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上海,时写短评,即分此二字为笔名。
(一0)雪山老僧
“竹阴闲话”署此名,所以表示长老之身分者。有作“儒佛会勘”者,大师许其契机,书“阅儒佛会勘随笔”。惜对方为不懂事汉,竟起而上下其议论;乃不得不示现雪(窦)山老僧之风格,再为闲话一番,劝其吃茶养息去!
(一一)缙云老人
缙云山,为汉藏教理院所在地。抗战期中,大师多度夏于此,故晚年每自称缙云老人。以此署名者,如“议印度之佛教”。
(9)老人()老朽()朽太
大师晚年写示弟子之信札,辄署名老人,老朽,亦有作朽太(虚)者。然非以老自傲,实寓警策之意。衰老之自觉,面对欲革新而未能之佛教,内心之惆怅为何如!与月空书云:
“余经数医诊治,病仍无起色。老僧不管兴亡事,后事如何付后人!老朽字”。
大师念及学问与事业之继承无人,唯有不了了之。然悲心所至,又有不能以不了了之者,则唯自伤老朽,勉发后人之进趣耳!
(一二)白平
大师早年与党人相往还,外来信札每称大师曰白平(奘老及芝峰为编者说)。今存大师遗物,有党章一,有白平字样“奘老交亦幻,亦幻交与编者)。
(一三)绿芜
()落凫
此为大师民国初年,于一般刊物投稿之笔名(吕荫南“太虚大师早年生活之片段”)。
(一四)密宗革兴会
大师托名密宗革兴会,发表“王师愈诤潮中之闲话”(大醒为编者说)。
(一五)宏空
民国八年,有署名北京僧宏空,发布“佛教危言”。反对政府恢复民四制定而一度搁置之管理寺庙条例卅一条;于谛闲特多抨击。或以此出大师作,宏空即太虚之隐语耳。时大师确在北京,而自传(十二)亦谓:“谓我为反对谛闲者”。北京僧宏空,可能为大师托名。然亦有以为不然,该文有:“吾老矣,无能为矣”之句,不类大师口吻。今未能决其是非,姑留以存疑。
综上所说,主名凡十五,依于流衍来者凡十二。其用为笔名而发表文字者,有唯心、太虚、太、泰羲、悲华、非心、芬陀、昧盦、昧然、昧昧、交芦子、觉、群、雪山老僧、缙云老人、绿芜、落凫、密宗革兴会之十八,或加宏空为十九。
二籍贯
大师为浙江崇德(石门)人。民国十六年,“呈内政部整理宗教文”,亦署:“籍浙江崇德”。大师之籍贯崇德,似无可异议。然今考之,则应是海宁,非崇德也。人物志忆(九)云:
“余原籍属石门,而生长于海宁州之长安镇,故与海宁汪莘伯有小同乡之谊”。
考之自传(一),大师生父为石门(今改崇德)人。十余岁,即孑然一身,来海宁长安镇,从张其仁学泥水工。经十余年,入赘于张氏,以期继承其工业。翌年卒。大师生母,从未去崇德。大师十四岁冬,一度回崇德祭扫先茔,但未能取得处理祖遗产业之权,即遄返海宁。是可知大师生长于海宁张氏,故与海宁汪莘伯有小同乡之谊。然顺于中国之宗法风习,大师犹自称原籍崇德,原籍盖其祖籍,实则海宁人也。
三年龄
大师生于光绪十五年腊月,卒于民国三十六年三月。依自传所说,世寿得五
十九岁。如云:
“那时(受戒时)我才十六个年头,未满十五岁”(自传二)。“廿岁那年的夏天,在七塔寺听讲。……二十岁那年的冬天,我赴江苏僧教育会”(自传五)。“二十二岁的春初,到了广州”(自传五)。“民国初年,我二十四岁”(自传七)。
以民元为二十四岁推之,则宣统二年──二十二岁至广州;光绪三十四年──二十岁在七塔寺听讲经;光绪三十年──十六岁在天童寺受戒;生于光绪十五年。核之事实无不合,此为中国一般之计年法。
若据潮音草舍诗存及诗存续集,以“初度”论年,则大师去世时,五十八岁犹未满。如云:
“此身四十六初度”(甲戌“腊月十八剃须汉皋”)。“人间四八今初度”(丙子“鼋渚四八初度”)。
“度世年复年,忽满四十八”(丁丑“满四十八说偈”)。“身世今盈四十九”(戊寅“五十初度”)。“己卯腊月十七夜至十八晨,以余五十岁满,五十一初度”(己卯“菩提场谭院长访问团团员等祝生日书示并序)。
以初度论年,故民国二十八年三月,大师驻锡云南碧鸡山,初写自传,而序谓:
“五十岁的时候,尝试写过五十以前自传”。“五十岁起,有了(己卯)日记”。
若依一般计年法,则是五十一岁。今此年谱,依自传,即一般计年法。故论及初度,每有出入处。如阳历民国二十四年,大师四十七岁;而一月二十二日,始为大师四十六初度。若此之类,读者勿以为疑。
民国二十九年夏,大师讲“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所论三期之年岁,多所未合,自相矛盾,进退难通。应是记者听之未审,推算致误,不应以此起疑。又吕荫南“太虚大师早年生活之片段”,自请亲闻大师所说,而实有一年之误。
总之,大师之年龄,依自传及诗存,极明确而无所疑也。
四眷属
