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系列》成观法师(四)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
“阿耨多罗”,即无上之义。
“三藐三菩提”,即正等正觉之义。“三”是翻译音,是“正”的意思,“三藐”,即正等之义;“菩提”,即觉也,“三菩提”,即正觉之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文是Anatana-samyak-sambodhi,即无上正等正觉之义。亦即是佛菩提,或称为无上菩提、大菩提;简言之,即是成佛、成正觉。
现在、过去、未来的一切佛,都是依照般若波罗蜜多的缘故,观一切法都没有少法可以得到,究竟没有实自体性,好像水中月一样,若要在水中捞月,正如学李白——可是我们都是李白啊!不要忘掉,我们也都是“醉仙”,所以,我们都在水中捞月——然而三世诸佛皆如实了知“六道之水”中无“月”,亦如实了知以水之因缘而有月,因此也随众生缘,而如幻生出一切妙法,度化众生。
综上而言:“三世诸佛,因为依靠般若波罗蜜多的缘故,所以得证无上正等正觉。三世诸佛,过去在因地菩萨位的时候,因为依靠般若波罗蜜多,方能成佛”,因此这一句话,是指菩萨成佛。然而上面那一句:“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菩提萨埵即是大菩萨之义;在怎么样的情况之下,凡夫能够转凡成圣、成为大菩萨呢?“以无所得故”,又“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才能成为菩萨摩诃萨;复次,因为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而转凡夫为二乘——次转二乘为菩萨——再转菩萨成大菩萨——最后转大菩萨成佛。如此步步升进诸地、诸位,都是依靠般若波罗蜜多。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以上所说是显教的法,这里所讲的是密教的法,所以,《心经》到最后为由显入密,显密合流。
“咒”,是中文(汉语),梵文是“陀罗尼”(Dharani)“陀罗尼”是总持之义,而总持的意思是什么呢?因为佛所证的智慧太多太多,又太深太广,所以没有办法以一句话涵盖尽了,因此证到最后,即以一句话来代表佛所证的一切法之菁华,如同浓缩的果汁(concentrated juice)一样,但因为太过于浓缩、精要,所以就变成像“密语”一样,因为其中深藏“如来密义”;因此,陀罗尼称为“总持”,又称为“真言”(真实不虚之语言)。然而中文把“陀罗尼”一词翻成“咒”具有什么意义?中文本来就有“咒”这个字,因为中国土产的宗教——道教,古代即有咒,其实一切外道亦都有咒,此与打坐有关系,无论佛法、外道都有修禅定。一切世间、出世间的修行人都一样,入禅定以后,由于心清净,摄心专一,所以那时说出任何一句话来,那句话就具有威力,尤其是那一句话若是一种愿、或祈愿,则更别有一种力量在其中,那就是所谓的“咒语”。例如某人说:“我要咒他死”(意即:我一心一意祈愿他死)。若其心很专注,而且用心很切,(因为心是有“心力”的),便会很奇妙地产生一种力量,此力量可影响到别人。然而佛法的咒与其它外道不同之处在于:佛法的咒皆是善咒,而外道的咒则有很多是恶咒;佛法里的咒既皆是善咒,所以都不会害人,反而都是为了成就众生的善心、善愿,甚至于令众生成就大智慧、大菩提。换句话说,所谓咒者,即是将某些佛或菩萨所修的成果之菁华和神髓,都摄涵在那短短的字句里,那短短的字句便称为某尊佛或某菩萨的“咒”。观世音菩萨自证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口彌(弥)哞”,即是把他所修证的成果都摄在这六字里面,且这六个字,每一字可度一道,六字即可度六道众生。
“真言”,即真实不虚的语言。一切密教的真言一定要有阿阇梨传承才可以念诵,如果没有师亲传,自己私念谓之盗法,亦是犯“三味耶戒”,其罪很重。在佛法里,有两种法不可无师而擅自修学,即出家戒法和真言密法——出家戒法,在家人不可听闻、读诵,乃至即使已出了家,而未受大戒之人不可盗看、盗听比丘戒、比丘尼戒。若为居士时盗看僧戒,便遮其出家(不许出家)。又,有些人在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取材自律部、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等,那是害很多人犯禁。又,最近常有短期出家,如果是女众,受过短期出家后,一旦还俗,便不能再真正出家了。因为佛制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还俗后便不能再出家。同样的,真言密法必须要有师父,而且若没有合格的密教阿阇梨面传,便不能念咒,也不能私结手印(俗称“打手印”)。手印不要乱打,若乱打的话,护法神就会来打你,你会成就无量恶法,来世便会到第十八层去报到,以犯密部律仪故,果报很重。戒法与密法必须有师傅承,这是佛制的,且有很深的原因如来制这些戒。此外,要持咒的人,亦必须要持不妄语戒,如果一边口说妄语,一边持咒,那个咒即无效,即使是从阿阇梨那里学来的也没用;而且要持咒之前,先要净身,至少要先刷牙漱口,口要干净,持咒才能生效。
