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游记
太虚
──十八年作──
第一章 缘起
第二章 从上海抵巴黎
第三章 从法国至英国
第四章 从英京至比京
第五章 德国
第六章 由柏林至纽约
第七章 芝加哥至三藩市
第八章 由美国回上海
第一章 缘起
余乐游览,然所至仅观概略,未遑详究深奥。中国境内曾寓居或经历者十三省,西陲滇、黔、川、陕、甘五省,与新疆、东三省及诸特区,均犹未一涉藩;然于日本、台湾及星洲等,则尝周履其境,纪之以诗文。余之历游中外,大抵因说法讲学机会,藉以一扩眼界。兹者之寰涉亚、非、欧、美,其缘起亦在宣扬佛化;但以之探自然之伟观,察人事之蕃变,固亦衷心所喜焉!
民国十四年春暮,讲经宛平,胡君子笏、汤君铸新等谓:佛法非宣传欧、美,则不能宏于今俗,非采究藏、梵,则不能穷其古真。时已由苾刍大勇等为入藏预备,议余作赴欧、美之筹画。遂决是年秋季起,余择武昌之佛学院高材生显教、满智等数人,静居牯岭之大林寺,邀熊东明习修英语,其经费则由汤君任之;逮入秋如约开创,未几因故停辍。是年冬、余与胡君等出席日本之东亚佛教大会,德人有在锡兰作苾刍者,曰尼牙那嘎尔哇,亦来赴会。德国驻日大使索尔夫,东京帝国大学德教授毗诸莫莎,皆习闻佛法,锐意钻研,分别邀予过其处。余旋与胡君等偕往,于德使馆更遇卜尔熙君等,卜君即今任德国驻华公使也。索君谓柏林兹有达尔梗博士等创立佛学院,各城亦多佛学研究者,然尚鲜知华文大乘佛典之重要;谓予若能往德演讲大乘者,彼当函告德国驻华公使及柏林友人招待;余诺于一二年中游德而别。逮次年、索君邮送三函至,一介予谒驻华德使,其二则介予谒柏林大学莱辛教授及外部密勿逊君者。夏间讲学宛平,访驻华德使,以他去未相值。与胡君等设世界佛教联合会中国办事处于万寿寺,并为世界佛学苑之筹设。时星洲组讲经会,请予说法,应之,拟募资作世界佛学苑图书馆及欧、美宏法之用。秋间在星洲月余,旋因病回沪,捐款事虽略有提及,但犹无著落。次年夏、厦门大学教授陈君廷谟,愿偕游欧、美,而高阳杨氏父子兄弟,以胡君之劝导,慨赠五千元,嘱先出席美洲加拿大之世界教育会议,然后再游美历欧而返。六月濒行矣,陈君以家人之病促归,兼感旅资未充,行遂中止。秋间、蒋君介石电约余至雪窦谈佛学,间说本年未能赴美之经过。别后、蒋君过沪,资助三千元。次年春、德国佛郎府中国学院院长卫礼贤博士,推余为董事,盼往讲学。而五月间又收得南普陀寺协助二千元──从王君芗荪之功德金中划出者──,余遂积极为出游欧、美筹备。郑君松堂,曾究佛学于德国,专研数理,时任同济大学教授,谙德、英语,由予供给其川资及旅居费,相约同往。赵君寿人,亦潜究数理及佛学有年,与郑君谈甚相契,乃自资愿同伴出游。事前、王君儒堂为函致中国驻法、英、意、德、美公使,蔡君孑民、张君君劢及英人佛学者罗君等,赠余介绍函多件。程君演生预嘱巴黎之东方文化学会为招待。上海特派交涉员金君纯儒,为致电中国驻法使馆。余遂于中华民国十七年八月十一日晨,与赵、郑二君,附法国邮船安特雷朋离沪。先一日,王君一亭、程君演生、张君君劢、李君国杰、黄君警顽等,饯别余三人于沧洲别墅,至会士女六七十。席间演说者,程君演生、张君君劢、王君一亭、孙君厚在、沈君嗣庄、程琪瑛女士等,余及赵君亦有答辞。宴毕摄影,曾印有特刊。兹者握笔回思,滋愧有负于赞助诸君之属望焉!
