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洋文属之;二、左行式,印度之佉卢书,或他州族有之;三、下行式,中国文字属之。是中所传此人间之语文,虽莫详其分系,对观今世通行之语文学,亦可仿彿见之。兹录韦尔斯所著人类语言表以为参考。其所列者,皆属各民族之单纯语系。混合语言,未列属焉。
世界语言发达图
此中各族之语言文字学,今不专论,而语言文字之统一,实为今而后人类之需要。察地球之大势,华文系、梵文系、及英文系三,为最广流行语系。取此为经,参以各族文语为纬,织成一地球之语锦,为今世语言文字学者之鸿业。英文由希腊拉丁文孳乳而生;华文之起颇早,始于象形,继以指事、谐声、会意、版图扩大,多族同化,集各方语文,互相转注而杀其有余,藉递代语文,因应假借而补其不足,所谓六书,即六种依语言而制文字之方法所制成之文字也。凡各文字,皆有声韵、形体、意义之三方面。说文解字、尔雅韵府等,为研究之专门书,近世戴、段、钱、王、俞、章之考证学,集其大成,兹难具述,惟略言佛陀学根柢之梵文耳。
二 梵文与声明
印度古代文字,通名“梵书”──巴利文等通俗梵文,亦梵文之支流──,俗传是劫初梵王造,谓有百万颂释。今可考之声明古籍,当推六吠陀分中论字源──梵云尼禄多──等书,作者为耶斯迦。其书中虽传有古作家迦多婆之名──即旧传之迦单设罗仙,略古声明为万二千颂者──,今亦无考。后、梵语于吠陀语外,别成一种“雅语”。二千四百年前大语学者波尼你出,整理雅语,遂为声明别辟一新时期。如定字母为四十七,别为字母各声,虚实诸词,啭声各异,十罗三世,秩序井然。凡此大端,皆为后来语学者之所本,今略举其著作如次。
第一、苏呾啰,凡八篇三十二章,三千九百七十六则,为声明论之根本典。唐人传为八千颂之根本经者是也。其籍现存。
第二、伽那婆他,语汇之类。
第三、驮都婆他,为三荒章之一,有八百颂。大声字义之义,旧译八界论者是也。
第四、温那地,旧传三荒章之一,有一千颂,论字缘。
后之三种,为前一种补充遗义之作。波氏以后作者,大多从事注释,其略如次:二千二百年前,迦多耶也那作本经之释文,略为千二百四十五则。二千一百年前,钵填阇梨作大婆沙,约为千一百十三则;此书现存,义净传为朱弥有二十四千颂者是也。自后作者中绝,凡数百年。一千六百年前,旃陀罗作二二四章记论,别成一派。一千四百年前,阇耶佚底与缚摩那共作迦尸迦颂,义净传为苏呾啰中最妙有十八千颂者是也。稍后、伐致诃黎作伐致诃黎论,二十五千颂,释大婆沙薄迦论七百颂,叙圣教量及比量荜拏颂三千颂。时护法论师作荜拏颂释十四千颂,又作杂宝声明论二万五千颂,为梵文雅语最究竟之作。自后印度别行俗语法,则精严稍逊前矣,亦印度文化衰落之征也。此为梵文学之略史。佛陀学将古代学术,总分五科,谓之五明──梵语播遮吠陀──,犹云五种之科学也。学者习之,自记论始──记论,梵云毗阿羯刺拏,即旧传毗伽罗论──。记论乃分别声韵,训释文例者,近于今所谓文典等,为研习他种学术之基础。佛学中始明此学曰声明。次因明,则论理学也。次医明,则医药学也。次工巧明,则算学及人间实际应用诸学皆是──若农、工、政、法等,观华严经善财所闻自在主说可知──。西域记谓印度开蒙诱进,先遵循十二章;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一曰声明云云。则声明者,犹近代考证学者所云之小学是也。佛陀学传华后,翻译至于唐代,精严遂臻其极。章句之间,往往存梵文之形式。不习声明,即时苦其诘屈难读。兼以辨别主宾,应知啭声之例;审定名义,必从离合之方;毫厘之差,不厌研核。惜声明之学,唐贤传译未详备,后之学者无所依据。今则转藉欧译,稍便寻究,然犹不易言也。
三 何谓名句文身
诠表单事、单义之单名曰名,若中国字典、辞典所列之各字、各辞;二个名字以上,聚写一处,则曰名身──梵云那摩迦耶──,或多名身。缀二名以上,诠表彼事义与此事义关系者之一辞曰句,例云“人死”或“人皆有死”等;二个名辞以上,聚写一处,则曰句身──梵云钵陀迦耶──,或多句身。不诠事义而但为附丽声音曲屈之符号者曰文,亦曰字母,例abcd等;佛陀学中或赋与玄密之意义,非其本也。二个字母以上,聚写一处,则曰文身,或多文身──梵云便缮那迦耶。便缮那,原义为盐等,故旧译味──。中国文字,有名而无字母,此与西洋文及梵文异者。而梵文之有字母,则与西洋文同也。身者、聚也,意显聚集多名说多名物,聚集多句说多句意,聚集多文表多声韵,故谓之身。然文身仍为文而非名、句,名身亦仍为名而非文、句,句身亦仍为句而非名、文,其界不相混也。