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修行过程中,写信给我说:“老师啊,为甚么我听您讲话的录音带和唱自性歌时都会掉泪?”我说:“这是好消息,是你的善根发露了。”什么叫善根?就是自性在发露。善根包含有情和智,如果把“情”抛开,只有理智的升华,结果会因为偏而不圆落到小乘。
古往今来,不管是入世、出世,一个情感冷漠、意志消沉、没有足够生命活力的人,不可能对众生有所贡献,也不可能发挥生命潜力、创造人生的价值。所有的天才,也都一定是热情洋溢的人。所以,菩萨“悲”“智”双运,把智慧净化、升华成摩诃般若,把情感扩展、升华成“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同情和“同体大悲”──对众生的痛苦有感同身受的同感。因此我说这种情况是好现象。我们切记,不要忽略了“悲智双运”才是菩萨行,要付出心力,要坚持到底,如果自己没有办法支配自己,就会自己惩罚自己而活在无奈之中了。
如何突破病痛业障?
问:想努力修行,但是带著一身病痛,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该如何突破此一业障?恭请开示。
答:这是互为因果的,因为你业障重,才会有一身的病。天下事,所有的结果都有原因,一切的原因都有结果。各位看过“安祥之美”讲词的就知道,人的病都是由心所生,我们的老祖宗黄帝,在内经中开宗明义就说“百病从心生”,西洋人则讲“病从口入”,从口入的病好治,从心生的病就不好治了。这要靠反省、忏悔。一身是病,这表示你的想念太多,而且想念黯淡,分别心重,常常苛求别人,宽容自己。请你作一番由衷的反省,真诚的忏悔,以昨死今生的决心,重新出发,做个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时时观心,念念自觉的人,一切都会改观的。
攀缘心重怎么办?
问:攀缘心重,怎么办?恭请开示。
答:攀缘心重,原因就是心外有法,对外认同。你要是内不攀前尘缘影的妄想,外不认同,就会远离攀缘“脱颖而出”了。
一个人独处时最难啦!有位朋友跟我说:“我是想修行啊!但是,你看我这么忙,只好等到退休以后再说了。”
后来这位仁兄退休了,我说:“你现在有时间了。”他说:“是啊!”我说:“你上午干什么?”他说:“上午给老朋友写了两封信,给旧部属打了两通电话,就这么打发了。”我说:“一个电话谈多久?”他说:“大概二十分钟,两个谈了四十分。”我说:“为什么?”他说:“闲得好难过啊!一个人枯坐在家里太难过了。”
由此可以知道,人要真心修行,在闲的时候修固然好,而在境上磨练更有力量。如果没有下定修行的决心,时间再多也没有用。你说苦于攀缘心太强,谁要你攀缘?是你自己要攀缘的,如果你肯猛踩煞车──脚煞车、手煞车同时又拉、又踩,它就不会攀缘了。你自己不能主宰自己,而放纵自己,放纵的结果,就越来越没有心力,以至完全失控了。事实上,你不是没有心力,而且人人都有心力,毛病出在你没有认真地自我主宰。
雍正皇帝见玉琳国师根器很好,只是精进不够;于是就拿了一把宝剑告诉他:“我给你三天时间,你在这三天以内若不开悟的话,就拿这把宝剑自己了断吧!不然的话,我要把你推出午门斩首!”剑架在脖子上,面临生死边缘啊!玉琳国师废寝忘食地参究著。到了第三天果然大澈大悟了。当然啦!我不会弄个手榴弹挂在你的脖子上(大众哈哈大笑),但起码你应该约束自己,主宰自己。你如果说没有心力就放弃,那任谁对你也没有办法,那是你自己的事嘛!你让它有力,它就会有力;你自认无力,它就无力了。你若抱著如救头燃(头上失火)的心态,看你有没有心力?不但有,力气一定会大得惊人!
修行是否一定要禅定或诵经?
问:在忙碌的现实生活中修行,是不是一定要禅定或诵经?恭请开示。
答:对于见性的人来讲,禅定是“加速器”,如同太空梭外面安装了个火箭。禅定是很好,但是如果理路不明,法眼未启,坐禅恰似“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极为危险。修行是“独行道”,各位要记住这句话。在“观潮随笔”里,我引证佛经,说明佛法的基本精神就是真独立、真自由、真平等,修行若不能独立,是不行的。独立并不是要到荒山野外没有人迹的地方去独立,而是以无住金刚心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独立;在人声喧哗的大庭广众中去独立,不受任何干扰而潇洒自在。
禅定一定要有师父教,并且要有师父在旁边才行。一个人盲修瞎练是极为危险的。你若想禅定,不如在休假的时候,到修禅定的寺庙,皈依一位师父,在他那里练比较安全,自己在家里打坐不好,一旦控制失当,不管是受惊、受风,或者受到坏空气的污染都会生病,而且这种病很难医治,所以我劝你不要打坐。至于念经,金刚经、六祖坛经……都可以念。
如何才能得到正见及正定?