第二章 从上海抵巴黎
十一晨上船,送者孙君厚在、赵君充和、黄君警顽、黄君忏华、谢君铸陈、苾刍大醒、苾刍墨禅、宁君达蕴等数十人,立雨中有俟至十时解缆始归者。王君一亭则馈以画册画箑。同日、郑君之学生邓名方女士,亦乘船赴德留学,报载随余往欧,则传闻之误也。同船华人二三四等均有,除香港、西贡、星洲登岸者,尚五十余,大抵皆赴欧洲各国留学者。余与赵、郑二君及路君式导同室。路君东吴法科学士,今留学比利时鲁文大学。他若杭州章君正范、及阮君、胡君、张君等八人,上海工专朱君等二十余人,何君锐滨、孙君世杰、张君作人等,亦时就余谈叙。余又不病风浪,故虽处舟中月余,亦未觉苦。
十四晨抵香港,偕赵、郑二君等登岸访潘君达微。潘君留饭,并由潘女士导游环岛,购置什物,即晚开船。
越三日至西贡,以是法国属地,停舟三日。有招君乔梓者,以程演生之介绍,导余等游堤岸,寓于大观园一夕。次日、参观华人之报馆、商会及公园等。晚回船、有中法学校教务长并华人所办南圻日报总编辑,陈君肇琪来访,谓该报将为余出一附刊,嘱题佛光二字。陈君粤人,然国语娴熟,文笔清畅,曾研究佛学,尤热心予之此行。翌日、陈君又偕其校董李君仲卓,邀至李家午餐。李君曾旅法多年,善法国语,尤乐吟咏,座间赠诗二绝,余与赵君、陈君同和之。饭后、参观中法学校,晤校长法人罗珀Robert,欧战时曾任法军一队之司令者。抵安南研究佛学有年,赠佛学讲集,为介绍巴黎一友人,且言当告之安南总督,对予宏法之事有所赞助。后安南总督至巴黎,于世界佛学苑署名赞成人,或不无关系也。旋李君等送余返船,是夕舟即开行。
时赵寿人在舟中发见英人翰密登,美人希尔筏,精研佛学,将在星洲登岸,赴暹罗剃度。次夕、由郑君翻译,余与深谈。据云:前岁有一德人在美国金门市传佛教,信从者颇多,当组成一佛教会,彼二人亦为会员,遂从研究五蕴、十二缘起、三十七觉分之法义,深生信仰。旋德人他去,会众被压迫于天主教徒,会即解散,仅余三四人坚信不渝。彼二人乃欲赴暹罗等纯佛教国,专意修证,期现身获四沙门果,再回美洲教化。并写示其对于佛学见解之概略,及曾读之佛书各一纸。余告以大乘佛学,彼亦领受,谓他日当至中国参访云。
舟行三日抵星洲,余本拟访星洲故旧,及一游槟城、仰光等处,曾先致函电,故抵埠时星洲之中华及印度两佛教会代表胡治安、黄锡权、陈敬庭、陈禹言等,与普陀寺、龙山寺转道、瑞于等诸师已鹄候矣。惜所乘法邮不经英领槟城等处,即所经之星洲、哥伦布亦祗停十小时。余遂与赵、郑诸君及希尔筏、韩密登等,上岸与欢迎诸君摄影,旋赴杨云溪家午餐。午前、郑君等出游,余则与缁素诸友谈话。午后、赴中华佛教会演说摄影,复至龙山寺。遂别英、美人翰、希二君,由星埠诸友送返舟,旋即开船。
此行海程颇长,约五日而抵哥伦布,访杨云庵,云已他去。拟访尼牙那嘎尔哇,以路远不及。摩诃菩提会会长达磨波罗,未知其住处,亦不暇访。遂参观卧佛寺及佛教大学,以飞车驰览一周。绿荫黏天,碧波环地,至足令人憧憬!闻有人指锡兰曰东方瑞士,请英政府允其为永久中立地,以佛法自守,与世无争,英虽未能有兹义举,窃意他日必能实现清净佛土于此焉!
