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太虚大师年谱目次▪P21

  ..续本文上一页之所主,或好奇趋时以标榜,惟任妄情之所驰;或徒托佛以逃世;或更藉佛以沽誉”。

  大师乃为明确指出:“居士学佛,则期以普及乎全人类,风俗因以淳良,社会由之清宁者也。由遵行人伦道德,养成人格而渐修十善菩萨行”。按:自传以此为在上海,然“居士学佛之程序”末署:“丙寅元旦草于浙西弥勒阁”,其非上海可知。会觉曾偶与编者谈及:“大师行踪,间有人所未知。旧历十四年底,住某处过年。新年函庐山──会觉在山编潮音,邮戮盖“硖ㄨ”字样”。窃疑此或海宁县之硖石镇。今虽难确指,然决非上海。弥勒阁不必为寺名、殿名,盖从修弥勒七得名。二十七日(“元宵后二日”),覆体参书,为论彦明“转识论之研究”(书)。是年春,大师应刘仁宣等请,约熊希龄、章太炎、王一亭等,发起全亚佛化教育社(后改名中华佛化教育社),作佛化运动。社址设虹口,由刘仁宣编心灯旬刊。大师则寓雪窦分院,或育王分院(息庐),就近指导(自传二十;

  海七、二“时事”;海七、三“时事”)。三月二十二日(“二月初十”),大师讲“身心之病及医药”于苏州之江苏医科大学,嘿庵、象贤从行(海七、八“采录”)。二十八日,居士林组“法相唯识研究会”,请大师开讲“法相唯识学概论”。每星期日讲,仅三次而止(海七、三“时事”)。“楞伽大旨”,“唯识之净土”,“中国信愿行净土与日本教行信证真宗”,并去冬今春,先后于居士林讲。是月,白喇嘛于杭州,启建金光明法会。五月(“四月初一日”)再建法会于南京毗卢寺(海七、三“通讯”)。四月二十一日(“三月初十”),大师应杭州佛学会吴璧华等请,讲仁王护国经护国品三日,设座功德林。王九龄来会参听。大师一别西湖,倏忽五年,访灵隐、昭庆、弥陀诸寺(自传十九;海七“时事”)。按:自传以此为去年北京归来,将去天童寺事,误。

  二十三日,大师在省教育会讲演(海七、四“时事”)。时政局日紧,班禅于四月五日,通电全国,愿有助于和平。大师亦渐注意时政,联合杭州学佛同人,向各军政长官呼吁和平(佛诞日发)(电)。大师且致书孙馨远(传芳),为论政有王道、霸道、战国之道,冀其“能从事于王霸之道”。论及提倡佛法,则告以“非今人所提倡之禳灾祈福、拜像讽经之佛化”,盖指杭州、南京金光明法会而言(致孙总司令书)。六月中,复致书云南唐继尧,勉以“睦郼以止外纷,专志以隆内治”(致云南唐省长书)。五月十九日,佛诞。大师时在汉口佛教会,讲佛说无量寿经。善长、梵灯合记,成“佛说无量寿经要义”。大师过武院数日,为学生讲“佛法大系”。时多杰在汉口传密法(自传十九;海七、六“时事”)。大师回沪时,上庐山,收拾书物,将海潮音移沪佛化教育社,委陈秉良编辑(五期起由唐大定编);在山一餐而去(自传十七;二十;南北东西的海潮音;十五年来海潮音之总检阅;会觉为编者说)。按:自传二次言及去年腊底上庐山。但会觉谓在此年初夏;彼编潮音至四卷而止。自传谓上山,“将海潮音迁上海编发”,是知大师误忆。是夏,黄忏华初谒大师于上海之某寺分院。晤对音仪,一翻过去之误会,誓志追随(佛教各宗大意序;黄忏华“追仰太虚大师”)。“评宝明君中国佛教之现势”,亦此时作;劝其“勿分新旧而以派别拘”。中有云:“晚唐来禅讲律净──中华佛法,实以禅宗为骨子。禅衰而趋乎净,虽若有江河日下之概,但中华之佛教,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咒或法相唯识,而仍在乎禅”。大师新近觉悟:“中华佛化之特质在禅”,盖即此意。去夏天童讲楞伽;冬于苏州讲楞伽;今春于居士林又有“楞伽大旨”之说;应与“特质在禅”之心境有关。惟禅之宗重,有赖以身作则;惜大师悲心所转,未之能从事也!

  六月五日,蒋中正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出师北伐。二十一日(“十二日”)圆映与宁达蕴、张宗载等十九人,自闽抵新加坡(海七、六“时事”)。七月,大师再至杭州,应佛学会请,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月六日圆满(海七、八“时事”)。大师在杭,作“建设人间净土论”(致苏慧纯蒋慧雄书)。缘起于山东臧贯禅之一再函请。大师所论“人间净土之建设”,为世界佛徒联合国际之组织,与建设一佛化特区以资观感。惟中国佛徒毫无组织,凭何与世界佛徒相联合?佛教未为社会中坚分子所重,佛化特区必难得政府容认。然则人间净土,从何著手建设!是月,大师应汪大燮、熊希龄、庄蕴宽、胡瑞霖、蒋尊袆、梁密、张相文等发起之北京讲经会电邀进京(海七、八“时事”)。过南京时,往访蒋作庄、唐大圆于东南大学。遇王隆中,邀以偕访孙馨远,倾谈颇洽(自传二十)。

