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太虚大师年谱目次▪P15

  ..续本文上一页中偕陈元白等游宜昌。度旧历元旦于沙市舟次(赴宜昌杂诗:“小别汉皋逢岁底,乍经沙市恰年头”)。二十日(“初五”)抵宜昌,说法于普济寺及商会;王容子等及王吟香全家受皈依(自传十六;定慈“太虚法师西行游化记”)。按:自传谓正月初一抵宜昌,误。大师于“宜昌舟次”,阅唐焕章之“陈独秀人生真义之驳正”等,乃作“略评外道唐焕章”(文)。二十二日(“七日”),江口皮剑农、沙市陈妄清等来迎;因相偕访全敬存于那惹坪之维摩精舍(自传十六;诗存;定慈“太虚法师西行游化记”)。三月二日(“正月十五”),大师偕陈、皮、全等至枝江江口,晤本一。于东山寺说法,兼为陆军某连全连官兵授皈依(自传十六;定慈“太虚法师西行游化记”)。五日(“十八日”),以沙市水警局长徐国瑞专轮来迎,因偕抵沙市,访章华寺净月。皈依者有徐国瑞、陈妄清等(自传十六;定慈“太虚法师西行游化记”)。

  十日(“二十三日”),渡江游荆州。于承天寺之瓦砾一堆,颇多感慨(自传十六;定慈“太虚法师西行游化记”)。十二日(“二十五日”),大师离沙市回武院;小病(自传十六)。旧历新年,“佛化新青年”刊出版。宁达蕴、张宗载先曾发起新佛教青年会,编行“新佛化旬刊”于北京。及来学武院,又得悲观、陈维东、周浩云等同志,大师乃为改称佛化新青年会,令宁、张推行佛化青年运动,编佛化新青年(自传十六;海三、八;海三、十三)。宁、张等奉大师为导师,以“农禅工禅”、“服务社会”、“自食其力”、“和尚下山”等为号召。本大师“人工与佛学之新僧化”而推行之,为大师佛教运动中之左派。大师鉴于佛教界之囿于小乘离欲,为佛法宏通之障,乃因“王实”之说,为在家学佛说法,“论佛法普及当设平易近人情之方便”。略云:“士夫心知佛法之正,故生违异(如李政纲、梁漱溟),或乍入而旋出;与僧中多犯戒行者,何莫非不善处置有关生理情欲之烦恼障,而时时生反

  应之表徵哉!故处今日而欲图佛法之普及,则王君所主张“兼足正当爱情,正当生活”之方便,殊有不可不采行之势也!然此亦不须于佛法别求方便者,其属于在家士夫者,但当于佛法先求信解而勿慕行证。昔晚清杨仁山居士,……饮食婚宦,悉同常俗,此则人人可行者。而其信解于佛法者,固坚卓不可摇夺矣!进此则为三皈优蒲,再进此则为一戒二戒三戒四戒,乃至五戒优蒲。此当精熟于优婆戒经之开遮持犯,固仍以平易近人为准。……再进之,则当以……菩萨戒本为登峰造极。其属在家菩萨,则正当爱情、正当生活犹不在遮禁,而废事逃禅、悖伦苟安,乃适为有犯于戒,故在家士夫当深识此!”“其未能入佛法者,勿因恐夺其情欲,裹足不前,或故生反对。其已入门者,亦勿须摹仿僧事,惟以敲罄打鱼、宣佛诵经、废家弃业、离群逃禅为学佛。但由信而渐求其解,由解而愈坚其信。信隆而三皈、而五戒,而不离常俗婚娶、仕宦、农商工作之事业,以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菩萨行可耳!但官为好官,农为好农,商为好商,工为好工,便是行菩萨道”。当时在家众之学佛,百弊丛生。不止恶、不行善,或从不修学,肆行轻毁;或初则外抗俗流,内纠教徒,再则出而奴此,别主异说(李政纲之流);或妄称先进,除所奉二三外轻斥一切(老居士);或执此宗而力排他宗(内院之流);或藉名护法,贪欲为行(鱼肉僧众之佛棍)。大师作“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大声疾呼:“佛法!佛法!多少人假汝之名行其罪恶,汝其奈之何”!上来二文,一示正道,一遮邪径,使在家学佛者诚能依此为准绳,中国佛教庶乎有兴复之望!武院春季开学,添聘张化声为教授。学科以三论为中心:大师讲三论玄要,十二门论。陈维东(善馨)笔记,成“十二门论讲录”。“三论般若讲要”,亦程圣功于此时记(自传十六)。

  按:自传谓此年讲百论,有陈维东笔记,为十二门论之误。四月四日(“二月十九日”),汉口佛教会成立宣教讲习所,大师为所长;聘(新自温州弘法归来)唐大圆为教务主任。学生僧俗兼半,象贤(芝峰)预焉(毕业后转入武院)(海四、七“事纪”;海五“武汉癸亥年鉴”)。按:自传以为唐大圆夏间来,误。十六日(“三月一日”),萧督军来院参观(海四、四“纪事”)。时湘省教育界有提用教产之议,大师致书廖笏堂,请联络在京佛徒,共为制止(书)。五月二十三日,佛诞,传为佛元二千九百五十年。武汉佛教徒,假中华大学,举行盛况空前之纪念大会。萧耀南、黄季刚、李隐尘、张化声等均有演说。大师讲“纪念佛诞的意义”。是日传授三皈,数达千人(自传十六;海四、五)。海潮音社先有“对于今年佛诞纪念会之宣言”。主张:各地召开教务会议,北京举行全国教务会议,以佛教之统一为全国统一倡。

