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百数十起”。大师拟办法五项,务使于僧得安,于教得整,于国家民族得益。其办法云;“一、请令社会内政两部,督导中国佛教会暨各省市县佛教会,依照现行佛教会章程,限半年内务组织完善。二、请令内政部,责成中国佛教会暨各省市县佛教会,限一年内分别将各省市县寺庵僧尼财产额数,明确登记呈报。三、请令内政部,责成中国佛教会暨各省市县佛教会,按照所登记寺僧产额,以寺产十分之二办僧学,十分之二办慈善等。限二年内,以所办成绩呈报稽考。四、如各省市县佛教僧寺,能如期组织登记及办理僧学公益者──例如国民小学等,三十年度占夺者概还原状;三十一年度起,再有侵扰者,依法惩处。五、各省市县佛教会及僧寺,不能组织登记及办理僧学公益者,得由各市县政府,呈内政部,督导中国佛教会议处之”。其后,行政院批准内政部修改之办法五项,与大师原意全异。潮音编者(福善)不知,误题为“行政院批准维护佛教整理财产办法”,引起外间不少误会(海廿三、八──九“一月集锦”)。大师再呈行政院,未得批答(致蒋主席书)。十八日,大师以“在全国痼疾通病下,当先去私戒懒,才能赶上人程;从佛教机关团体中,实习为公服劳,方可养成僧格”一联,为汉院毕业生训词,正果记(文)。七月一日,大师作“抗战五周年之新意义”,载时事新报七七特刊(文)。十五日,大师寓北碚,读冯友兰“贞元三书”,作“简评”。谓新理学之理气并重,低于程朱,更远不及陆王(文)。是夏,大师于汉院,讲“为支那堪布翻案”,以纠正藏僧及蔽于西藏佛教者对于中国禅宗之歧视,心月记(文)。冯玉祥寓缙云山,大师时与晤谈,冯氏有“见缙云山僧众学习藏文乃有感”:“西藏关系重,藏文宜先通。革命四十载,边疆成化外。外人得侵凌,国权遭损害。政府应力助,训练好人才!已派往藏者,生活须善待。边疆事大振,外人无可奈”!郭沫若来山访晤大师,有诗和赠(诗存外集)。“内充真体似寒泉,淡淡情怀话旧缘。长忆缙云山下路,堂堂罗汉石惊天”!八月,大师以福善可造,而憍矜不驯,不相得于友生,乃命离缙云山,去重庆编海潮音(恸福善;海廿三、七“编辑书屋二三事”)。九月二十四日(“中秋”),大师于观月亭待月“诗存续集”。十月十三日,一代艺人律宗耆德弘一卒于泉州(林子青“弘一大师年谱”)二十七日,印顺寄“印度之佛教”初章来请序,大师因撰“议印度之佛教”,为大师印度佛教史之概观(文):“第一期之佛教,应曰“佛陀为本之声闻解脱”,庶于后行之大乘有其本根。第二期可曰“菩萨倾向之声闻分流”,但应历佛灭至马鸣前约五百余年,内更分小节。第三期应束三四期曰“佛陀倾向之菩萨分流”,此中可分四小节:一、佛陀行果赞仰而揭出众生净因之真常唯心论,此于六百年顷,法华、涅槃、般若、华严等渐兴,及马鸣诸论代表之。二、对治外小执障而盛扬摩诃般若之性空幻有论,此于七百年顷,龙树、提婆诸论代表之。三、依据法性空义而补充小大有义之有为唯识论,此于九百年顷,无著、世亲诸论代表之。四、空有剧烈争辩而小大宗见各持之渐倾密行论,此于千余年顷,清辨、月称、安慧、护法诸论代表之:则验之向传印华佛史无不符合之大乘时代也。第四期可曰“如来为本之佛梵一体”,则承前厌倦苦诤而倾向外内、大小、空有融合持行之趋势,龙智等密咒盛行,在佛灭千二百年起,奄奄五、六百年,内更可分小节;则适当我国唐开元前以至宋元时是也。“基佛之淳朴,握持马鸣、龙树、无著之一贯大乘,前融采声闻分流,而后摄择宗见各持与如来一体;亦即依流传在中国者,摄持锡兰传者及择取西藏传者,成一批评而综合而陶铸之新体系,庶其为著述印度佛教史之目标欤”!是年下学期,大师讲“法性空慧学概论”于汉藏教理院,心月、融海、妙钦合记。又讲四教仪,了参、光宗记其悬论,成“天台四教仪与中国佛学”。大师学本中国佛学,而近二十年来,佛学院每偏重唯识,而四川又多重中观及密宗。是年后,大师乃多讲中国之佛学。十二月,南华寺虚云以主持法会之便,来访大师于缙云山,大师殷殷以共举佛教为望(海廿四、一“一月佛教”;海廿四、五“一月佛教”)。惜虚云为左右播惑(显明、张子廉),于净虚空中横生枝节。时林主席等发起“护国息灾大悲法会道场”四十九日(十二月九日始,明年一月二十六日圆满),戴传贤为法会会长,迎南华虚云主持之,法会甚盛。
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壬午──癸未),大师五十四岁。
