尔如是。也就是说你成佛只不过是证得了法尔如是。法尔如什么呢。就是如这个佛性光明。如这个涅槃妙心。所以佛陀证悟了对这个佛性没有增加,众生轮回了对这个佛性没有损减。这个佛性是如同金刚一般不可摧坏的,是不随任何因缘而迁变、生灭的。不会受到任何的垢染,即使你再强大的一个五无间罪,再强大的一个烦恼也不会把它哪怕扭曲一点,变形一点,受一丁点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变的法界,或者说一个不变的成佛的种性,看起来象金刚一般大无为法的存在,这种承许会不会和中观自空有相违呢?全知麦彭仁波切说:不仅不相违,反而你更要去认识自空,你才能认识为什么是这个不变之法界是成佛的种性,也就是把这个法界当成是成佛的种性,而这个法界是从哪里来建设的呢?是从哪里来施设的呢?施设他的基础就是中观义。
也就是后面给我们讲的:首先需要认识所谓的法界,也就是把这个法界当成是成佛的种性,于何施设之基——真胜义二谛大双运极为不住的中观义。
什么样的中观义呢,是真胜义的中观义。真胜义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是二谛大双运极为不住的这种状态。二谛就是显空二谛,大双运不是通常的双运,而是比“显是显,空是空的,有两个侧面的”双运还要更超越,更完美的极至的双运,叫做大双运。极为不住,不是一般的不安住在空也不安住在显,而且是一切的显空一切的万法,乃至极微尘许都不安住。就像有位禅师说:去年贫不算贫,还有立锥之地,今年贫是真贫,连锥亦无。就是说:去年贫穷还不算贫穷,还有立锥之地,有一个锥子,有一个可以立锥之地,虽然地不是很大,这个锥也很小,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见地上已经扫除了很多很多了,还残存了一点,但这个残存有锥也有地;今年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不仅一锥之地没有了,连这个锥子也不存在了。即今年一切心、攀缘的境,不要说攀缘的一法不可得,连我攀缘的心都没有了,这才叫做极为不住。只有这样的极为不住才能显发我们真心的妙用。所以这个不变的法界就是要达到这种极为不住的大双运:二谛大双运。否则,只要你有一法可入,入到因缘当中去,因缘显现是要变化迁灭的,你有一法可住,住着在这上面,入到这种因缘显现当中。那么你就会随着这种因缘显现而生灭变化。怎么会叫做一个不变的法界呢,怎么又会叫做一个不变的法性呢?
所以就…
《中观总义 第三课 中观分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