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欢喜自在·移民▪P3

  ..续本文上一页、勇气不够,患得患失的心理太重。因此,即使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中放下,却仍无法解脱。

   多数众生在爱欲中打转,苦不堪言:如果众生能从自私的欲爱中解脱出来,抱着诚与正的心来从事济世爱人的工作,参加社会的慈善事业,就会离开个人的欲爱,放长情于众生。

  治怨良方

   我现在为心中有恨的人们开一帖药方,这帖药方可以解开恨与怨的心结,那就是——“感恩药”。

   社会上常有一些人总觉得别人给他的爱不够,会有忿恨不平的心理。心中一旦有恨,胸襟就不会开朗。

   我现在为心中有奶的人们开一帖药方,这帖药方可以解开恨与怨的心结,那就是——“感恩药”。

   有一位心结重重的人,心念只在想着别人孤负了他,他付出友谊金钱来帮助别人,却遭到被倒钱的命运,心中充满了埋怨与瞋恨,所以想要到法院去控告对方。

   有一天他到医院里看到脚部神经损坏、抬脚举足无法控制自如的病人,要靠人扶着慢慢复健。平日毫不引人注意关心的两只脚,竟连举起来都有困难,更不用说跨出一步了:所以他感受到应珍惜、感恩自己有完好的一双脚,可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他又看到有人在练习用两只手指把一个小沙包,从一边拿到另一边,练习的人好像使尽九牛二虎之力,直到汗流浃背,手指还是不听使唤。于是他也感恩自己两只健康的手,「双手万能」 可以做很多事。

   在医院里见到这么多的苦难病患,他的恨与怨也一扫而空了。因为他感恩今天有个健康的身体,所以他打开了自己的心结,启发了悲悯之心,反而决定再去开心他的朋友——倒了他的钱后,内心是否因而不安难过。

   用感恩心不但可以打开心结,还可以使人生豁然开朗,心智晴空葛里。

  物质与爱欲

   “爱”要适度、不偏不倚、不极端。才不会产生怨恨心。

   在人与人之间,尽量不要有分别心。对自己所爱的人,能以智慧断除独占的感情;对自己不爱的人或不投缘的人,能尽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对待。若能分别善恶,好好分析所爱的人、事、物,就可做到怨亲平等。

   有些事情该发生的就会发生,要以欢喜心去接受;不该得到的就不必太不必太刻意去追求。如此没有爱怨之心,就会适中、恰恰好,不会爱得过分或恨得太深:能平等地对待万事万物,便可安然自在、断除烦恼。

   一切的法,是用来修心,一切的物质,是用来帮助生活:任何物质只要能发挥其用途,就应该心满意足。例如居住的地方只要能避风雨,身穿的衣服只要夏能蔽体、冬能保暖,吃的食物只要足够维生,就应该觉得满足。应以知足之心来看待世间物质,然后发挥善的功能,用于处事济众。

   在现实的人生里,要踏踏实实地发挥自己的功能,体会生命的智能,才能看透世间的物质与爱欲,用埋然的心态接受现实生活。

  真理之路

   追求真理者,就像个迷路的人想寻找正确的道路;若能找到正路,不但不会仓皇失措、忧虑恐惧,而且会充满信心与勇气。

   何谓真理

  理与事能配合,事理相融,即是真正的道理。

   世间有许多理论,乍听之下似乎颇有道理,但字义上深奥莫测,令人难以理解。难解则难行,难行难解就是虚渺:虽然表面听来有道理,却非正道,所以「行」不通。

   所谓真理正法,是理与事互融。平时所学的道理,要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若只是了解文字上的理论,却无法身体力行,那是「得理而不会道,知理却不懂事」,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欢喜。

   追求真理者,就像一个迷路的人想寻找正确的道路:若能找到正路,不但不会仓皇失措、忧虑恐惧,而且会充满信心与勇气。

   因此,我们要选择正确的道路而行。在这行的过程中,确实能得到欢喜心,就是行在真理的路上。

   站在真理的道路上,迈开大步向前行,心情会更加安定平稳。因为方向正确,即不再迷失,心中自然会产生一股永不歇止、不断精进的意念,沿路风光更是令人感到一分踏实的欢喜。

  烦恼的根源

   一般人在发生事情或面临一个新的境况时,常易生起患得患失之心,这就是烦恼的根源。

   人心所起的喜、怒、哀、乐,即是烦恼。

   一般人在发生事情或面临一个新的境况时,常易生起患得患失之心,这就是烦恼的根源。

   富有的人患失、经商的人患失,这是烦恼:地位高的人害怕权势地位丧失、父母担心子女学业退步,是烦恼:没钱、没地位、没子女的人,想赚钱、想登高位、想求得子女,也是烦恼。

   除了上述有形的烦恼外,人心还有无形的烦恼——起心动念。

   人的烦恼都是由身口意而来,所以身口意会造作十恶业。身业是杀、盗、淫:口业是妄言、绮语、雨舌、恶口:意业是贪、瞋、痴。我们应该好好观察身、口、意,时时照拂我们的心念,心一起念就赶紧自我警惕,做到「意起则灭」。心起贪欲时,即尽速灭除欲念,不使表现在行为上而致造业。心起瞋恚时,要赶快克制住,不使怒意、怨恨致使口出恶言。所以我们要常常修好身业、守好口业,时时专心统摄意念,绝不犯非法之事

