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 九》
雪歌仁波切讲授,法炬法师翻译
2005/01/23
我们可以透过愿心和行心,由这两个心来受持珍贵的菩提心戒,我们现在讲到第四品〈不放逸品〉,你可以由意乐的愿心来依止不放逸行,也可以由趣入菩萨行的实修方式来依止不放逸行。上次已经将由意乐依止不放逸行讲过了,接着就从趣入实修的学处来依止不放逸行。
我们如果许诺了要来行持行心的话,也就是来守持行心戒,那就表示你已经许诺了要来受菩萨戒、许诺了要来遵守菩萨戒了。如果只有在发愿的阶段,就还不是真正的受菩萨戒,行心的部分才称为真正的受菩萨戒。并不是只有受戒而已,你还要去学习菩萨的学处,也就是在受持行心之后,你就要来学习菩萨的学处,那受菩萨的学处,你必须要去遵守,不要去染犯十八根本堕,刚才仁波切念的,就是我们一般的六座瑜伽里面的一段菩萨戒文,讲到十八根本堕的戒文。
你如果违犯了别解脱戒的话,可能受伤害的只有你一个人而已,可是你如果犯了菩萨戒十八根本堕当中的任何一条,就等于是你破了你自己对众生的许诺。你所犯下的堕罪是非常沉重的,只有掉到三恶趣而已,而且是越来越糟糕。
我们这样思惟之后,就应该要如我们所许诺的誓言,遵循着来做,遵守自己的誓言来行菩萨行。如果不这样子的话,那你可能就违犯了自己所许诺的,为一切众生求证佛果的愿望。也有人以为没有关系,我是偶而犯了堕罪,只要再去重受就好了,圆满菩提(还好)我可以慢慢去证,这样子的想法是错误的。为什么说这样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以前也曾经受过菩萨戒,也又曾经犯过堕罪,就是因为以前我们有这样子的许诺,然后也违犯自己的誓言,现在又这个样子许诺,然后又违犯自己的誓言,那这样子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不要像有一些西藏人的口头禅说:「还好啦!还可以啦!」认为这样犯了再受、犯了再受,慢慢来证佛果是还好、还可以的状态。
仁波切:我讲的是,心不要去串习「还好」,不要当「还好」的朋友。
有些人受戒之后,当自己跟戒条的遮制有相违犯、去染犯的时候,他们往往都会自己认为:「我还有做一些善行,我还有做一些功课,至少我跟别人不太一样。」自认为自己还好。像这样子的情形,我们不可以自己以为还好,这实在是不好的,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无数的生生世世当中,我们已经有很多这种类似的状况发生过了,所以不要自己认为还好。
仁波切:不要自己认为是可以。
如果这种情形,是真的还好、还可以的话,那我们应该早就成佛了。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处在这种状态当中,就表示这种状况并不是我们认为的「还可以」的状态。
可能现在我们还会认为「还好、状况还可以」,因为未来还有很多佛,会来到这个世间,为了一切众生而来到这个世间,可能那个时候我还会遇到佛、遇到法,或许我那时候就可以成佛了。可是这样子,应该也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从无始以来,有众多的佛已经出世了、来到这个世间了,如果不是处于这种状态的话,我们可能早就已经成佛了。现在处于这种状态,自己希望成佛,却又没有办法成佛,原因就出在于自己的过失、自己的这些罪障所蒙蔽。出在自己过失的话,那连佛也难以救度,所以就像这边所说的(癸二…丑一、慎止恶):
「是故如其所发愿,我应敬慎期必成,若不从今奋精勤,愈趋愈下转沉弱。」
(丑二、为菩萨之所漠视)
「往昔为利诸有情,无数如来出于世,我由众罪所障复,未得亲承如来教。」
「我今坏戒仍如此,数数如初难值遇,恶趣逼恼并系缚,备遭割截屠戳苦。」
如果我们不如理的来遵守所受的这些遮制、这些戒,仍然放逸的话,可能我们将来会是偶而上升到善趣,偶而又下沈到恶趣,就会在善趣和恶趣之间浮浮沉沉,会这个样子。又看看这一世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如理来遵守这些遮制,来世就必定会入三恶趣当中。又有可能我们过去受戒的习气又会苏醒过来,又会让我们投生到善趣里面。如果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可能就会再跟以前一样,在善趣和恶趣之间浮浮沉沉。
我们有时候会认为自己所修的法还可以,我现在这样做也还好,事实上,我们现在所修的法,可以说多数都是我们前世造的业,现在感得的果报,等于是在感受等流果,事实上,我们新造的根本就没有。
仁波切:新造的话,就自己这辈子会努力的,好像比较难做的,那个时候就自己能力增加,就做出来的话,这个算是新的一个因。那以前念佛,这辈子的等流果就感得也是比较喜欢念佛,这种是以前的一个因所感出来的而已,它不是真正的一个新的能力,好像要坚固的,要提高的,我们修行的提升要增加,要提高的,不是这个能力,它是以前的就顺顺利利,以前做的等流果就感出来而已。
问题:如果上辈子是念佛,这辈子也念佛,是以前的因,现在的果。可是他这辈子念佛,但是有再去学像说空性、出离心等等,然后继续念佛的话,这样还是以前的等流果吗?
