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 六》
雪歌仁波切讲授,法炬法师翻译
2004/12/05
在菩提道次第日常修行简轨第二十六页《菩提道次第摄颂》中讲到:「修持圣道众相具足身,未得之前道业难有成,应学彼之一切具足因,罪堕污垢所染此三门。尤以净除业障为切要,恒使具足四力而依止。」
《道次第》里面开示了很多的善巧方便,说这些修持的道,主要是讲到如果你是一位想要修持上士道(大乘道),圆具显密无错谬教法这条道的行者,若没有一个具相的身,也就是没有一个顺缘具足的身依,就很难以在这一条道上生起体悟、证悟,要进展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说「修持圣道众相具足身,未得之前道业难有成」。所以,我们要依止具足能够成就我们这条道的证悟的这些因,最重要就是要净化身语意三门的染垢,因为我们现在这个凡夫的身躯是很粗重的一个身躯,往往在行善时很快就会觉得疲惫,心也是如此,在做善行时,常常会觉得使不上力,就是因为我们的三门被这些罪堕所沾染了的关系,在这一条道上的证悟就没办法进展。所以,我们尤其要以净除业障为切要,要以四力对治法来做忏悔,这是很重要的。要让我们的身语意三门能够得以清净,这样我们的身躯能够具足这些顺缘。
我们应该依着四力对治法来忏悔。寂天菩萨在第二品〈忏悔品〉中讲到他自己也是透过四力对治法来忏悔。我们也可以透过念诵来了解里面的意思,依此来忏悔。
四力对治法当中,我们已经讲过前三个,也就是依止力、追悔力和现行对治力。第四十三页讲到对治遍行力,意思也就是说我们要实际以对治法来对治我们的罪业,这些对治法也不是只要知道就好了,而是要很殷重的去依着这些对治法,所谓的殷重对治法,也就是我们要非常殷重的去实修这些对治法,用这些对治法来对治。这个依止,就像我们要去依止善知识等等,要实际去做,就像瞋恚的正对治就是慈心,除此之外,我们要去思惟瞋恚的过患,还要实际去对治瞋恚,如果你造了瞋恚,有了罪过,就要实际去对治这些罪过。那就透过称佛名号、顶礼等等这些净化的工作,也就是要实际去做,这是很重要的,只有知道并不是重点,实际去做才是重点。
《入行论》就讲到对治遍行力,从四十三页「寻常病恼之所怖」到四十五页「云何坦然安乐住」之间,都是在讲现行对治力,我们可以依文来做念诵,念诵时也不是只要知道这些词句的意思而已,而是要实际去实修。在《广论》和《略论》当中,宗喀巴大师也讲了相同的话。他说:我们听闻佛法、了解佛法,并不是为了要求得知识而已,而是为了要实修。也就是在听闻、了解之后,要依自己的能力所及,实际去实修我们所懂得的佛法,这才是重点。
在这里面你们或许可能会觉得奇怪,寂天菩萨为什么没有直接讲到有哪些对治法,事实上他是会说到的,可是,这里的重点是要让我们知道,在你了解对治法之后,就要去实修它。如果了解了对治法而不去实修,那才是最恶劣的,我们对这一点要很小心。寂天菩萨写到的这一个阶段,是鼓励我们要去实修的意思。我们大概都会知道对治法有哪些,只是我们不做而已,所以,他在这里鼓励我们要去实修、实际去做。当我们知道了而不想做的时候,就念一念寂天菩萨鼓励我们的词句,自己会得到鼓励。
接着要讲遮止罪业力,也就是我们自己要自我许诺不再犯先前所造过的罪业,这样就可以将罪恶之流将它截断。我们看第一个偈颂(癸四、遮止罪业 力…寅一、受用等不可保信不应贪着):
「昔所受用皆坏灭,所存于我今何有?而我于彼起贪着,违越上师教示言。」
这里就讲到我们心中要如何对先前所造过的罪业生起追悔心,就讲到这一点,我们要去思惟「昔所受用皆坏灭」我们以前因为贪着的关系,所以去造作种种罪业,去享受了这些罪业之后,如今「所存于我今何有?」剩下的给我是什么?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以前所做的这些,对我而言都没有什么意义,那我为什么要为了贪着而去违越上师、佛对我的教言呢?这一句是要我们生起追悔、懊悔的心。
请看文(寅二、于亲眷不应贪着):
「今我身命尚存时,乃至亲友皆远离,独行茕茕迷所往,从于不善众苦生。」
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思惟以前为了自己本身或是为了亲友而造作过种种罪业,这些完全都是因为贪爱而的关系,所以造作的种种罪业,也因为贪爱的关系,我们会去区分这是我的、我家、我的亲人、我的中心。我和我所等等,所有一切都围绕在「我」上面,好像我是最重要的,我变成最重要,所以把他人摆在一边,因此就会分自和他,就对亲己这一方产生贪爱,不亲己的一方产生瞋恚,于是就产生亲疏贪瞋之别,也因为这样子而去造作罪业。以前由贪发起而造作的一切罪业全部都是错的,错在我们都是执这一切为常。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是独自一个人去面对死亡,既然如此,以前又何必为了这些亲或非亲而去造作那些业呢?