   不论是有形、无形的烦恼,我们均要一一断除,训练心思安然自在,没有喜、怒、怨、憎、爱的分别,要有平等的爱念——有平等的大爱,就不会生特别的爱意,也不会起特别的怨恨心:如此就能心情平静,去除欲念,也不会产生患得患失的恼乱心。

  爱心为谁有

   我们的心常常不规则地乱跑,任凭别人来诱引我们;恶的念一旦被诱引,任何环事都做得出来。

   一般人都认为爱心是给别人的,其实爱心是给自己。为什么爱心是给自己的呢?因为爱心就是爱自己的心,我们要好好的关心自己的心,时时注意自己的心是否抱着一分善念。

   我们的心常不规则地乱跑,有时跑到恶的地方,有时跑到善的地方,有时不善不恶,任凭别人来诱引我们:这就是没有把心照顾好。心如果没照顾好,恶念一被诱引,任何坏事都做得出来,任何坏话、坏的形象都表现得出来。

   平常人的心都有:贪婪、瞋怒、愚痴、骄慢、猜疑。这五种心病,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心照顾好,才会一一现形。

   慈济功德会创立的目的在于「济贫教富」——济助贫苦的人免受冻饿,度过困厄:提醒富有的人知足惜福、扩展爱心。贫困的众生缺乏的是物质,物质比较容易满足:而富有的人所欠缺的是精神食粮。富有的人如果贪得无餍,那分饥渴的心和贫穷的人有什么不同

  现在的社会真的很需要爱心,希望大家把自己的心照顾好:能照顾好自己的心,对人生就懂得关心,自然对人群也会付出爱心。

  拨云见月

   烦恼就像乌云,尽管乌云遮住了月亮,但在云层后面的月亮还是那么圆。

   同样是一轮明月,有些地方却看不到,为什么呢

  因为月亮被乌云遮蔽了。

   月亮本来就在虚空中,它既不增也不减,而我们看不到月亮是因为云层太厚,遮蔽了它的光亮:这就如同我们每个人都有清净明亮的智慧一样,并不会因年龄的老或少,而增减我们内心与生俱来的这分本性的明月。

   既然每个人都有这分与生俱来的清净智慧,为什么有些人却烦恼重重呢

  因为这些人受到社会环境的污染,以致产生了烦恼心,患得患失,时日一久,自然而然烦恼成习惯,很多事情就看不开、放不下。

   但有些人却比较开朗,任何事都看得开,看得开也会成为一种习惯,比较没有烦恼,如此自然精神充足,分辨事情清清楚楚,这就是智慧。相对的,烦恼多的人,精神容易分散:精神一旦分散,智慧当然就减少了。

   所以说烦恼就像乌云,尽管乌云遮住了月亮,但在云层后面的月亮还是那么圆,只要云层散开,月亮自然就显露出来。

   我们如果能拨开烦恼心,自然智慧光明就会显现。

  淡泊养智

   只需六尺长、三尺宽的位置,就够我们这副身躯睡得很好,何必奢求什么高楼华厦呢?

   人为什么会患得患失呢?因为身心充塞了无止境的饥渴。所谓“饥渴”,即如饮食常感欠缺而不能满足;人一旦不能节制这种无止境、饥渴难耐的追求心理,当所求无法满愿时,必须会产生痛苦。

   在生理上,我们要照顾身体的健康,适度地注重营养的调摄,但以知足适量为原则,不要被口腹之欲所役使。

   古人也曾说过,山河大地犹有填满之时,唯独人类的「鼻下一横」——嘴巴:永无填满之日。想想,我们的嘴巴填塞食物已经填了几十年了,却怎么也没填满。明明早上才用过早餐,到了中午便觉得饿了:中餐才刚吃饱饭,傍晚时却还是得吃。甚至有人还有吃零嘴的习惯,甜的、咸的小点心,各式齐全,嘴巴永远没有休息的时候。

   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试想,大象这么庞硕的动物,一条小蛇对牠根本无可奈何!虽然行为上做不来,但是贪婪之心,竟想将大象吞噬下去,可见小蛇之贪得无餍:我们人会有痛苦,情形也类似于此。

   人生在世,有如雪泥鸿爪一般,本就没有什么好计较的。一碗白米饭即可吃饱,只要有足够的营养,何必一定要吃满汉全席

  只需六尺长、三尺宽的位置,就够我们这副身躯睡得很好,何必奢求高楼华厦呢

  

   物质欲望淡薄,自然能从淡泊宁静中长养智慧:如此一来,生活中就没有什么烦恼、得失了。

  生死之间

   有生就会有死,因为生的那一天就是死的开头;反过来说,死也就是生的起点。

   人生多苦,莫过于生、老、病、死。

   有生就会有死,因为生就是死的开头;反过来说,死也就是生的起点。凡夫生死不能由已,随业务而舍此投彼,今生依照各人所造不同的业力,来人间受着不同的苦。

   宗教上所说的生死,与社会上所说的生死并不一样。社会上说到生,就想到要恭喜,佛教却认为死才是真正值得恭喜,因为它已消掉一…

《欢喜自在·移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欢喜自在·自谦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