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年,不免于死也。服神丹,令人寿无穷已,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上下太清。」
葛洪是金丹派的方士,所以特别鼓吹金丹的神效,他在〈金丹篇〉中把它分为九种:
(一)丹华:用雄黄水、汞、戎盐、卤咸、矾石、牡砺、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火之三十六日成,服之七日仙。
(二)神符:服之百日仙,行度水火,百病皆愈。
(三)神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与六畜吞之亦终不死。
(四)还丹:服一刀圭,百日仙;有朱鸟凤凰翔覆其上,并有玉女至傍。
(五)饵丹:服之三十日仙;有鬼神来侍,玉女至前。
(六)炼丹:服之十日仙;若以汞合而火之即成黄金。
(七)柔丹:服一刀圭,百日仙。
(八)伏丹:服之即日仙。
(九)寒丹:服一刀圭,百日仙;有仙童仙女来侍,飞行轻举,不用羽翼。「凡此九丹,得一便仙,不在悉作之。」
《抱朴子》引「老子诀言」说:「子不得还丹金液,虚自苦耳。」「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丹砂。」还丹之名,即由于此。九还丹又名九鼎丹,在此之上,尚有「太清神丹,难于九鼎,然是白日升天之法也。」又有「九转丹」,以丹砂烧成水银,积变还成丹砂,是为一转丹,服之三年得仙;如是转变九次,称为九转丹,服之三日得仙。
可谓洋洋大观,然而,傅纬平的《中国道教史》第九章中说:「魏晋南北朝士大夫,以服石为时尚,死者累累,而不知悔。其后则唐帝之服金丹而死者,亦相继焉。」可举者有唐朝太宗、高宗、宪宗、敬宗、武宗,皆因服此丹药而丧命。
行气与导引
吐纳之术,称为行气。行气分有两类:
(一)服食天地之气:《庄子.逍遥游》说:「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庄子的六气,不知何指?《李注庄子》,即解为:「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天玄,地黄,为六气。」即是天地日月之气,服食日精 月华而成仙的意思。
(二)服食自身之气:此即胎息之术。《抱朴子.释滞篇》说:「得胎息者,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自耳闻其[烈-列+旡]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着鼻口之上吐[烈-列+旡],而鸿毛不动为候也。」
行气之术的效力也是奇大的,《抱朴子.至理篇》中说:「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此是气可以禳天灾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气禁之,皆即绝。……入山林多溪毒蝮之地,……以气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烈-列+旡](无)为害者。……以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若人为虺所中,以[烈-列+旡]禁之,则立愈。」
行气的理由,《抱朴子》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又说:「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龟及鹤能知导引吐纳之法,所以得活长寿。
修炼行气,与佛教密宗的修持也有相通处。例如西藏喇嘛有一种「吐木」法:「修炼了吐木,你就具有内在热量。这内热存在于精神系统中心,犹之乎电 流存在于电瓶内。……内热发自两股之间生殖器下的会阴处。我在冬天的冰雪里,光着身子在深山之巅坐着,可替一队人马二十多条潮湿了的毛毯烘干;他们把湿毯子放在我的背上,不到一分钟,跟火炉上烘干的一样。」(陈澄之译《西藏见闻录》第十六节「一位大喇嘛的自述」)
行气与导引相通,但作法不同,导引是一种健身的方法。据宋朝张君房的《云笈七签》卷三二,详载导引方法,如说:「清旦未起,啄齿二七,闭目握固(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把之),漱漏唾三咽气,寻闭而不息(不呼吸),自极。」「一曰精,二曰唾,三曰泪,四曰涕,五曰汗,六曰溺,皆所以损人也。……人能终日不涕唾,随有漱漏,咽之,若恒含枣核咽之,令人爱气生津液,此大要也。」「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热,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干浴,辟风邪。」诸如此类者很多。
可知导引之术,即是调息、咽唾、按摩、柔软操等的健身法。诚如《别旨》所说:「夫导引疗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开气畅,闭之则三宫血凝。实养生之大律,袪疾之玄术矣。」
道教注重长生,要达不死之目的,固然绝不可能,研究养身的方法,却是值得尊重的。
道教房中术的内容