问:正见和正受犹如禅者的两只翅膀,一个初学禅的人,如何能得到正见和正定?恭请开示。
答:什么是正定?就是心很安定,安定得很正确。有没有安定得不正确的?也有,吃了镇定剂会很安定,但那种安定是不正确的、不究竟的。那只是滞碍了生命的活力,那会降低思考能力,使人的感觉迟钝;而正定则不然,它是定慧圆明的。
初学的人,不可能一开始就有正见,所谓正见是指能澈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不仅见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且也会见到一切事、一切理和万生万物的本来面目。所以正见不可能像开眼见明,闭眼见暗那么简单,具体可行的方法是照杜漏歌去行。杜漏就是杜绝那五个漏洞:不对外认同。不妄想。不突出“我执”──生气、不满。少说废话、不躯壳起念。能这样就能保任安祥。当你秒秒安祥不再间断时,你的心会自然发酵、扩张,久之就能由离执而去执、无执。
法华经里说二十年中但令“除粪”,除粪就是去除心中的尘垢,尘垢净除尽了,本心就发露了,如此则正见、正受一时具足。你只须保持安祥的心态,不必管它正见与正受,真实的禅者,安祥对他不但是必须的,同时也是足够的。在座的就有人修安祥禅而成熟见性、大事了毕的。
开悟的类别
问:坛经里面提到,惠能大师初闻一客诵金刚经,心即开悟,此“悟”与后来五祖为其说金刚经时之开悟,二者有何不同?恭请开示。
答:悟有省悟、有体悟、有顿悟、有证悟。古德说“我平生大悟三十次,小悟不计其数。”就深度而言,悟有多般。六祖初闻客诵金刚经时的悟,是省悟,省悟了什么?省察出人应该以无住心活在使命里,而人的基本使命,就是完成心灵的净化与进化。从而修正自己的想念行为,与发掘真实的自己,使无我之“我”能够抬头,使自己的生命能够净化,尽此一生打一次彻底的胜仗,以赢取生命的永恒。这应该是六祖当时的省悟。如果六祖当时不省悟而是证悟,就不会到东山去学法了。
五祖以金刚经给六祖印心,才是证悟与印可。六祖宿具大智慧,在五祖那里,感受到了法味,舂米八个月,就完成了“降伏其心”的工夫,具足了正见与正受,于是五祖给他印心,予以完全的肯定,这是非常稀有、可贵的事。
关于吃素的问题
问:台北有位会友道心很强,但是却强调一定要吃素,而且严格要求太太儿女都要吃素,请问这样是否正确?
答:吃素是件好事,世界上有很多非宗教的团体都在倡导素食主义。因为吃素有益健康,但这要看什么人?假如一个小孩子正在发育期间,强迫他吃素,不但影响他发育成长,而且会影响其心理的正常。
一个工作十分忙碌的人,肝脏负荷重,他需要高热量、高蛋白,只吃植物蛋白是不够的。
吃素是有功德。就出家人而言,吃素在中国是必须的,但在外国如泰、缅传承上座部佛法的僧众却不吃素,何以如此?你只能问他们,我不愿谈这个容易起争的问题。就我们俗人而言,吃素与否,各凭志趣,不必勉强,如果杀生,这就坏慈悲心了,因为佛法最大的力量是慈悲,最大的动力是慈悲,最大的神通也是慈悲,我们若去杀生就不对了。佛有个方便法门,楞严经讲的三净肉──自己不杀、不为自己杀、自己没有看见宰杀。不但是佛法如此,孟子也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吃不吃素是自己的事。古德说“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能够不吃,那是最好,如果白天不吃肉,而晚上梦中却大吃红烧肉,那很危险,死了要堕饿鬼道,倒不如吃三净肉算了。至于强迫全家人跟他吃素,这样不好,应该尊重每个人。况“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何必勉强别人,让他烦恼呢?这显然已破坏了家庭的调和。
如何阅读指月录?
问:指月录看不懂,应如何阅读才能懂?恭请开示。
答:禅宗的公案、语录,是只“批发”不“零卖”的。这话怎么讲呢?若果你正见具足,一千七百则公案的答案都是相同的;一则通了,其他也都是如此,就像“骨牌效应”一样,一倒全倒,“一处如此,处处皆然”。不能说几条看懂了,几条看不懂,若是这样,自认为懂得的那几条也不是真懂。要嘛,就全懂,否则就是全不懂。你若要我给你点一下,也可以。指月录中的文字是“以有言显无言的”,用语言启发你悟到那个非语言能够形容的。我再给你一个索引,当德山禅师开悟到不疑之地的时候向龙潭说:“从今以后再也不怀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了。”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上常挂的是个什么字?不用说你也该明白了吧?那就是指月录的答案。也就是一千七百则公案的总答案,就是那个字。“老师你为什么不说?”我不敢说,说了怕烧掉眉毛,烂掉舌头,你自己去参吧!
如何做到在睡眠中心识不昏迷?…
《解惑录一(耕云先生讲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