  是夏,大师撰有关教育之论文,托中华大学校长陈时(叔澄),提出于旧金山第一次世界教育会议(以大同的道德教育造成和平世界;陈时“致太虚法师书”)。年来以欧阳竟无唯识抉择谈之议及起信论(王恩洋作大乘起信料简以助之);而梁启超又作大乘起信论考证。起信论非马鸣作,非真谛译,殆成学界定论。梁氏本学术进化眼光以论起信,断为国人所作,引为民族文化之光荣。内院师资,本法相唯识以衡起信,断为“梁陈小儿”所作,评为“铲尽慧命”。虽立论不同,抑扬全异,而在以起信论为中国佛学准量者,实感有根本动摇之威胁。大师领导之武汉佛教同人,乃为集“大乘起信论研究”,刻隋慧远“起信论疏”,明起信为古今共信。维护起信论之教权,用力可谓勤矣!大师为“起信论研究”作序,衡以纯正之论辨,不无故意曲解敌论之嫌;然方便臻乎上乘,特录之以见其善巧:“世之啧有烦言于欧阳、梁、王三君者,其未知三君权巧之意者乎!夫梁君特以比来昌言学佛,渐流为时髦之风尚,而实则于先觉遗留之三藏至教,鲜有曾用精审博考之研究,由砉然悬解佛法谛理然后信受奉行者。大都人云亦云,就流通之一二经论,约略涉览,辄糢糊影响以谈修证。夫于教理既未有深造自诣之信解,遂遽事行果而欲求其无所迷谬,其何可得乎?此梁君所以撷录日人疑辩之余绪,取今时学佛者所通依之起信论以深锥而痛札之。纵笔所至,且牵及一切大小乘三藏,使囫囵吞枣之学佛者流,从无疑以生疑;因疑深究,庶几高阁之宝藏至教,皆浸入学佛之心海,乃能确解而坚信耳!”“至于欧阳君、王君,其意亦同。加以古德据起信而将唯识判为大乘权教,遂致千年来之学佛者,对于唯识无造极之研究。今欲导之壹志专究,须先将蔽在人人目前之起信辟除,亦势之必然者也。谓予不信,请观欧阳居士复唐大圆之书云:“今时之最可怜者,无知之佛教徒,好奇之哲学徒,名虽好听,实则沈沦!不得已而抑起信,或于二者有稍益欤!起信是由小入大过渡之作,有摄大乘论读,不必读之可也”!又请观王君之料简云:“夫斯论之作,固出于梁陈小儿,无知遍计,亦何深罪!特当有唐之世,大法盛行,唯识法相因明之理,广博精严,甚深抉择,而此论乃无人料简。灵泰、智周之徒,虽略斥责而不深讨,贻诸后世习尚风行。遂致肤浅模棱,铲尽慧命!似教既兴,正法以坠,而法相唯识千余年来遂鲜人道及矣”!“由此观之,则三君之说,皆菩萨之方便,盖可知矣。待他日“开权”之时节因缘一到,在三君必自有“显实”之谈,今何用遽兴诤辨哉”!大乘宗地图,亦是夏创作,为大师大乘八宗无不平等,各有特胜最圆备之解说。其秋,作三唯论图,为唐大圆略释。一、唯识论;二、唯境论,依奘基所传说(实非空宗学者所许);三、唯根论,依楞严经而创立。盖亦就唯识学者之少分认可,为楞严非伪著想。七月十日(“五月二十八日”),大师偕王森甫、史一如等去庐山,主持暑期讲习会。去秋严少孚去山,以恢复大林寺名胜为由,领地修建讲堂,规模粗具(自传十七;海四、六“通讯”与“记事”)。二十三日(“六月初十”),暑期讲习会开讲;八月十一日(“廿九日”)圆满。大师凡讲四次:“佛法略释”,“佛法与科学”,“佛法与哲学”,“佛法悟入渐次”,陈维东与程圣功笔记。大师而外,黄季刚、汤用彤、张纯一(仲如)并有演讲;令华洋神教徒为之惊异。庐山暑期佛化,似此于荆棘蒿莱中开建(自传十七;海四、六“记事”;海四、七“记事”)。大师开讲日,入晚风雷大作,李隐尘诗以纪庆(诗存外集):“大林峰畔讲经台,千载松阴冷碧苔。祇树孤园原未散,莲华庐社此重开。曼陀天雨纷潏釆,般若灵源助辩才。十万魔宫齐震动,夜深岩壑吼风雷”!大师于大林寺,发起世界佛教联合会。初以严少孚竖一“世界佛教联合会”牌于讲堂前(自传十七)。次有日本大谷大学教授稻田圆成,访大师于武汉不遇,特转道来庐山,因谈及世界佛教联合会事,时犹在演讲会前(自传十七;海四、六)。其谈话云:“师:先生至中国游历甚久,对于中日佛教,有何联合进行之计划乎?稻:中日佛教之联合,以两国佛教之情形互相开晓为先。两国佛教徒,共谋意思疏通,推广佛化,今遂有世界佛教联合之动机。我国佛教徒,已有贵国佛教巡历之计划和观光,大概今秋三十余名一团可来华。次,留学生交换亦为一法,予回国后,劝说朋友,选二三学生,拟使留学佛学院,以得如贵校之高野山留学生为幸!师:本会之设,有联合中日佛教徒,以联合进行传布佛教于欧美之意思。……中日国民,近来隔碍殊甚!唯佛教原无国界,且中日两国素为佛教盛行之地,中日之佛教徒,当如何设法以融化两国国民间之隔碍,以发展东亚之文明,而得与欧美人并雄于世界乎?稻:贵说同感。切希中日佛教徒亲和疏通,为两国亲善之先驱!布教世界人类,俾佛日增辉,法源常流,一洗西人神我的物质的头脑,实世界全人类之幸福也”!…

《太虚大师年谱目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