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太虚大师年谱目次▪P47

  ..续本文上一页特质在禅一依教修心禅二悟心成佛禅三超佛祖师惮四越祖分灯禅五宋元明清禅三禅观行演为台贤教四禅台贤流归净土行一依教律修禅之净二尊教律别禅之净三透教律融禅之净四夺禅超教律之净五中国佛学之重建

  时大师又讲贤首五教仪,了参记其悬论,名“听讲五教仪拾零”(文)。是年秋冬,大师所作小品,多以“感”为题,如“杂忆和杂感”;“阅东方杂志漫感”;“偶阅理想与文化的随感”;“感愚昧之害他自害”;“谈中印佛教之偶感”。

  十一月,大师应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社会研究室之约,往讲“中国之佛教”,天慧记(海廿四、十二“佛教新闻”)。大师自复旦转金剑山,视察大雄中学,及塔坪寺民众学校(海廿四、十二“佛教新闻”)。诗云:“金剑创开新气象,塔坪还保古风规。一般净化人间世,缙岭云深是总持”。大师于大雄中学,以“勤俭诚公”为校训,略为开示,尘空记(文)。大师抵渝。时以内政部颁布八月间修正之“寺庙兴办公益慈善事业实施办法”,“既由县市政府主组委员会征收兴办;又于各僧寺每年收益在五万元以上者,即须征收百分之五十(以今之物价论,则五万元才为敷五人最低生活费耳);复全由县市主组委员会征收,不惟非自行兴办,且殆无过问之权”(呈蒋主席文):致各地佛教陷于纷乱。大师乃召集中国佛学会理监事联席会议,发出虞电,呼吁反对:

  “中央及地方主管机关,宜仍居监督指导地位,责令各省佛教会,联合恢复中国佛教会,并健全市县佛教会,自组“佛教自组兴办公益委员会”,集办应办公益,以符教产办教务之旨。要之,如认佛教为中华民国不可容存而欲毁灭之者,应明白宣布其理由。如认佛教为约法宪章所容许自由信仰宗教之一,佛教徒亦为中华民国国民,……则于类似天主教等教产之仅存佛教教产,固应同享法律之保护”。乃内政部主管司科,不允取消,竟谓此由参考大师前年“呈行政院文”意而订。大师乃迫得于翌年一月二日,致书蒋主席,作悲愤之陈辞,略谓:“与太虚前呈行政院之文意,适成北辙南辕之舛驰:一系健全僧寺整兴佛教,一系掠夺寺产毁灭佛教,诚有霄壤天渊之别”。“本年内政部所修订办法,则由县市政府乡镇保甲为刀俎而寺僧为鱼肉,可立致全国佛教于摧残者也。而整兴僧寺发扬佛教,以利益国家民族及世界人类,为太虚第一生命。太虚对于中国文化,世界学术之贡献非浅,而抗战在国民一分子之佛教徒立场上,……对于抗建之努力,亦不为少。乃未蒙中枢之佛教主管司科,及一分省县中乡保当局之谅察,时有摧夺僧寺,危亡佛教,以斩绝(太虚)第一生命之举动,则太虚固无负于国人,而国人实有负于太虚也”!“如荷矜察,而令由主管官署贯彻施行,则太虚自当在佛教徒立场上,倍加努力以赞襄复兴中国民族之盛业。不然,则决不能坐视寺僧摧剥、佛教危亡,而再靦颜苟活于斯世也”!书上,得停止实行。十二月一日,大师应西南缁素之请,飞抵桂林,道安、李济琛(任潮)等来迎驻锡月芽山(海廿五、一“太虚大师飞西南宏法受热烈欢迎”)。三日,李济琛假佛教会设席欢迎,黄旭初、苏希洵等均来会(海廿五、一“飞西南宏法受热烈欢迎”)。四日,大师于广西省佛教会,公开讲演“中国之佛教”(与复旦所讲者同)

  (海廿五、一“飞西南宏法受热烈欢迎”)。连日畅游名胜,均纪以诗(诗存续集)。六日,大师偕湖南欢迎代表闻又、越培元,专车抵衡阳。老友空也,学生茗山等来迎,驻锡花药山(海廿五、一“西南宏法受热烈欢迎”;海廿五、二“五洲宏化的太虚大师”;茗山“痛哭老人”)。八日,大师应衡阳佛教居士林请,就社会服务处,讲“佛教与中国文化及世界和平”(海廿五、二“五洲宏化的太虚大师”)。大师偕空也、越培元等,经培元寺抵南岳。十四日(“十八日”),衡山佛教会及南岳各界,于祝圣寺开会欢迎。大师讲“佛法大意”,澄源记(文;海廿五、二“欢迎太虚大师诗录”)。大师畅游南岳名胜,所至均纪以诗(诗存续集)。且于水帘洞工校,讲“工业文明之佛教”;石头塔商校,讲“缘起性空义”等(海廿五、二“五洲宏化的太虚大师”;海廿五、二“一月佛教”)。

  大师与赵市长等返衡阳。翌日,大师被公举为花药山住持,大师以茗山任监院(海廿五、二“五洲宏化的太虚大师”;茗山“痛哭老人”)。二十一日,大师抵耒阳,驻锡金钱山寺。二十三(或作四)日,应耒阳民教馆请。于民众剧场讲“佛教与人生”,明真记(海廿五、三“大师弘化行踪”)。       大师留耒期间,指导省佛会,集党政军代表,决议组织“湖南僧侣救护队”(海廿五、三“大师弘化行踪”)。二十七日,衡阳杜局长来花药山,礼请大师赴粤汉路大礼堂说法。大师讲“佛法原理与做人”,闻又、澄源合记(文)。三十日,大师抵歧山仁瑞寺(海廿五、三“大师弘化行踪”)。是年,圆映春在无锡、南京,秋去天津、北平、保定,于沦陷区大转*轮,受朝野尊敬(叶性礼“圆映老法师事略”)。汉藏教理院,建大讲堂及图书馆,法尊辛勤独至(汉藏教理院重建大讲堂功德碑)。吕碧城卒于香港。遗嘱以在美所有遗产,在太虚大师指导下,用于译经事业(陈静涛为编者说)。

