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月溪法师语录(一)▪P12

  ..续本文上一页(人相),即起一念之相,是人相;三(众生相),即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之中间,是众生相;四(寿者相),是前念后念皆已断了,空无所有。故经中说:“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就是指这四种境界,不是见佛性(出《圆觉经》)。三执即我执、法执、空执。我执修小乘断六根,仍有清净一念在,断六根除我执,清净一念即法执,我执已除,法执仍在;修中乘十二因缘,将一念之法执断了,空无所有是空执,法执已除,空执犹在;修大乘不断六根,不断一念,利用六根一念破空执见佛性为主要。”

  师示众云:“一般禅宗的出家人,莫名其妙的,总觉得自己有罪,我们有罪无罪,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过去前生的罪现在不能晓得,受戒时已忏悔干净,受戒后如好好的做人,有什么罪?譬如世间法,犯法的才受惩罚,如不犯法则不受惩罚。系我们法会里的出家人和居士受持戒律很精严,为人很循规蹈矩的,明白佛法,又进一层明白禅宗,像这样的人品如还说是有罪,则世界没有一个可以说是好人了。就居士来说,凡于宗门有得或明心见性者,人品必极清高。如唐朝宰相裴休是参禅明心见性的,廉洁无私,大家称他为清白宰相;又如元朝宰相耶律楚材,亦是参禅明心见性的,一生贞廉。后来被人诬告贪污,剿(抄)家时家中,只有些经籍和几把七絃琴,大家才明白他亦是一个清白宰相;宋朝的张商英、杨无为都是清廉之官。像这一类的人很多,载在《居士传》中,大家可以检看。总括一句话,在我们佛性上看来,觅罪了不可得,罪性福性都是幻化。”

  师示众云:“看《华严经》,总里边的话完全是由佛性发挥出来的,好像天上说一句,地下说一句,那些话是明心见性才能说的。因为佛说法是遍满十方,无所不在,只要你明心见性,看来如家里人说家里话,无不了然;倘若你没有明心见性,则不知所云,如用脑筋去测度他,则好像是说神话一样。看《维摩诘经》要知道维摩诘境界完全是悟后的话,要明心见性后才能了解,倘未明心见性,认为不要执着一切便是到家,那便会堕落了。经说:“先以欲钓牵,后令人佛智。”这是指居士俗人行菩萨道境界,不是指出家人,出家人不能这样说。《圆觉经》里边说:“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这几句话是指信佛居士说的,出家释子千万不要错会,出家人根本就不结婚,那有淫、欲、痴?出家若错会,自招罪过。”

  师示众云:“禅宗说悟后二六时中打成一片,就是《华严经》里说的:“佛法不异世间法,世间法不异佛法;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佛法;不能于佛法上分别世间法,不能于世间法上分别佛法。””

  师示众云:“我们修行要照着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的祖师法门去修,佛在世的诸大弟子个个都是修禅宗,净土宗的方便法门是教居士俗人修的。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后来有很多不是明心见性的祖师,开设很多法门教后人修,后人始终修不成,自误误人,害人不浅。“欲知三岔路,须问过来人”,还是只有依着释迦牟尼佛的法门去修才是正途。”

  师示众云:“有一般人说没有轮回,死后就了事。轮回是确确实实有证据的。佛经里边说,父亲的精、母亲的血和灵魂三者合成,才成为人。欲心重者为妇女身。若果说一个人全由父母的精血而来的,没有第三种东西参加成功的,那就有以下的反说了:一、譬如有甲、乙、丙三对夫妇,同时结婚,年纪、康健、职业、环境等,经医生验过,没有病。大家的都是一样,过了十年之后,甲夫妇有六个子女,乙不过两个,丙就一个也没有。假使一个人只由父的精、母的血结合成功的,那就这三对各条件都相同的夫妻,都应当有一样的子女,何以一则多,一则少,一则全无呢?二、譬如另一人有五个儿子,第一个是很聪明的,第二个是很蠢笨的,第三个是很凶恶的,第四个是很良善的,第五个是平常的,没有特别的品质的,这五个儿子都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他们的面孔也都是大家相似的,为甚么品性就完全不相同呢?以上二则可以证明有灵性了。第一则的解说,甲对夫妻多子女,就是因有多灵性和他们有缘份;乙对只有两对子女,就是因为只有两个灵性和他们有缘份的原因;丙对没有一个,就是没有灵性和他们有缘份的原因。所谓缘份者,前世因也,非亲爱则怨憎。第二的解释,五个儿子性情各别,就是因为有五个灵性不同的原故,至于相貌都差不多一样,是由于同一样的父精母血所生的原因。现在科学家也有说一个人的来历,除掉父精母血两种东西以外,必定还有第三种条件参加成功的,不过所用的名称不同就罢了。灵性也可以测验的,我们在很静的地方坐着,将所有的念头都止住不起,清清静静的静下去,静到一切的思想都完全没有,单单只有一点知觉,这个便是灵性。以上所说的证明有灵性,就有轮回。我们见佛性之后,灵性变为佛性,以后就不来投胎,受轮回了。佛性是遍满虚空,充塞宇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未见性的人,你告诉他,他是不明白的。假使告诉另外一个见性的人,他就明白了。两个见性的人说话,如同两个同乡人讲土话,如甜如蜜,旁人听见,如聋如哑。

