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东瀛采真录▪P3

  ..续本文上一页张清火君重往彰化,有灵泉寺信徒蔡椪狮约受晚斋毕,至昙花堂为说教。与台中台中寺住职曹洞宗布教师大野凤洲,及本愿寺布教师道后保城相会。是夜、听众济济,予为说“佛教为东洋文明之代表,今代表西洋文明之耶教,已失其宗教功用于欧、美,欧、美人皆失其安身立命之地,故发生今日之大战局。吾辈当扬我东洋之和平德音,使佛教普及世界,以易彼之杀伐戾气,救脱众生同业相倾之浩劫”云云。听者颇为感动。

  次日、由善慧师、张清火偕至柑子井善德佛堂,堂主系优蒲夷,亦善师弟子也。课仪从中国寺庵通行之制,以予所见,诸佛堂建筑,此最为完美。

  午后、回至昙花堂。是日三时,为祝厘皇寿之期,到会之官绅善信十分拥挤。其行礼秩序:先主行法事台中寺大野师,次予与善慧和尚,递次诸布教师,次堂主林国柱、林国梁,次彰化支厅长,递次诸官绅,又递次各善堂代表。次支厅长演说,次堂主答辞,次摄影,次晚餐散会。是夕十二时,乘火车回基隆。

  二十八日八时,遇岐师、灵意师于台北车中,遂同至基隆。善慧师及多数信者,必留予过台中展览会演讲佛教,予三人乃不能同归,而先与岐师、灵意师饯行。岐师有诗辞别善慧大和尚及灵泉寺诸大德。

  九 昙华堂之击钵吟会

  丁已秋季二十七日,彰化昙华堂开晚斋餐,厅长势山倡议开击钵吟会。浑脱流利,诗臻化境,有随手拈来皆成妙谛之乐,固推施寄庵,寄庵实为某诗之词宗也。然势山之二十八字,出之若不费气力,非曾饮曹溪水一滴水者,亦未易道得耳。

  十 佛教中学林之盘桓

  台南有开元寺,系郑延平王所建,为台湾最古之佛寺。其寺监院郑成圆,春夏间尝与台北观音山凌云寺住职沈本圆,及临济宗台湾布教师兼镇南学林林长谷慈圆,同至普陀访予未遇。且连雅堂君等,亦来函相邀。在初、善师本约予同往台南,逮既送别岐师、灵意师,善师以灵泉寺有要事,不克抽身,遂未成行。时佛教中学林教授沈德融师,邀予至中学林盘桓数日。德融师为善师大弟子,出家后曾留学日本五年,又随善师遍游南洋、印度、江、浙、闽、粤各地,现为曹洞宗台湾布教师补,待人最殷勤恳摰。予乐从探问日本佛教情形。是夜八时,乃与之同乘赴台北车行。车中、君购一台湾名所册赠予;至中学林,夜深矣。次日、由德林师赠予台湾所出版之国语捷径,从之少研究日本文语。德林亦善师弟子,虽出家未久,而华文颇有根柢,现为中学林学生,勤学不倦。时实地练习说教,将来进境,未可涯量!善师之出家弟子,予所知者约有十余人,在中学林者有四人。其余有若德专师者,曾至江、浙大丛林参学,为一粹美之禅者。亦有分住台湾各地寺院如德茂师等者。予所谓“佼佼善大师,股肱多贤良”也。德融师以曹洞宗所出“雄辨达摩禅”、“宗报”等杂志见示。宗报仿彿政府公报,由东京曹洞宗宗务院发行,记载一宗之告示,及寺院住职、各学校各教所之职员任免,与永平寺、总持寺两大本山管长明鉴道机禅师、大圆玄致禅师之行事,间亦附载名人之说教。其告示由宗务院总务、或各部长署名。其任免各职,闻德融师言:“系两管长教令,由宗务、总务副署;即台湾中学林各职,亦出两管长之任命也”。又告予:“日本曹洞宗大小寺院,共有一万五千余所,以庵称者甚少,乃尼僧所住,总有十余万人。寺院大别为丛林、兰若。丛林又分三等:最大者曰圆觉地,其次者曰等觉地,其次曰法云地。兰若则分五等,曰:一等法地,乃至五等法地”。

  予询以分等级以何为标准?谓“系依寺院之信徒多寡,誉望隆杀,财产厚薄,屋宇大小等事者。盖各宗信徒,曹洞宗有三百余万,真宗有四百余万,皆有分属之寺院,对于所属之寺院,谓之本寺院,凡关于佛教之事,悉从本寺院之住职为之,不相杂乱。除丛林、兰若及各教所之外,为僧即无居处,无信人而不能生活。而兰若之第一二等者,其岁计有万圆左右,而住僧之多寡,悉由住职主权,虽不住一人可也。至丛林数十人、百数人不等,亦结制学禅,设坛传戒。传戒为传大乘菩萨戒,小乘苾刍戒仅律宗传之。其传大乘戒也,大概皆请当代有道望之师家传之,慕名德而受戒者,不拘一次多次也。近今曹洞宗定制:一等二等法地,必大学卒业生可任住职;三等以下法地,或中学卒业,或曾住丛林八年以上者可任住职。至丛林之住职,必大学卒业,且曾住丛林之禅堂二年以上者始得任之。故各寺院虽亦师徒继续住持,然师故而无合格之徒弟,则不能有继续权。在东京则有曹洞议会及宗务院,由各寺院住职选出议员,由议员又选举两大本山管长,及宗务院各部长等。管长住职等皆终身职。管长之资格,限制甚严,其年龄必五十以上。一经选出,须由天皇封为某某禅师,其尊严等于王公。谓当明治定制之时,以真宗、曹洞宗最为发达,曾封赠真宗东本愿寺、西本愿寺,及西本愿寺之东大谷派、西大谷派四法主为世袭之伯爵;于曹洞宗两大本山管长亦封赠伯爵,而曹洞宗之两管长,以爵位同俗,非僧侣所应有,辞而不受,乃封赠为某某禅师,相沿已数十年矣。故今真宗有四伯爵,而曹洞宗有两国师,皆为他宗所无也。宗务院所开支之教育费,及朝鲜、台湾、欧、美等地之布教费,每岁约二十万元,则皆各寺院住职及信徒所捐助”云。