  大师主持之中华佛化教育社,以是得其赞助(觉乎否乎可以觉矣)。大师偕唐大圆入京,寓安福胡同王骧陆所办佛教阅经社。二十八日(“六月十九”),在中央公园社稷坛,开讲四十二章经;八月八日(“七月初一”)圆满(海七、六“法会启事”;海七、八“时事”)。是会听众签名者二千余人,可谓极盛(胡瑞霖“重印四十二章经讲录序”)。周少如、王尚菩、黄通园、骆馨吾笔记,罗庸(膺中)整编为四十二章经讲录。法会圆满日,(英)克兰柔夫妇,梵文学者冈和泰,(日)国本睦雅,贡却仲尼,均来会。分赠摺扇为纪念;扇系法会特制,由曹谦绘大师肖影,汪伯棠绘洛阳白马寺塔影,庄思缄书四十二章经历史,汤定之绘社稷坛图(海七、八“时事”“特载”)。按:如此盛大法会,自传竟忘其事!三十一日(“二十二日”),大师应弥勒院台源请,莅院为学生略示“唯识之名义”(海七、八“时事”)。

  京中教育界,就佛教阅经社,组佛学研究会。八月一日(“二十三日”),请大师讲“佛学概论”。听者张怡荪、罗庸、罗培常等,均为各大学师生。罗庸笔记成书(海七、八“时事”;自传二十)。论以“因缘所生法”为五乘共学;“三法印”为出世三乘共学;“一实相印”为大乘不共学。条理佛法之义理为三阶,为大师晚年定论。发表“论华日当联布佛教于欧美”,主以日本退还庚款为之(文)。时大师将有南洋之游,因为宣传欧美之筹备。十五日,大师与胡子笏等,议设世界佛教联合会北京办事处于万寿寺;拟筹资先办寰球佛教图书馆(寰游记一;海七、九“时事”)。按:寰游记作“世界佛学院图书馆”,乃其后改名。八月十九日(“七月十二”),大师回沪。次日,乘伏见丸南行去星洲(海七、十“纪事”)。初以去春,厦门佛化新青年会会员蒋慧雄(剑一)、苏慧纯(鹤松)、黄慧玄(谦六)等皈依大师。夏季南游星岛,从事商业。约转道等筹组星洲讲经会,迎大师说法,规模甚大,希望甚远(自传二十;海六、七“通讯”)。按:自传作“六月底”回抵淞沪,误。海刊七卷十期“纪事”,“二十七日由沪南下”,七字疑衍,或一之误。九月二日,大师抵星洲。欢迎至福州会馆,与华侨信众相见,大师为“祝南洋佛教之联合”(海七、十“纪事”)。五日(“二十九日”),大师出席假座中华总商会之欢迎大会,讲“略祛世人对于佛法之误会”(海七、十“纪事”)。六日,大师应许公遂领事之欢宴。席间,议及南洋佛教联合会之筹设(海七、十“纪事”)。十日起,大师于新落成之维多利亚纪念堂,开讲“觉世救人之佛法”,三日而毕(自传二十;海七、十“纪事”)。二十二日起,大师间续于江夏堂,开讲“佛乘宗要论”大意,“维摩诘经”

  大纲,心经(海七、十“纪事”)。是月底,大师以不惯热带生活致病(自傅二十;略史;寰游记一)。在星洲摄卧病影,戏记以诗:“双林横卧日当空,百万人天罔测中。死活一时俱示现,一场游戏亦神通”。大师在星洲,游宴演讲,不一而足。陈嘉庚导大师参观其橡树园、工厂、商店。胡文虎函询有关佛法与商业(四事),面晤款谈,憩息其凉屋数日。蒋剑雄、苏慧纯等,陪游柔佛(自传二十)。大师受盛大欢迎于星岛,圆映适在星岛某地而未曾晤面。大师门下信众,间不满圆映之言论,启大师与圆映晚年隔碍之始。事以有记者往访圆映,以太虚法师学德何如为询;圆映意存轻抑,告以“太虚乃其学人”。消息既播,致引起少数人不满。自此以前,佛化新青年会通电,列圆映之名(海五、八“纪事”);江浙同学致书诸山长老,圆映覆函,愿以追随(海五、七“通讯”);十四年夏,天童推圆映为住持(后未就),武院学生致函称贺(海六“通讯”);是冬出席东亚佛教大会,大师函约圆映同行(海六、十二“通讯”)。大师与圆映,虽风格志业不尽同,然以昔年盟好,大师及其学人,未尝不乐于引为同调。自后日趋疏隙,惜哉!按:圆映信众,传有大师曾为圆映法子之说。编者特访奘老于天童(三十七年十一月一日(“十月一日”),时圆映适自沪至天童)。奘老谓:事出有因。非光绪三十四年,即宣统元年。圆映大病数月,奘老亲为护侍。圆映之病甚奇,发则神情顿异,缠绵欲绝。时人视为鬼扰,圆映亦自分必死。间常哭语奘老:“从七塔寺慈运老和尚得法,未曾传出,设一旦逝去,法脉自我而斩,何以对祖师!且(宁波)老会馆数载经营,一旦付诸非人,亦属唐丧全功。望太虚能接其法派,愿以老会馆相交”。奘老以语大师,大师不可。奘老以为:彼此友情素笃,应通权允之,稍慰其临死苦迫之情。如病愈,圆映自当知其乱命(分属盟兄弟,如何倒作师资)而一笑了之。是事,奘老一手包办;圆映于病中,曾书法卷、字据与之。字据有“生西之后,老会馆交与太虚,他人不得争夺”之语。其后病竟愈。当年或隔一年,奘老将法卷与字据交还。奘老又谓:圆映长于太虚十一岁,无论佛法与诗文,大师出家之初,俱对之大有助益;且常有经济援助云。奘老率真,对圆映友情,更非泛泛。其言如此,应可信也!十月八日…

《太虚大师年谱目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