等觉大士,必先眷属圆满;妙觉佛陀,有近眷属、大眷属、内眷属之众。今准此意,略叙大师之眷属。
先论世俗眷属:父系,崇德吕氏,世业农。或言出晚村后人,亦末由稽考。父名骏发,幼孤贫,习泥水工于海宁之长安。光绪十五年春,入赘于海宁张氏。冬,生大师。翌年病卒,年二十八。
母系,海宁长安张氏。外祖父其仁,为泥水工巨擘,以工起家。光绪二十四年,以七十余高龄弃世。
外祖母周氏,道名理修,本吴江富家女。幼读书,多识而明决。初嫁,生一子(子纲)。值洪杨乱离,挈儿避难来长安,因再嫁张氏。生女一,即大师生母。晚年居道庵,道佛兼奉,信行颇笃,游江南名山九华、普陀等殆遍。光绪十五年,时年逾六旬矣。
大舅祖纲,业商。光绪二十八年顷,病瘫卒。有子三。
二舅子纲,本外祖母先夫所出。幼随母来长安,因从母以张为氏。聪明多才艺,曾赴童子试。惜以吐血染阿芙蓉癖,日以潦倒,以教蒙馆度生。有女二,后不知所终。
母张氏,秀美而婉弱。年十六而婚,当年生大师。翌年,夫卒。后改适石门洲全镇之李姓,有子女三。居常多愁善病,光绪二十七年夏病卒,年二十八。
次论僧伽眷属:师祖奘严(奘年),法名宽妙,湘人。光绪十四年,出家于湖南衡阳东洲罗汉寺。光绪二十九年,来参宁波之天童。以后往来天童,俨以宁属为第二故乡。奘老古道热肠,肝胆照人!清末,圆映以事触宁波县知事怒,被判驱放回原籍。奘老济之以旅资,且代为枷系,伴送至上虞;人以是称之!奘老护念大师甚切,外祖母以外,一人而已。民三十七年十一月,编者访之于天童,年七十五岁,犹康乐率真如昔。
师士达,法名弘量,湘人。光绪十八年,投罗汉寺,从奘老出家。光绪二十二年,来江浙。二十九年,住持上海敬心寺。士老不拘小行,而持诵甚虔。民国三十三年,无病卒,年六十七。
大师慨今佛门付法,徒存形式,故不以法系为重。其剃徒及徒孙中,其事有可记者,附见于年谱。略摄二表如下:
一、剃徒:
┌───┬─────┬────┬────┬─────┬─────┐
│法名│表字│俗名│籍贯│出家│生卒情形│
├───┼─────┼────┼────┼─────┼─────┤
││乘悲││安徽││返俗│
││乘智││安徽││返俗│
││乘戒││江西││返俗│
││大安││浙江│民国七年│十年顷卒│
│传心│大慈│黄葆苍│湖北│民国八年│十一年秋卒│
│传佛│大觉│董慕舒│四川│民国八年│十四年春卒│
│传众│大勇│李锦章│四川│民国八年│十八年秋卒│
││大默│邓│湖北│民国九年│十年卒│
│传慧│大严│王虚亭│安徽│民国十一年│十五年冬卒│
│传忠│大敬│唐畏三│湖南│民国十二年│二十四年卒│
│传信│大愚│李时谙│湖北│民国十二年│不明│
│传震│大刚│王又农│湖北│民国十二年│三十四年卒│
││德瑛(尼)│李梅石│湖北│民国廿二年│卒│
└───┴─────┴────┴────┴─────┴─────┘
二、徒孙
┌───┬───┬───┬───┬────────┐
│法名│表字│籍贯│师长│生卒情况│
├───┼───┼───┼───┼────────┤
│法宗│恒演│湖北│大慈│留学拉萨得格西位│
│法旭│恒照│湖北│大慈│二十四年卒│
││恒明│河北│大慈│二十二年返俗│
│法光│密吽│湖南│大勇│二十四年返俗│
│法净│密慧│湖北│大勇│拉萨学法│
│法如│密严│四川│大勇│二十六年返俗│
│法普│密悟│河北│大勇│留学拉萨得格西位│
│*轮│密圆││大勇││
│法雨│广润││││
││弘妙│湖北│大敬│杭州灵隐寺退居│
│法喜││江西││湖南培元寺住持│
│法常││江西││湖南罗汉寺僧职│
└───┴───┴───┴───┴────────┘
大师剃徒,以大慈、大觉、大勇,及大严、大敬、大愚、大刚为上。大勇西行求法,惜未竟入藏之志!大愚信愿深切,宜可大成;惜以求证心切,流入歧途!徒孙中,密悟、恒演,并深造得格西位,或足为师门之光!
从大师学之缁素弟子,恕未能详!
年谱
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一八八九──一八九0),大师生。
十二月十八日(一八九0年一月八日),大师生于浙江省海宁州(民国改海宁县)长安镇;乳名淦森。农工家世,初无异禀可资称述(自传一)。
父吕公骏发,原籍石门(民国改崇德)县。来长安学艺十余年。是年春,入赘于业师张公其仁家。母即其仁公幼女,年仅十六(自传一)。
光绪十六年,庚寅(一八九0──一八九一)大师二岁。
是年秋,骏发公去世,年二十八(自传一)。
光绪十七年,辛…
《太虚大师年谱目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