房中术,又名御女术或御妇人术,即是以男女性交达成养身的目的。此在西汉之末,颇为盛行。《汉书.艺文志》在「方伎略」的项下,载有房中八家的书目,共一百一十六卷,多半以「阴道」命名。例如《容成阴道》、《务成子阴道》、《尧舜阴道》等,此既见录于《汉书》,起源当也不迟了。只是此房中八家之书,早已失传了。
《汉书.艺文志》说:「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先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可见房中术的本身,并不是以享受淫乐为着眼的。
《抱朴子.至理篇》说:「然行气宜知房中之术,所以尔者,不知阴阳之术,屡为劳损,则行[烈-列+旡]难得力也。」同书〈微旨篇〉又说:「凡服药千种,三牲之养,而不知房中之术,亦无所益也。」
房中术究竟如何修法?这是道教的秘密法,必须师承密授,无从见之于文字的。所以《抱朴子.释滞篇》说:「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益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一事耳。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虽服名药而复不知此要,亦不得长生也。」可见道教重视此术的程度,要比行气、服药更高。不知房中术,行气不得力,服名药不能长 生,但是,葛洪也不主张仅靠房中术成仙,故在同篇又说:「一途之道士,或欲专攻交接之术,以规神仙,而不作金丹之大药,此愚之甚矣。」
房中术的功效,有人以为可以致神仙,可以移灾解罪,乃至升高官发大财,但是葛洪并不信此,他说:「其理自有极,安能致神仙及却祸致福乎?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若乃纵情恣欲,不能节宣,则伐年命。善其术者,则能却走马(不出精)以补脑,还阴丹以朱肠,采玉液于金池,引三五于华梁,令人老有美色,终其所禀之天年。而俗人闻黄帝以千二百女升天,便谓黄帝单以此事致长生,而不知黄帝于荆山之下,鼎湖之上飞,九丹成乃乘龙登天也。黄帝自可有千二百女耳,而非单行之所由也。」
黄帝以修房中术达一千二百个女子,兼以服九丹之力,所以乘龙升了天。此一传说,当系方士的假托,并且假黄帝之名伪造了好多道书。所以道教自称为黄老之教,信奉黄老,则始于汉桓帝(西元一四七─一六七年)时,可见黄帝升天的传说,出现更在此时之前了。但在《纪年》及《博物志》中,却说「黄帝崩」,而未说升天。
葛洪是金丹派的方士,他对房中术,则说:「余实复未尽其诀矣!」(内篇卷八)。但他又宣称:「大都其要法,御女多多益善;如不知其道,一两人足以速死 尔。彭祖之法,最其要者,其他经,多烦劳难行,而其为益不必如其书。人少有能为之者,口诀亦有数千言耳,不知者,虽服百药,犹不能得长生也。」(内篇卷六)。由此可见,房中术,颇不简单,它要将数千言的口诀,配合了行气之法,以及四时百药的用法,然后才能「御女多多益善」,才能「却走马(不出精)以补脑」。至于能不能长生不死?那根本是自欺欺人的谎言。
其实,葛洪说;「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善其术者……终其所禀之天年。」这也不是真理,因为熟知其术的道士们,并没有一个从古到今地活下来。东西方各宗教的出家人,自古以来体健而长寿的,却可数之不尽了。一般人,固须男女婚配,如果不婚不嫁,却又未必「坐致疾患」,尤其是虔诚圣洁的僧尼们。
修炼的成果
神仙之道是以保存现在的身体以永远,以肉体及精神的愉快自由为理想,无论是用斋醮符籙与外丹内丹,目的均在于此。但是,自古以来修了道教方术的人,不知凡几,真的达成其愿望者,却未见一人。不过,他们确有若干的成果可观,例如「行蹻」、「变化」等术,我们则不必否定其实有。
什么是「行蹻」?《抱朴子.杂应篇》中说:「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凡乘蹻道,有三法:一曰龙蹻,二曰虎蹻,三曰鹿卢蹻。或服符 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亦不能过此。」
什么是「变化」?是变化形体,使之成为异人异物。《抱朴子.遐览篇》所引:「其法用药用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沦无方。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坐致行厨(饮食自来),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抱朴子.杂应篇》又说:「郑君(葛洪之师)云:服大隐符十日,欲隐则左转,欲见则右回也。…… 或可为小儿,或可为老翁,或可为鸟,或可为兽,或可为草,或可为木,或可为六畜。或依木成木,依石成石,依水成水,依火成火。此所谓移形易貌,不能都隐者也。」因此而有五遁之法,依于金、木、水、火、土之任何一物,皆可遁形而去。这种魔术,虽也神秘,但是并不稀罕,用药、用符、用咒、用心力(定心能发神通),均可办得到的。近世世界享名的大魔术师,和印度的瑜伽术师,均有若干变化的能力。
古来道士,能够变化隐遁者,固然是有,但也不是寻常的事,能够隐遁避世的,就美其名曰「白日飞升」;不能隐遁而老病死去的,道书中又制造出一种美名,称为「尸解」;或因刀兵而死的道士,另外再造一个美名,叫作「兵解」。虽 然《集仙录》中也有说明:「…
《比较宗教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