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加有意思了。以前可能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到寺院来,也没有接触过佛教,有一天突然见到一本佛教的书,或者遇见一个朋友,他已经信佛了,跟你讲了一席话,结果你受了影响,你到寺院来,这个缘就成熟了。缘有今天的这一部分,也有先天的那一部分,缘与我们过去世的积累是有关系的。比如我们出生在哪一个家庭,这就与我们过去所结的缘有关系。缘还有一个意思,意味着除了人际关系,还有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我们所从属的民族这些内容。如我们是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绝大多数人一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生活,一定会接受这个民族的文化,具有中华民族主要的一些观念、一些感情。这个也是缘,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度,也是带有先天性的。因为过去不同的积累而在今生所表现的差异这个缘,仔细说起来,它是无穷尽的,就像一张层层交织的网,由里向外,由小到大,由近到远。有大的缘,有小的缘,有远的缘,有近的缘,有现在的缘,有未来的缘,有隐藏的缘,有显示的缘。有一些缘已经开始成熟了,变成了现实,就是已经显示的缘。比如从在座各位来讲,你们现在就跟三宝有缘,跟佛法有缘,因为已经走到了三宝门中了。至于未来我们还会有什么缘,现在说不清楚,很多缘现在在隐藏之中,我们不知道。比如这个小朋友,他身上隐藏的缘就比我们要多,因为他现在还小。我们身上的缘显露的比他多,已经变成现实了的比他多,而他的缘是隐藏的多。这些隐藏的缘,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一个人的生活道路,影响一个人事业的成就。大小程度,这一点不用我去讲,我们一些工薪阶层的朋友就知道。有时你工作也特别努力,做出的成绩也大,到后来要升职位的时候却没有你的份;有一个人工作不怎么样,他倒升了,因为那个单位的领导跟他有一点关系。这种关系其实也是一种缘。这种关系有可能是他本身就有的,也有可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其创造的方式有可能是正当的,也有可能是非法的。这就是缘对我们的影响。对于我们修行人来说,不同的人修行觉悟的方式不会完全一样。有的人修行很懒惰,磨磨蹭蹭地,但是他没有办法不修行。为什么呢?因为他身边的人都是修行人,都是佛教徒,都是出家人,甚至是高僧,这就是他的增上缘好。有的人身边的人一点善根都没有,不修行,也不学佛,可是他自己的信心很清净,自己的出离心、学佛的愿望特别强。以出家人来说,修行的缘也不一样。有的法师从小就出家了,但他那时还迷迷登登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父母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从小受影响,他的缘好,把他送到寺院,送到师父那里去。他刚开始还没有信仰,迷迷糊糊地,后来慢慢地吃佛门的饭,穿佛门的衣,念佛门的经,有一天突然明白了,他内在的因成熟了,你看这就是缘增上。有的法师呢,很有善根,很愿意修行,但身边的缘好像都是障碍,都反对他,都不信佛,都没有善根。这就是缘的力量。
前面我讲到影响我们命运的三个要素,第一个叫"器",第二个叫"识",第三个叫"缘"。我们从把握命运、改造命运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对待这三个要素呢?前面我只讲了一半,下面再接着讲。
首先,对于身体我们应该要爱惜它、养护它。换句话说,我们对父母对天地所给予的这个身器,要知道爱惜。这是我们的工具。这个工具,有的人把它消耗在损害社会、损害他人的坏事上,这就是不知道爱惜身器。我们应该用它来做最有意义的事,用它来做对社会、对他人、对众生最有利的事。以修行人来讲,身体既是一个业器,是过去种种业的综合结果,也是修道的利器。这个身体不仅仅是属于我们个人私有的。从所承担的责任来说,如果我们发起了菩提心,这个身体属于所有众生;如果我们还没有学佛,没有发起菩提心,这个身体也还属于父母家庭、亲戚朋友、社会国家。关于对待身体的态度,儒家文化就特别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每个人对自己的身器要有一种爱惜、爱护的心,甚至要有一种敬畏。这个工具给我,我要善于利用它、细心保护它。