“大神咒”:“神”是神妙,“大”是无上之义。是指此咒有无上不可思议神通妙用之义。
“大明咒”:是此咒有无上威力,能破无明,故称“大明”。
“无上咒、无等等咒”:“无上”译成英文为Supreme(至高无上),“无等”是无与伦比(unequalled),“等等”两个字重叠,表强调之义,即没有任何咒语能与它势均力敌,威力相等的意思。亦即:“极高极高”之义。
由于“般若波罗蜜多”有大威力,它可以转凡夫成为二乘圣人,转二乘圣人为菩萨,再转菩萨为大菩萨,复转大菩萨成佛。有如此的大威力,所以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神妙的咒语,神妙的真言,亦是能够破除无明的真实语言,甚至没有任何咒语可与它威力相等,并且能拔除一切苦,其威力真实而不虚妄。
综上所说,心清净之人所说的真实语言,便是咒语,并非一定要佛菩萨讲的咒语才是咒语;当然心恶的人,他以恶心讲出来的话,也可能变成咒语的;像我们平常不善不恶的人,讲出来的话,大都没什么威力;因此要努力修行,三业所作才有大善力量,成就自他两利的大善事业。当然我们要修变成大好人,令所持善咒成验,而不要修学恶咒想害人、整人,变成毛道、恶人。
从前,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佛法刚传人中国没多久,有一位大师,名叫佛图腾,他有神通,他在后晋石虎军中,其城被围,晋王石虎去请问他:“怎么办?城外围兵几十万人。”他即对王说:“叫全城的人,彻夜齐声一起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如是即可。”国王信受,即教国人齐声一起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一直不断地念了一日一夜。到了半夜的时候,忽然,满城四围通天光明有如火焰,城外的围兵注意到,忽然看到很多兵将,好像天兵天将一样,从空而降,吓得他们都跑掉了,于是城围就解了。因此,此时光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一句话,就如同咒语一样,有大威力。为什么呢?因为这是诸佛最大的法,有大威德,故诸天鬼神皆得崇敬。也因此佛寺每天作早课的时候,都要称颂“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算是有缘,我教你们念,你们就可以念了,我教的是梵音:(Gate)。我教你,但是你不能教人,因为你不是师父,你如果也是阿阇梨的话,也可以教人。咒语是有意义的,不过咒语的全部意义,乃至真实意义,不只是字面上的意义而已,更何况还有许多言外之义及“如来密义”——也就是因为有“如来密义”,故称为“密咒”。
“揭谛揭谛”,揭谛是“度”的意思。
“波罗揭谛”,疾速度去之义。
“波罗僧揭谛”,大众疾速度到彼岸之义。
“菩提萨婆诃”,菩提成就。
全咒大义即是:“度呀!度呀!大众疾速度到彼岸,令菩提成就!”赶快度,但是如果修行怕吃苦的话,就“没法度”了!
——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讲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莲光学佛社”
一九九七年二月十八日校订于台北“大毘卢寺”
贰、《心经》奥义
六祖大师说:“离体说相,是为相说。”因此,诸佛之法,应不离本体而说;本体即本性,亦即如来藏体、妙真如性。修一切法,亦皆应如是——不离本体。六祖大师大悟之后,五祖大师对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即名丈夫、天人师、佛。”行者修习此般若波罗蜜门,亦当如是,识达本心。是故尝试阐发此经深妙之义如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般都说《心经》是《大般若经》的“心要”,故称为“心经”,此为一解。不过这可说只是表面上的意义;若更深一层说,亦可解作:一切众生有种种心,在此种种心之中,有一种心叫做“般若波罗蜜多心”,(因此,“般若波罗蜜多”与“心”,两个词要作一气读,因为它们已形成一个“专有名词”。)又因为本经之主旨在于阐发此甚深之“般若波罗蜜多心”故简称之为“心经”。此“心”与黄蘗大师《传心法要》所欲传述的“心”是一样的。此“般若波罗蜜多心”即是三世佛心,亦是一切众生之本心,亦即是达摩祖师“直指人心”之心,而非谓他心。此心亦即是《楞严经》所说的“本妙觉心”,亦是《圆觉经》所说的“净圆觉”,亦是《大般涅槃经》所说的“佛性”,亦是六祖所说的“本性”,亦是《起信论》与《楞伽经》所说的“真如”。又,这“般若波罗蜜多心”因是一切众生本自有之,故非从外来,非修而得,不修亦不能悟得,以不修即迷故;迷之,则凡圣相隔,三界立、十法界成。故六祖大师说;“不修即凡夫,修即圣人。”因此,此经所明即是究竟了义的第一义谛实相,非如有些人所误解的“空”门。以“空”是对治门,…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