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将万念收归一念,此一念昭灵不昧,是不是明心见性。”
师答云:“万念从见闻觉知生,你将万念收归一念,此一念亦是见闻觉知,与本来佛性了不相干,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的意思,是佛性万德圆满,无所不在,佛性妙用,能将宇宙万有通通变为佛性,你要用万法归一的那一念,再向前看,不要间断,机缘一至,无明窠臼一破,便可看见本来佛性,明心见性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家便知道。”
16.僧问师:“我用功参禅的话头,是讲经的是谁,我认为讲经说法是用妄念的六根讲,听亦是用妄念的六根听,若将六根断了,讲的不会讲,听的不会听,是不是明心见性。”
师答云:“六根从见闻觉知来的,六根永不肯断,如明心见性,则六根变为我们的应身,六根断了又会起,断不了的,你不要断六根,用断六根的一念去参究,本来面目,根本没有六根,亦不用断他,这样用功,才合禅宗修法,照示那样做法,是小乘方法,不能究竟。”
17.僧问师:“我参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本来面目的话头,我觉得父母未生以前是清清净净的,因为妄念才来投胎,如将妄念断了,便可回复以前清净的本来面目,这样合不合禅宗道理。”
师答云:“父母未生以前,不是本来面目,是中阴身,一念不觉,才来投胎出世,如本来面目会投胎,那就是佛性有轮回,不究竟了,你将妄念断了,到清清净净境界,你再起一念,向这境界往前直看,看到山穷水尽无明窠臼一破,便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不起妄念,妄念从见闻觉知起,你若看见本来面目,则见闻觉知,亦变为本来面目了,这样才叫做明心见性。”
18.僧问师:“我用功是依大般若经,大般若经说:见无所见即真见,知无所知即真知,一切智慧清净,无二无别,无二分,无别断故,我照这样用功,我认为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应酬,见时不分别所见,知道不分别,心离知,思想不用断尽,只须不加分别,这样是不是明心见性,合不合禅宗的道埋。”
师答云:“你太过蠢笨了,般若经这几句话,是明心见性过来人的话,从般若智慧中发挥出来的话,见无所见即真见,是说由佛性看见宇宙万物皆是佛性,佛性知道,起心动念的思想,通是佛性,一切智慧清净,无二无别,无二分,无别断故,是指明心见性后,起心动念,皆不离佛性,一切无二无别,不断妄念这话是明心见性才能说的,经的意思是宇宙万物皆是智慧,起心动念皆是智慧,经中说:一切色无边,般若亦无边,般若华言智慧,你那样用功分别与不分别,皆是见闻觉知作用,与佛性不相干,若不分别,那能穿衣吃饭,照你这样用功,万劫不能见佛性,你将不分别的念头,改为今生定要见般若佛性,直往前进看去,因缘时至,无明窠臼一破,你便可看见本来佛性的般若,便知道什么是“见无所见即真见,知无所知即真知”的道理。”
19.僧问师:“我在终南山住了四十多年,我用功是已生是妄念,未生是佛性真心,我一天起念动念,历历分明,我念不起是寂而常照,我一动念是照而常寂,亦是历历分明的,这样用功合不合禅宗的修法。”
师答云:“你是多年上座老尊宿,汝这样用功,实是大错,你将见闻觉知的业识认为是佛性,佛性如如不动,那会起妄念,你不起念是寂而常照,历历分明的,起念是照而常寂,亦是历历分明的,这些作用与佛性了不相干,你是认贼为子,佛所说如是等辈,可为怜愍,你将历历分明的念头,明白我们佛性,被无明窠臼遮障,将念头往无明窠臼看去,因缘时至,无明窠臼一破,便见本来佛性,看见佛性之后,起念动念,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皆是佛性,不消再加分别了。”
20.僧问师:“古人云:识取自心本来是佛,不假修持,不属顿渐,万德圆满,体自如如,我曾照这意思来用功,但使一念不起,便是本来佛性,不再假修持,这样是不是明心见性。”
师答云:“古人所说的话,乃明心见性后的话,未悟以前,不能用思想来揣摸,你认一念不起,即是如如佛性,但一念不起,乃是暂时的,并非佛性,你仍要起一正念,向不起念的地方直下看取,看到工夫纯熟,无始无明叻的一破,便见如如佛性,便知自心本来是佛,不假修持,不属顿渐,万德圆满的境界了。”
21.僧问师:“我用功时晚上不倒单,到下半夜四点钟,一定要打瞌睡,白天用功,是照古人所说不怕妄起,只怕觉迟的方法,时时刻刻照顾着念头,念头迷了,便赶快把他提起,这样用功,合不合禅宗的方法。”
师答云:“妄念是见闻觉知起的,你要觉悟亦是用见闻觉知,所以迷和悟,不外是见闻觉知的作用,不出见闻觉知的范围,与佛性无干,本来佛性中,是无所谓迷和觉的,你将不怕妄起只怕觉迟的念头,迫着去看,看到山穷水尽,见到本来佛性,便明觉迷了不相干,起念灭念,无非佛性作用了,不倒单对身体不好,还是睡熟一觉,精神好,才好用功。”
22.僧问师:“我用功是照楞严经中所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如见无见,斯即涅槃,我照这几句话用功,以为知见立知,是我们印象在脑筋里头,播下种子,便是无明根本,知见无见,是我们的心好像一面镜子一样,东西印上去不会着迹,不要住,便是涅槃。”