  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癸未──甲申),大师五十六岁。

  一月三日,大师任歧山寺住持(海廿五、三“大师弘化行踪”)。九日,大师于衡阳社会服务处,开讲心经(海廿五、三“大师弘化行踪”)。大师还抵桂林。十七日,于佛教会开讲“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一周而毕(海廿五、三“大师弘化行踪”)。二十五日(“甲申元旦”),大师以诗“书感”:“五夜阵风狮子吼,四邻鞭爆海潮音。大声沸涌新年瑞,交织人天祝瑞心”!

  “狮子吼”,巨赞前年创办之刊物也。巨赞和之:“入佛常怀援引德,榕城今又值雷音。魔强法弱浇风急,整顿僧规仰胜心”!“独秀峰孤漓水涸,山门何幸满清音!狮弦岂入时人调,大地沈沈春有心”。巨赞初欲从大师为弟子,大师介绍令从老友玉皇出家;“援引德”者即此。大师还重庆。去湘桂前,大师号召各省佛教代表,来集陪都,除呼吁取销“寺庙兴办公益慈善事业实施办法”,且呼吁组成中国佛教会(海廿四、十二“佛教新闻”)。迨西南归来,中佛会之组立,迄未实现。则以政府中内政部意在提产;而部分信佛者,如戴季陶、屈文六之流,复多方阻挠其间。外摧内腐,致不易成功。二月十三日,大师为王普照序“舍利佛塔秘行钞”于渝(文)。

  三月十五日,大师访教育部长陈立夫,商汉院员生缓役事,得其允可。大师访军政部长,以全国僧侣免役以事救护工作为请(与海定书七)。是日,大师作“转移风气运动的原则”,主:“一、以今融古成民族文化思潮;二、以中融外成国际文化思潮;三、以义融利成道德文化思潮;四、以雅融俗成进步文化思潮”。大师应中央文化委员会约,讲“佛学与文化”,程心勉记(海廿五、五──六“点滴”)。大师回缙云山。四月,海潮音移衡阳花药寺编发。当大师抵衡时,以孙尔昌、越培元之请求与赞助,乃移衡(茗山“痛哭老人”)。五月十四日,顾一樵次长陪印度大学校长罗达克利西那,来访大师于缙云山。大师集合全院欢迎,赠之以诗(弘悲“汉藏教理院欢迎罗达克利西那先生记”):“自昔佛曾华贯注,乃今儒与梵交流。人间共感相争苦,永缔和平祝此游”!六月(“甲申五月”),司法行政部彭养光、陈观圣等,迎大师至部,讲“佛法之内容及佛学理论之研究”。大师偕彭养光,于高根岩观瀑(诗存续集;诗存外集;海二十五、九──十“佛教新闻”)。十二日,行政院指令军政部,准免汉僧服常备兵役(海二十五、九──十“汉僧免服常备兵役”)。此由清定(黄埔军校生,新从澄一出家)及吴致诚,以四川省佛教会及重庆市佛教会名义请求而成。大师于三月中,叠访军政部,后感免役为难,乃作“丛林、学院免役,小庙服役”之呈请。大师呈上(中间搁置而取回),适清定等要求成功。缘斯引起川僧一时之误会。七月十五日,大师复美国纽约宗教联合会姜摩西书(文)。时衡阳陷敌,福善奉海潮音移贵阳黔明寺编发(海廿五、九──十“佛教新闻”)。八月八日,大雨新凉。大师以陈铭枢、黄忏华、潘怀素、张剑峰等来山,召开座谈会,以“佛法能否改善现实社会”为题。陈铭枢仍不改内院──比丘行必头陀,住必兰若──之僻论(文)。九日,大师患轻中风(海廿五、十一──十二“点滴”)。缁素闻者,咸为大师体健关心。在山养屙数月,始告康复。屈文六来山探病,时症已大减。屈语大师以“万缘放下”。大师笑谓:“吾几曾提起”!盖大师不以体健为虑,惟以未能组整佛教为憾。九月,国立炖煌艺术研究所,函聘大师为设计委员(海廿五、十一──十二“国立炖煌艺研所延聘太虚大师”)。是秋,大师病前编集“人生佛教”目次,嘱妙钦集理为学僧讲之。其“代序及“人生佛教之层次”,则秋季开学,大师勉于病中讲出。时以杨嘉骆之引发,尘空奉大师命,检读大师著述,初有编纂全书之议。

  初冬,蒋主席来游缙云山,经国、纬国从行,与大师晤谈。大师去重庆,驻锡“太寓”(是夏新建)。独山沦陷,海潮音乃移来重庆太寓编发。年来转辗移徙,备历艰困,福善终得称其所职!福善虽不如大师内有悟入,而风度颇类大师青年时代,大师亦以是器之(恸褔善;海廿六、一“首页”)。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甲申──乙酉),大师五十七岁。

  一月二十日,国际宗教联合研究会成立,大师莅会演说(海廿六、二“佛苑零讯”)。大师应国民外交协会请,致电罗斯福(海廿六、二“佛教新闻”)。二月十三日(“乙酉元旦”),大师试笔:“战火延烧十五年,人间阿鼻苦熬煎。木鸡喔喔一声叫,已到升平庆…

《太虚大师年谱目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