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 第五讲(第2品)▪P2

  ..续本文上一页烦恼门诸所作,身语意之一切罪。」

  

我们要去思惟作恶的对境,我是依着什么境来造作罪恶的,还要再去想起来,我在什么时候做的,是如何做的,还要去想这些,接着还要再去思惟造作罪恶的这些果报。下面一个偈颂(丑四、思惟不乐之果追悔求忏):

  

众多过患集我身,极恶重罪难幸免,尽其所有诸罪愆,诸导师前求忏悔。

  

在这个时候你就要去思惟那些果报有什么,然后去求忏悔。这边说重罪,重罪指的就是极为沉重的大罪恶。

  

要心生忏悔,要从内心深处生起懊悔的心,想想我们造作罪恶时的意乐及加行,我们是什么时候造的,如何造的,造的次数有多少,造作罪恶的对境又是哪些,那会引生哪些罪恶果报,先要去想这一些。还要去想:我如果带罪而死,我的罪恶还没有净化以前就死了的话,那岂不是很糟糕吗?所以我们很有危险性,会带罪而死的危险性,因为死时不定。所以说(子二、怖畏带罪而死而修追悔皈依):

  

我今罪垢未净治,或遇灾横先时死,故欲解脱诸罪愆,定须速疾求皈救。

  王倏死忽难保信,已作未作不相待,有病无病悉齐等,命如朝露何可赖。

  

这边也讲到,这死主他不会等我们的,他不会看我们这一世的工作是否已经做完,这一世的目标是否已经达成,不会这样子等你。那也不是有病才会死,因为有一些人很健康,没有病就死了,所以,死时无定。

  

我们还要去想:我们造作这些罪恶,它有意义吗?甚至我们造作这些罪恶时或许会生起随喜心,那这样做有意义吗?我们努力的去做这些事,说实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根本就带不到来世。这一世再怎么努力去赚钱、去从商、去骗人、去杀人,或是这一世求得多好的名声、学术等等,都是一样,死亡时都没有一样是带得走的。为了这些而去造作罪恶,有意义吗?全无意义可言。

  

再来(子三…丑一、追悔不知亲眷身财等不可保信为彼造罪 广论P.75+7):

  

悉当弃舍终离散,我于此理昧无知,分别亲及非亲故,造作种种诸罪业。

  所谓非亲毕竟无,所谓亲爱亦非有,乃至我身性尚空,如是别余何所有?

  

(丑二、死时仅成忆念境之喻):

  

宛如梦境之所经,景物斑斑曾亲历,彼彼皆成忆念境,逝者如斯不可见。

  

这边讲到,我们对于自己亲近的一方会去贪爱,对于非亲的怨敌会去贬伐、会去排斥,可是你造作了这些种种罪业,唯一能带走的就是它的果报而已,带走这些罪业的果报而已。这些跟你亲或非亲的,你一样也带不走。这边说「非亲毕竟无,亲爱亦非有」,自己和他人终将成空,唯一能带走的就是自己所造作这些罪业或功德而已,那这些东西别人也不会为你带走。我们在生前还可以看到的这些亲或非亲,及功名、财富等等,等我们死后,也只不过成为忆念之境而已,就像梦境一样。一个人死后就只留下一个名字让人追念而已,其它没有一样能带走的,就像是梦境一样。

  

仁波切补充: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都好像希望自己的亲戚要赢而别人要输,主要是这两个,一定是自己要好,此时有一个相反的对象,好像是我要赢给他们看,好像它们要低一点,我要高一点,我们做事情都是这个方向一直走。那这个方向我们做的,有的是为了赚钱,有的是为了名誉,有的是为了财富。那我们得到名誉或财富,自己一直努力的作,也没有办法带到来世,我的亲戚我一直努力为了他们做,他们也没有办法帮忙带这个东西(到来世)。我们的敌人,比如说他们没有赚到钱,比较穷,或是名声也不好,财力也不好,我都一直努力的让他们输,那些输的东西,他们也没有办法带到来世。我的亲戚,他们也没有办法带这辈子那些好的。为什么呢?他们都要走,我们的敌人也要走,我们的亲戚也要走,我也要走,就这个意思。我刚刚讲的是:我也会走,我走了之后,那些名字,那些财,他们也没有办法带,他们也会走。我的敌人输的那些东西,他们也没有办法带,那我还没有死之前,也常常会看到一些敌人也有死,我旁边的人,我的亲戚也有死,但是死了之后,他们有带什么?看一看他们有带什么?他们就只有带着业。所以下面讲,那种的业是跟我有关,我做的是我的方便,我为了他们所做的那些恶业给我留下来,他们是走了,他们自己业的部分他们带走,那跟我有关的那些业给我留下来。

