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月溪法师语录(二)

  月溪法师语录(二) 

  示众正误目录

  一、辨真妄

  1-1 师示众云佛性智与脑筋智

  1-2 师示众云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

  1-3 师示众云染与净

  1-4 师示众云拈花示众

  1-5 师示众云弥陀佛法身与释迦佛法身

  1-6 师示众云本来面目

  1-7 师示众云如如不动

  1-8 师示众云五蕴皆空

  1-9 师示众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10 师示众云真如不守本性

  1-11 师示众云真如受薰染

  1-12 师示众云佛性起妄念

  1-13 师示众云性是空,心是妄

  1-14 师示众云已生是妄,未生是心

  1-15 师示众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即心即佛

  1-16 师示众云先无后有,无能生有

  1-17 师示众云得漏尽通,六通具足

  1-18 师示众云大地六种震动

  1-19 师示众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如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1-20 师示众云转识成智

  1-21 师示众云似有非有,似空非空

  1-22 师示众云不求真,不断妄

  1-23 师示众云八风吹不动

  1-24 师示众云中道

  1-25 师示众云水波之喻

  1-26 师示众云认心法双忘,破我执法执是佛性

  1-27 师示众云胸中不留元字脚

  1-28 师示众云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29 师示众云结水成冰,融冰成水

  1-30 师示众云一人发真归源,十方世界悉皆消陨

  1-31 师示众云无缝塔

  1-32 师示众云证无生忍

  1-33 师示众云无字甲里

  1-34 师示众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1-35 师示众云万法唯心,心外无法

  1-36 情不附物(李翱〈复性书〉之错误)

