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月溪禅师问答录▪P7

  ..续本文上一页一大事者,就是指令众生明白本有之自性,经云:「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参禅者,亲近善知识,明白路径。假如无善知识,看祖师悟道的书籍,照着去修,就可以明白本有的自性。念佛者,在这个世界不求明白自性,到净土再去修,然后明白自性。

  

  苏州王治中

  (93)问:五祖戒禅师身后为苏东坡,草堂清禅师身后为曾鲁公。看五祖、草堂语录,并无其说。草堂、五祖皆大澈大悟之人,有语录可查。既悟道之后,决定不受后有。我想彼二人或后人附会的话,因苏东坡、曾鲁公二人,是风流名士。如曾鲁公降生时,梦中看见一个和尚来,醒中亦梦,况梦中之话,何足为信。看见不看见,要其本人方知。如梦见五祖禅师来,醒了却见是苏东坡,此话亦是梦人说梦话。古人云:「处世如大梦。」况梦中之梦?岂足以信耶?错不错?

  答:不错。

  

  峨嵋山圆悟和尚

  (94)问:如诸佛诸祖见性后,肉体坏了,去什么地方?阅祖师的语录,参禅人假如未悟,死了堕落不堕落?

  答:自见性后,自性遍满虚空,无所不在,还有什么去来?还有什么地方?肉体坏了与自性两不相干。参禅未悟,依《华严经》古祖师参禅未悟,发愿来生,早闻佛法,明心见性,普度众生。

  

  五台山通明法师

  (95)问:中峰禅师是否修净土?

  答:中峰禅师是参高峰禅师悟道,并未修净土。能参禅者,教参禅,愿修净土者,教修净土。其本人并未修净土,语在《中峰广录》中。

  

  杭州智生和尚

  (96)问:我心中不起念,不断念,不执着念,亦不执着无念,不被万缘所转,一切无碍,这个境界如何?

  答:起念是见闻觉知的染缘,不起念是见闻觉知的净缘。执着、不执着、无碍、能转,是知觉的作用,与自性两不相干。

  

  (97)问:既然与自性不相干,上面所问的一切断了,空空如也的没有佛性了,如《楞严经》中,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名之为心。则我无着,名为心不?」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有不著者,不可名无;无相即无,非无即相,相有则在,云何无着?是故应知,一切无着,名觉知心,无有是处。」是否与前问一样?

  答:是一样。

  

  北平李广权

  (98)问:《金刚经》云:「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很多人讲,有色、有想、无想是指天上,什么天什么天。在我的见解,须菩提问佛:「怎么用功才能见实相?」须菩提并未问天上的话。如我解释,若有色,心中起形色之念;若无色,心中无色念;若有想,心中有想念;若无想,心中无想念;若非有想,心中将无想也不想;若非无想,心中将不想的想亦断了。这个用功,是脑筋的作用,不能见佛性,是有余涅槃。佛的意思,是要令他们入无余涅槃、无诤三昧。很多人解释无诤三昧,是正受、正定、正住持。三昧名字很多,无诤者,教我站我就站着,教我坐我就坐着,教我怎样我就怎样。如我见解,三昧名字太多,如华严三昧、楞严三昧、有相三昧、无相三昧。无诤三昧者,无诤为无言说、无名字,因我们的实相自性是无名的,如六祖大师所说的「一行三昧」一样,只要见自性,自性即三昧,三昧即自性,以上二问是否?

  答:以上二问不错。

  

  南京圣清法师

  (99)问:有一僧人问我:出家的人只能修净土,其余的法门皆不能修。净土容易,其余法门难。净土仗佛力,其余仗自力。我解释云:释迦牟尼是大慈大悲的人,佛在时,何不如教诸大弟子一概修净土?其余的法门就不用说,又何必费四十九年的功夫?说小乘、中乘、大乘,又何必苦口婆心地诃骂众弟子?骂小乘人如断六根,如堕地狱一样,石压生草,石去草还生。骂二乘人不肯回小向大,说大乘戒,不发心修行,不为众生说法,就是犯戒。如《净土三经》,《弥陀经》,舍利弗并未修净土,《无量寿经》佛告阿难,阿难并未修净土,阿难悟道为禅宗二祖,舍利弗智慧第一。《十六观经》韦提希夫人修净土,韦提希夫人是在家人,佛之千二百五十弟子,未有一人修净土。如我见解,佛的法门很多,不能说净土法门好,其余法门不好。修净土仗佛力,修他法亦仗佛力。净土如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指示我们,还是要我们自修自度。释迦佛经典指示我们,亦是要我们自修自度,亦可说是仗佛力,不能执着此宗毁谤他宗。如喜修净土则修净土,如喜修他宗修他宗亦好。出家方面,辞别父母,士农工商不作,照古人说,要发心参访修道,寻善知识,明心见性,说法度生,则不辜负父母师长之恩;在家方面,应付士农工商,时间不多,修净土为便利。假如出家人喜修净土,不愿修他宗亦可,不能执着此宗毁谤他宗。古人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轮。」断学般若,罪过无边。

  答:不错。

  

  

  上海周运法

  (100)问:每听人言,有很多和尚和在家人,坐着十天八天不吃饭,名为入定,是何道理?