师答云:“楞严经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是说我们未明心见性,一切都是见闻觉知做主,一切知见建立皆是无明根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是说明心见性后,佛性做主,佛性做主,则将见闻觉知一切知见皆变为佛性,经云:见无所见即真见,知无所知即真知,你用功不住不执着,你要不住不执着,便是住便是执着,只要明心见性后,住执着,皆是佛性,除开木人,才是不执着,所以执着不执着,与成佛无关,是外行话,你将不执着不住的念头,专一的直下看去,工夫一到,你看见了佛性,便会明白,一切知见皆是佛性。”
23.居士问师:“我觉得人生在世,做善事并不是要求好报,我做善事不存我相人相众生相,这样子算不算明心见性。”
师答云:“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你做善事不望好报,不算明心见性,你单做善事,是人生应该的事,善得善报,不离因果,佛性中不见善恶,了不可得,要见佛性才算是明心见性,你不求明心见性而专做善事,不能了生脱死,你将专做善事的念头,回光返照,直下看去,看见本来佛性,才算了生脱死。”
24.居士问师:“我用功是照涅槃经中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用功的时候,觉得世界宇宙万物,皆是生生灭灭的,如将思想断尽不起,则一切皆不生灭,便是寂灭为乐,这样用功,合不合禅宗的方法。”
师答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是指未明心见性的人,一切皆由见闻觉知做主,佛性被无明遮障,所以才有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生灭灭已,是说将无明窠臼打破,看见佛性,寂灭为乐,是说看见佛性后,一切皆变为佛性,不生不灭,不动不静,无非佛性,照你那样用功,一时是生灭,一时是寂灭,返复轮回,无有了期,万劫不能见佛性,你将灭念的念头,仍起一正念,向内直下看去,无明窠臼一破,便可看见寂灭的佛性,便知佛性是不生不灭的,这样才算禅宗的用功方法。”
25.僧问师:“我用功是修回光返照,我起念返照念,是从意根起的,清清楚楚的用意根去观察,不要迷昧,便认得起念觉悟的地方,我们起念动念,是觉是迷,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这样合不合禅宗的修法。”
师答云:“起念是见闻觉知起的,回光返照亦是见闻觉知作用,你用意根观察觉迷,无非见闻觉知范围,佛性是如如不动的,觉迷与佛性了不相干,你将回光返照觉迷的念头,直下看去,无明窠臼一破便可看见佛性,便知觉迷了不相干。”
26.僧问师:“我用功是将“妙有真空,真空妙有”二句来用功,小乘人是落于有,二乘人是落空,我认为佛性说是有又是空,说是空又是有,亦不能说是空,,亦不能说是有,是非空非有的中道,这样合不合禅宗的道理。”
师答云:“你这样用功,万劫不能见性,空有是见闻觉知脑筋的作用,你这样说法,是双关不究竟的话,好像老子恍兮惚兮其中有精的道理一样,佛性是本来现成的,妙有真空,真空妙有,于本来佛性了不相干,你是见闻觉知空有作用为佛性,你将认妙有真空这一念,直下看去,无明窠臼一破,一切皆是佛性。无所谓妙有真空。”
27.僧问师:“我用功是照华严经中“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减,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的道理来用功,我认为宇宙万象皆有生有灭的,若将思想断了,则不生不灭,便是佛性,这样用功,合不合禅宗道理。”
师答云:“华严经所说的话,是悟后的话,你若能见佛性,则诸佛与我无别,古人说:非但我今独达了,河沙诸佛体皆同,你那样子用功是错误的,思想断是佛,思想起又是众生,便是有轮回,那样用功是错误的,你不要断念,起一念向不生灭的根源直下看去,无明窠臼一破,便见一切无非佛性,便是诸佛常现前了。”
28.僧问师:“楞严经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我认为宇宙人生通通被物所转,所以有轮回生灭,生灭是从妄念来,你若能转妄念便能转万物,便是与如来一样,我现在用功就是将最初起的一念,时时觉醒,不让他迷昧,这样合不合禅宗的修行。”
师答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这话是悟后的话,佛性的光明一照,将见闻觉知,五蕴,六根,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三十七助道品,种种起心动念,尘劳门,山河大地,宇宙万物,通通转为佛性了,经中才说,五蕴六尘皆是如来妙明真心,宇宙山河皆是如来妙明真心,佛性才能转万物,一转便永久圆满,你的转物,乃是用脑筋去转,转了又转无有了期,不能见真如佛性,你可以转万物的念头,直下去看,无明窠臼一破,便见万物与如来,无二亦无别。”
29.…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