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暂时的化城,不是宝所;修大乘的打破无明窠臼,一破永破,不会再有才是宝所。自古及今将二种无明分别清楚者很少,设若分不清楚,对于用功大有妨碍。学佛是知难行易,古来有若干人,用功修行不会明心见性,就是未将此二种无明分别清楚。”
师示众云:“我们看古人注的经,看古人着的论,要考查他的事迹,是不是明心见性的,假若不是明心见性的,依着他的法子去修,那就是害人不浅了。”
师示众云:“禅宗的真理是万古不磨灭的,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我是已成之佛,汝等是未成之佛。”见佛性这件事是各人亲历其境,亲见本来的佛性,不是说道理当学问研究的。释迦牟尼佛的佛性、我们的佛性、及一切众生的佛性都是一样,没有两样的。见佛性是生前,不是死后的话,因为生前见是有证据的,死后见是无证据的。自释迦牟尼佛到现在明心见性的人,万万千千是有历史可考的,如《传灯录》、《高僧传》、《居士传》等。别的宗教是有主宰来管理我们的,只是佛性是平等的。释迦佛的、我们的、一切众生的都是一样,释迦牟尼佛不能主宰我们的,只是分个释迦佛是先见佛性,我们是后见佛性。”
师示众云:“佛法是非宗教、非哲学,宗教有归宿,哲学有轮回。哲学家死后的归宿升天,由升天说,有升必有堕,我们自自由由的人,循规蹈矩的为人,有甚么罪?为何还要找主宰来管理?升天是好是坏,我们没有去过,假如升天后不好,又如何办法?总而言之,死后的话无凭,生前无证据。哲学家祖宗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又生有。”这是循环轮回的。理学家的祖宗周濂溪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万物又返归五行。”两仪、太极、无极是循环轮回的。西洋哲学家叔本华说:“本体、现象,现象灭还归本体。”这也是循环轮回的。佛性则是遍满虚空,充塞宇宙,无所不在,超出循环轮回的,今日见佛性,自今日起,永久无穷尽,没有轮回薰染的。至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我们的归宿地方,是在那个地方修明心见性的法门,一直修列明心见性。佛性充满虚空,东西南北上下十方无所不在。阿弥陀佛是来指导我们修行,不是来主宰我们的,西方极乐世界不过是过渡性质的地方。”
师示众云:“死后生天之说,印度的婆罗门教是生天之说的祖宗。婆罗门教说:“天上有个大梵天王,创造天地宇宙万物,又造人。人最初在梵天,因起欲爱,从大梵天降落在人间,用祈祷默想种种的方式,目的在死后生梵天。”(梁启超着的《饮冰室》中说)耶稣教是由婆罗门教脱胎出来的,耶稣教说:“上帝创造天地,又造人,耶稣为上帝的化身,童贞女马利亚生耶稣。”信仰耶稣,祈祷死后,也是求生天。
回教莫(穆)罕默德,以基督教的研究上,创造出一种新宗教,要改革阿拉伯民众的偶像崇拜而变为一神崇拜,他们认为阿拉神之外无别神也,也是承认阿拉神是造物的主宰。《天方典礼》曾说:“维皇真宰独一无相,生天生地生人生物,天地万物及人类,皆由阿拉神所创造所管理,所以人类须绝对服从他。”与犹太教绝对服从耶和华一样,教主莫(穆)罕默德不过是真主的钦差,并不是神,这却与基督教认为耶稣为神不同。他们以为摩西、耶稣都不过是古代的先知,故他们的《五章信条》是:第一〈我证章〉,其言曰:“我证一切非主,惟有真主止一无二,我证莫(穆)罕默德是主差使。”第二〈清真章〉,其言曰:“一切非主,惟有真主莫(穆)罕默德是主钦差。”第三〈总信章〉,其言曰:“我信主本然以其妙用尊名,我承主一切法则。”第四〈分信章〉,其言曰:“我信真主,信一切天神,信一切经书,信一切圣人,信后世,信善恶有定自主,信死后复生。”第五〈大赞章〉,其言曰:“清哉真主!世赞归主,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真主至大,无时无方,惟以尊主。””(见《天方典礼.谛言篇》)。
综此五章意义,则知他们所信仰的对象:一、(真宰)惟一的神。二、(教主)莫(穆)罕默德。三、(先知)摩西、耶稣及一切古圣人。四、(天使)与先知相同。五(经典)其主启示的《可兰经》。六、(教规)教主及右圣所定的一切法则。七、(来生)审判善恶、复生,这些都与犹太教的信仰大旨相同。他们在道德方面,主张济困扶危,忍受苦难,在《可兰经》第二篇即说:“代阿拉施济孤儿、饥夫、客旅、乞人,或筹款以赎俘虏。时常析祷,言则必行,忍受颠沛,苦难暴虐,如此始得称义而为诚敬畏神。”人也禁止一切奸淫杀戮、盗窃贪财、虐待赌博等等一切行为,并严禁吃食生物之血、猪肉及酒等物,足证回教由耶稣教脱胎而来。与《新旧约》所载的互相比较。
回教名称 基督教名称
阿丹 亚当
施师 亚设(瑟)
努海 挪亚
易卜拉欣 亚伯挪罕
易司马仪 以实马力
母撤 摩西
达五德 大卫
尔撤 耶稣