  答:我今将智隍禅师故事相告:智隍禅师庵居长坐,玄策禅师造庵问云:「汝在此作什么?」隍曰:「入定」。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入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无对,良久曰:「师嗣谁耶?」策云:「我师曹溪六祖。」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语见《坛经》。假如见性之后,自性是如如不动的,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一切应酬都是定中。

  

  北平李广权

  (101)问:先天道守玄关一窍,先失道说:「我们在先天是无极,无六根六尘,只因一念妄动乃有六根六尘,堕落后天。我们将六根六尘断了,但有一念,又怕这一念散乱,将这一念守在眉心印堂之间,名为玄关一窍。将来死了,反归天上无极。天上有个无极老母,是我们的祖师,无极老母是生天地生万物。」如我解释,先天不起念与后天起念是相对的,将一念守在眉心处,是思想的作用,并无什么意思。如起念是后天,不起念是先天,起念不起念不是有轮回么?天上有一无极老母能生万物之说,这个无极老母不是来专制我们么?无极老母又是谁生?世间法都要平等,况出世法呢?佛经中、道家、儒家书中,并无无极老母之说,此说乃康熙年中,四川外道产生出来的。先天道又说五祖传六祖,六祖永不传,六祖乃将法传入在家人,怎么叫传法呢?叫你用思想守印堂眉心之间,就叫玄关一窍,就叫传法,将来死了,生在天上,见无极老母,实在可笑。佛骂迦旃延,以生灭心传实相法,罪同五逆。五逆者,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五祖传六祖,六祖永不传者,因四祖传下来有一袈裟,是古宝物,个个皆争,五祖乃告六祖以后袈裟不传,但只传法。传法者,以心印心。我今说一比喻,华山为天下奇秀,有一人去过华山,又有一人亦去过华山,华山境界彼二人乃知,先去者与后去者以心印心,先去者为先代,后去者为后代。又有一人未去过华山,彼二人见过华山说华山之事,此第三人不知,便不得法。假如有多数的人去过华山,多数的人皆可得法。华山喻如佛性;去过华山者,喻见性的人;未去过华山者,喻未见性之人;多数人去过华山者,喻如多数人见性。既见性后,无所谓得与不得,无非是印证而已。先见性者为前代,后见性者为后代。自性以外觅法,了不可得,还有什么传法不传法呢?但印证就是了。古佛说:「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所得。」守玄关者,守是起一念,不守者,不起守之一念,此一念与一切思想一样,有何干系呢?用一念守印堂一窍,秘密传授,殊非知事无不可对人言,君子之道,至于其教人迁善改恶之旨,亦有益于世界社会的,以上见解有错否?

  答:不错。

  

  杭州智生和尚

  (102)接前问:一切断尽不对,如何方能见佛性?

  答:一念起,是见闻觉知的作用;一念断,空洞黑暗,是无始无明。我们的佛性被它遮藏在内,这个地步,就是禅宗所谓无明窠臼、黑漆桶底、百尺竿头。到这个地步,不用断念,起一念从这个地步去参究,将无始无明打破,我们的佛性,自然就会出来。古人才说:「百尺竿头更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假如没有明眼师印证,可以《传灯录》、《指月录》等印证。

  

  北平李广权

  (103)问:生天与生西方的分别,如我解说,生西方有阿弥陀佛,是善知识,教导我们明心见性;生天上没有善知识教我们明心见性,不如生人间。因有释迦佛的经典,祖师的开示,可教我们明心见性,但天道在六道轮回之内。如此见解是否?

  答:不错。

  

  (104)问:是法平等,是法者,指本来自性说,释迦佛的、一切众生的、悟道祖师的及我们的是一样平等,他们的比我们的不高,我们的比他们的不低。假如有一人的比我们的高,则是来专制骗哄我们。依佛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此见解是否?

  答:是的。

  

  (105)问:正法眼藏,不着神通。如我见解,自性是如如不动,如一切外道,有几十天不吃饭者,有能腾空飞者,有能用种种神通者,与如如不动的自性了不相干,故名正法眼藏,不着神通。鬼怪现象,自性亦不怕,佛在面前,自性亦不喜。用地来比,金在地上地亦不…

《月溪禅师问答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