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注疏全集▪P12

  ..续本文上一页即绝对本体是也。六祖云:“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 若菩萨住是解脱者。 明心见性,得大自在。 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明心见性后,得八解六通,四大皆变为佛性体用。 “须弥”者,代表地大也,小至芥子,大至须弥,皆是佛性本体,无二无别,惟明心见性者知之,大与小平等,乃否定空间体积。 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 水大亦是佛性体用。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与此同旨,其法身也。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著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 往来平等,乃否定往来,往来皆不离佛性,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性如如不动也。 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令彼众生谓之一劫。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 否定时间也,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为一劫,一劫与七日无别,皆不离佛性,其别者,乃众生脑筋作用耳,佛性超过时间,本无别也。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一切佛土严饰之事。集在一国。示于众生。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相对变为绝对。 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 又菩萨以一切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 一切现象虽变幻无常,而不离佛性,佛性始终如如不动,动与静之对立统一,故否定动静。 又舍利弗。十方众生供养诸佛之具。菩萨于一毛孔皆令得见。又十方国土所有日月星宿。于一毛孔普使见之。 否定空间也,明心见性之后,尘尘“空间”、刹刹“时间”无非佛性,无能逃于法眼者。 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著口中而身无损。外诸树木亦不摧折。 风大不离佛性,即法身妙用。 又十方世界劫尽烧时。以一切火内于腹中。火事如故而不为害。 火大不离佛性,世界坏,佛性不坏,疏山问大随曰:“劫火洞燃,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大随曰:“坏。”,疏山问:“怎么会坏?”大随曰: “随他去。”疏山不肯,后又问一大德曰:“劫火洞燃,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大德曰:“不坏。”疏山问:“怎么不坏?”大德云:“随他去。”疏山言下大悟。 又于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取一佛土。举著上方过恒河沙无数世界。如持针锋。举一枣叶而无所娆。 地大不离佛性,此土与彼土无异无别。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轮圣王身。 化身应身,皆不离法身,无别无二。 华严经云:“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音。皆能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皆于其中。普令得闻。 声音变为佛性,马祖云:“我此一喝,百千三昧无量妙义俱全。” 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 佛性绝对妙义,本不可说,今略为譬喻,若欲广说,则虽穷劫亦不可尽也。 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于盲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 小乘人闻此发挥绝对妙论,不能领会,如盲者之于相也。 智者闻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 智者闻大乘则欢喜赞叹,而发大乘心,故小乘者应回小向大,方有明心见性希望,不致如焦芽败种之无用也。 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 感极而泣,三千大千世界无不感动。 一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此法。若有菩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 内能破无始无明,外能破外道邪说。 大迦叶说是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故。