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月溪法师讲大乘绝对论▪P13

  ..续本文上一页门,恨不灭除令瓦碎。”荷泽大师做这首歌的时候(《证道歌》,是荷泽作品,不是永嘉作品,另有文辨之),正是唐代佛法隆盛之时,尚有魔强法弱之慨,现在正是佛法最式微的时候,吾人应该作何感想?所以如果想复兴佛教,第一件,要特别注重“持戒”。要加强戒律的力量,先把堡垒工事筑好,不但要适宜于防御,同时还要适宜于进攻;大乘戒不是消极的防守,而是积极的进攻。《涅槃经》云:“护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仪,应持刀剑弓箭矛(矛+肖),守护持戒清净比丘。”又斥消极的洁身持戒为无能,而奖勉能摧毁妨碍正法之恶势力者为真正之持戒云:“若有比丘随所至处,供身趣足,读诵经典,思惟坐禅,有来问去,即为宣说,所谓布施、持戒、福德,少欲知足,虽能如是种种说法,然故不能作师子吼,不为师子之所围绕,不能降伏非法恶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利众生,当知是辈,懈怠懒惰,虽能持戒守护净行,当知是人无所能为。若有比丘,供身之具亦常丰足,复能护持所受禁戒,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只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为他广说,利益安乐诸众生故,唱如是言:《涅槃经》中,制诸比丘,不应畜养奴婢牛羊非法之物,若有比丘,畜如是等不净之物,应当治之。如来先于异部经中,说有比丘畜如是等非法之物。某甲国王,如法治之,驱令还俗,若有比丘能作如是师子吼时,有破戒者,闻是语已,盛其瞋恚,害是法师,是说法者,设复命终,故名持戒。”又云:“是故护法优婆塞等,应执持刀杖,拥护如是持戒比丘。若有受持五戒之者,不是名为大乘人也;不受五戒,为护正法,乃名大乘。”又云:“是故我今听持戒人,依诸白衣持刀杖者以为伴侣,若诸国王大臣长者优婆塞等,为护法故,虽持刀杖我说是等名曰持戒,确持刀杖,不应断命,若能如是,即得名为第一持戒。”(《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由是观之,大乘戒者,不但论律洁身寡欲而已,其目的实在摧伏魔军。对于群魔,要抱有胜无败之坚心,不能稍存姑息,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魔不怕凶恶,而且极为奸诈,他会利用你的仁慈来破坏你,所以要想达到大慈悲,应该放弃小慈悲,然后才有战胜魔军的希望。修行人应当特别注意,要懂得释迦真正“持戒”的意义。

  所谓戒律者,其目的既然在防卫自已,摧毁魔军,当然不能太呆板,呆板便失掉力量,跟不上时代,应该随时代、环境而修正改变,以能适应环境,发挥最大力量为“好戒律”。力量越大,则修行者越得到保障,成佛的希望越多。世俗国家的法律亦是这样,以能保障人民利益为目的,时代环境既然不断在转变,则法律亦应随环境而转变,然后才能发挥效力,否则便等于无用之废物。所以说“三代不同法”,吾人对于佛教戒律的看法,亦是这样。几百年前的社会,不同现在的社会,几百年前的戒律,当然不能完全适合现在的环境,所以如果要增加戒律的力量,只有修改戒律,保留有用的,而取消无用的,使他能完全适合环境,能发生大的效率。把繁琐的变为简单,污腐的变为整洁,颓废的变为健全,卑微的变为崇高,低贱的为尊严,使魔鬼见之而退避,善人见之而起敬,能这样则已往戒律所失掉的力量才可以复原,僧伽所失掉的尊严才可以挽回,这是复兴佛教的第一个主要条件。

  真言宗

  真言宗,是真言陀罗尼宗的略称,又名密教、密宗、密乘、秘密宗、秘密藏、秘密曼荼罗宗、曼荼罗教、瑜伽宗、陀罗尼宗、金刚乘、遍一切乘、三摩地宗等等。“真言”二字,梵语“曼荼罗”,真实语言之意。“陀罗尼”梵语为“总持”之意,是总摄住持的意思,此宗相传为大日如来所说内证法门。《金刚顶分别圣位经》说:“真言陀罗尼是一切如来秘奥之藏,是自觉圣智修证之法门。”注重身、语、意三密,为本宗之特征。而独标“语密”以为宗名者,乃认为身密、意密,显教各宗多有谈及,而未知语密之义,故特揭此为以标帜也。密教者,乃相对显教而言。此宗认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所说种种经典方便法门,皆属显教;而法身佛(毗庐遮那)直接所说之秘奥之法,则是密教。

  此宗经典要西晋时已传入甚多,未成宗派,至唐开元八年始由金刚智、不空两师弟正式传入中国,同时有善无畏阿阇黎亦来唐土传密宗,译《大日经》,但金刚智乃传法正统为第五祖,不空为六祖,传于青龙寺惠果为七祖,惠果传于日僧空海为八祖。空海回国后,大弘此宗,时中土显教盛行,密宗未能兴起,故集此宗之大成者,乃空海之力也。

  此宗分理论、实际两方面。经典为理论:仪轨为实际。仪轨与经典并重,事相与教相合一。苟祈祷供养合乎方法,佛力与行者之信念互相涉入,则可与诸佛冥契,获佛力之加持,由相对入于绝对,即身成佛,故可谓之事相与教相并重,自相对入于绝对,即身成佛,故可谓之事相与教相并重,自力与他力合一,现象与本体贯通者也。

