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比较宗教学▪P51

  ..续本文上一页竟来自何地?尚待学者们的继续求证。若从人类学及比较宗教学的立场推想,不论任何民族,他们均有共通的特质,毕竟人类的思想是大致相似的。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会产生类似的现象了。

  上古的宗教信仰

  中国人的上古祖先的信仰,与其他民族的原始人类,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也是图腾崇拜及庶物崇拜的信仰者。

  先说中国人的图腾崇拜:例如伏羲氏所本以画八卦的《河图》,夏禹所本以作九畴的《洛书》,说是出于龙马及灵龟,而且古代的三皇五帝等的形像及感生的传说,大多与庶物有关。传说伏羲氏是蛇身人首;「捣黄土为人」,「链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的女娲氏,也是蛇身人首;神农氏则为牛首。伏羲氏由其母感虹回绕而生,神农氏由其母感龙首而生,黄帝由其母感大电绕北斗枢星而生,少昊氏由其母感太白之精而生,尧由其母感赤龙而生,契由其母感吞燕卵而生。《诗经》亦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孔子由其母梦黑帝(水星)而生,乃至汉高祖刘邦,也是由其母梦与蛟龙合而生。这些均可说明是图腾崇拜或图腾观念的遗产。

  尚有个人的生肖,中国人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等十二种动物,作为生年的所属。这虽由天干地支的大道理而来,但也不难推想到此十二地支的原始信仰,即是图腾崇拜。

  再说庶物崇拜,试举如下:

  (一)日、月的崇拜:因为天无形体,故以日为百神之王,配之以月。如说:「祭日于坛(春分),祭月于坎(秋分);祭日于东(外祭),祭月于西(内祭)。」(《礼记.祭义篇》)。可见祭日、配月是三代(夏、商、周)通行的信仰。

  (二)星辰的崇拜:汉字中凡是关于崇拜或祭祀的字,都从「示」,此即「崇拜在上的日、月、星三光」的意思,「二」是上字,「川」是代表日、月、星三光。故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之中说:「以实柴祀日、月、星、辰。」由对星辰的崇拜,即认为世间的人均与天上的星宿有关。致到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中要说:「《玉铃》云:『主命原由人之吉凶』。制在结胎受气之日,皆上得列宿之精。其值圣宿则圣,值贤宿则贤,值文宿则文,值武宿则武,值贵宿则贵,值富宿则富,值贱宿则贱,值贫宿则贫,值寿宿则寿,值仙宿则仙。」(内篇卷一二)中国的星命之学,排八字算流年,即由星宿崇拜而来;中国人将定命论称为宿命论,也是由此而来。

  (三)自然气象的崇拜:在古书中对同一神也有不同的名,例如《周礼.大宗伯》的「飌师雨师」,〈洪范〉之注则谓:「箕星好风,毕星好雨。」〈天问〉中的雨神叫作萍翳,〈离骚〉及〈远游〉中的风神叫作飞廉及风伯。另有在〈离骚〉中的云师及雷师叫作丰隆。在《周礼.春官》中,又有暑神及寒神的季候崇拜。

  (四)自然山水的崇拜:《周礼.小宗伯》说:「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兆」是筑坛以祭祀的名称。《尚书》中说虞舜:「望于山水,遍于群神。」《礼记.祭法》中也以山林川谷丘陵,是人民取给财用之地,故列为祀典。〈九歌〉中以山鬼称山神。水神之名很多,〈远游〉中称为海若,〈九歌〉及〈天问〉中称为河伯,〈九章〉中称为阳侯,又有〈远游〉中称为冯夷。

  (五)社稷的崇拜:社稷是土谷之神,社是从土地产生农业稼穑的职能而来,所以自天子以至庶民,皆各有其大小尊卑不同的社。在民间以二十五家建立一社,百家为里社,二千五百家为州社;并以最适宜其土质之树,种于各社之旁,当作社神崇拜。如《论语》中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这种社的性质,有点像希腊及罗马的圣火。稷是谷神,以稷为五谷中主宰的代表。社稷是由自然力的崇拜而起。民以社土为居住,又以食谷为生活,故到后来的政治上,把社稷的祭祀看得极重要,它关系着国家(领土主权)的存亡,故将其祭坛 设在王宫之右,与宗庙相对。

  

  开辟神话

  中西各民族,多有各自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希伯来人说是上帝创造天地,中国古籍中虽没有这类具体的描写,但自春秋战国以迄魏晋时代,就成立了许多神话。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之掺入古史,则始于三国时代。《太平御览》所引徐整的《三五历记》及梁代任昉的《述异记》,均说到盘古的神话。《三五历记》说:「盘古在天地之中。」《述异记》说:「盘古在天地之先而为天地万物之祖。」

  《三五历记》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太平御览》卷二)

  《述异记》的开头说:「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

  这是把宇宙间的自然现象,用神话来解释的一种记述。据学者考察,《后汉 书.南蛮传》中说:南蛮之祖,名叫盘瓠,或者是把南蛮的开辟神话,转变成为中国人共同的神话,因在广西的南海有盘古墓,桂林又有盘古祠(并见《述异记》),盘古大概就是盘瓠的变音吧!

