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 第一讲(第1品)

  

《入菩萨行论 一》

  

雪歌仁波切讲授,法炬法师翻译

  2004/10/31

  

寂天菩萨写了《入行论》、《集经论》及《集学论》,这三部论可说是佛陀所传经典精髓中的精髓,尤其《入行论》是讲自他相换的修持方法,也有讲到如何发菩提心及如何学菩萨行,学习《入行论》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利益。《入行论》是寂天菩萨在那烂陀佛学院讲的,一讲了《入行论》之后,在那烂陀佛学院所有的学子都感到无比的惭愧。

  

寂天菩萨的传记,在此不再解说,寂天菩萨一生中的事行,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隐密的净行行者。《入行论》的内容阐述的可以说是一切修行法当中顶端的最顶端。当中也有各种不同的释论来诠释《入行论》,在这边我们就引用甲曹杰所写的注解来作解说。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克主杰是金刚手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那甲曹杰则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甲曹杰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他的心非常柔软,心量非常广大,而且是一个智者,具有贤能且又非常高上的修持,可以说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上师,他写了这一部《入行论》的注解,我们就引用他的注解来讲解。仁波切说他曾经有两次从尊者达赖喇嘛之处得到《入行论》的讲解。

  

我们先看礼赞文,

  

极尊正士诸具大悲心者足下恭敬顶礼

  

极尊正士」光是这四个字就已经指出下、中、上三士夫道了,极就是指下士道,尊是中士道,正士是上士道。这边作者就向能够如实阐释出下、 中、上圆满三道的上师们来向他顶礼。

  

谁之智慧尽除诸罪相好功德炽然四身轮超法界际,

  大悲流露六十支分韵音无垢光明普照无边诸众生。

  

这边两句就讲到,佛陀证得四身之后,祂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令一切众生能够脱离生死轮回,祂是用宣说法音的方式,用具有六十支音的法音的方式, 令众生来脱离生死轮回的。

  

任运成办恒常无间善能破除无边众生愚痴诸黑暗

  

也就是世尊是祂以六十法音来令众生脱离轮回,而不是以水来洗众生罪,也不是以手来除众生苦,也不是以祂的自证移于众生的身上,并非是这个样子。因为凡夫都是被愚痴、黑暗所蒙蔽,因为凡夫心相续当中都有着妄分别心,所以在做任何事之前,一定会先以自己的妄分别心来思惟,或者说来决定要做什么事,做什么行为。

  

于诸能仁自在上师大士圣妙吉祥足前我今恭敬礼

  

至于世尊能仁自在上师大士,他们已经无这些妄分别心了,完全都已经破除了所有这些妄分别了,所以他们可以真正的向众生阐释出如实之理,就是真实之理了。所以在这边向着能仁、就是世尊,以及向上师,这边指宗喀巴大师来做顶礼。

  

以上是礼赞文,下面是作者的立誓撰着,就是下决心来写这一部论所许下的誓言。

  

为已一切生中备谘询,亦为利他与我同类机,

  遵依正士智者之所许,入菩萨行论释今当作,

  自见取执绢纲所系缚,谓言欲证小乘菩提果,

  不须证入甚深真如性,愿舍诸颠倒说而谛听。

  

这里主要讲到的是《入菩萨行论》第九品,第九品的内容主要就是在劝请特殊的补特伽罗必须要证得空性,如果没有证得空性,就不能脱离生死轮回,更不用说想要证得小乘的罗汉果了,行者必须要先破除(内心)所耽着的对境才可以。所以,在这里要好好的善谛听,所应该听的内容在《入行论》当中都说得很清楚。

  

我佛能仁自在,初于殊胜菩提发心,中于众多无数大劫,修行施等波罗密多,圆满二种资粮,最后现证圆满大觉,三转*轮,初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宣说,

  

因为三次转四谛,所以一共有十二次。

  

有具声闻种姓相续成熟者唯说四谛,便能悟入缘生离戏论边际,如龙树菩萨之论及月称论师《六十正理论释》,于小乘诸经中,亦曾多次正说细分无我也。」

  

对于欲求劣乘菩提果的种姓者,佛陀在初转*轮时就为他们宣说空性–细分无我。

  

次说广中略三种经,广明补特伽罗及法无我,转第二*轮。

  

