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伽经疏▪P15

  ..续本文上一页用,实不空。然此所言空与不空,皆言说也,如影而非实际,皆与佛性无关,甚至有错认无明空洞之境为佛性第一义空者,故曰「甚深空空义,愚夫不能了。」此两空字,第一个是无明空洞之空,第二个是第一义空,最难分别,须打破无明之空,然后能入于第一义空。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岂愚夫所能了解,所能办到耶。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一切外道所不行,自觉圣智所行,离妄想自相共相,入于第一真实之义。诸地相续,渐次上上增进清净之相,随入如来地相。无开发本愿。譬如众色摩尼境界,无边相行。自心现趣部分之相,一切诸法,我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如是等妄想自性自共相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一切众生一切安乐,具足充满。

  此再启请世尊为说真实如来境界也。外道所建立者,四句百非也,一、异、俱、不俱,四句也;有、无、非有、非无,亦四句也;常、无常,非常、非无常,亦四句也。四句百非,皆属相对者。而如来境界,离四句,绝百非,乃绝对真实境界。由欢喜地渐次增进入如来地,得一体三身妙用。一切诸法,皆是佛性,乃大乘菩萨所修,诸佛所行,为普益众生计,故特兴此问。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能问我如是之义,多所安乐,多所饶益,哀愍一切诸天世人。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不知心量愚痴凡夫,取内外性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自性,习因计着妄想。

  四句百非,澈底听闻,为害最大,故佛特加破斥。言凡四句百非,皆是愚夫不明自心现量为无明妄想所蔽而不自知,故有此种种计着也。

  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如是愚夫,无始虚伪妄想所熏习,三毒烧心,乐色境界,见生住灭,取内外性。堕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妄想见摄受。

  此言无始贪爱种子习气 (即无始无明,亦名发业无明) ,内熏三毒,外发现行,堕于邪计。

  如犍闼婆城,凡愚无智而起城想。无始习气计着相现,彼非有城,非无城。如是外道无始虚伪习气计着,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不能了知自心现量。

  认无明妄想所生之相为真实,依于四句百非而不觉其谬,终无法明心见性。

  譬如有人,梦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山、河、浴、池种种庄严,自身入中,觉已忆念。大慧,于意云何,如是士夫,于前所梦,忆念不舍,为黠慧不?大慧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大慧:如是凡夫,恶见所噬,外道智慧,不知如梦自心现性,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无明妄想所现,有如梦境,非有非无。执四句者,亦复如是。

  譬如画像不高不下,而彼凡愚,作高下想。如是未来外道恶见习气充满,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自坏坏他,余离有无无生之论,亦说言无,谤因果见,拔善根本,坏清净因,胜求者,当远离去。作如是说:彼堕自、他、俱见,有、无、妄想已,堕建立、诽谤,以是恶见,当堕地狱。

  外道未证真实境界,见世间诸法变幻无常,遂立四句,以为可以破他宗道理,其实四句乃建立于妄想之上。如沙上筑屋,不推自倒。而外道习气既深,不自觉其非,反说佛所说离有、无、无生之真如实性亦无,建立邪见,诽谤正法,故当堕地狱。

  譬如翳目见有垂发,谓众人言:汝等观此,而是垂发,毕竟非性、非无性,见不见故。如是,外道妄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诽谤正法,自陷陷他。

  谓外道自恃邪见,转教他人同己。正如翳目见空中有垂发,反责他人不同己见也。自误更误人,学者可不慎哉。

  譬如火轮,非轮。愚夫轮想,非有智者。如是外道恶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一切性生。

  旋火非轮,愚者自作轮想。法离四句,而外道妄计四句,而建立各种自性,皆空中楼阁也。

  譬如水泡,似摩尼珠,愚小无智,作摩尼想,计着追逐,而彼水泡非摩尼。非非摩尼,取不取故。如是外道恶见妄想,习气所熏,于无所有,说有生,缘有者,言灭。

  外道断常之见,有如愚夫认水泡为摩尼。

  复次大慧,有三种量五分论,各建立已。得圣智自觉离二自性事,而作有性妄想计着。

  《明.释德清笔记》云:三量者,谓现量,比量,圣言量也。现量者,现即显现,谓分明证境不带名言,无筹度心,亲得法体,离妄分别,而非错谬,故名现量;比量者,比即比类,谓以因由譬喻,比量类度而得知故,比量有三支。圣言量者,谓以如来圣教,为准绳故。五分论者,即宗、因、喻,三支,并合结为五分,且载因明论,言已有三量五分建立者,即指前初卷一往所说,总不出三量是也。如所云:「自心现自觉圣智」等,皆现量也。所云「如幻水月光影空花,及微尘泥团瓶」等喻,皆比量也;所云「一切诸佛如来皆先权后实,及法佛、报佛、化佛说法」云云等,皆圣言量也,此三量建立也。所云「我以如来藏第一义心为宗,外道立神我胜性等为宗」,皆宗也;「我以第一义自觉圣智等为因;彼以无始虚妄习气种子为因,及作、无作、生、无生、常、无常」等皆因也;如「虚空佛骨,及蕉芽破瓶」等,皆喻也,此三支就中自有合结之文,皆五分论,故云「建立已。」佛说法不出三量、五分为楷式也。

