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才能去修白业(善业)。刚刚提到《菩提道次第摄颂》讲到凡夫的四力对治,和这里是一样的道理。
(密续)像金刚灌顶等等往往都没有讲其背后的危险,都是一直讲它的好处,大家就跟着一直跑,那就完蛋了。这个戒没有守会有什么果报,那个戒没有守会有什么果报,都没有提到,那就很危险了。所以先了解清楚它哪个地方有危险,就比较安全。《百业经》和《百缘经》都要常常去看。
我们要去追悔自己透过身语所造过的罪业,这些身语的罪业根源是我们的意,也就是源自于我们恶的等起、恶的意乐,所以,我们要对自己身语所造作过的这些罪业生起懊悔心,对于引生身语罪业的根源(恶的意乐)也要生起懊悔心,所以,以这个作为有法,我们要对所有这些罪业,将来将会引生苦的果报,这一点生起很猛利的懊悔心。懊悔的对象不是只有果的部分、只有一个部分,它是包括整个根本的因、后来的因以及由因生出来的果。整个因与果都是懊悔的对象,这样的懊悔是要很强烈的。我们懊悔并没有到这样的程度,只是轻轻的一声「对不起」而已,完全没有想到它的因根本在哪里,以及它的果在哪里会出现,这样的懊悔是不够强烈的。所以懊悔的对象是整个,从根本的因开始到果,很完整的。
接着请看(子二…丑一、所忏之事):
「我由无知愚昧故,造作众多自性罪,及彼俱有诸罪业,凡其所作一切罪。」
我们所追悔的对境是这些罪业,这些罪业并不是我们明知故作的,而是因为我们无知的关系,而去造作。我们如果知道哪个恶业会产生哪个大的恶果的话,就一定不会去做的嘛!可是,偏偏我们却因为无知的关系而去造作。就好像我们对一件事情的量要生起来之前,首先要先生起伺察识,再生起比量,然后生起再决识,最后才能确定,生起那个量。所以如果我们明明知道这个恶业做下去会感生什么样子的大苦果的话,就绝对不会去做的。现在原因出在我们无知的关系,而去造作了自性罪的恶业。这里的「俱有」应该翻为遮(制)罪,遮(制)罪就是由佛、上师、僧团所制订的规定,如果违犯了这个规定,就沾染了这些罪业,如果没有违犯的话,那 就没有,所以这种罪这就称为遮(制)罪。一般的罪业分为这两类,一个是自性罪,不需要去规定,只要犯了就是有罪,另一个是要加以规范的,也就是遮(制)罪。我们现在就是因为无知的关系,所以去造作了遮制罪和自性罪,「凡其所作一切罪」就包括了这两种罪。
在伺察识之前,一定已经先生起了信心。伺察识的时候,快要到比量了,比量之前先伺察识,伺察识之前,心已经相信了。比如说他相信了“有法声音是无常,所作性故”(就这样子的一个论式)。这个人已经有信心,声音是无常这个上面信心已经够了,他有信心,他相信,但是伺察识跟比量还没有。比如说他很想了解无常,他相信了,但是还不确定是无常,那个“有法声音是无常”还没有那么确定。心里有相信它是无常,声音确实是无常,但是还没有生出来这样的证量。
比如说我们有没有了解声音是无常?没有,我们还没有了解声音是无常(这人家会笑我们,哈!哈!哈!),如果我们已经了解的话,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无常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了解它的程度是这样子,比如说金刚杵,你们一看到会不会想到它是金刚杵?会想。你们会不会一看到就想到它是无常?不会。对!这就是不了解。这是因为大家执常的心还很重,这个要把它破掉,才算是了解无常。如果你们了解声音是无常的话,只要一听到声音,就会想到它是无常,我们都不会。比如说有的时候,声音很难了解是无常,录音带里面声音也可以一直放很久;有的时候人了圆寂了,他的名字还在。
刚刚讲的,那个时候他有信心知道那是无常,但是,他还不了解声音是无常,他的心中还没有生起「声音是无常」的伺察心。我们是什么时候了解呢,要等到比量出来,才开始算是了解。以因果业报来说,什么时候能生起比量的心,就算是了解因果业报。如果因果业报了解的话,当然就不可能不相信因果业报了。我们的情况,因果业报有没有了解?完全没有了解。我们好像对因果业报的伺察心还没有到,甚至连信心的程度都还没有到。信心的程度到了,一上去就是伺察心,再上去就比量,因为我们不了解或者是不相信因果业报,所以,就一直去造作恶业。
请看文(丑二、忏罪之法):