在第二*轮的时候,讲到广、中、略三个佛母经(般若经),里面就阐释了「补特伽罗及法无我」等二种无我。

  

次说具广大方便分之不退转轮,转第三*轮。

  

第三*轮主要是转方便分的*轮。

  

于此三转轮中,总释一切契经密意,别者圆满显释大乘经藏密意,于一切契经皆是一具大乘种姓者成佛道之支分,及云何修行之理,广加抉择,入正法行者,是此论之所明也。

  

这里已经进入《入行论》的本文,《入行论》的第九品主要是向这些特殊的补特伽罗宣来说空性,配合初转四谛*轮当中空性的密意而讲的,在第一品则主要是讲方便分的部分,配合第三*轮而讲,第二到第八品则是配合第二*轮的隐义和第三*轮的显义来讲。

  

本论作者,圣者寂天论师,于一切契经密意已能圆满通达,自他互换具大悲心,不唯自利是视,一向唯求为他利乐,特由修行无上瑜伽极无戏论之门,于大乘道已获圆满。

  

这里提到「无上瑜伽部极无戏论」,一般在修行分为有戏论之行、无戏论之行和极无戏论之行三种。要证得金刚持的果位,就必须要透过修持无上瑜伽部极无戏论之行,才能够证得。就像寂天菩萨的修行一样,他虽然有透过无上瑜伽部的密咒法来修,可是从外表上,根本就是毫无踪迹可寻,完全看不出来他是一个有在修行密法的行者,人家都叫他三想行者,他只会吃、吃完就睡、睡完就拉。事实上,寂天菩萨他是位完全不落任何形迹的一个密行者,是真正行于大乘道的行者。

  

其所造《入菩萨行论》分四;甲一、释题, 甲二、皈敬, 甲三、正义, 甲四、结义

  今初

  梵语有四种,此是桑支达语也。此论题名菩提,藏语降曲。萨埵藏语生巴。杂雅藏语觉巴。阿瓦打〔日阿〕藏语〔觉/勿〕巴。

  

这整个就是入菩萨行的意思。降曲生巴就是菩提萨埵,「」就是净化掉我们身语所有的一切过患种类,那也净化掉我们心相续当中的妄分别心、我执等等的行为。净化之处是在我们的心上净化,我们的心被净化之后,就变成非常清明,就可以了知一切所知,因此就得到了你所要得到的一切功德。「」就是已经得到、到达的意思。就好像我们在《菩提道次第》课前的礼赞文也讲到「千万圆满善德所成身」,就是由众多的圆满善功德所构成的一个身躯。在成办了这个身躯之后,是为了无量无边的有情之故,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们一开始就必须要发心,发心之后必须要积聚广大无边的功德,也就是要圆满一切功德,因此就要依于菩提心才能达成。所以,这一切都是由大悲心而得的,由大悲心可以成办一切的善品,成办一切善品之后,唯一要做的就是利益众生。就好像《入行论》的回向文讲到「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乃至虚空还在,我愿意永远留在这个世间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发出这种勇气十足心的人,我们就称他为萨埵,也就是勇士,像英雄一样。我们所学的这一部论称为《入菩萨行论》,也就是我们要进入这么勇敢的菩提萨埵的行持当中。

  

为了防止在写论著时会有增或减的缘故,所以,一开始会提到这一部论的量,也就是它内容的多寡,比如说它有三百个偈颂,所以就固定在三百个偈颂里面要讲完。每一个偈都是由四句所构成的,每一句都有七个字,所以,每一个偈都有二十八个字,一共有三百偈。

  

顶礼一切诸佛菩萨

  

这一句是译师所写的,因为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本身是梵语,后来由西藏的译师翻为藏文,翻译的译师希望没有错误,所以就写了这个译敬词。当时从梵文翻成藏文,西藏的藏王就为这些译师订下一个规定,如果所翻译的是属于经藏,就必须礼敬诸佛菩萨,如果所翻译的是属于论藏,就必要礼敬文殊妙吉祥,如果所翻译的是律藏,就必须礼敬一切遍智。所以,我们要知道一部论是讲什么内容,从一开始的译敬文就可以看出来。

  

甲二、译文皈敬…

《入菩萨行论 第一讲(第1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