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月溪禅师问答录▪P4

  ..续本文上一页六尘皆变为佛性,四大肉体皆为法身,故古人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到这个境界,人间天上,十方世界,起心动念,宇宙万物,皆是自性中之物,因自性遍满虚空。如太阳之光,充塞宇宙。到这个时候,遇明眼人,可以印可。如不遇明眼人,则可用《传灯录》、《指月录》等印证。可算是闲道人、无事人,无佛法可学、禅道可修、生死可了、涅槃可证,同为幻化空花、梦幻泡影。以后随拈一法,皆是佛法。活着也好,死却也好,与本来自性是了不相干的,因本来自性是无始无终的。自性是法身,见闻觉知是报身,六根是应身,一体三身。

  

  陕西西安朱庆澜

  (34)问:法师手燃二指,胸燃四十八灯,多年讲经一法,很有苦行。

  答:在自性本体上,燃指燃灯说法是两不相干的。古佛说:「我四十九年未曾说着一字,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因随顺众生,建水月道场,作空花佛事,世相如是也。

  

  上海王震

  (35)问:法师自幼出家,燃指燃灯,各省讲经,宏法多年,法师可算前生有夙根也。

  答:在自性中觅过去、现在、未来了不可得,那里有夙根不夙根?因从前出家时发过三愿,一不求好穿好食;二遇逆境界、顺境界不生退悔心;三参究佛法,有所研究,不奸贪独得,以普利一切。究竟说来,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说法者,如戏幻中,幻人复对幻说。故古人云:「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贤圣如电拂。」当随顺世间,世相如是。

  

  上海范古农

  (36)问:「菩提」、「涅槃」之辨。

  答:「菩提」翻为觉道,是觉悟本来自性,遍满虚空,充塞宇宙。「涅槃」翻为无生无灭、无来无去,即是。

  

  南京梅光羲

  (37)问:「根本无明」与「一念无明」的分别?

  答:「根本无明」即无始无明。是无善恶、是非、烦恼、爱欲、思想,是无知无觉的;即是宋儒所讲的喜怒哀乐未发;老子的清静无为,先天道的先天无极;哲学家的清净快乐;陆象山的吾心宇宙;儒家的天命之性;参禅的无明窠臼、百尺竿头;婆罗门的冥谛;六祖讲的无记忆性;二乘的空执。根本无明者,因为根本即不明,将此佛性遮障。

  「一念无明」者,非从根本无明而起,因根本无明是无知、无觉、无妄念。一念无明是从见闻觉知起的。佛性与根本无明、一念无明,乃从无始以来俱有的。佛性、一念无明俱是无始无终的,根本无明是无始有终的。用一念无明将根本无明来打破,就可以见自性。一念无明是不能破的,一念无明者,乃一念妄动,起一个思想等。

  

  (38)问:法师讲经,讲佛性恒守本性,始终无有改变,佛性不受熏染,出何经典?

  答:佛性恒守本性,始终无有改变,出《华严经》第三十卷;佛性清净,无染无乱,无碍无厌,不受熏染,出《华严经》第七十三卷。

  

  (39)问: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出何经典?

  答: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出《大般涅槃经》。经云:「婆伽婆,婆伽名破,婆名无明。」即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的意思。

  

  

  (40)问:佛性不起妄念,妄念从何而起?

  答:妄念是从见闻觉知灵性起,佛性是如如不动的。假如佛性能起妄念,则妄念断为佛性,妄念起为众生,岂不是成佛亦有轮回乎?

  

  西安华清法师

  (41)问:「佛性」与「见闻觉知」的分别?

  答:「佛性」乃本来面目,是无生死,无来去,有知觉的(知觉者,即本来大觉之觉,非知觉之觉),遍满虚空,充塞宇宙,究竟快乐,是不受熏染,无漏的,人人是一样的。本来无名字,因说法乃随拈一名字,如真如实相、自心现量、如来藏心、无余涅槃等,都是一样的。佛性是如如不动的,本不起念;「见闻觉知」是会起念的,是分两方面:染缘、净缘。净缘者,心中清清净净,一念不起,起念者乃起觉悟之念;染缘者,乃起善恶、是非、爱欲、喜怒哀乐、烦恼、思想,种种俱全,是受熏染,有漏的,人人不是一样的。假如一念不起,亦是见闻觉知,非佛性也,我们未见性以前乃见闻觉知作主,见性以后乃佛性作主。佛性与见闻觉知中间有无始无明隔阂,上明下暗。上明者如太阳,下暗者如世界。太阳如佛性,世界如见闻觉知。不见太阳因被乌云遮障,乌云如无始无明也。

  

  北平朱庆澜

  (42)问:佛法中有打战否?

  答:舍卫国波斯匿王,皈依佛受戒,时有他国进兵来攻舍卫国,波斯匿王问佛言:「若打则犯杀戒,若不打则亡国,如何处置?」佛告王言:「全国众生生命系于国王一人。如国王不打,则全国生命有损失。」故主张打之。然后波斯匿王乃用兵克敌。此一段故事,出《大般涅槃经》。

  

  北平全朗和尚

  (43)问:如何方知悟后的人?