一月,大师在重庆,于钱业公会讲经(海廿四、二“各地电函摘要”)。十三日,陪都扩大举行释迦世尊成佛纪念大会,由大师及虚云分别开示,盛况空前(海廿四、二“陪都成佛日大会特辑”)。十四日,大师与冯玉祥、于斌、白崇禧发起中国宗教徒联谊会,举行发起人会(海廿四、二“函电摘要”)。是月,海潮音由福善移往成都大慈寺编发(海廿四、一“卷首三语”)。二十二日(“腊月十五”),大师应荣昌缁素请,车抵荣昌,驻锡宝城寺(寺主严定)(海廿四、三“太虚大师莅荣昌游化纪要”)。二十四日(“十九日”),大师应荣昌各界欢迎,就县庙讲“中国文化及佛教于战后欧洲民族之关系”,永远记(海廿四、三“太虚大师莅荣昌游化纪要”)。二月,大师度旧年于宝城寺。十日,回重庆(诗存续集;编辑室来函“摘要”)。大师于罗汉寺,逢星期六及星期日,公开答问(海廿四、四“破疑网于重重”)。”二十七日,唯识学者欧阳竟无,卒于江津之内学院(海廿四、四“一月佛教”)。大师挽之云:
“胜军论后有斯文,公已追踪先觉;石埭门中空上座,我尤孤掌增哀”!是月,大师于金剑山(汉院属寺)创设大雄中学,筹备经年,至此始正式开。大师任董事长,以吴子诒为校长。大师书数语以赠学生:“求学之道,要求学成为一个知识、德行、能力都完备的人。在社会中为一能自力能互助(之)份子;在国族为一能工作能贡献(之)国民;在世界中为一能承先能启后(之)世人;推至其极,则如释迦牟尼佛在宇宙中为一能遍觉能普救之大雄。大雄者,大英雄也;先从社会中在国族中做起”!大师初拟办一含有政治意味之学校,因介绍识(连谋有关之)吴子诒,惟幻、苇舫参预其事。后其事未能实现,乃改办中学。三月二十一日,大师以张道藩以“我们需要的文艺政策”相询,乃作“对于文艺政策之管见”。时“欲以恢复宋儒传统,袭取应用(西洋哲学)为范畴”之新儒家,日见嚣张;多师理学余绪而排斥佛法。大师故斥谓:
“设一言固有文化,即随瞀儒浅见,笼统的以接受韩欧程朱一流为恢复;而不知韩欧肤见无识之偏狭,与程朱阴盗阳憎之欺伪,其狭伪实为中国文化千年来渐陷低弱之主因。则恢复固有文化,反成加三民主义以拘蔽,使不能有所择取于盛唐雄大宏远之全个民族文化也”!大师同时作“中国民间之教化何在”,后且数数论及此。实则新儒家也者,既不与一般民间思想相关,复不为新进思想所取,仅为御用文化耳!二十二日,大师于重庆狮子山,跋国际大学教授吴晓铃说“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文)。某日(“癸未仲春”),大师偕定九、李子宽,往游涪陵普陀山之绍宗寺(诗存续集;诗存外集;海廿四、四“一月佛教”)。五月九日(“立夏后三日”),戴季陶(孝园)为康寂园(寄遥)、杨叔吉洗尘。席间,推大师为纪一诗(海廿四、八“一月佛教”):“孝悌人之本,寂光佛所归,一园宾主序,林外日依依”。
二十二日,中国宗教徒联谊会成立(“海廿四、六“访函记要”)。大师任常务委员(佛、回、天主、基督各一人),以卫立民为总干事。是会之任务,为“拥护抗战建国,尊重信仰自由,提高精神修养,励行社会服务,促进世界和平”五项(赞文)。大师留渝期间,广播“佛教与国民外交”。“佛教之中国民族英雄史”,“阅为性空者辨”,均是时作。月底,大师回缙云山。七月二十七日,大师以大雄中学立案事,在重庆(致海定书一三)。八月一日,林主席卒于渝。后蒋中正继任。夏季,大师应张治中、康泽之约,赴夏令营讲“佛教哲学与青年修养”(海廿四、九“一月佛教”)。是年夏秋间,大师撰“中国今后之文化”“大公报九月十九日);“联合国战胜后之平和世界”(新中华八月号);“人群政制与佛教僧制”“时代精神)。又讲“佛教徒应参与中国和世界的新文化建设”,了参记。于文化政治,多所论及。论平和世界,原则为:“世界人类之利益为第一;国家民族之利益为第二;个人家属之利益为第三”。时滇缅路中断,西藏之对国府,日见顽梗。中央有武力解决之意,大师乃作“西藏问题之适当解决”(文)。八月三十日,大师作“再议印度之佛教”,为汉院学生讲之(中国佛学)。“印度之佛教”,于真常唯心论──即大师所赞之“法界圆觉宗”,颇有微辞。以大乘之发展,为性空、唯识而后真常唯心论,与大师之先真常而后性空、唯识相反,因再为评议。十月四日,大师“阅入中论记”脱稿(文)。月称之入中论,法尊于三十年译出,大师曾为删润。是论高扬中论空义而专破唯识;大师不忍唯识之被破,
乃明唯识而一一反难之。评入中论为:“功过互见而瑜不掩瑕”。七日(“重九”),大师与黄忏华、陶冶公、陈耕石,在缙云山联句“诗存续集)。十日,国庆,大师于汉院讲“各人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光宗记(文)。大师谓:求学时,“要警策自己,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去充实自己”。作事时,“要透视现实,确定理想,根据理想去改造现实”。是年下学期,大师于汉院讲“中国佛学”,性觉、光宗等记,为大师对于中国佛学──中国独创之佛学,作一纵贯之叙述,讲经一载。大纲为:
一佛学大纲二中国佛学之…
《太虚大师年谱目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