  三量五分论,乃用以破我执、法执之法也,故曰「离二自性事」,二自性即遍计依他是也。二执虽破,落于空执,错认无明窠臼为佛性境界,分别计着以为实有,仍未明心见性。

  大慧,心意意识,身心转变,自心现,摄所摄诸妄想断,如来地自觉圣智,修行者,不于彼作性、非性想。

  唐译云:「诸修行者,转心意识,离能所取,住如来地,自证圣法,于有及无,不起于想。」

  若复修行者,如是境界性,非性摄取相生者,彼即取长养,及取我人。

  唐译云:「诸修行者,若于境界起有无执,则着我、人、众生、寿者。」

  大慧,若说彼性自性自共相,一切皆是化佛所说,非法佛所说,诸言说悉由愚夫希望见生,不为别建立趣自性法,得圣智自觉三昧乐住者,分别显示。

  唐译云:「一切诸法自相法相,是化佛说,非法佛说。化佛说法,但顺愚夫所想之见,不为显示自证圣智三昧乐境。」

  譬如水中有树影现,彼非影,非非影,非树形,非非树形。如是外道见习所熏,妄想计着,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而不能知自心现量。

  阿赖耶藏识如水,诸法如树影。水本无影,故非影,水能显现,故非非影。捞之不得,故非树形,宛然是树,故非非树。其实无影亦无水,此皆外道依于四句而生之计着,非自心现量也。此明阿赖耶非心而外道计以为心也。

  譬如明镜随缘显现一切色像,而无妄想。彼非像,非非像,而见像非像,妄想愚夫而作像想。如是外道恶见,自心像现,妄想计着,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譬如风水和合出声,彼非性,非非性。如是外道恶见妄想,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譬如大地,无草木处,煞焰川流洪浪云涌,彼非性。非非性,贪无贪故。如是愚夫,无始虚妄习气所熏,妄想计着,依生住灭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缘自住事门,亦复如彼热焰波浪。

  譬如有人咒术机发,以非众生数,毗舍阇鬼方便合成,动摇云为。凡愚妄想计着往来,如是外道恶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戏论计着,不实建立。

  以上譬喻,皆破外道四句,不离阿赖耶妄想作用。

  大慧,是故欲得自觉圣智事,当离生住灭、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恶见妄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幻梦水树影,垂发热时焰,如是观三有,究竟得解脱。

  譬如鹿渴想,动转迷乱心,鹿想谓为水,而实无水事。

  如是识种子,动转见境界,愚夫妄想生,如为翳所翳。

  于无始生死,计着摄受性,如逆楔出楔,舍离贪摄受。

  如幻咒机发,浮云梦电光,观是得解脱,永断三相续。

  于彼无有作,犹如焰虚空,如是知诸法,则为无所知。

  言教为假名,彼亦无有相,于彼起妄想,阴行如垂发。

  如画垂发幻,梦犍闼婆城,火轮热时焰,无而现众生。

  常无常一异,俱不俱亦然,无始过相续,愚夫痴妄想。

  明镜水净眼 摩尼妙宝珠,于中现众色,而实无所有。

  一切性显现,如昼热时焰,种种众色现,如梦无所有。

  外道四句,出自脑筋计着,脑筋本无,则四句何由建立耶。

  复次大慧,如来说法离如是四句,谓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离于有、无、建立、诽谤、分别。结集真谛、缘起、道灭、解脱,如来说法以是为首。非性,非自在、非无因、非微尘、非时,自性相续而为说法。

  佛说法离四句绝百非,而依众生根器为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并非如外道凭脑筋计量而建立胜性、自在天、无作 (自然) 、微尘时,自性相续 (唐译宿作) 等也。

  复次大慧,为静烦恼,尔焰障故,譬如商主,次第建立百八句,无所有,善分别诸乘,及诸地相。

  唐云:诸佛说法为净惑、智二障,故次第令住一百八句,无相法中而善分别诸乘地相,犹如商主善导众人。

  佛以百八句破外道四句百非,使众生净烦恼、所知二障,然后能分别三乘,由第一欢喜地而登佛地,如商主引导众人至宝所。

  复次大慧,有四种禅:云何为四?谓愚夫所行禅 (小乘外道破我…

《楞伽经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