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希腊化,并下令废止犹太教的仪式,革除对于耶和华的献祭,焚禁关于犹太教律法的书籍,摧毁了耶和华的神殿。又在那儿建起崇拜宙斯神像的殿,并且大量地用犹太人最忌讳的猪肉作为牺供。
犹太人之中当然尚有伟人,一位老祭司马太提司(Mattathiss)主张宁可不守耶和华的律法条文而求生存。所以,安蒂考斯的部下,第一次在安息日不战而拿下了耶路撒冷,第二次仍于安息日去打马太提司的军队时,却吃了败仗。马太提司老死之后,他的第三个儿子犹达‧玛喀比(Judas Maccabee),创造了游击战术,神出鬼没,声东击西,经过几年的努力,耶路撒冷又被光复了。犹达死了, 安蒂考斯也死了,犹太国总算在被「保护」的状态了,被承认为一个独立的王国,建立了神政的政体,由玛喀比家族作为祭司长兼全国的行政元首「总督」。
三个犹太教派
由于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神政政体终究无法推行。到了耶稣降生前一世纪,犹太人竟然因此而分裂为三派:
(一)法利赛人(Pharisees):此派是狂热地遵守犹太教律法条文的一群。他们必须做的事很少,却有很多不可做的事;他们憎恨一切外国的事物,禁忌一切的改革。故在《新约》中的耶稣提出了法利赛人的「七祸」。
(二)撒都西人(Sadducees):此派的人,一方面忠实于耶和华的礼拜,同时也承认外国学者(希腊及罗马人)所说的话的确有其道理。他们热中于政治,所以当耶稣传道时,他们害怕耶稣在政治上惹起麻烦,也赞成了定耶稣的死罪。
(三)爱散尼人(Essenes):这是绝对的厌世及逃世者。他们遁隐于荒野,每天以部分时间去耕作,以取给自己最低限度的食物。他们不进城市,更不与政治生活接触,有类于印度苦行僧的生活。
以上三派的势力,法利赛人最大,爱散尼派人数最少。
就在此三派对立的状态下,玛喀比这一家族曾竭尽了最大的智能,却未用上王的称号,经过约有一百年之久;但到亚里斯多柏拉(Aristobulus)时,为了要用 王的称号问题,而与法利赛人冲突。他死之后,这个国家内的宗教派别之间,又有着一连串的纠纷。
犹太国内正在闹着同室操戈的时候,罗马人的将军就来到了。当庞贝(Pompey)向东征服了阿拉伯人之后,回来经过犹太国,罗马军队就像潮水般地攻向犹太的卫城。攻陷之后,据说一共有一万二千以上的犹太士兵被屠杀!那是西元前六十三年六月间的事。
事后,庞贝便将向他靠拢的犹太人赫尔嘉纳(Hyrcanus),放回耶路撒冷去做祭司长。
西元前四十八年,凯撒(Caesar)击败庞贝之后,凯撒又改命向他投靠的晏特派(Antipater)做了犹太国(其实只是罗马的一个行省)的王。晏特派以犹太人的身分做了罗马的公民,及罗马将军的傀儡,所以他在法利赛人看来,是个外奴、是个叛徒,说他无权来登大卫王的王座。因此,当耶稣降生时,正好是晏特派的儿子希律(Herod)王在位,听说耶稣是大卫的后裔,所以要下令杀死小小的耶稣,耶稣幸免于难,却连累了伯利恒及其四境两岁以内的男孩全遭了殃。
耶稣以后的犹太教及其神学
罗马的无冕王凯撒将军遇刺之后,继起的是屋大维(Octavius),他的徽号是奥古斯都(Augustus),意为尊严显赫,也是一位罗 马的无冕之王。耶稣降生时,就是奥古斯都在位之际。他的继承人,依次是提比留(Tiberius)、该犹(Caius)、革老丢(Claudius)、尼禄(Nero)。这四个人,都是罗马史上的暴君。后面三人是继起于一年之内(西元六八─六九年),也在一年之内灭亡:该犹被谋杀,革老丢被毒死,尼禄是自杀。
接着是从外省来罗马的惠斯巴西安(Vespasian),此人在位之时,无意继续炫耀尼禄那种奢靡的生活,对于罗马属下的各行省也极为宽大。可是,适在此时,犹太人发动了叛变,于是派遣其子泰塔斯(Titus),率兵攻陷了耶路撒冷。据说,在此役之中,犹太人被处死者约十万人,被卖作奴隶者九万七千人。
从此之后,由于环境及时代思潮的影响,尤其因基督教的崛兴,犹太国家又几度被灭,犹太教徒虽仍不放弃独立运动的努力,却更重视犹太教在神学方面的发展,于是学人辈出,遂在其宗教哲学即神学上,隐然有两个潮流出现:
