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月溪法师语录(一)▪P15

  ..续本文上一页这僧适来有甚么言句,便喝和尚?”径山云:“这僧从黄檗合里来,你要知么?自问取他。”径山五百众大半分散。”

  又云:“兴化到云居,问:“权借一问,以为影草时如何?”云居道不得。师三度举话头,云居无语。师云:“情知和尚道不得,且礼三拜。”云居一日上堂云:“我二十年前兴化问,我当时机思迟钝道不得,为他致得问头奇特,不敢辜他,如今只消一个何必。”后有僧举似兴化,师云:“二十年只道得个何必,兴化即不然,不消一个不必。”后三圣拈云:“二十年道得底是云居,如今商量,犹较兴化半月程。””

  专一

  赵州云:“汝若真知用力,三年五载不间断而犹不悟者,割取老僧头去。”

  旧的迷信与新的迷信

  “迷信”这是一个多么奇怪而有趣的问题。

  甚么是“迷信”呢?当大家都相信某件事物是真实时,某个道理是真理时,那时并无所谓“迷信”;后来有人发觉那是错的,不是真理,于是大家就把他否定推翻,这时如果还有人去相信他,那人便被认为是“迷信”了。因为他没有把应该相信他的理由弄清楚,或是根本就不肯去看清楚,而使对那件事物或道理无条件投降,胡里胡涂的相信,在一般自信是已清楚的人看来,那是多么可笑而无知呀!

  但是仔细想一下,人们所靠他来判别“迷信”的认识,究竟是不是绝对的呢?如果没有绝对的“认识”,那有绝对的“迷信”和“不迷信”呢?譬如说,一个相信“民主主义”的人,认为民主是最好的国家机构,因此信仰他、推进他、拥护他,这话不是“迷信”的了。但假使经过了若干年代之后,世界已经“大同”了,完美的大同世界的人检查以前的历史,看见这种民主的机构,或拥护民主的人,一定会大笑起来说“那是迷信”,犹如我们现在对以前那些相信大地是平的人,所发的讥笑一样。

  原始的人类相信自然的权力,把太阳、月亮、地、水、火、风等物都当做“神”来崇拜,后来人类发觉那些自然物并无甚么神秘,自己上了当,于是把那神权收回来,而认为那是“迷信”和“愚蠢”。这时人类又觉得有些根本的问题讲不通,而又不能不讲,非有一个“主宰”不可,于是“上帝”便应此要求而创造出来,接受了全能的光荣,高高在上统治着这班自认为有罪或不完全的人民,人们越自认罪,宗教的势力就越发展,因此天堂还没有生成,已经先尝地狱的滋味了,以至哲学为神学的奴婢。不久便有康德所说“哥白尼转日”的哲学革命出现,在向鲁诺、培根以后,哲学才渐渐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卢骚、康生、哥清等人提倡人本的学说,把待罪几千年的人们的尊严,重把门面刷新一下,以便扩充营业。到了尼采便大胆的宣布“上帝已死亡了”,多少年来以“神”为中心的哲学便被认为“迷信”,而为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代替了。后来人们又有了新的发觉,认为以“人”为中心所为的哲学还不对,还是“迷信”,应说以“社会”为中心才对的,于是新的信仰又出现了。这是欧洲方面的主要的情形,其实无论在世界那一头,都有相类似的过程,就是新的“迷信”代替了“旧的迷信”,新的不久又变成旧的,又有更新的“迷信”出现。比方现在好像一只蒙着眼睛的驴子拉着磨跑,永远没有终止,信仰那个以崭新姿态出世的“苏联”的政治社会机构,有的人几乎要跪下去叩头来表示他的崇敬,但我们还是要说那是“新的迷信”,虽然未免说得早一点,但是等着罢,终有一天人们会用一种讥笑的口吻说:“那是好笑的迷信呀!”

  这样看来,究竟世界上有没有不属于“迷信”、“信仰”呢?

  我要诚恳的奉告诸位,在这个相对的宇宙中,一切信仰都是属于“迷信”的,没有一个信仰能够逃避这判决。人类根本就是相对的,自己因为要自己活得更有趣一点,所似创造了“信仰”,过后又要自己来宣布它的死刑,这是没有终止之一天的愚蠢而又聪明的工作,除非有一天大家都进到绝对的国土去,那里才有真正的绝对的信仰,那是肯定而且不变的了。说得更透彻一点,因为那里的人全都是大彻大悟、真知真觉的,不消再有甚么信仰,所以亦就没有所谓“迷信”与“不迷信”。你如果向那里的人问一声:“老哥,你有甚么信仰?”他听了会大笑一场,然后向你说:“信仰,甚么东西叫做信仰?因为你心里有疑惑,有问题不能解决,才需要“信仰”,为的是它会安慰你使你活下去。我们根本就没有疑惑,要“信仰”干么?难道要自己找自己的麻烦吗?”