由此可见他的教义,完全以犹太教与基督教为背景,这里所叙述的道统,又与《旧约》中记载毫无两样,所以回教所崇拜的神阿拉,即犹太教所崇拜的耶和华。用祈祷、默想种种的方式,目的在死后升天国。中国旧有的神教,天上有个玉皇大帝住在灵霄殿,玉皇大帝生宇宙万物,人们在世间改恶迁善,用祈祷、默想种种方式,目的在死后生天。康熙年间,四川有种先天外道,邪说天上有个无极老母,生宇宙万物,人最初在天上,因为起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以堕落人间受苦,要修“玄关一窍”的法门,将眼、耳、鼻、舌、身、意收摄在两眉印堂间,一念也不断,念“非有非无”、“亦有亦无”,死后即可升天。以上所说的宗教,大概都是劝人改恶迁善,末了死后生天,都是一样。婆罗门教和先天道说,人初在天上,因念起降落人间,在人间用祈祷、摄念等方式以求死后天,设生天后,起念又降落人间。假若生天后不起念,这样的说法,道理不通,当初会起念,那么生天后还是会起念的。就成天上人间,人间天上,这种宗教,是有轮回的。耶稣教与回教说:“人是上帝同阿拉神造的,死后去天上了,天上又来人间。”有去必有来,人间天上,天上人间,是有轮回的。”
师示众云:“印度的哲学种类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只有几种(梁启超着的《饮冰室》中说,希腊的哲学是由印度传过去的)。印度的哲学有一派说:“我们的本体比如一面镜子,是很干净的,因为本体不觉起了爱念,爱念比喻灰尘,将镜子遮满,我们将爱念去一点,镜子光明一点,将爱念去尽,镜子仍然恢复光明。”我们批评:爱念起是始,镜子化为黑板;爱念断是终,黑板复为明镜。起是始,灭是终,始生终灭,这个是有轮回的。又有一派说:“我们的本体,是我们的思想,不要执有、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以我们来批评:人是有思想的,并非木石,当然要执着有、无;不执着有、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这是脑筋的作用,并非我们的本体。又有一派说:“宇宙万物是由我们的思想来的,思想是由无来的,将思想断尽,反归无,就是我们的本体。”我们批评:思想断是本体,思想起是宇宙万物,我们人生在世,思想起断是很平常的事,思想起是始,思想起是现象,思想灭是本体,我们批评,起灭是有始终、轮回的。”
“中国哲学家的祖宗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就佛法而言,“有生无,无生有”,是有始终轮回的,与印度的哲学相同。老子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由阴阳返归万物,三二一,归道生。”这是有始终轮回的,与印度的镜子灰尘是一样的。老子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这样的学说,就是脑筋里不要执着,似有非有,似无非无,恍恍惚惚的,与印度的不执着有、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相同,我们人生是上等知识,反不如下等动物!人生执有执无是应该的。以上的宗教哲学,都是有始终轮回的。佛法的禅宗说:“我们一切的人,个个都有一个佛性,个个都可以见佛性,见佛性是生前,不是死后无证据的话,见佛性是有证据的,个个见的都是一样,没有两样。”佛性是遍满虚空,充塞宇宙,无所不在,永久无穷无尽的时间,没有坏的,没有始终轮回的,超过世间一切的宗教哲学。自古至今,见佛性的人是有历史证据,可以考证的。我们崇拜释迦牟尼佛的目的,就在见性这一点。”
师示众云:“佛性非宗教、非哲学。宗教:人间天上是相对的,有轮回;哲学,生灭始终是相对的、也是有轮回;佛性是绝对的,没有生灭始终、来去轮回,故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是生前可以做到的,破除世间的一切迷信。”
师示众云:“宇宙人生有尽,佛性本来无穷,宇宙是成、住、坏、空的,人生是生、住、异、灭的,惟有佛性本体是永久无穷无尽,无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的。”
师示众云:“学佛亲近善知识修行用功,最要紧的几个问题,一定要将他认清楚记取:佛性与灵性、见闻知觉的分别;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的分别;绝对与相对的分别,染缘与净缘的分别;止、作、任、灭四病的分别;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的分别;佛性本来具足六通,与一般普通说六通不同的分别;释迦牟尼佛说的经,与印度高僧撰的经的分别;佛与弟子说用功的经与寓言经的分别;法身与肉身的分别;法身佛说法与肉身佛说法的分别;佛对弟子说悟后境界的经,与未悟境界的经的分别。以上各种分别,问题若果不清楚,即会流入小乘、中乘及外道法门,反说佛法无效验,错走路途,只能怪自己,不能怪佛。”
师示众云:“学佛修行还是要把四相、三执认清楚,假如认不清楚,就落于小乘、二乘、外道。四相:一(我相),即一念不起,但仍有清清净净之一念在,是我相;二…
《月溪法师语录(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