我们看甲曹杰这一本注解,在根本颂前面都有一个科判,在根本颂的后面还有他的注解,仁波切说他在解释时,除了书上的注解之外,有时还会做另外的解说,我们如果能够多了解是很好的。仁波切说:我们学习辩经时,一个经典可以用二十几种不同的解释方法,那就是很厉害的。它的意思是,佛法是很多的角度都可以用的。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去看很多的尊者他们所写的论典,我们就看,根本经典是一个,他解释的时候,我们要看很多解释它的论典,我们看了之后,谁是比较正确的,或者是看的当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它有那么多的方法可以解释一部经典,就这样子我们看了很多的论典之后,自己也会慢慢的打开智慧,自己还会有另外一个自己的解释,这算是好的,会越解释越棒的。
在法王出生地青海有很多很大的寺庙,也有师父对于经典的通达比三大寺还厉害的,他们没有去过三大寺,他们本身都是在自己的寺里学的,这样的寺庙很多。其中一个寺庙叫做容波衮切,是很有名的,那个寺庙当中也有人到三大寺去学习,得到了拉然巴格西后,就回到自己的寺庙。容波衮切寺里有一位老和尚,以前也去过三大寺,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年轻的,也到三大寺学了十七年,得到拉然巴格西后,就回去自己的寺庙。那个时候这位老和尚就问这位年轻的拉然巴格西:「《现观庄严论》最前面礼敬的四句,你能够有几种解释?」他说会四种不一样的解释。老和尚就说:「那你拉然巴的程度还不够,还没有那么通达。」以前一些很通达的师父们都能够用很多的角度去解释。所以,大家在看甲曹杰所解释的论典时,不可以绑住一个解释,认为一定只能按照他解释的意义,这种不可以的,我 们一定要很多的角度可以用的。可以想想看: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怎么想?感受上面就有学一点,当然也要如法,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不对了,反而越解释就会越乱、越糟糕。
这两个偈颂主要的意思是讲,我们先前所造过的罪业全无意义,现在对自己所造过的这些罪业生起无比追悔、懊悔的心。又讲到我们去造作这些罪业是源自于什么原因?原来是源自于我们贪爱己方而瞋恚他方之故,我们颠倒而行,我们执无常为常的关系,所以我们去造作这些罪业,现在对自己所造过的这些罪业生起无比的懊悔心而求忏悔。
请看文(丑二、日夜勤修脱罪之道 广论P.142+3):
「任何亲友及非亲,谁能定令脱彼苦,我心夙夜常不宁,恒念此理无暂舍。」
我们在造作罪业的时候,一个是透过我们的心思,透过我们的意门所造作的罪业,另一个是透过我们的身语所造作的罪业,现在对这两者所造作的罪业,通通发起忏悔心。透过意所造作的罪业就是思业,另外身语所造作的罪业就是思已业,所以一个是思业,一个是思已业(想了之后造作的业)。可以说我们身语意三门的业,就摄于这两个当中。我们既然透过身语意三门造作了思业和思已业,将来一定会感受它们所带来的痛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脱离,所以说「我心夙夜常不宁」,因为不善业一定会引生恶果的。由意所造作的不善业,一定会感受什么?将来的领受等流以及造作等流,还会感受增上果。所以,此处对自己所造作的罪业产生无比忏悔、懊悔的心,而生起想要解脱将来感受这些苦果的心,这样生起来的心要日以继夜不间断的生起来。
我们说从不善业会生起苦的果报,当我们在思惟业果道理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先思惟善业的业果道理,还是要先思惟不善业的业果道理?应该要先思惟不善业的业果道理。噶当巴的格西曾经讲过:「当我们要实修佛法的时候,要从业果开始着手来实修,而且是要从黑业果的道理来思惟、实修。」做不到的时候,从哪里开始?先把自己弄干净了,先思惟遮止黑业(恶业…
《入菩萨行论 第六讲(第2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