「今对依怙圣目前,合掌思惟诸苦怖,数数皈命恭敬礼,一切诸罪皆忏悔。」
当我们要做忏悔的时候,应该要在如理遵循业果道理的圣者之前来做忏悔,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对业果的建立、业果的道理有所错误,所以我们也不可以在对业果道理有错误的人之前求忏悔,一定要在如理遵守、无错谬者之前求忏悔。在求忏悔的时候,自己要去思惟业果的道理外,还要发起猛利的追悔心及生起害怕、畏惧苦果的恐惧心,数数来求皈命恭敬礼。
请看文(子三、启请导师誓愿遮止罪业):
「恳祈一切大导师,许我发露忏诸罪,此是不善不应为,从今我誓不再造。」
我们要在导师,就是引导者、救渡者之前,祈请他们能够摄受我们(垂摄受之意)这些对业果的道理有所错谬者,没有遵循祂们的教言,何者该为,何者不该为,在祂们面前发露忏悔所造作的罪业,现在要随着祂们的教言而行,祈请能够得到祂们的摄受,祂们的教言所教导的哪一种不善是不该做的,我们从此以后都不再造。
这对我们而言,说实在是有点困难,就是今天我们用四力对治法来发露忏悔自己所造作的罪恶。可是明天,我们自自然然又去造作这些罪恶,然后心里又觉得好像是有点欺瞒了这些忏悔的对境,然后又再忏悔说我不做了,后天却自自然然又去做。虽然我们都是这个样子,就是说不造了,可是却一再的再犯。虽然是这个样子,可是你的心不可以就因此而退缩。有时候我们会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借口,会说:(就是四力忏悔的最后一个)「我尔后不再造,我会尽力去做到这一点。」这样也是不应该的,我们的心力应该要非常坚强,心想我虽然明天不见得会做,可是有可能有在几个月或几年后会再犯的这种现象。虽然会有这种现象,可是,要下定很强的决心:「我未来绝对不再做!」虽然还是会犯,可是,你还是要讲:「我绝对不要再犯!」就像一个小孩在很凶的妈妈面前一样,妈妈一打他,他就说:「我以后不会再做了!」虽然以后还是会做,妈妈当时还是会很开心称赞小孩很乖。这样对消除障碍还是会有帮助,慢慢力量就会增加,慢慢就会有改变,而不是在第一次就有改变了,这不可能。
大家也可以想:「我们生生世世都做过四力对治,也有做过恶业,都断断续续的做,我们看不到而已。」上辈子、下辈子我们看不到而已,一定都有做的,下辈子一定会做,它是看不到而已,所以不用怕这辈子会再犯怎么办,而产生退却之心,第四个遮止力的心不可以退缩,它是一个消除障碍的方法,它也有这样的好处,我们的心力越强,它(罪业)会消除掉,下次会不会再犯这没有关系,我们下辈子一定会做啊!(哈!哈!哈!)无论我们的遮止力是多么强,下辈子一定会做的,这是无始以来的习气,一定会做的。所以这辈子我们看得到原因而已,看到了,这辈子知道了,所以好像很不好意思,就产生了退缩的心。这是现前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差别而已,我们不可以因此产生退缩的心。但是,也不可以有此毛病,好像明天做也没有关系。
我们要圆具四力对治法来做忏悔,这就是第二品〈忏悔品〉,在这第二品里面,就讲到有礼拜、供养、忏悔等等。我们现在从今天讲的地方开始念下来(45页):
昔所受用皆坏灭,所存于我今何有?而我于彼起贪着,违越上师教示言。
今我身命尚存时,乃至亲友皆远离,独行茕茕迷所往,从于不善众苦生。
任何亲友及非亲,谁能定令脱彼苦,我心夙夜常不宁,恒念此理无暂舍。
我由无知愚昧故,造作众多自性罪,及彼俱有诸罪业,凡其所作一切罪。
今对依怙圣目前,合掌思惟诸苦怖,数数皈命恭敬礼,一切诸罪皆忏悔。
恳祈一切大导师,许我发露忏诸罪,此是不善不应为,从今我誓不再造。
问题:仁波切上个星期说过,在忏悔的时候,最好将以前所造恶业的对象、时间、地点都要讲得越详细越好,可是,我们如果只知道造了一个恶业,不记得详细的细节了,应该要怎么办呢?我们回向时,可以学诸佛菩萨的回向方式来回向,这里可不可以以这种方式套用呢?
回答:应该也是可以的,但是不可以懒惰,好像我不用想,就用诸佛菩萨的。主要是我们业上面的懊悔心,想得越细,懊悔心就会越强,也可以说懊悔心的…
《入菩萨行论 第六讲(第2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