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青年手册(海涛法师编著)

  青年手册

  海涛法师編著

  序

   青少年时期有人生的“暴雨狂风期”之称,因为学生在这年纪面临了身、心两方面的变化,对很多事都产生了疑惑与矛盾。虽然外表已像大人般成熟,内心却充满不安,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这时,老师所能帮忙的,就是以无限的爱与包容,对学生付出倾听与关怀。除此之外,更应帮助学生坚定和厘清应有的处事态度与价值观,让他不再害怕和动摇,往确定的人生方向迈进。期盼生命电视台印制的这本学生手册,能在学生的暴雨狂风期带来一些曙光,为老师与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南。

  生命电视合台长 海涛

  青年手册

  青少年的心灵小语

  ◎人生什么最有价值?就是爱。

  ◎善良是付诸行动的爱。

  ◎帮助他人正是生命的本质。

  ◎因为我爱得更多,所以我得到更多。

  ◎“爱”是最伟大之处,就是打开了人生的窗口。

  ◎没有能力爱人比没有人爱更可怜。

  ◎有了了解,才能有爱、有慈悲,爱与了解是一体的。

  ◎爱是学习付出,也是学习接受。

  ◎无私的爱是最美的礼物。

  ◎如果仇恨是一种疾病,爱是唯一的解毒剂。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一切。

  ◎一切苦的主要原因,源于自我珍爱的心,它的解药就是珍爱别人。

  ◎学习去爱,爱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力量。

  ◎无我的爱,才是真正充满慈悲心的“爱”,不求回报的“真爱”。

  ◎爱他人胜过爱目己的人,可敬;爱自己胜过爱他人的人,可怜。

  ◎不带执著的爱,是唯一不夹杂恐惧的爱,这种爱才是清净的。带有执著的爱是枷锁,蕴藏了情绪的狂浪,往往制造一种看不见的铁链。

  ◎爱是超过语言文字和思想的,它是一个经验、一个认识,与人、地球,乃至大我的联系。

  ◎要爱,但不要执著。单纯地去爱,让爱为我们带来的是喜乐而不是痛苦。

  ◎一旦把“爱”视为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它就会长期助你耕耘。而那些与岁月同步增长之“爱的智慧”,就足你持之以恒的收获。

  ◎爱就是要学著保存所爱的人的自由、保持双方的个人特色,这是最基本的。

  ◎懂得如何爱人,便完成生命的觉醒。

  ◎爱,是深刻的、美丽的、完整的。在性关系中, 尊重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性的交流应该像是仪式般,在正念下,与尊重、关怀、爱一起举行。如果你只是随欲望而行,那就不是爱。欲望,不是爱。爱,不只是负责,还有关怀的素质。

  ◎爱的升华为慈悲,慈悲的升华为大慈大悲。有了大慈大悲的心,所有的功德都在里面。

  ◎布施爱心,把慈悲供养别人。

  ◎慈悲就是爱,爱达到最纯洁者,便是慈悲。爱是有条件的,而慈悲是无怨无悔的出。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苦难不平,需要我们付出善心的爱,温暖的手。

  ◎爱带给我们力量,使我们可以看到没有爱的人看不到的事。

  ◎德蕾莎修女:“不管如何,我总是爱他们!”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爱是理性的牺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奉献,爱是美化外在环境,净化内在心灵的源头,受是慈悲的显现。

  ◎爱一切众生,打开自己的心,张开自己的手,去拥抱众生、拥抱世界。

  ◎真正的爱,是一种过程、一种付出、一种奉献、一种服务,这里面没有批评、不接纳或怨恨。对方如何对不起我们,我们只是更同情他;对方对我们好时,我们要更爱他、更关怀他。

  ◎爱有两种。一是污染的爱,就是“贪”,二是不污染的爱,就是“信”。

  ◎没有爱的生命,才是空虚而孤独的。把别人给你的爱当作温暖;把别人给你的恨当作磨炼。

  ◎真正的爱不是占有,变更不仅仅是牺牲,爱可以是成就对方,圆满自己。

  ◎真正的仁慈,必须付诸行动,接纳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却赢不去找们一路上所留下来的美德,也就是无限的慈悲,无尽的关怀。

  ◎真正的慈悲,来自看见他人的苦痛。你有一种责任感,希望能够给予他人一点帮助。

  ◎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建立在慈悲的基础上。

  ◎爱是消除仇敌的最佳办法。

  “悲”是去融入、去感同身受。

  ◎慈悲是一种把感情升华,成为众生的“大爱”,而不是私爱;是一种平等的爱,而不是有选择的爱;也是一种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更是一种清净而没有染欲的爱。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时时心有法喜,念念不离禅悦。