  次日、与井上师谈话。出曹洞宗大学第六十几次卒业之纪念写真册展观,摄有曹洞宗大学之全影,职员、讲师、教授共五十余人,其同级卒业者则四十余人。予始知熊谷师、井上师皆今春新自大学卒业而来台湾者。“曹洞宗大学设自东京,并谓东京有佛教青年会,近甚发达。初因基督教有青年会在日本渐有势力,乃由曹洞宗发起佛教青年会,今已有各宗派各社会之会员数十万人。其说教场,有种种引人入胜之美艺。

  予仅至西京,究竟未知何如耳”。予询以自小学至大学之学年及学费,谓“小学六年,中学五年,大学五年,另大学研究科三年,增加小学年限,今尚未议定。欲造成一大学卒业者,殆非万圆不能。故寺院住职之贫寒者,无力令徒弟入学校,多送入丛林学习。丛林除坐禅及充诸苦行职事外,每日亦授佛学普通学四小时,学课亦略备。从初出家住丛林八年者,亦准中学卒业。在丛林学习,仅须有确实之证明及保证,一切不须用费。然禅林规制严厉,异常清苦!故有资财者,皆愿入学林也”。予又询以大学卒业者之称号?则谓:“帝国大学等卒业,则称学士,佛教各宗专门大学卒业,则称学师。学师更参学于禅林数年,则称师家。佛教小学与普通小学皆同,至中学则有宗乘及余乘之佛学专科。中学不限何种人,但程度相及皆得考入,大学则为限定本宗中学卒业之僧学生,始得考选。中学卒业者,实地练习布教,能有成绩,数年后得授为布教师补,而进为布教师。若大学卒业者,则即得授为布教师补。今曹洞宗僧侣,大学卒业之存在者,不下三四千人也”。

  予于斋藤师座间,见有岛地默雷所著之和文三国佛教史,告以“此书支那今已有译本”,则谓:“此书在吾国今已非完全之佛教史矣。近所用者、皆系佛史大家境野哲黄洋最新之著”。遂出印度佛教史,支那佛教史,日本佛教史等令观。予阅和文书籍,其大致皆能领会。于是伏案泛览加藤咄堂氏等所作之大死生观、人之心等新著。一日熊谷师以村上专精所著佛教统一论见示,谓是日本佛教界近出之一大著。论凡五编:第一编、大纲论,第二编、原理论,第三编、佛陀论,第四编、教系论,第五编、实践论。现只出版至第三编,第四以下尚未撰述。谓“村上氏年近古稀,现方著真宗全史,已将此事搁置,而有数人谋继成其事”云。予询以“佛教之统一,系指各国之佛教统一,抑指各宗之佛教统一”?则谓:“兼含两意,以推原各国各宗之佛教,皆本乎释迦牟尼佛陀所大悟之真理及其言教故也。村上氏本真宗僧,当此论初出之时,真宗之僧侣信徒,谓其不忠于真宗之教义,群肆攻击,除其真宗僧籍,故村上氏现为无一宗派之佛教宗徒矣”。予闻之,深叹日本之各宗佛教封固门户之已甚。询以“昨阅宗报,知东京近有佛教联合会,系由各宗派领袖协同组织而成,将来能否统一各宗派成一佛教团体”?则云“此会亦祗各宗派之联合而未以统一为然也;其所以联合之故,则欲发展欧美之布教业耳”。

  一夕、德融师偕予至台北图书馆参阅。图书之富,浩如烟海,和文者最多,其次洋文,其次华文,每月恒出新著若干种。予检得华文之刘子政说苑,及和文之支那哲学史,略为披览。出游各书坊,德融师购三大宗教一书赠予。所谓三大宗教者,第一佛教,第二日本之神道教,第三耶稣教,盖专就日本现行之宗教而论也。

  十一月十七日(夏历十月初八日),善慧上人自基隆灵泉寺来,盖翌日即为展览会开会之期,偕予至台中也。午后、至新北投,邂逅观音山觉净师,邀予游观音山。询知尚有二十余里,遂不果往。是夕、台北有灵泉寺信徒周永福者及令子周祖要君,请予及善慧师晚斋,随行者为妙元师、德茂师,及侍者普文。祖要君之夫人芬兰女士,才敏能诗。时同席者,除周丈父子外,有吴君天送、乌君金、林君湘沅。林君前为台南新闻记者,现充台北某学校教授。

  既回至中学林,则斋藤教头与德融、德林二师已先赴台中矣。翌日、予与善慧师及随行之妙元、德茂二师,亦乘车以赴台中。

  十一 台中展览会之佛教讲演

  十八日,抵台中慎斋堂等所设之佛教讲演师寓所。晚饭罢,赴讲演场。遥见电光晃耀之长额一方,书为台中展览会佛教讲演所。壁间悬列日间夜间之演题与讲师氏名,讲台上供观世音像一,点缀颇佳。时讲演者为斋藤道痴师,德融通译。入内、有长谷慈圆师、沈本圆师、岩田宜纯帅、及许普树、林普崇、曾道舟等相聚。岩田系西京临济宗大学卒业,秋间与同学龟田师来台湾时,与予同舟。转至基督教讲演处,略坐片…

《东瀛采真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寰游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