  --------------------------------------------------------------------------------

  二、勘用功

  2-1 师示众云认苦行为修道

  2-2 师示众云三大阿僧只劫修行

  2-3 师示众云入定

  2-4 师示众云参禅执坐

  2-5 师示众云不倒单

  2-6 师示众云僧人学辟谷

  2-7 师示众云丛林茅蓬

  2-8 师示众云亲近善知识

  2-9 不识字修行

  2-10 牧牛

  2-11 闭关

  2-12 打饿七

  2-13 学法语

  2-14 宗门棒喝

  2-15 古人论禅弊

  2-16 跑香

  2-17 狗舔热油铛

  2-18 南泉杀猫

  2-19 归宗斩蛇

  2-20 丹霞烧木佛

  2-21 沩山水牯牛

  2-22 赵州云:佛之一字,我不喜闻。又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又云:佛,佛。

  2-23 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2-24 我不会佛法

  2-25 洪炉一点雪

  2-26 向上一路,千圣不传

  2-27 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

  2-28 饥来吃饭睏来眠

  2-29 有禅有净土

  2-30 心净土自净

  2-31 放心

  2-32 心动神疲

  2-33 不怕妄起,只怕觉迟

  2-34 不识

  2-35 脚跟点地

  2-36 不断烦恼而入涅槃

  2-37 断五住烦恼

  2-38 以古人为师

  2-39 《遗教经》不可不读

  2-40 不看经论语录

  2-41 无心是道

  2-42 平常心是道

  2-43 道落火宅

  2-44 无相为体,无住为宗,离相为用

  2-45 直心是道场

  2-46 自搬柴,自运水,不看经,不参禅

  2-47 下转语

  2-48 赵州转藏经

  2-49 捉机锋

  2-50 观心解脱

  2-51 百尺竿头

  2-52 向上一着,脑后一槌

  --------------------------------------------------------------------------------

  三、正规仪

  3-1 圣僧

  3-2 头陀

  3-3 不布施

  3-4 开建丛林

  3-5 宗门传法

  3-6 结莲社

  3-7 登堂传戒

  3-8 开堂说法

  3-9 丛林规矩

  3-10 朝山

  3-11 烧拜香

  3-12 放钓

  3-13 剌血写经

  3-14 出家人字派

  3-15 拄杖拂子

  3-16 佛、菩萨、罗汉造像

  3-17 封盦、举盦、举火

  3-18 拜经

  3-19 盟誓

  3-20 三世佛

  3-21 偶像崇拜

  3-22 立寺造像

  3-23 不二法门

  3-24 禅宗顿渐之争的透视

  3-25 出家人别号

  3-26 别号至数

  3-27 禅寺、讲寺、律寺

  3-28 开宗祖师不一定是明心见性

  3-29 禅堂念佛

  3-30 打七

  --------------------------------------------------------------------------------

  四、端行履

  4-1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4-2 大隐居廛,小隐居山

  4-3 批评过来人言语举动

  4-4 假明心见性

  4-5 僧人学医、卜、星相、书符、咒水

  4-6 不问世间法

  4-7 宏扬佛法

  4-8 出家人藐视师父

  4-9 冒难游行

  4-10 车林军

  4-11 出家人自认根钝

  4-12 发大乘心,修小乘行

  4-13 〈永嘉证道歌〉与《永嘉集》之辩论

  4-14 敖世、愤世、遁世、出世、入世、出入世

  4-15 不信因果

  4-16 比丘常带三分病

  4-17 发心度众生

  4-18 六祖与神秀

  4-19 出家人本分大事

  4-20 讲经说法

  4-21 未明心见性说法

  4-22 误认行善为佛法

  4-23 知佛恩、报佛恩

  4-24 比丘梦遗精

  4-25 达摩拿数珠

  4-26 出家人闹派头

  4-27 出家人不结婚

  4-28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非迷信,佛法是积极不是消极

  4-29 《庄子.大宗师》篇

  4-30 佛法非唯心,亦非唯物

  4-31 佛法不落空

  4-32 印度信佛亡国

  4-33 悟道是悟理

  4-34 杲日当空,秋月如镜

  4-35 超出无边识处

  4-36 当净其意如虚空

  4-37 认大乘佛经为神话

  4-38 古来成佛唯释迦一人

  4-39 密在汝边

  4-40 终日吃饭,未曾吃着一粒米

  4-41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4-42 心无罣碍

  4-43 一尘不染

  4-44 印可

  4-45 超出三界

  4-46 寂灭为乐

  4-47 三毒

  4-48 一念无明不可破

  4-49 僧肇《无名论》

  --------------------------------------------------------------------------------

  五、厘述作

  5-1 用《老》、《庄》、《周易》道理释佛经

  5-2 印度祖师撰集经典认为佛说

  5-3 陈白沙读佛经入诗

  5-4 苏东坡以禅悟入诗

  5-5 误认玄奘法师集藏经

  5-6 注疏经典应慎重

  5-7 印度哲人撰譬喻经典

  5-8 用佛法解释《中庸》

  5-9 删集佛经

  5-10 阅读注疏应加拣择

  5-11 未明心见性人语录

  5-12 文人学佛

  5-13 诗僧画僧

  5-14 改佛经为道经

  5-15 以佛法释老庄

  5-16 语录用白话

  5-17 梁漱溟论佛教

  5-18 普庵咒

  5-19 周濂溪《太极图说》

  5-20 阳明学不可比于佛法

  5-21 李翱之〈复性书〉

  5-22 理学家之天理

  --------------------------------------------------------------------------------

  六、破外道

  --------------------------------------------------------------------------------

  七、袪迷信

  7-1 祖师后身

  7-2 佛不能免定业

  7-3 误传释迦、弥陀、弥勒投生中国

  7-4 劳山延摩罗密窟

  7-5 飞来峰

  7-6 烧香拜佛

  7-7 未悟道者死后亦可烧得舍利

  7-8 误认幻术为佛法

  7-9 韩愈辟佛未可全非

  7-10 降鸾

  7-11 专制之宗教

  7-12 误认神话是佛法

  7-13 康南海欲于世间造佛界

  7-14 神会与〈证道歌〉

  7-15 上堂说法

  7-16 大手印

  7-17 冥谛 出婆罗门教

  --------------------------------------------------------------------------------

  八、覈辞义

  --------------------------------------------------------------------------------

  摘录饮冰室

  1 梁启超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

  2 论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

  --------------------------------------------------------------------------------

  一、辨真妄

  师示众云佛性智与脑筋智

  脑筋智就是普通所谓“灵性”、“聪明”,而佛性智则是能打破无始无明,发现无上妙理之“般若”。聪明的人能发明飞机、无线电,而不懂绝对佛性妙理;还有一般聪明学者,天文地理、诗词歌赋无所不通,但不懂佛经的道理。所以脑筋智只能知相对宇宙的道理,如西洋哲学家科学家牛顿、黑格尔、爱因斯坦等,他们所能发现的道理,皆是相对宇宙中的理,都是有限的,不是最终极的实在。至于释迦佛证悟即发挥者,则是佛性智,是绝对宇宙的道理,因为是绝对,所以佛说:“我能知现在、过去、未来。”绝对的道理是千…

《月溪法师语录(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