  ◎实践对别人产生共鸣的温暖心情。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吵架是弱者的武器。

  ◎慈悲不是用来衡量别人的尺度,而是自己身体力行的道德;慈悲也不是用来沽名钓誉的工具或手段,而是“真爱”自然流露的行为。

  ◎慈悲的慈心要用智慧滋养,唯有智慧才能庄严真正的爱,而在智慧的引导之下,爱心才能发挥真正的善行,也唯有用智慧,才能免除那伪装的爱心。

  ◎“慈悲”乃是一种能和蔼、温柔地对待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人、事、物的能力。

  ◎慈悲是温柔美好的世界,尊重是祥和欢喜的妙方,感恩是幸福安乐的泉源,赞叹是利人化它的法宝。

  ◎为了修持慈悲心,一个人必须丢开自私的爱,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人们只爱个人的自我。

  ◎慈悲是一种感受、一种力量,除了帮助别人外更能包容别人,不要看不起别人,不要轻率批评别人。

  ◎要化导一个人,慈悲的言行、关爱的心怀,比任何都受用。

  ◎真正的荣耀,属于那个愿意成为他人垫脚石的人

  ◎善心和悲悯带来喜,和无私的态度,使个人变成神圣,甚至荣耀了生命本身。

  ◎当你看到某些事物的益处时,必须认知到不利之处。当你感到怨恨、憎恶时,你应该思惟爱和谅解。

  ◎痛苦是快乐的兄弟,每件事物都有两面性,快乐和痛苦是相互依存的。

  ◎最甜蜜的声音是仁慈的话,它永远带来阳光。

  ◎刺激我们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指导者。

  ◎给你最大痛苦的人,也是你最要感恩的人。

  ◎如果你对任何事物都懂得尊重及感恩,甚至包括一杯水、一碗饭,你的生命将充满尊重的能量,届时,你一定会受到尊重,因为所有你尊重的东西,将会回给你同样的尊重。

  ◎困难是我们的恩人,唯有困难才能发挥潜在的能力,去突破一切的不如意。

  ◎感恩是身心绽放出来最美的花朵。

  ◎如果感恩是最大的反省行动,那么收获最大的是自己。

  ◎感恩有三种形式:藏在心底、用语言表达、付诸于行动。

  ◎每天花一点时间,想想应该感谢谁。

  ◎人的价值在于奉献与牺牲。

  ◎用一双新鲜的眼睛看世界,用一颗感恩的心过生活。

  ◎知感恩、懂珍惜,是富有之人;有肚量、能包容,是豁达之人。

  ◎快乐来自于以感激的心情,去接受眼前的生活。

  ◎能惜福的人,就懂得行善;懂得行善的人,必能时时快乐,这就是幸福的人生。

  ◎生命的幸福是一种无欲与奉献,它是一种超越欲望后的安稳与宁静。

  ◎治疗自私与贪婪的唯一方法,就是牺牲。

  ◎贡献自己所学、所能,多为利益众生而尽一分心力,这才实在,因为一个人所能留给别人的,就是他曾付出的一切。

  ◎当一个人想谋杀一只虎时,他说那是游戏;但当这只虎要残害他时,他便说那是残暴了。

  ◎试著在你遇见的每一个人身上,发现美的存在。

  ◎记住恩,忘掉恨,你的人生才有意义。“恩”让你觉得一切皆可贵,“恨”只会议你旧疾复发,终至使你形成另一种伤害。

  ◎勿以容貌的丑陋为耻,而应以内心之丑陋为耻。

  ◎印度圣雄甘地说:“从一个民族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判断这个民族品质的高下。”只有善待动物的民族才能建立伟大的国家。

  ◎你将自己奉献出来的时候,你就真正得到生命。

  ◎人生最大的牺牲,就是牺牲享受;最大的享受,就是享受牺牲。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如果一个人太在乎别人,就是没有“信心”的人,因太在乎别人的“肯定”,就会让快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让动物受苦是完全缺乏慈悲的表现,对动物慈悲并不是因为人是万物之灵,而是人必须跟所有的生物共患难。

  ◎心灵上的富裕,是一种自我的尊严与满足。

  ◎生命的本质乃是喜悦、欢喜、自在。

  ◎睡在地上的人永远不用担心会从床上摔下来,存善心做好事的人永远不用担心会日夜难眠。

  ◎宽恕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不必企图改变世界,也不必把自己躲入黑暗之中。宽容与了解的心,是使心灵平静的因素,而爱、忠诚与关怀,才是人生闪耀的宝石。

  ◎忍辱,是拥有“希望”的唯一法门。

  ◎理想的净土,是落实于现实的人间。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自己有多高的学问,而在于自己有多少的“涵养”可以安顿自己,也可以清醒别人。

  ◎人心须在不断的行动中学习所学的,才是实用的能力。务必在实务中历练拥有的智识,要问心是否无愧?才会化作生命的力量。光凭空想思考,不能实地解决问题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生命的千变万化之中,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只有“现在”。能够把握住现在,同时也能掌握过去和未来,这就是生命。

  ◎讲话急促的人,修养一定不好,沉默微笑、从容,不要随便发表意见。

  ◎别人批评时,要问心是否无愧?无愧则心安。

  ◎心如果像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难与阻碍也能冲破。

  ◎保持现状就是退步,安于现实即为落伍。成功的秘诀不在方法,在于不断努力的随机应变或转型,如此,才能得到…

《青年手册(海涛法师编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