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月溪法师讲佛教人生观▪P5

  ..续本文上一页有甚么分别呢?若果成佛这件事是假,佛就只说那因果轮回的道理,来警醒世人,劝善止恶就够了,又何必再说这高深的法呢?)须知历代的祖师和善知识,都是这样说的,没有一句孤疑不决的话的。这个觉道,是大彻大悟的人都亲自证到的,不是用脑筋来估摩忖度的理想。

  成佛要生前成的,不是死后才成的。在生不能够办到,死后怎样可以成功呢?各人见性成佛,各人自己知道的。如同饮水冷暖自知,不能为外人道的一样。大家见性。大家也彼此互相知道的。

  脑筋生从何来死从何去 中阴身

  上次已然讲了,佛性是在脑筋里面的。但是脑筋从那里来的呢?就是从中阴身来的。中阴身不是由父母所生的,是无始来轮回六道的根苗。

  若果说:一个人,全由父母的精血而来的,没有第三种东西参加成功的。那就有以下的反说了。(一)譬如有甲、乙、丙,三对夫妇,同时结婚。年纪、康健、职业、环境等,大家的都是一样。过了十年之后,甲夫妇,有六个子女;乙不过两个;丙就一个也没有。假使一个人,共由父的精,母的血结合成功的。那就这三对各条件都相同的夫妻,都应当有一样的多的子女了。何以一则多,一则少,一则全无呢?(二)譬如某人有五个儿子。第一个是很聪明的;第二个是很蠢笨的;第三个是很凶恶的;第四个是很良善的;第五个是平常的,没有特别的品质的。这五个儿子。都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他们的面孔也都是大家相似的。为甚么品性就完全不相同呢?

  以上二则,可以证明有中阴身了。第一则的解说:甲对夫妇多子女,就是因为有多中阴身,和他们有缘分;乙对只有两个子女,就是因为只有两个中阴身,和他们有缘分;丙对没有一个,就是没有中阴身,和他们有缘分的原因(所谓缘分者,前世因也,非亲爱则怨憎。)。第二则的解释:五个儿子,性情各别,就是因为有五个中阴身不同的缘故。至到相貌都差不多一样,是由于同一样的父精母血所生的原因。现在科学家,也有说一个人的来历,除掉父精母血两种东西以外,必定还有三种条件参加成功的,不过所用的名称不同,就罢了。

  中阴身我们也可以测验的。我们在很静的地方坐着,将所有的念头都止住不起清清静静的静下去,静到一切的思想都完全没有,单单只有一点知觉。这个便是中阴身(古德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当初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就是说修行的人,错认中阴身为佛性。)

  一个人死后就没有脑筋,就是因为中阴身离开了他的缘故。那时中阴身虽然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但是见闻觉知四大还在的(所以说人死心不死)。中阴身就是第八的阿赖耶识。佛性也藏在里面的。

  中阴身离开了肉体以后,就迷迷糊糊的,不能够自己作得主的。这时就以业为主了。(昔善知识有云:「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

  中阴身舍了躯壳后,四十九天内就要投胎的。所投的胎看他前时(前一世或前两三世),所造的业,播下的种子,那样先成熟,就投那样的胎。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投胎的情形,也不外五蕴的作用。中阴身受生的机缘,成熟的时间,见到有可以投胎的地方就去投。随他业力的牵引,看见人或畜牲等男女交媾,就为色。接纳这件事情,就为受。起心动念,就为想。进行参加,就为行。一参加便即堕落胎中了,识是成了他的业识(欲知详细看瑜伽师地论)。《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极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众生的妄念,以淫欲为最强。淫欲是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死生生轮回卵、胎、湿、化四生的导火线。中阴身淫念重的成女胎,轻的成男胎。

  中阴身的前生读得书多的,出了胎之后,将来念书,就会有天聪。前世印象特别少的,今生的资质也分外鲁钝的。一个人有偏僻的脾气,多是从先天得来的。有特重的习气,也是由中阴身带来的。他的印象已然根深柢固,极其浓厚,所以很难拔除。俗语有说:「江山易改,品性难移。」有些人好做的不做,明知这样的不好,偏要这样的,好像自己作不得主一样。这就是被前时的熏染所累的缘故。

  十业五戒

  刚纔说,中阴身以业为主。所有的业,都是从身、口、意三方面造出来的。恶业,身的有杀生、偷盗、邪淫,三种;口的有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四种;意的有贪欲、瞋恨、愚痴,三种,其成十种恶业。

  杀生的生,不是单指人类来讲。凡有生命会活动的都是。偷盗,凡取不义的财物,爱非己所当爱的东西都是。邪淫是奸淫别人的妻妾。妄言是说谎来骗诈人。绮语是说不道德的笑话,讨人家的便宜。两舌是说两头的话,来中伤人家。恶口是咒骂人家。贪欲是没有餍足的心;瞋恚是怨恨忿怒的心;愚痴是迷昧不明的心。