(一)加巴拉(Cabala)派学者:此为传说的神秘思想者,大抵是以东方神话及希腊思想的结合而成。加巴拉是传说之意,即是授自亚当的传说。此派的着书有两种:一为《创造篇》(Sepher Jezirah),一为《光耀篇》(Sepher Sohar)。犹太人传说《创造篇》是亚伯拉罕所作或雅各所作,据学者考察,实为西元第九世纪中叶的作品。《光耀篇》则成于十三世纪之初,是由于反对美蒙(Maimun)哲学 而起。大致言之,此派主张:神是无涯、无终、无意欲、无目的、无动作的。由无限之神而流出者谓之「道」(Adam Kadmon)。道的属性,可次第分成四界:1. 超越界(Azila),2.精神界(Beriah),3.灵魂界(Jerirah),4.物质界(Asijjah)。此派同时又主张轮回说。此派学说乃是杂取毕达哥拉斯说、斐论说、新柏拉图派之说、诺斯士派之说,以及波斯教的思想糅合而成的。
(二)美蒙(Maimun)派学者:美蒙有两人,同为犹太人,一个生于西班牙,他的年代是西元一一三五至一二○四年;一个生于德国,他的年代是西元一七五三至一八○○年。现在我们说的是生于西班牙的美蒙,幼年因为教祸而随父避徙各处,后定居于埃及。他深研希伯来法典,又从回教教师学习数理、天文、医术,虽奉回教而倾心于犹太教。其主要着作《希伯来法典后篇》、《巨灵掌》、《迷途指南》,其颇应用亚里斯多德的思想,而作为犹太教义的组织体系。此派注重学理的研究,广泛地援用柏拉图及亚里斯多德的思想,以为犹太教作辩护。此派的先驱为萨德亚(Saadja)及大卫.平.穆尔望(David Ben Merwan)。十一世纪有格毕罗尔(Gebiral)及约瑟夫(Bahja Ben Joseph),十二世纪中叶有大卫.房.吐利道(David Von Toledo),集其大成者便是美蒙。美蒙之学全宗亚里斯多德,只是创造之说异于亚氏。他说世界的形及质,均是从无中造出。神是绝 言无相的,不可以名也不可以思的。所以吾人于神,无所能知,所能知者仅有一语,即「神的本性不可知」。
到此时,犹太教的神,早已不是摩西乃至耶稣时代的神了,已是哲学的本体论的神了。到了近世的犹太教学者,多欲采用合理主义以中兴犹太教,大抵是取「灵魂可以永生」、「人性可以完满」的二义。此既可以称为宗教,实也可以称为哲学了。其情形已超越基督教神学的神的独断性,而有类于耆那教的观点──灵魂永生及人皆可达于完满的程度了。
第五节 犹太教的神话
犹太教的圣典
要介绍犹太教的神话,先应明白犹太教的圣典,若包括其各种法典及神学书,数量是很可观的。其神话的根源,则为一部《旧约》,所以我们仅就《旧约》这部圣典来谈谈:
《旧约圣经》无疑地是经过漫长的岁月,记载了漫长岁月中犹太教的想像、传说和历史。可惜那些《旧约》的写着者,没有一位是有历史头脑的人,以致把神话传说当作历史的事实。也设法用神话来解释他们所不明白的传说和事物,乃至把真正的历史事实所发生的年代和人名,也弄得颠三倒四。所以,要用历史的角 度来看《旧约》的记载,是件苦事。因为《旧约》的编辑,也不是照着历史的过程为顺序的。
根据基督教及犹太教徒说:《旧约》头上的五篇,即是最早成篇的,是摩西手作的,故称为「摩西五书」,那就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实际上,除了摩西十诫,摩西并未写出什么书来,根据学者的考察,摩西五书均为后人根据传说而追写的,其中尤以〈创世记〉的年代最晚。又据威尔斯的《世界史纲》第十九章第三节中说:「创世及洪水的故事,摩西及参孙故事的大部分,多由巴比仑采入。当他们回至耶路撒冷时,唯(《旧约》的)前五经已有了成书。」可征摩西并未写出摩西五书,而此五书中的故事,也多半采自巴比仑人的传说。
因此,《旧约》中的许多记载,纵然标明是某先知的时代,由某先知所写,包括大卫王及所罗门王的诗歌在内,都是极不可靠。例如〈以赛亚书〉,共计六十六章,而那后面的二十七章,其所用的语言和不同的文体,极为明白地是在以赛亚之后的几个世纪才写成。〈以赛亚书〉中的重要预言,正好就发生在那几个世纪之中,这是历史的追记。神秘而谓为预言,不过是出于犹太教徒乃至基督教徒的信仰心而已。
另有〈但以理书〉,记载了好多使犹太教及基督教徒看来极其欣喜的故事,但据学者研究结果,此书成于西元前一六七至一六五年之间,距离但以理的时代,已有四个世纪。但以理的出世稍晚于以赛亚,是巴比仑的尼布甲尼撒王同时的人。据巴比仑方面的资料,此王在西元前五六一年平和地死去,非如〈但以理书〉捏称他因拜偶像而惨死。
犹太教到了西元前第八世纪时,才从巴比仑人那里学到了文字的书写法,才开始搜集以往的故事、传说及法律,用极幼稚的文法记录下来,那就是希伯来文的圣书。据房龙(Van Loon)说:这种文字的文法简陋,例如动词的时制,完了形与不完形之间,并无清晰的差别;同一个动词,既可表示已发生的事件,也可表示将发生的事件。因此,希伯来文的圣典内容,直到现在尚无人敢说绝对…
《比较宗教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