推名、句之所依,乃及文身,故置后说。若循学习之序,应曰文、名、句身。先学字母,乃及字母拼成之名,名缀成之句故。亦有以“文”为成篇之文章者,非其本义。瑜伽说声明处有六种施设建立相:一曰法,谓名身、句身、文身,及不鄙陋、轻易、雄朗、相应、义善之五德相应声,以声为体,文、名、句是声上音韵屈曲之用,体用兼彰,则为名、句、文、声四法。二曰义,谓十种义:根、大种、业、寻求、非法、法、兴盛、衰损、受用、守护。又六种义:自性、因、果、作用、差别、转。三曰补特伽罗──数取趣,有情或人也──,谓建立男、女、非男非女声相差别,或复初、中、上士声相差别。四曰时,谓三时声相差别:过去过去殊胜,未来未来殊胜,现在现在殊胜。五曰数,谓三数声相:一数、二数、多数。六曰处所根栽,处所谓相续、名号、总略、彼益、宣说,五皆诸声明本籍中品名,故谓为处所。根栽谓界颂等,及论字之为余义所根者。是六相者,概括一切能诠所诠差尽,声明所明,要不外是。然第二义相,属一切所诠,遍余明处;声明正属能诠,故当就第一法相、第二补特伽罗相等五相以论之。此言名句文身,正是第一法相,亦是声明之总相也。下之所论,不出于此。
四 文及文身
辨文身音韵及拼法者,及悉昙章。西域记谓童蒙所习,在五明论之外;寄归传则视为声明五论之一。真言宗传中国之后,以须意观梵字,口诵梵音之故,辨字音之悉昙,成为专学。古今著述,颇有能详尽者。悉昙、译云成就,乃写字母时用为篇首之标章,表学之有所成就之吉祥意者。后人因写字母先韵后声,韵母前即标悉昙,遂误悉昙为字母,寖假而用为字母之总称。故诸学者,常举悉昙字母──梵云悉昙摩呾理迦──为言,而于论字母连缀声音转变之书,亦名为悉昙章也。旧传字母之数,多寡不一,瑜伽则定字身为四十九。伦记引奘师云:“传有三说:一说
、阿、壹、伊、邬、乌、纥、吕、纥、闾、吕、[月+马]、污、隩,为十四韵别,加闇恶为助句辞,超声有八,毗声有二十五,加标首之悉昙,为四十九。一说悉昙但是总标,不入字数,别加滥时鮔意,余同。一说韵有十六,闇恶亦入韵数,余同”。涅槃经文字品,说三十五字为声母,十四字为韵母,故共四十九字。然按华译涅槃有五十字,中一“罗”字,系叠声之滥入,故唯四十九字为定。字母分为韵──梵云摩多──、声──梵云毗衍阇南──之二。其间部别烦复,波尼你之所分别者,其目如次:
┌单韵
等
┌韵┤复韵[口+垔]等
│ └半韵也等
一切字母┤ ┌喉声迦等────┐
│ │颚声者等 │
└声┤舌声吒等 ├舍沙婆呵
│齿声
多页等│
└唇声跛等────┘
或别声为七类:一迦等五,二者等五,三吒等五,四
多页等五,五跛等五,六也等四,七舍等四,依此分类,表列古今所译字音如左:
┌────┬────┬────┬─────┐
│声韵分类│奘师传者│涅槃经者│近人译者 │
├─┬──┼────┼────┼─────┤
│ │ │□ │短阿 │阿 │
│ │ 单 │ │ │ 阿 │
│韵│ │阿 │长阿 │阿 │
│ │ │ │ │ │
│ │ │壹 │短伊 │伊 │
│ │ 韵 │ │ │ 伊 │
│ │ │伊 │长伊 │伊 │
│ │ │ │ │ │
│ │ │邬 │短忧 │乌 │
│ │ 六 │ │ │ 乌 │
│ │ │乌 │长忧 │乌 │
│ ├──┼────┼────┼─────┤
│ │ │□ │□ │厄 │
│ │ 复 │ │ │ 厄 │
│ │ │蔼 │黳 │厄 │
│ │ 韵 │ │ │ │
│ │ │污 │乌 │鄂 │
│ │ 四 │ │ │ 鄂 │
│ │ │隩 │炮 │鄂 │
│ ├──┼────┼────┼─────┤
│ │ │纥 │鲁 │唎 │
│ │ 别 │ 吕 │ │ 伊 │
│ │ │纥 │流 │唎 │
│ │ 韵 │ │ │ │
│ │ │吕 │卢 │利 │
│ │ 四 │ 闾 │ │ 伊 │
│ │ │□ │楼 │利 │
│ ├──┼────┼────┼─────┤
│声│随韵│闇 │庵 │昂 │
│ │止声│恶 │痾 │阿斯 │
├─┼──┼────┼────┼─────┤
│ │ 喉 │迦 │迦 │□ │
│毗│ │佉 │呿 │喀 │
│ │ 声 │伽 │伽 │噶 │
│ │ │ │ │ 哈 │
│ │ │键 │伽(重音)│噶 │
│ │ 五 │(缺) │俄 │迎阿(二合)│
│ ├──┼────┼────┼─────┤
│ │ 鄂 │者 │遮 │匝 │
│ │ │绰 │车 │擦 │
│ │ 声 │阇 │阇 │杂 │
│ │ │ │ │…
《真现实论宗依论(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