  但是杀生,妄言,和恶口。有例外的,不算是恶业。譬如犯法的奸民,害人的强盗。凡罪不在赦的,应当杀的就要杀。有权职的人,若果将他容纵,反失慈悲之心了。至若外国来侵略,因此和他打仗,来抵抗杀死敌人,是应该的事。妄言譬如某甲追寻某乙来杀害,某丙明明明看见某乙由他的面前走过。但是他说不见。这样的说谎,不但不算是恶业,反是善事了。恶口譬如父母对于不肖的子女,师长对于不良的弟子想教训他。莫讲骂他,就是打他,也是出于慈悲。

  不做以上十种恶业,就叫十戒。不但不做,反能行放生、布施梵行。说诚实、质直、和静、慈软的话。作不净、慈悲、因缘的观。就是十种善业。

  五戒,就是戒杀生、戒愉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这五种为基本的戒。不但是学佛人要持的,一般人本来都要守的。盗淫妄三种,就是道德法律也不许的。戒酒因为酒能乱性的缘故。讲到杀生,世人以为分所当然。(耶教徒且敢公然谓「兽鱼虾等物,乃上帝造给人食的,只要称谢上帝。」又谓「植物有生魂而无觉魂。动物有觉魂而无灵魂,兼有三者,惟人而已」云云,荒谬绝伦。莫此为甚,未知何所据而云然。推此说也,则浸假有智力者,亦将谓愚弱之人为无灵魂矣;文明之国,亦将谓野蛮之族不是人类矣。从此弱肉强食,亦竟敢公然谓是理所当然矣。堂堂宗教,又与所谓优胜劣败天演公例的邪说,有何别哉。但他一方面又谓上帝有好生之德:何以自其说。)不知畜牲的本性,原来与人的无二无别。我们杀畜类,实与同类相残一样。(列子曰:「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之,岂天本为人而生之,且蚊蚋肤虎狼食肉,岂天本篇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故此比别戒更加重要。所以佛法列他首,莫讲因果,即以侧隐之心来论,也当守杀戒的。(读古今诸善知识的戒杀文,描写畜类受残杀的惨酷,绘形绘声令人悲哀,不忍卒读。若作设身处地之想,不禁心如刀割矣,孟子曰:「无侧隐之心非人也」。又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又曰:「仁民而爱物。」故推儒者的主张。亦当戒杀也。)

  因果轮回

  我们做的事,或善或恶,不是做了就算的,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个阿赖耶识。好比良田一样,能够广纳一切种子的。种子将来成熟,所结的果,或苦或乐,还是我们自家作业的人,自家承受的。汝现在种下那样的业因,将来就收那样的果报。分毫不爽的,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现在人心这样的坏,世界这样的乱,恶事多做,善事不为,都因大多数的人,不知有因果轮回的缘故。或闻而不信,以为作恶无妨,行善无益。(说人死如灯灭的人,是无智识的。科学尚且谓物质不灭,能力不灭,何况灵妙的心,当然生非偶然有,死非偶然无的,不可以用简单的头脑来武断的。)殊不知因果轮回,不但是事实上是有,就情理上也当有的,是人情上通得过的事。我们看看世界上的事情,有因必有果,如同有形必有影,有声必有响一样。

  佛说三世因果,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可见因果是不二的,所以菩萨畏因,但是凡夫只知畏果,前世造了恶业,今世要受苦报。又还再去造业,汝话可怜不可怜呢?(因做窃匪,而被囚禁,囹圄之中,又盗邻犯之物。)

  报有三种。现世造业,现世受报,为现报。今生造业,来生受报为生报。今世造业,后几世受报,为后报。

  修心行善的人,往往即有逆境现前者,后报改为先报,重报变为轻报也。如人欠债还钱,欠期长者缩为短,欠债额多者减为少。

  轮回有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天道有乐无苦;地狱、饿鬼有苦无乐;修罗(鬼神的另一种)有苦有乐。人和畜生,我们都知道了。修上品十善业的生在天道,中品十善的人道,下品十善的阿修罗道。犯下品十恶业的畜生道,中品十恶业的饿鬼道,上品十恶业的地狱道。

  五戒不持,人身难保。想免恶道的苦,要持五戒的。(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孟子谓:「无仁义礼智信五常之端,非人也。」五常所以维持人道,佛法的十善五戒,比儒教的仁义五常,尤为明切)

  《华严经》里面有说:我们的心,就好似工巧的画师一样,能够画出一切的相来。上边所讲的六道,都是从众生自己的心画成的。有一念大善,便是天道的因;有一念大恶,就是地狱的种。瞋恨便为修罗;邪淫即是畜生;贪欲无异饿鬼。总由这心的一念所变现出来的。识田熏染得多,不到汝不成功的。

  人何以要学佛

  刚才新讲约六道,有三善三恶。善的当然应该要做,恶的当然不应该做。善道之中,最好的是天。但是生天,还是不彻底的。虽然受乐,到底有衰坏的悲苦。福享尽了,终归也会堕落的。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来学佛。才可以了生死,出轮回的。

  六道轮回,原来是虚假幻化的。但是我们未曾见我们的真心,要受他支配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

《月溪法师讲佛教人生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