  答:悟道之事,惟悟与悟乃能知之,他人不知。从前佛在世,迦叶问佛:「佛的佛性,缘何他人不知?」佛答言:「譬如两家穷人,其屋内埋藏多金。他人告以屋本有金藏,可急掘取。一家则果然照掘,成为富翁。一家则未掘,仍受穷苦。」佛言:「你不掘取而能得金,其理非是。」此喻出《大般涅槃经》。金者,喻如自性,穷者喻如众生,富者喻如悟后的人。亦如两同乡人,他乡相遇,互话本地风光,如甜如蜜,他人未之省也。

  

  五台山大观和尚

  (44)问:如何是「狗舐热油铛」?

  答:此是禅宗的话。我们用功向无明窠臼参究自性,不可放手,取此为喻也。狗舐热油铛者,吞则热,吐可惜,吞吐两不得也。

  

  五台山觉参和尚

  (45)问:参禅要常坐或行住坐卧皆可?

  答:参禅不属坐,坐即有着,出马祖语录中。

  

  庐山了达和尚

  (46)问:「婆伽婆」的解释?

  答:婆伽名破,婆名无明,即打破无始无明的意思,出《大般涅槃经》。

  

  南京法一和尚

  (47)问:因众生方才修大乘,见佛性,假如不见佛性,不能从自性中流露说法,来度众生,非大乘;大乘者,因众生发大悲心,因大悲心发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由正觉自性中流露出来,说法度众生,才是大乘,是否?

  答:是的。

  

  青岛丁莲唯

  (48)问:《华严经》出于龙宫,龙树菩萨去水中记取此经,缘何淹不死?船子和尚亦是悟道的人,跳在水中,如何就淹死?

  答:龙宫乃一地方名曰龙宫,非水中龙宫也。龙树菩萨从前收集《华严经》之地点,后来有很多人去过,有考证是有此地。至以前所说的神话乃不近人情。船子和尚悟道后,度了一个学人,名夹山,之后即自愿跳水死了。盖在自性体中,无生无死,无来无去,生死来去,同一空花,这是他的来去自由了。假如我们不愿效他,则冒险的地方,都不应该去的,佛有一戒,曰:冒难游行戒。

  

  终南山青莲和尚

  (49)问:祖师语录中,迦叶、阿难、马鸣、龙树、达磨、五祖、六祖、百丈、马祖等千百人皆是证道的人,未曾说过「我是某人化身、某人应世」种种的神话,或说「我死了生于东方、西方」。

  又问:假如有一人证道后,发愿生西方或东方否?

  答:自古及今悟道的人,当下见自性,自性遍满十方净土,自性遍满虚空,净土亦遍满虚空。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世界,都在自性之内,都在净土之内。这个净土是指「法身净土」,叫「常寂光净土」,我今设一比喻,喻如中国。北平如西方世界净土,南京如东方世界净土。西方、东方之净土叫作「报身净土」。报身净土者是私有的,如同娑婆世界是业报之秽土,痛苦甚多,西方、东方及他方净报之净土无痛苦。净报之净土亦非法身真净土。在净报之净土修到见性之后,自性法身始生法身净土。法身净土喻如太阳,太阳一照,则十方世界皆见。故见性后,则生东、生西尽成两头话,两不相干了。娑婆世界、东方、西方、他方世界中,有见自性者,其所证的法身净土,乃是一般无二的。净土分为四种:「常寂光净土」,如太阳之光,遍满虚空,十方世界皆有,是真净土,又叫「法身净土」;「凡圣同居净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这三种净土是「报身净土」,是净报报身得来。如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业报得来的秽土一样。我们这个秽土是假的,那三个报身净土亦是假的,那三个净土东方、西方、十方世界皆有。四种者,一真三假。假如见自性后,则不受后有,所言「某人化身、某人应世」,乃是世俗谬说神话,一人说假,万人传真也。

  

  庐山归宗首座

  (50)问:悟道、见道、证道有何差别?

  答:道乃本来之意。悟道者,豁然贯通本来也,证道者,亲证自性也。见道者,亲见自性也。三种名目实一也。

  

  (51)问:悟道、修道、见道、证道有何差别?

  答:悟有两种,有解悟,有证悟。证悟乃前言之豁然贯通也。解悟者,乃了解修行之道理也。修道者,乃照法修行也。见道者,乃破无明见佛性也。证道者,乃亲证自性。「证」有请明眼人印证之意。

  

  峨嵋山悟真和尚

  (52)问:祖师语录,参禅就参禅,并无又参禅又念佛之说,后人倒乱是非。如中峰禅师参高峰禅师,悟道后随机说法,喜参禅者教彼参禅,喜念佛者亦随机阐扬净土,其本人并未修净土,语在《中峰广录》中。如莲池大师先修禅,因未悟,其临终之遗嘱言:我实未悟,因到北京参遍融禅师后,改修净土,语在《云栖法汇》。

  答:以上之辨问不错。

  

  北平李广权

  (53)问:解释《金刚经》中之四相。

  答:我相,即一念不起,但仍有清清净净之一念在;人相,即起一念之相;众生相,即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之中间是;寿者相,是前念、后念皆已断了,空无所有。故经中说:「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就是指这四种境界,不是见佛性。

  

  北平文法和

  (54)问:《金刚经》云:「须陀洹能…

《月溪禅师问答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