教化众生。现作魔王。 佛性中无佛无魔,魔王乃相对界之雄,为众生所信仰或畏惧,故菩萨现作魔王,以试众生之慧力,魔益强则众生之反抗力亦益增,卒能克魔而成佛,故魔为助众生成佛之力量,倘无魔则众生将萎靡不振,不能产生否定之力量。 又迦叶。十方无量菩萨。或有人从乞手足耳鼻、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马车乘、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而往试之。令其坚固。 布施乃否定力之源泉,故欲令舍其所不忍舍,然后能作坚决之否定,否定“我执”“法执”及“空执”,以达于绝对完全之国土。 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诸众生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 欲使众生增加其否定之力,故变为魔王逼迫之,凡夫则不能也。 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 菩萨乃于困难艰苦中磨炼出来,环境益苦,则道力益坚。 疏曰:“不思议者,绝对本体,不可以思惟感觉而达到,惟有用智慧方便打破相对之根源(无始无明),然后能达到也。故此解脱法门,名为不思议,绝对中无相对,故一切相对皆应否定,于是否定四大、否定空间、否定时间、否定来去、否定一多、否定动静、否定世界、否定变化身、否定声音……最后否定此种种相对之根源(无始无明),于是否定终止,肯定开始,相对终止,绝对开始,一切相对皆还源为绝对,此时四大是绝对,空间、时间亦是绝对,来去、一多、动静、世界、三身、声音等,皆是绝对,皆是佛性本体之妙用,故芥子与须弥不二、毛孔与大海不二、七日与一劫不二、动与静不二、变化身与法身不异,一切已超越相对之局限,而入于绝对不二之土,一切皆还源为绝对,自己便是自己的原因,故不为以外其他原因之所转,如如不动,无欠无余,故一切其他原因皆归消灭,入于此一绝对之原因矣。菩萨既证, 绝对,为度众生故,仍入相对界中,现作魔王,以教化众生,用种种逼迫,以增加众生之智慧,并加强其否定之力量,成就解脱,普使进入绝对清净平等之国土,故名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此品属于方法论。 观众生品第七 乃属于人生观方面。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明心见性菩萨,自己造得主,故如幻师。众生在一念无明支配之下,变幻无主,故如幻人。 如智者见水中月。 知其非真月,乃相对之月。 如镜中见其面像。 知其非真面,乃相对之面。 如热时焰。 燃烧时有焰,烧尽则焰灭。 如呼声响。 呼时有声,呼停声灭。 如空中云。 来去无定。 如水聚沫。如水上泡。 聚现无定,旋生旋灭。 如芭蕉坚。 芭蕉不坚。 如电久住。 电无法久住。 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 皆有名无实者,如第五大,根本无此大。 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众生:其身乃四大合成,其智识乃五蕴合成,其人生乃十二因缘之过程,生惟法生,灭惟法灭,诸法既空,人生亦空,故如水月镜像,因像而现,如幻化人。 如无色界色。如燋谷芽。 无色界中,根本无色之可言,故知有名无实,众生亦然。 如须陀洹身见。 须陀洹无身见,故知有名无实。 如阿那含入胎。 阿那含不入胎,故知有名无实。 如阿罗汉三毒。 阿罗汉已断三毒,故知无中生有,众生亦然。 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 得无生忍菩萨,已绝贪恚,故知非实。 如佛烦恼习。 佛无烦恼习,故知非实有。 如盲者见色。 盲者决不见色,故知非实。 如入灭尽定出入息。 入灭尽定,则无出入息,故知非实。 如空中鸟迹。 鸟过空中,不留迹象,谓空中有鸟迹,乃决非实在之事。 如石女儿。 石女不生儿,故知非实。 如化人烦恼。 化人无烦恼,故知非实。 如梦所见已寤。 梦寤,其所见皆灭,故知非实。 如灭度者受身。 已证涅槃则不受身,故知非实。 如无烟之火。 火必有烟,无烟之火非实。 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既将众生看成虚假幻化,则何能对之发慈悲救度之心乎? 肇曰:“慈以众生为缘,若无众生,慈心何寄乎?将明真慈无缘而不离缘,成上无相真慈义也。”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 真实慈者,由绝对佛性本体发挥出来者。佛性绝对,故慈悲亦是绝对,绝对本体无缘起,故此真实慈是无缘慈,非缘于爱见而生也。世俗之慈乃由同情心或爱见而起,是相对的,故非真实慈,真实慈是绝对的,与佛性同体,故非攀缘,是不受他物影响,而本来存在者,故是真实慈。至若孔子之“仁”,耶稣之“爱 ”,皆有所攀缘,以众生为对象,乃相对者,故非真实慈。 行寂灭慈。无所生故。 真实慈与佛性同体,佛性绝对,无生无灭,故真实慈亦无生无灭,金刚经所谓“不住相布施”是也。 行不热慈。无烦恼故。 世俗热心慈善事业者,乃出于爱见也,爱见未离,仍有烦恼,故其热心不能持久,或仅“五分钟”热度,便归冷淡,故行真实慈者,不热不冷,永不厌怠,亦非烦恼所能阻止…

《维摩诘所说经注疏全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