所以身器要养。怎么样养身器?前面我讲到身器有一些因素是先天的,但是后天的养护也可以改变身器的质量。养护身器在修行上来说主要是要持戒、修定,佛法的持戒和修定就是养护身器的学问和功夫。持戒,昨天已讲过了,我们要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佛陀教导我们不能做的事,如果我们做了,首先受伤害的就是我们的身器,我们这个工具受到伤害了,受到染污了。我们把这个工具拿去杀生、拿去偷盗,这个工具就会受到损害。在生活里,保护自己的身器,就是要注意爱惜自己的精神精力,不要把自己的精神精力消耗在无谓的事情上面。比如说朋友聚会、喝酒,这就是无谓的消耗,最后互相灌,灌醉了,身体都受伤害。再比如在一些娱乐场所,放逸、过分的娱乐都是对身器的损伤。比如抽烟这种不良的习惯,也是对我们身器的糟蹋。这一点有的人可能会说,有很多人抽了一辈子烟也没事,但是你也要知道,很多人抽烟得肺癌呀。得肺癌的概率抽烟的人要比不抽烟的人高一大截,高很多的。当然讲到这一点我们又可以知道身器和身器的不同,有的人确实抽了一辈子烟没有事,那么他的身器可能先天性的抗病能力好一点。但是现在我们不知道我们在抗肺癌这一点上身体会怎么样。所以你就应该小心一点,最好是不要抽烟。这种不良的嗜好对身体有损伤。还有其他的,比如说上网,要有意义、有节制的去利用电脑、利用网络。完全没有节制,失控,跟着网络去飘,那也会伤害我们的身器。我绝对不是反对电脑、反对网络,我的意思是说要善用。当我们沉迷其中的时候,身器会受伤,还有的人把身体拿来去做无谓的冒险,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不慎重的态度。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不应该把身体拿来做无谓的冒险。在佛经的戒律中,可能各位比较多地注意到了戒律总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包括不许吃肉,不许喝酒,所以人们往往说佛教的戒律都是在克制我们的身体。但是你们要知道,佛法的戒律其实是为了要保护我们的身体。另外也有直接关于保护我们身体的戒条。在菩萨戒里面就有这么一条:如果没有必要,你不要独自到可能危及你生命的危险地方去,就是“险难处不得独行”。比如伊拉克正在打仗,你非要去玩一趟回来好有吹嘘的资本,那是没有意义的。险难处不要拿身体去冒险。为什么菩萨不能这样做呢?因为菩萨的身体不属于他自己,如果他把身体拿来作无谓的冒险,如果牺牲了,那也是有罪过的呀。当然佛教也绝对反对自杀,自杀跟杀别人是同罪的,都是杀生。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身器不是属于自己独有的。所以我们要养护身器,首先要杜绝无谓消耗生命的种种生活习惯。特别是今天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很多的娱乐在诱惑着我们,在向我们招手。娱乐厅、歌舞厅里面旋转的灯光让我们蠢蠢欲动。听说有一种舞厅叫"迪厅",说人们到那里有的会吃一种东西,吃了以后能跳很长时间。是不是有这样的地方啊?这个就是糟蹋身体。因为这种东西刺激人的神经,使他处于兴奋,使对他自己身体状况的探测麻木。本来人已经很疲劳了,但是在药物的作用下,他的感知迟钝,所以能跳很长时间。但是跳完以后,我相信肯定会非常累,甚至会虚脱。就像有一种神经病人,发病的时候力大无比,狂躁无比,长时间地大喊大叫,但是他发作完以后要睡觉,睡好几天还养不过来。所以诸如此类的活动,我觉得对身体都是很大的伤害。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身器,就要远离这些活动,远离这些地方。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有本钱有资本去帮助众生,去修行,去工作,去成就事业。
讲到佛教的定,前面我讲到气脉的素质,身体内部各种粗细能量运行的方式、质量、速度,以及通畅与否,有这样一些先天所禀赋的条件。佛教的禅定,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身器素质这一部分的。禅定从呼吸,从人的心态到人的身体,进行综合调整,让心灵安静下来,沉淀到最底层,在内心最深最深的地方用功,通过长期的禅定训练,就能改变身器的质量。
识,就是见地,实际上就是讲的智慧。佛教讲的智慧有闻、思、修三种。闻、思就是学习。闻是听闻,思是思考、思维,学习包括读书,听别人讲,听老师讲,这都属于闻思的智慧。通过学习我们见多识广,掌握很多前人的经验。修在佛教里面主要是指修禅定。因为禅定的积累能改变身器,更重要的是能改变心识,改变我们对世界、对自身的看法。在这些地方发生突破以后,它就会改变我们的心量,改变我们的理想、志向,改变我们思想的高度,这一切都会发生突破。如果以世间的标准来看,扩大识的途径,古人用两句话来讲,那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很有概括性。读书呢,就是闻、思,包括听别人讲。行万里路就是实践,实际上就是修,修行。修行不仅仅是静坐禅修,它也包括了在生活方面去磨练、去历练、去碰撞;去失败,再试验,再失败,不断地过程。最后见地增加了,见识增长了,心量打开了。当然也包括空间上的游历。在古代印度和中国,一个人游历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是足不出户,很多东西看不到,他的见识也很难增长。现在时兴旅游,在佛教里叫行脚,云游天下。像我们中国,因为疆域广大,山川秀丽,所以云游天下你们想一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很多的名胜古迹,很多的地方,这个过程一定会增长你的知识,会陶冶情操,会提高文化素养。而且在这个过程里,中国的这些山水,这些名胜古迹本身就像一个老师一样洗浣我们的身心,开阔我们的心量。只是呆在小小的街巷或者是很偏僻很封闭的小村庄,和你远望无边无际碧波万顷的大海,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感受绝对不一样。当然对于心智相当成熟的人,在很小的屋子里,他的心也是跟虚空一样大。对…
《命运“三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