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太虚大师年谱目次▪P19

  ..续本文上一页逐加整理,为学生讲二十唯识论(自传十八;大醒为编者说)。“世间万有为进化抑为退化”,“以佛法批评社会主义”,“佛法是否哲学”,“佛教心理学之研究”,均此时为研究员讲。大师评社会主义,确认其目的之正确,而嫌其手段之偏谬:“见环境而忘本身”,“专物产而遗心德”,“齐现果而昧业因”,“除我所而存我执”。故主“改造本身”,“究源心德”,“进善业因”,“伏断我执”,以正其偏而庶乎能实现其目的。论心理学,大师依楞严经,析为情的,想的,智的。时革命空气渐高,大师乃作“大乘之革命”。其“革命之工具,即二空观”。是月,北京佛化新青年会复活,邵福宸负责进行(海六、一“佛化新青年会通启”)。宁、张在川,亦有重庆及四川(在成都)分会之设立。“张宗载宣言”,夸张犹昔(海六、一“宣言”;海六、二(“宣言”)。二月八日(“十五日”),李隐尘等约萧衡珊(耀南)、何韵香、陈叔澄等,发起就中华大学,请大师开讲护国仁王般若经。讲数日,讲务由善因代座。钟益亭、汪奉持等,是年受皈依(自传十九;海六、二“事纪”)。三月六日(“二月十一日”),大师偕王森甫等一行二十余人北上。至京,莅车站欢迎者数千人,驻锡慈因寺(海六、三“事纪”;自传十九)。按:自传“正月底到京”,“二月初间开讲”,误。十四日(“十九日”),大师于中央公园社稷坛,开讲仁王护国般若经,听众日常千人。法尊、法芳译语兼记录,成“仁王护国般若经讲录”。四月十六日(“三月二十三”)圆满,克兰佩、卫礼贤、多杰觉拔、贡觉仲尼,均来法会参听(自传十九;海六、四“事纪”;法会“致班禅书”)。讲次,值孙中山先生逝世,停灵社稷坛(经筵临时旁移数日)。大师往谒遗体致敬,挽云(自传十九;人物志忆六):“但知爱国利民,革命历艰危,屡仆屡兴成大业。不忘悟人觉世,舍身示群众,即空即假入中观”。大觉亦于三月十二日(“二月十七日”)卒于重庆之归元寺(大觉苾刍塔铭)。时段祺瑞执政,召集善后会议。通电呼吁和平,有“谁本孔子一贯之旨,凛佛家造孽之诫”语,大师乃举三义以致书执政(书)。太原大同学校,试验理想教育之德人卫西琴(礼贤),读及大师有关教育之论文(载晨报),特来京访晤,咨询佛之教育法(自传十九)。其后常通音问,友谊颇笃。四月,大师与白普仁、庄思缄等,设中华佛教联合会筹备处于北京,呈内政部备案,以便推派代表,出席今秋东亚佛教大会(自传十九;略史;海六、四“事纪”;海六、五“事纪”)。大师作“中华佛教联合会应如何组织耶”,主在家、出家分组而后合组。

  法会期间,大师兼为藏文学院讲“摄大乘论”,法尊记,仅至“所知依分”(海六、三“通讯”)。大师论及大乘三宗,于平等中显有浅深之迹:“一、法空观慧宗,……重破小乘法执。二、法相唯识宗,前宗虽以空慧洗尽法执,然离执之法相则未广明,故以此宗继之。……真如净德宗,凡有言说可安立者,前宗摄尽而无余。此宗所明者,乃法空观慧所生所显,法相唯识所明所证之体也”。十九日,大师应燕京大学约,往讲“为学所以求真实”。熊东明由此发心学佛(自传十九;论)。是春,班禅来京谒段执政(“班禅大师传略”)。非宗教同盟,一时风起。文殊诞(四月二十七日)左近,大师偕胡子笏(妙观)朝五台山,宿碧山寺广济茅蓬。适风雪弥天,仅礼北台菩萨顶(自传十九;诗存)。五月,大师偕子笏抵太原。以庄蕴宽、汪大燮、叶恭绰、许世英、孙宝琦、熊

  希龄、汤芗铭等先容,受阎百川之招待。惟晤谈之余,意趣不尽惬洽(自传十九;海六、十“通讯”)。大师访山西村政;游晋祠(五月五日)等名胜。于洗心社之自省堂,讲“佛法与孔子之道”(自传十九;海六、六“太原四团体欢迎太虚法师之演讲录”)。大师经石家庄回北京。时大勇决改组藏文学院为留藏学法团,专学藏密(自传十九;海六、六“事纪”)。因乞大师开示,书四偈示之:“心佛众生,一如无别;下同悲仰,上齐慈力(本依)。率身律仪,澡心冰雪;严己正人,住持体立(严正)。宽消峻怨,和凝厚德;事缘吉羊,成由福德(宽和)。随顺时机,施行法教;摄化无方,广学善巧”(摄化)。大勇后以六月四日(“闰四月十三日”)成行(海六、六“事纪”)。能海之入藏学密,亦是年三、四月(“三月”)事(海六、五“事纪”)。大师离京南下,沿途经济南、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并小住游览,所至均纪以诗(自传十九;箴新僧;诗存)。时佛化新青年会复活,而武院同学会,是春又出版新僧──大醒、迦林、寄尘负责,老僧为之惊恨。大师游历归来,作“箴新僧”,以缓和老僧恶感(文)。大师抵上海,天童寺退居净心,住持文质,已在沪迎候(海六、五“事纪”)。偕赴宁波,礼育王舍利塔已,去天童寺讲楞伽经。六月初开讲,陈慧秉记录,成“楞伽经义记”(自传十九)。经期中山居闲适,游天童诸胜,皆有题咏(自传十九;诗存)。“悲圆居士集序”,“大觉苾刍塔铭并序”,均作于此时。大师为东亚佛教大会,撰“敬告亚洲佛教徒”,蔡伯毅为译成日文(海六、八“通讯”)。讲毕,大师抵沪。七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初八初九两日”),在世界佛教居士林讲演佛乘(自传十九;海六、七“事纪”)。

