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萨发大乘心,具度己度人大愿,并时时念言:“我今但求明心见性,决定不趋二乘外道。”依愿修行,一旦无明打破,便登佛位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二障永销灭。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显,依止大涅槃。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此分阐明轮回根本起于爱欲,爱欲发展不同,故显出五性差别,而为害最大者莫如事、理二障。事障为凡夫所共患,而理障则二乘以及孔、老、西洋哲学家所未除,即法执是也。全篇悉在“求善知识,莫值二乘、外道”一语,良以众生发心修行至为难得,倘遇邪师堕入歧途,则如煮沙为饭,终难成就也。
圆觉经大义 圆觉经疏 文殊师利菩萨 普贤菩萨 普眼菩萨 金刚藏菩萨 弥勒菩萨 清净慧菩萨
威德自在菩萨 辩音菩萨 净诸业障菩萨 普觉菩萨 圆觉菩萨 贤善首菩萨 圆觉经解析(法禅法师)
--------------------------------------------------------------------------------
清净慧菩萨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清净慧菩萨问言,佛所发挥各种妙理,诚闻所未闻,我等今已决信不疑,身心泰然,获益匪浅,但关于众生、菩萨、如来之“随顺觉性”有何差别?请再开示,俾得随顺开悟,渐次能入。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佛答言:“所谓圆觉自性者,本来圆满,非属有无起灭,亦无取者证者,故名实相。在此实相之中,唯此为实,余皆虚假,菩萨、众生皆是假名。何以故?因菩萨、众生皆是相对者、幻化者,终归幻灭,无可取证。譬如眼根本来便是,不假他求,性本平等,故无所谓平等者。众生幻化未灭,无明未破,修行功夫不同,故有凡夫、菩萨等差别;倘得如来寂灭随顺,本心已明,达于实相境界,则无所谓寂灭及寂灭者矣。”
“非性性有”者,本无所谓性而其性乃圆满现成之谓也;“循诸性起”者,不循他性而有起灭也。因清净慧问:“所证所得差别渐次?”故佛先破其差别之观念,言实相之中无所谓差别渐次也,次乃解释所以有差别渐次之原因及其境界。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着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失随顺觉性”。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言一切众生,自无始来妄认有“我”,遂有爱我之念,于顺逆境而起憎爱,耽着五欲,流转沈迷,莫能自拔,皆执我之故也。倘遇善友,示以圆觉性为真,余皆虚妄起灭,其人即知爱念执我,徒自贻劳虑而已。于是乃舍尘劳而乐清净,修小乘法,将劳虑烦恼断尽,我执已破,得达清净境界,此时又因净解为障碍,堕入“法执”,未能自在,故名“凡夫随顺觉性”。
至若菩萨,知见解为碍,乃属法执,于是破除法执,解碍已断,犹住见觉,乃堕“空执”,空执未破,不能见性,故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凡有照有觉者,皆是障碍,因“照”是法执,“觉”是空执故也。上所谓“觉”,乃是脑筋知觉之觉,惟有“常觉不住”,方是圆觉实性。到此境界,无始无明已破,照与照者同时寂灭,所存者惟绝对之实相而已,亦无所谓“证与证者”。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空执已破,实相现前,无可再破,诸碍断灭,无灭碍者。一切经典,如以指指示月亮所在之处,若已见月,则指无用处,不能认手指为月亮;已明佛性妙理,则经典亦无用处,不能认经典纸墨文字为佛性也。一切如来用种种方便言说开示菩萨,使悟圆觉,亦复如是,故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常觉不住”者,言佛性本来圆满,不住一切相也,此名“遍随顺”。菩萨已明心见性之后,六根、六尘皆变为佛性,万事万物皆归本体,无二无别,故“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一言以蔽之,皆是佛性,故名“如来随顺觉性”,亦名“不二法门”。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言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倘有不起妄念、不断妄念,住妄想境而不加了知、不辨真实,此人即是见性之人。因明心见性之后,念念不离佛性,故无起灭;念同无念,故不加了知;本来真实,故不消再辨真实也。此人闻说圆觉妙理,即能信解受持而不惊畏,故名为“随顺觉性”。
言佛性能转万物随顺无碍也,与以上所说凡夫及未入地菩萨之随顺觉性不同,后者乃脑筋解悟之觉,非佛性之觉也,故知此人乃善根早植,德本深厚,乃能有如此之成就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此分阐明佛性本无差别渐次,因众生用功不同,故显出凡夫、菩萨、如来各种“随顺觉性”之差别。凡夫破我执而堕法执,未入地菩萨破法执而堕空执,已入地菩萨乃能破空执见佛性,如来则指佛性本体,惟佛性本有,为绝对者,余皆是相对者。见性之后,一切相对者皆为绝对所转而归于本体。
此问题有应注意之点,即随顺觉性根本之差别,凡夫及未入地菩萨之随顺觉性,乃属于见、闻、觉、知作用,而已入地菩萨及如来之随顺觉性则系佛性作用。
圆觉经大义 圆觉经疏 文殊师利菩萨 普贤菩萨 普眼菩萨 金刚藏菩萨 弥勒菩萨 清净慧菩萨
威德自在菩萨 辩音菩萨 净诸业障菩萨 普觉菩萨 圆觉菩萨 贤善首菩萨 圆觉经解析(法禅法师)
--------------------------------------------------------------------------------
威德自在菩萨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惟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威德自在菩萨言:佛广为我等解说“随顺觉性”之分别,使菩萨觉心光明,虽未修习,已先获大益,况勤行乎?然佛国广大,如城有四门,随入一门,皆可抵达,修行方便,亦非一路,愿再广为宣说,俾得游戏如来大寂灭海。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佛言,无上妙觉,遍满十方,一切如来妙法,皆由此本体流出,其性平等。就本体言,修行实无二法…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