由此开船经印度洋至亚丁停泊,为程九日。亚丁为沙漠中一英领海港,亦登岸一周览,动植俱无,殆非人境,然亦有欧式之衣食住行以点缀其间。次日、停泊齐菩其,似为法领,其地较有生气。由是启碇入驶于红海者三日。红海位于亚洲之阿剌伯及非洲间,两岸为大沙漠,故异常干热。已而停泊于苏彝士运河南口,为亚、非两洲与欧洲之分界处,出此河北口即入欧洲之地中海,故欧人于此特检验船客之身体,冀防止疾疫之传入。
余与赵、郑二君登陆游埃及首都开罗,期一观历史上所传之金字形塔及回教国民之风俗。此一昼夜,船公司以八镑一人之代价,包办舟车食宿游览之一切。同行者四西人,一印度王子,合余等共为八人。初分乘二汽车,约四小时经三百余里之沙漠,备尝风热饥渴之苦。至开罗则固一繁植群动之近代都市也,人口百万,为非洲第一大城。先赴旅舍饮食休息,旋由每汽车一引路者,导游全市及参观回教堂之古建筑。教堂中大抵为古近帝王之坟墓,除回教外、不复见古埃及之痕迹。已而飞渡横驾尼罗河两岸之大桥,至古开罗,乃遥见金字形塔,至其下,换乘骆驼而上。盖塔大小有五,乃在沙邱上叠土砖砌成者。塔旁有一狮身人面之石刻,游者皆摄影留纪念。余等与印度人合组,亦在驼上摄一影。旋换汽车归旅舍,暮色昏黄,万家灯火矣。晚餐毕,随意至街行走,其繁盛者如上海之南京路,充满英国商场之品式。论者谓欧人所云近东诸民族,无亚、欧二洲之善德而备其恶德,证之埃及人之欺诈等,洵不诬也。次晨即乘火车,车轨有时旁河岸,田畴如画,河景宛然,河身狭隘,似仅容一大船通行耳。抵运河北口,入地中海而登船,已将十二时矣。
船旋开行,在地中海经意大利及法国南部,岛屿错落,风物佳丽,且气候亦变炎热为凉爽,心目皆为一畅。先在未入红海前,曾发起华人同舟会,至是遂开会并摄影焉。
舟中更有堪纪者,安南赴法留学生二十余人,内多贵族,稍知华文,颇存故国之思,对于中国之国民革命,热望成功,能进而解放其压迫。又印人五六,亦时叙谈,皆印度教徒,不食牛肉。内有加尔各答大学教授达塔君,赴英研究史学,会谈最多,彼亦为印度教徒,信释迦亦为一圣人,但对于佛学殊不了了。言印度三万万余人口,婆罗门族一万五千万,达罗毗陀族约八千万,回族七千余万,达罗毗陀族盖为原始土人,另有其文字、宗教。印度之不能统一,殆皆以宗教、文字之分隔使然欤!九月十五晨抵马赛起岸,舟行已三十五日矣。在地中海时,赵君曾致电东方文化学会赵君冠五,时冠五已至船迎接。行李等运至车站,距开车有数时之暇,先同进午餐,餐毕环游,略观全岸形势。乘车至里昂小停,晚餐,并参观中法学校,遇单君粹民、周君天球、熊君光楚等。即晚十一时上车,次晨七时遂抵巴黎。
第三章 从法国至英国
余决计在巴黎暂住,或往瑞士、意大…
《寰游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