  此宗正所依本经为《大日经》、《金刚顶经》两部,称为两部大经。更加《苏悉地经》、《瑜祗经》、《要略念诵经》,称为五部秘经,是为纯部密教。至于杂部密教为数颇繁,至其所依论释则有《发菩提心论》、《释摩诃衍论》、《大日经疏》、《金刚顶经义诀》等。

  就实际方面而言,此宗最重祈祷,供养诸佛诸神,宗教之色彩特重,其仪式不无受婆罗门教之影响,而其内容则为佛教的。盖龙猛、龙智之世,婆罗门神秘之风特盛,佛教为适应环境,争取信徒起见,不能不权宜变通以应实用。末世众生信仰心弱,非有严肃之仪轨,无以加强其信念,更藉图画、符号、声音之表现,使深印于脑海中而不可移,于是精神力量集中,而发生不可思议之感应。故密宗认为神佛冥助加持者,虽谓之“自佛”之冥助加持亦无不可也。

  此宗教旨大略可分:(一)事教二相。(二)三大建立。(三)两部曼荼罗等,兹略为阐述。

  (一)事教二相之义──教相是发挥“六大”、“四曼”“三密”等基本教理,使整个相对宇宙之现象,与绝对宇宙之本体相一致,所谓即事而真,现象即实在是也;事相是将甚深难思之教相,实现之于事相上,使父母所生之肉身即证大觉位。总之,教相和事相便是理论和实际,两者不可相离,以故古人相诫道:“不知教相的事相家,三传之后,当坠外道。”就是说离教相的事相易坠魔事;离事相的教相,也不能在密乘之憾。

  (二)三大建立──密宗将整个相对宇宙归纳于“体”、“相”、“用”三大之中。“体大”者,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也;“相大”者,“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羯磨曼荼罗”四曼是也;“用大”者,身、口、意三密是也。

  此宗认“六大”为宇宙之真体,从此“体大”所现所生所流之“四曼”,即吾人之四肢形骸,谓之“相大”;其言语动作种种活动者,谓之“用大”。此三“大”者,相包相收,相辅相成,体相用相摄互融,整个相对宇宙不能超出此三大之外,而此“三大”乃统摄于绝对的大日法身者也。换言之,即绝对之法身,具有体相用三大之妙用也。

  三大者,相对者也;大日法身者,绝对者也,然则欲使相对入绝对,变为绝对,乃密宗行人之目的也,其方法果为何如耶?则“三密加持”是也。三密者,手结印、口唱真言、心住三摩地。身口意三密相应。则佛力与行人之信念互相涉入贯通,而不可思议之感应发生,脱离相对而进入绝对矣。换言之,即是行人将整个相对宇宙归纳于符号、声音、概念之中,三密圆满具足,即是曼荼罗。当三密相应时,符号、声音、概念皆相对者;及其用功成熟,三密相应,佛力加持,于是符号、声音、概念当体变为绝对者,同时整个相对宇宙变为绝对之宇宙矣。

  (三)两部曼荼罗──两部者,金刚界曼荼罗、胎藏界曼荼罗是也,代表理、智二法身,而统于大日之一法身。金刚界九会,建立四曼、四智印,五部五智的法,乃开如来之果德,其种子为“元”字,是表修生上转之义;胎藏界四重圆坛,十三大院,建字、印、形三秘密,佛、金、莲三部法相,乃示众生本有之因德,其种子为“孔”字,乃表本有下转门之义。而把这两部曼荼罗约于一多法界,金刚界是不二,是为一法界,胎藏界是二,是为多法界,二即不二,不二即二,乃一如之实在也。

  总之,密教者,乃, 龙树菩萨等所亲手织成的光怪陆离的外衣,并恭敬的披在释迦的身上,让他好去出席印度宗教大会,藉以争取多数信仰之民众。

  绝对语录

  [大乘绝对论]  [绝对语录]

  什么叫做绝对?就是佛经里说的“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说佛性没有那一样比对得上,经里又说:“譬如真如,无有对比”。

  你能知道宇宙最后的本体吗?

  你能知道一粒沙的真相吗?

  牛顿说:“我的知识,还不及海滩上的一粒沙!”

  人们因此都钦佩这科学家的伟大和谦虚,其实,牛顿已经太过夸张了、太自信了,把自己的知识估计得太高了,他应该这样说:

  “我连对于一粒沙的真相,也毫无所知哩!”

  因为一切科学家、哲学家所发现的,不过是相对的真理、有限的真理,而不是最后的绝对的真理、无限的真理。因此牛顿所发现的定理,爱因斯坦可以把他推翻;爱因斯坦所发现的定理,将来亦有人可以把他推翻。可以推翻的道理,究竟有什么真的价值呢?

  一直到现在,他们对于绝对的本体,依然毫无所知。于是只好把这全能的光荣,赠给他们的“上帝”了。

  就拿一滴清水来说罢,你能知道他的真相吗?你也许会说:“他是氢2氧的化合物,氢气最轻,氧气最燃,皆由电子的摆动,而现两样的物质,宇宙间的东西,无不由电子的摆动而显出差异的性质和形状。”

  你能知道这些,以为就是知道这一滴水的真相了,其实,汝仍一无所知,你所知的,不过是人…

《月溪法师讲大乘绝对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