  师示众云:“佛法不外乎人情,在人情上通通都通得过去。每见一般出家人有病,不用医药而求神保佑,或者吃神方,对于生命大有关系。如释迦牟尼佛生病,当时最著名的医生耆婆来与佛治,送药给佛吃,病方痊愈;佛尚且生病,何况众生?即如佛戒不许吃蒜,经上有“舍利弗病风,医教服蒜,佛言听服”,我们要照佛这样说才合道理。佛制比丘托钵乞食,不动烟火,有一比丘因病思食粥,白佛,佛亦允在精舍煮食。佛制比丘修行四事俱足,四事即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每见一般无聊的出家人,坐着数日不吃饭,或打饿七不吃饮食,佛经亦无此制。佛仍然每日吃饭睡觉,这种不吃饭不睡觉的举动,完全是外道邪说,不是真正出家人所做的事。佛也有眼、耳、鼻、嘴,同我们完全是一样的,不过佛是先见佛性,我们是后见佛性,我们是崇拜他教我们修明心见性的法门,并不是神来主宰我们的。”

  --------------------------------------------------------------------------------

  请益

  (【请益】内容与《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内之【请益】相同,从略)

  --------------------------------------------------------------------------------

  捉机缘

  师在南京讲金刚法会,讲毕,有上座请曰:“昔金山有百空方丈,自念位至方丈尚未明心见性,因退院参方,偕侍者入蜀,投重庆华崖寺挂单。手中知客前曾往金山识百空,谓曰:“此地要问禅语,我问你一语,如答得便许挂单,否则请投别处。”空曰:“请问。”知客曰:“大德从何方来?”空曰:“自重庆来。”知客曰:“不是,究竟从甚么地方来?”空曰:“实是自重庆来。”知客不肯,将之赶出。适天暮下雨,因在木桥下打坐待旦,题诗云:“挂宿桥头实可伤,溪声作伴自思量。谁人愍我(跆-台+令)屏客?受尽辛苦禅味香。”翌日侍者后至到华崖寺访问,寺中方丈始接回招待,空心中惭愧,辞去游方。这是以前一桩故事,我现在就当做知客师,请法师代表百空方丈。因问曰:“大德从何方来?”师答云:“本自不来。”上座不能再问。又互换,由师代表知客,上座代表百空,问曰:“请将本自不来的拿出来看看。”上座不能答。由师代表百空,上座代表知客,师又问:“请知客师父将问我的“本自”拿出来看看,请将尔的思想除了去看。”知客答:“我看了一样都没有。”师曰:“你再往下去看。”知客说:“再看还是没有。”知客正在看问,师拍桌大喝一声曰:“怎样没有?”知客顿然大悟。

  有僧来问师曰:“求达摩西来的佛法?”师答曰:“达摩西来没有甚么佛法,你何不求取自己的佛法好?”僧云:“那个是自己的佛法?”师云:“你向内里边直下承当去看。”僧默看,良久云:“一样都没有。”师云:“汝再看是有的,怎么会没有?”僧正看问,师大喝一声云:“怎么没有?”其僧豁然大悟。

  --------------------------------------------------------------------------------

  勘验印证

  师在青岛法会讲经,有居士由北京来信,谓渠用直下看去功夫,参究多时,适旧历元旦,出门拜年,闻爆竹声,豁然大悟。作偈语数首,来请印证。师回信谓“偈语虽佳,须当面勘过,方可印证,但到北京,当再为勘验”。后应北京法会之聘北上讲经,居士亲来请益,经师勘验,如其无明窠臼已破,真心流露,因为印可。居士着有《禅宗实记》阐述心得云。

  戊寅季夏,师挂锡濠江。一日在斋中弹七絃琴,吟舜帝〈南薰歌〉,思拟身在华山中,忽有客至,问曰:“如何是西来大意?”师信口答曰:“餐霞。”客曰:“原来佛法在日用中。”师曰:“如何是日用中的佛法?”客对曰:“餐霞。”师曰:“除却餐霞,将本来面目拿来看看。”客对曰:“请除却看。”师曰:“我除了。”客曰:“我拿了。”师曰:“你拿了之心如何?”客曰:“与法师无异。”师曰:“我的是我的,与你不相干。”客曰:“不相干的且有两样耶?”师曰:“怎么是不相干的?”客对曰:“一点不动,遍满虚空,无言无说,无示无闻。”师点头,客遂顶礼。

  --------------------------------------------------------------------------------

  示众

  六祖劝人广学多闻

  《坛经…

《月溪法师语录(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