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月溪法师讲四乘法门▪P3

  ..续本文上一页扬眉瞬目,举首低头,嬉笑言谈,接引后人,皆祖师禅。古人有一事证明。香严和尚证道后,说一偈送沩山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闻得。谓仰山曰:「此子彻也。」后仰山勘过,更令说偈。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卓锥也无。」仰曰:「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师后有颂曰:「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乃报沩山曰:「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故如来禅是体,祖师禅是用。无祖师禅就不能接引众生。参禅是要用功的,请人家告诉他是不对的。譬喻一个北京人,我们问他北京的风景,他说北京的风景说得很好,我们听了一无所知。古人香严和尚屡乞沩山和尚说破。山曰:「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

  修小乘四谛断六根,我执已断,还有清净的一念无明,法执还在的。中乘修十二因缘,灭一念无明,法执已断,空执还在,就是无始无明。修大乘的禅那,就认为小乘、中乘通通不对,是化城,要修大乘才是宝所。修禅那,破无始无明空执用功。说一譬喻:未见性前,上明下暗。本来佛性,譬如太阳;无始无明,譬如乌云。太阳本有光明不能发现,因被乌云遮障。我们用功,打破无明窠臼。譬如大风吹散乌云,乌云一散,太阳光明,遍满宇宙,充塞十方。太阳喻如佛性,宇宙万物在佛性中。

  大乘破无始无明方法,修禅那,叫做就参禅。参禅「禅不属坐,坐即有着。」(出〈马祖语录〉中),不要执着一定坐着,行住坐卧都要用功,不要间断,闲着、有事、忙着,皆可用功。

  「婆伽」名破,「婆」名无明,即打破无始无明的意思。(出《大般涅槃经》)。大乘用功,破无始无明,用六根随便那一根。但我们南赡部洲人(即是这个地球),以眼、耳、意三根为利。考察古人用功,用眼、意为多数。如用眼根,眼就不向外看,向内看到清清净净的,向见闻觉知里面来看,看来看去,看到山穷水尽时间,达到黑黑暗暗的、一无所有的无明窠臼境界,就是图表上写的无始无明,临济祖师说的:「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这时不可停止,再向前看,看得多,因缘时至,[口@力]的一声,无始无明窠臼就会打破。无明一破,豁然贯通,彻天彻地的,看见本来面目佛性了。古人云:「佛性从内求。」千万无从外求。

  或者我们没有时间来内照,眼由他看,耳由他听,意由他想,但是于其中要执持一个念头,下疑情:「我们的佛性究竟在什么地方?」──被无始无明遮障。向无始无明,还本来佛性。不论何时何地,闲着忙着,片刻不忘,好似失去宝珠,必定要将他护〔获〕着一样。如是观照,机缘一到,[口@力]的一声也可以见佛性。如能照此修行,豁然贯通见本来佛性。到此时,本来佛性是法身,见闻觉知智是报身,六根行是应身,名为「一体三身」。古人云:「见性后就算是到家了,以后就不用功修。」自己有不好的习气,就要断除。遇明眼人,就将所证悟的拿来证;假如不遇明眼人,将《指月录》、《五灯会元》、《传灯录》,随一部皆可看看印证。

  悟后,灵性见闻觉知变为佛性,里面无量的生死种子,和盘托出。此时根、尘、识,亦变为佛性。见性后,在本体上看,是一律平等的。无所谓佛,无所谓众生,无所谓众生成佛。生死涅槃,犹如作〔昨〕梦;菩提烦恼,同是空花。未见性前,一假皆假,妄想所支配故;既见性后,一真皆真,真心所流露故。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那时「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总是真如」,大地山河,皆为佛性;石头瓦块,概属菩提。嬉笑言谈音声语言,尽是佛性真心妙用,扬眉瞬目,佛法宣流。盖即体起用,即用归体,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体用不二故,所以左右逢源,无不自得。前时怎样也不得,现在怎样也得。佛性是定,起念是慧。

  大乘用功与参话头没有差别。如参「念佛是谁?」就先明白念佛的念,是从见闻觉知起来的。假如不起念,是见闻觉知,非是佛性。识取自己本来面目,本来不起念,如如不动,念佛与本来佛性了不相干。二六时中,向身内识取本来佛性,不要向外求。识来识去因缘时至,[口@力]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就可以见本来佛性。

  如参「本来面目在那里?」宜先明白,起念是见闻知觉,不起念亦见闻觉知,空无所有是无始无明,本来面目如如不动。向无始无明那里识取,识来识去,因缘时至,[口@力]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就会见着本来面目。

  如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宜先明白,所谓万念从见闻觉知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指见闻觉知,「识」指认识。万法从本来面目生,如如不动,亦不起念。见闻觉知,将万念归一念,向无始无明,识取本来面目。识来识去时机一到,[口@力]的一声,豁然贯通,就可以看见万法从自性生。