  盘古开了天地,又有「女娲捣黄土为人」之说(《太平御览》人事部所引风俗通之语),这几乎与《旧约.创世记》所说的神话相同。女娲氏是古代帝王,是神圣的女王。有关女娲的神话,则颇有矛盾之处,因她姓风,与伏羲氏同一宗族,而又成为伏羲氏的王后。后来继伏羲氏而治天下,为第一位中国的女王,可见在她之前已有了人类。至于她的「链五色石」的神话,据张其昀的《中华五千年史》第一册四页的解释,是「表示新石器时代的情况,那时期石器已经高度磨链」,「五色石则表示石器种类繁多,藉以适应各种不同用途的需要。」如此解释古代神话,确是史家的责任所在。

  

  巫觋与巫术的信仰

  巫觋之在原始民族中,乃是通行的信仰。巫觋是代人祈祷神明降福的人,是人神之间的媒介者,与古代犹太教的祭司如摩西,乃至诸先知一样。中国古代,曾经特为宗教信仰设两种官职:一叫「祝」,一叫「史」,巫觋便是祝的一类。《国语.楚语》中的观射父说:「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 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可见古代巫觋的资格,也是很不容易的。

  《说文解字》中则说:「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中国上古的巫祝,大抵是以女人充任,若男子为觋,也要男着女装。后来传到新罗去,凡为觋的男人,都着女装。例如他们信奉的「花郎」,都是选取贵族中美秀的少年担任。由韩国传至日本,日本迄今仍有以男着女装而行祭礼、作歌舞的宗教仪式。

  巫术是由巫觋而来。中国的巫术,实在太多。王治心的《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第一章中说:「我们一读中国的古籍,无论是经、子、史,无一不有关于巫术的色彩。《易》的阴阳,《书》的五行,《礼》的明堂,《诗》的五际,以及二十四史中的五行、方技、术数,子集中的鬼神因果,尤其是汉代的谶纬,与汉以后的佛道诸籍,莫不充满着许多神奇怪诞的巫术。」因为巫术的范围非常复杂:「大概史籍中所列关于祭祀的明堂、合宫、封禅、祠祀,及兵家的权谋、形势、阴阳、技巧,术数的天文、历谱、蓍龟、五行、杂占、形方,方技的医经、医方、房中、神仙……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内。」

  

  阴阳五行八卦

  中国的巫术,主要是由阴阳及五行演化而成。阴阳源出于《易经》,五行本出自〈洪范〉。《易经》的阴阳及〈洪范〉的五行,原意是推究宇 宙原理的解释。战国时的阴阳家,也是一种学术的研究者。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乃是对宇宙元素的分析,正像印度以地、水、火、风的四大为宇宙的根本原因一样。但在宗教方面,始终是以阴阳五行为巫术的根本。到了秦汉时代,特别是董仲舒着的《春秋繁露》,以儒者的身分,提倡阴阳五行的迷信,推行求雨止雨的巫术。所以,汉代的儒家思想之因杂以迷信,与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罕言「性与天道」,是很有距离的。无怪乎章太炎要说:「夫仲舒之托于孔子,犹宫崇、张道陵之托于老聃。」(章氏丛书《太炎文录》二)

  本来,伏羲氏用阴阳的道理,画出八卦,乃是人类最初对于自然现象记录的象征性的符号。初由对于男女生殖器的崇拜,而想到用「」爻代表男性生殖器,用「」爻代表女性生殖器,再用阴阳而配合为天地的观念,由天地所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即以男女阴阳两性的两种符号,变更排列来表示,那就称为八卦。八卦含有八个元素的自然现象,现以图表如下:

  卦名 ─↓ 干 坎 艮 震 巽 离 坤 兑

  八卦 ─↓

  现象 ─↓ 天 水 山 雷 风 火 地 泽

  若以五行、方位、天干、日期和八卦配合起来,可用下列一表说明之:

  其意是说,干为甲,坤为乙;干坤或甲乙属东方,也属于木。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如此配合照算。再加上年、月、时的各各所属,就可以去做算命排八字的交易了。可见,八卦的变化运用,真是能够「通神」。

  至于八卦的位置图,现依宋朝邵雍画的「八卦图」,仿制如下:

  由此八卦重叠演化,即成为六十四卦,以干、坤二卦居首,其余六十二卦皆是干、坤二卦 所化生;六十四卦的每卦上下有六列,每列皆名之为爻,共计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均有其意义,即构成为象数的数理玄学,而作为巫术用的卜兆。孔子赞《易经》时,称此为「以通神明之德」。故到秦始皇焚书坑儒,《易经》便被列为卜筮之书而…

《比较宗教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