  可是话又说回来,我们毕竟是住在这相对的国土呀!没有信仰是不行的。譬如说,我们如果不信仰“生活”,我们便难活下去了,但单单信仰生活未免太嫌低级了。老实说,在我们国土里的人,当他给那很多新的信仰、旧的信仰、或半新不旧,诸如冯夫子(友兰)所著的《贞元三书》的那不伦不类的信仰,弄糊涂了时,他只好一切不管,单去信仰自己的“生活”或自己的老婆了。

  我们如果不肯示弱,还有勇气枱出那“人为万物之灵”的老招牌,不肯杂于禽兽之群,单为生活或老婆而生存,还需要一个较有结果的信仰的话,那么我们只好朝着“绝对国土”那个目标走去,因为那是才是最后的真理,才是绝对不迷信的信仰。

  《胜鬘经》里面说:“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就是说如来藏是佛性,空的也是佛性,不空的也是佛性,空不空的也是佛性。

  经里边说“背觉合尘”,就是说我们众生无始以来皆有佛性,我们不去找我们的佛性,我们只认灵性见闻知觉是我们的主人翁,就是叫做“背觉合尘”。我们现今认得灵性见闻知觉,不是我们的主人翁,我们的主人翁是佛性,被无始无明阻隔,我们将无始无明打破,亲见本来佛性,就是叫做“背尘合觉。”不是你们说的众生本来是佛,因一念不觉就是叫做“背觉合尘”,将妄念断了就是叫做“背尘合觉。”我们要认得妄念化灵性见闻觉知,佛性不起妄念,假如妄念起是众生,妄念断是佛,不是成佛有轮回吗?众生本来是佛,妄念起是众生,妄念断是佛,释迦佛经里面没有说过这样子的话。释迦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未曾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释迦佛上天宫到地狱,只是释迦佛的法身,法身天上地狱遍满虚空无所不在,不是指肉身,肉身与我们众生是一样。经里面释迦佛说:“十方三世佛及一切众生,修明心见性的法门只有三种。第一种是“奢摩他”,中国话叫做“寂静”,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齐用,破无始无明见佛性。第二种的法门叫做“三摩钵提”,中国话叫做“摄念”,就是说六根的一根统领五根,破无始无明见佛性。第三的法门叫做“禅那”,中国话叫做“静虑”,就是说六根随便用那一根破无始无明见佛性。”大乘法门用功,就是这三种有经典可查的。释迦佛经中没有说过“始觉起念落于九界众生,本觉不起念佛界”、“佛性本体譬如一面镜子,本来很明亮,因一念不觉而起无明,无明譬如灰尘将镜子蒙蔽”。

  又有“终日静坐,不执着有念,不执着无念,不执着非有,不执着非无,不执着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惺惺寂寂,寂寂惺惺;是妙有真空,是真空妙有;起念动念历历孤明,不被外缘所转”。

  又有说佛性是“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中间是”。

  又有一派说:“不怕妄起,只怕觉迟。”

  又有一派说:“现前当体,一念觉是佛,一念迷是众生。”

  又有一派说:“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众祸之门。”

  又有一派说:“一念不起无生死,便是本来面目;一念起有生死,便是众生。”

  又有一派主张:“悟道是悟理。”

  又有一派用“空、假、中”解释佛性。

  以上各派的主张明心见性,我们考查过,释迦佛说的经典无有说过这些话,是六朝、唐朝那些法师以老子、庄子、孟子脱胎来的,表面是佛法,实际的道理是哲学。考查历史,因他们创造起到现在,考查历史上无有一人修到明心见佛性。

  --------------------------------------------------------------------------------

  示众参公案

  西京荷泽神会禅师。一日乡信至,报二亲俱亡,师入堂白槌曰:“父母俱丧,请大众念摩词般若。”众才集,师便打槌曰:“劳顿大众下座。”此段疑情在“甚么处念摩诃般若”?

  南泉和尚示众云:“毫座主是蜀中人,解讲三十二本经论,于江西讲经,来见开元寺老宿,宿间:“见说座主解讲经是否?”主云:“不敢!”宿云:“将甚么讲?”主云:“将心讲。”宿云:“心如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争解讲得?”主云:“莫是虚空讲得。”宿云:“却是虚空讲得。”主拂袖便行,宿召座主,主回首,宿云:“是甚么?”主便开悟。”此段下疑情在“是甚么”?

  黄檗禅师,曾散众于洪州开元寺。裴相国休一日入寺行次,见壁画问寺主:“这画是甚么?”寺主曰:“高僧真仪。”公曰:“真仪可观,高僧何在?”寺主无对。公曰:“此间有禅人否?”曰:“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公遂请相见,曰:“休适有一问,诸德吝辞,今请上人代酬一语。”师曰:“请相公垂问。”公举前语,师朗声曰:“裴休。”公应诺,师曰:“在甚么处?”公当下知旨,如获髻珠。此段下疑情“在甚么处”?

  又裴相国延黄檗禅师入府执弟子礼,一白托一尊佛礼师,前跪曰:“请师安名。”师召曰:“裴休。”公应诺,师曰:“与汝安名竟。”此段下疑情在“与汝安名竟”。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造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如何即是?”丈曰:“大似骑牛觅牛。”师曰:“识得后如何?”丈曰:“如人骑牛至家。”师曰:“未审始终如何保任?”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苗稼。”师自兹领旨,更不驰求。此段下疑情在“骑牛觅牛”一语。

  大愚一日辞智常禅师,师问:“甚么处去?…

《月溪法师语录(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