  如参「父母末生以前,如何是本来面目?」宜先明白,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阴身,一念不觉入母胎。父母未生以前,非佛性。明白中阴身受生死,因未见佛性故。如何方能见佛性?父母末生以前,是中阴身;父母既生以后,是见闻觉知的灵性。明白本来面目,识取后,永不入轮回胎胞。此人因被无始无明窠臼遮障,我们就从无始无明识取,因缘时至,[口@力]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本来面目自性即出现。

  自古及今,悟道的人,十方诸佛,当下见自性。自性遍满十方净土,自性遍满虚空净土,亦遍满虚空。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世界,都在自性之内,都在净土之内。这个净土是指法身净土,叫「常寂光净土」。我今设一譬喻,喻如中国。北平如西方世界净土,南京如东方世界净土,西方、东方之净土,叫作报身净土,报身净土是私有的,如同娑婆世界是业报之秽土,痛苦甚多。西方、东方及他方净报之净土,无痛苦。净报之净土,亦非法身真净土。在净报之净土,修到见性之后,自性法身始生法身净土。法身净土喻如太阳,太阳一照,则十方世界皆见,故见性后,则生东、生西尽成两头话,两不相干了。娑婆世界、东方、西方、他方世界中有见自性者,其所证的法身净土,乃是一般无二的。

  净土分为四种。常寂光净土,如太阳之光遍满虚空。十方世界皆有,是真净土,又叫「法身净土」。凡圣同居净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这三种净土是「报身净土」,是净报报身得来,如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业报得来的秽土一样。我们这个秽土,是假的。那三个报身净土,亦是假的。那三个净土东方、西方、十方世界皆有。四种者,一真三假。释迦佛、十方三世佛、古今的祖师、参禅明心见性后,当下就生净土。这个净土,叫做「常寂光净土」,又叫「法身净土」。这个净土,是遍满十方世界虚空,佛性亦遍满虚空十方世界。念佛求生东方药师佛的琉璃世界的净土,或念佛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净土,这个净土是报身的净土。琉璃世界的净土,是药师佛十二天愿功德所成的;极乐世界的净土,是阿弥佛陀四十八大愿功德所成的。发愿生东方,或生西方。面见药师佛,或阿弥陀佛,指导我们参禅。明心见性后,始生常寂光净土。如经中说:西方净土有听阿弥陀佛说法者,听讲经者,在地参禅者。中乘人听见说大乘。中乘人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定性,弃中乘向大乘;一种是定性辟支不回心者,迷正知见。

  最上乘者,就是第六度般若禅。佛法在本来自性上说,本是无言无说,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证,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语言道断,心行处灭。德山和尚云:「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语言文字,聪明智慧,一概都用不着。故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着一字。最上乘法,是唯证与证,乃能知之,是过来人的话。既证到后,宇宙山河,世间万物都在佛性光明之下。

  说一譬喻,未见性前,上明下暗。本来佛性,譬如太阳。无始无明,譬如乌云。太阳本有光明,不能发现,因被乌云遮障。我们用功打破无始无明窠臼,譬如大风吹散乌云。乌云一散,太阳光明遍满宇宙,充塞十方。太阳喻如佛性,宇宙万物在佛性中。故古人云:「什么是佛?石头、瓦块、露柱、灯笼、翠竹黄花、青山绿水,无一不是佛性。」故释迦牟尼,于灵山会上,拈花众示,迦叶微笑。佛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最上乘法,如两个同乡人见面时所说乡土风光,唯他二人如甜如蜜,旁人听之,如聋如哑。最上乘法,唯过来人与过来人所讲乃知,未证悟的人,听见证悟的人东说西说,千万不可毁谤。古人云:「毁谤般若,罪过无边。」假如你未悟,怎样说通不是;假若你悟后,怎样说都是。证悟后,心中七通八达,从自己胸襟中流露出来,说般若禅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和盘托出;或瞬目扬眉,问东拉西,瞋喜打骂,说是说非,擎拳举指;或行棒行喝,竖拂拈槌或持叉张弓,辊球舞笏,或拽石搬土,打鼓吹毛;或一默一言,一嘘一笑。乃至种种方便,皆是亲切为人。然祗为太亲故,人多罔措,瞥然见者,不隔丝毫。其或沉吟,迢迢万里欲明道者,宜无忽焉!祖祖相传,至今不绝,只怕不悟,不怕悟后无语。假如我们用着功,遇着善知识,善知识说般若禅直指示我们,因缘成熟,亦可以悟道。略举古人数十则,作为参考。

  ○世尊因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叹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人。」作礼而去。阿难问佛外道得何道理,称赞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世尊于涅槃会上,以手摩胸告众曰:「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

《月溪法师讲四乘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