  按:居士林说法,自传误为北京初回,未去天童之间。八月四日(“六月十四日”),大师抵庐山大林寺。十日起,开暑期讲演会三日。北大教授张怡荪,台湾故友善慧,并参预演讲。大师讲世俗谛的人生观(海六、七“事纪”),发挥“仁义礼乐之仁德”:“今虽欲行儒之行,而本之于佛而又归之于佛也”。大师是年多以儒为方便。致段执政书:“撷华夏之文化,体佛用儒”;复卫礼贤书:“先从大乘佛化,以得到符合内外上下,浑然一体之宇宙人生实际之孔家儒化与大乘佛化,乃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在太原,讲“佛法与孔子之道”;其后复作“中国人用中国法之自救”。自谓:感于中国之日乱,列强之不足恃,主张发扬宋元来之“国民性道德”──三教融合之精义,淬砺而振作之。其项目为“一、建佛法以建信基”,“二、用老庄以解世纷”,“三、宗孔孟以全人德”,“四、归佛法以畅生性”。大师晚年论发扬中国文化,要不出此。

  是年夏秋,大师设庐山学宭于大林寺,以会觉、大醒、满智、迦林为学员,令习英文与佛学(熊东明从学佛法于山),为寰游欧美布教之预备(自传十七;寰游记一;略史)。大师素以振兴佛教(唯中国能振兴大乘佛教)救世界,今乃欲先著手于世界运动,格化西人,庶乎国人因西人之信仰佛法而信佛。方针一变。是秋,唐大圆回湘;海潮音移庐山,九期起,改由会觉编辑(南北东西的海潮音;海潮音十五年来之总检阅)。支那内学院,扩设法相大学。厦门南普陀寺,礼请常惺创办闽南佛学院(海六、七“事纪”)。国民大学函商增设佛学史,或印度哲学史,请大师为教授,辞之未就(覆国民大学函)。时东密藏密,泛滥日深。蒙藏喇嘛,“形服同俗,酒肉公开”。东密则:“曰俗形居中台也,曰定妃为女形也”,而居士据以传法;且夸“即身成佛为

  独具之胜义”。大师慨中国佛教渐陷混乱,有“弁髦戒行,上苴净业”之危(普陀印老同感)。春日,大师作“今佛教中之男女僧俗显密问题”。在庐山学宭,更讲“论即身成佛”,“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趋势”。主张:纳于教理,轨以戒律,严其限制。望大心比丘,深入东密藏密而冶为中密。读大师致王弘愿书(七),可概见当时争论情形:“比年天下汹汹,人失其性,莫非值利誉则贪痴即纵,处人己则瞋慢相陵。播流四毒,构成众凶。乃知非先自降伏烦恼,则凡百皆为资福之具耳。宏法!宏法!多少人将假此名以行其恶!语之曷胜痛心。去春雷斧之事,日僧演华等续续来信,且宣誓以证其所云之皆实。余以君等已心丧其主,客气用事,不能止恶,徒以长瞋,因之默尔而息。其意在不添火宅之焰,非有他也。近衡时局,稍发危言。乃闻门弟述君于所撰之报纸,公然恶口相加;余惟有痛自惭愧,祝君心快而已,他复何言”!

  大师庐山讲学,更有“阿陀那识论”,“论法相必宗唯识”,“议佛教办学法”。大师立法相定义:“空前之法执非法相”,“遮破法执之空慧非法相”,“安立非安立圆融之法界非法相”;据是遮落声闻、般若等经论,法相为慈氏系独得,而明其必宗唯识。是年,编庐山讲稿为“庐山学”,由泰东书局印行(自传十七)。十月九日,大师由庐山过南京,大醒等随行(学宭停办)。大师访欧阳竟无,参观法相大学;受邀说法,讲“认识的地位论”。时武院研究生,有数人于此受学(自传十九;海六、十“时事”)。按:自传以此事为去庐山之前,误。十日,抵苏州。应北寺昭三,及张仲仁等请,讲仁王护国般若经于北塔寺,有李印泉(根源)等参听。二十六日(“八日”),受皈戒者三百余人;法会圆满(自传十九;海六、十“时事”“摄影”;人物志忆十二;追悼熊秉三张仲仁两先生)。当日还沪。

  按:志忆谓:历三月余,指包冬季再来而言。法会期中,大师于东吴大学讲“我之宗教观”;师范学校讲“人生问题之解决”;基督教青年会讲“佛法”(自传十九;海六、十“时事”)。大师论及宗教之将来,以为:“人世既长有不满足而邀求无限永存之心意,即宗教有长在之余地”。“人心要求满足之心不一致,……由宗教要求而有宗教之存在,宗教即不能统一”。其时,大师虽再受任为武昌佛学院院长(海六、七“事纪”),然以信众离心,未能实现建僧本意,大有舍弃之心(空也“致张化声函”;会觉满智“致大师书”)。得昭三同意,拟接收北塔寺,筹办中华佛教大学(自传十九)。庐山所讲“议佛教办学法”,即此…

《太虚大师年谱目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