  

(丑三、追悔如是现见不可保信任为彼等造罪):

  

或复即于清醒时,众多怨亲悉亡逝,为彼所造众罪业,极重难忍现在前。

  

我们希望自己亲近的能够得胜,而希望怨敌能遭到挫败,那所造的这些谁也带不走,留下来给我们自己的只有这些罪业而已。所以,造作这些罪业根本没有一点意义。

  

我们为什么会做这些?因为无知的关系,我们不知会死的关系,所以我们会去造作这些,偈颂就说(丑四…寅一、总):

  

空言年命倏尔尽,无常之理未证如,愚痴贪欲瞋恚力,作诸众罪难数计。

  

自己为他人所造作的这些罪业,事实上是很可怕的,因为在死亡时,这些罪业是自己带走的,没有人能帮你带走。而且,这些罪业也不会凭空消失。

  

(寅二、别 卯一、怖畏生命唯减无增决定必死恐带罪而死 广论P.78-2):

  

无间昼夜如逝水,年命消竭不暂留,空乞延年何可得,人生安得长不朽。

  

也就是没有人能帮你带走这些罪恶。

  

(卯二…辰一、罪若未净命断之苦亲友等不能救):

  

当我辗转困床褥,纵多亲友相环守,毕竟临终命断时,死苦唯吾一人受,

  堕死落王使者手,亲知何补友何能?

  

(辰二、惧未作福):

  

时唯福业堪依怙,奈余片善亦未修。

  

死亡的时候,即使亲朋友好围在你的周边,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帮你的忙,还是你自己一个人独自要走,还是你自己独自要受苦,这些罪恶还是你一个人独自带走,并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你。

  

请看文(辰三、忧悔逼恼):

  

哀余昔时由放逸,如斯怖畏非所谋,乃为无常现生事,造作众多诸罪垢。

  

造作这些罪恶的话,死亡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恐惧,因为我们死亡的时候,心的依止之处是我们曾造作过的这些福业,如果都没有造作过(福业)的话,可以说你那个时就没有福报可以带着走,面对死亡时就会非常害怕。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要尽量去回想起自己曾经造作过哪些罪恶,然后加以忏悔。否则当你死亡要断气的时候,你心越来越昏、越来越不清楚,那个时候就快没气、没命了。仁波切补充:我讲的是快要死的时候,就特别会恐惧,因为我们也没有消除那些罪业,所以一定会很恐惧,快要死的时候,可能会心慌掉,不是真正的慌掉,像慌掉一样,很恐惧。我们学佛没有修的话,就会像这样子,明明知道而没有去做,所以会这样。刚刚讲的是,我们为什么会恐惧?没有消除掉那些罪业。这个是我们现在要想:我的那些罪业没有消除掉的话,我以后就会这样子,所以我们现在要想,我的那些罪业赶快把它们消除掉,不然的话,以后就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是一个忏悔的方法。

  

再来用比喻,请看文来说(卯三、生大怖罪之故):

  

罪人断肢赴刑场,牵引之时犹慞惶,况人吻燥眼根坏,宿业转变见异物,

  死王使者面狰狞,形像现前来攫捕,极大怖畏病苦缠,衰损难堪何待言。

  

在临命终时,你会看到种种这些景象,此时又想到自己所造的罪恶,就会产生极大的懊悔心。

  

死亡的时候会生起很大的恐惧心,这种很大的畏惧生起来,这边就讲到(卯四、后时苦逼之理 广论P.98+1):

  

哀呼谁能为救护,令我脱此大怖畏,瞠目仓皇睛肉露,四方狂顾求皈救。

  若见四顾无可归,嗒然自失心颓丧,若时无处可皈投,我于尔时当奈何。

  

在死亡的时候,当你生起很大的怖畏,这种恐惧的时候,…

《入菩萨行论 第五讲(第2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