仁波切回答:这辈子学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那些也不一定是我们这辈子新学的,它也可以说前辈子就学过了,它的等流果,这辈子感出来的时候,就会顺顺利利的,比较不需要那么用功,好像自自然然的就会走这个方向,这种感觉是以前做的因感出来的果。这个时候,我们不可以特别好像自己慢心、我慢,自己不可以好像很高兴:「哦!我做得很好!我有进步!」这个不是代表进步,进步是自己比较难通过的时候,能够通过去,就算是有进步了。
问题:我们现在学《因明》觉得很困难,是不是…?
回答:对,那时候要通过。哈!哈!哈!
仁波切:我们的心里常常想:「我修行很好」,或者是「我修行还可以」,自己随喜,好像很高兴,这个时候可不可以高兴,是看那个是自自然然的,或者是真正努力的通过一个难关,那个时候就算是有进步,新的一个做出来。
现在如果是等流的果报而一切看起来很顺,我们不需要觉得很高兴,要值得高兴的是什么?就是要让你能突破艰难关卡的时候,你能突破的话,那才要值得高兴。就比如说我们要修忍辱行,有时候会遇到真的很难修的时候,可是我们就提起自己的心力冲过去,无论如何忍下来的话,这才值得我们高兴的。
仁波切说:他好像想要讲什么,一时又想不起来,这代表老了。哈!哈!哈!
我们这种自以为还好的心态,事实上是主要障碍我们进步的一种心态,我们以前是这个样子,现在又是这个样子,来世一定会堕入到恶趣里面。一旦堕入到恶趣的话,那就很难以再出头了,更难以获得像现在所获得的暇满人身,所以这边说(丑三…寅一、若退失菩提心则难得四缘具足之暇满):
「既值如来出世间,更得人身具信心,堪修善法如今者,实为稀有难多得。」
一旦我们掉落到三恶趣、一旦我们下沈之后,真的是很难以再上升回来的,现在所获得的暇满人身是非常难得的,而且容易坏灭的,如同空中的闪电一样,一闪而逝,很难再获得。所以我们现在即使拥有几分钟的时间,也要利用这珍贵的几分钟来撷取心要,所以这边才说(寅二、纵得暇满亦速失坏故应励力):
「虽如此日身无病,饮食支身暂未死,年命剎那难保信,色身须臾如泡影。」
暇满人身是如此的稀有、义大、难得,我们就要这样作意思惟,而且要配合起菩萨行来实修。有些人会认为:「你不是在这边讲,主要是在修菩提心的部分,怎么又讲到暇满义大、难得的这个主题呢?」事实上,一位修菩提心者,他在实修菩萨行的过程,也要配合暇满人身难得、义大的思惟一起共修的。
我们现在所获得的暇满人身,应该要好好的珍惜,而且,要好好利用这个珍贵的人身来取心要。如果没有,就让这样子虚度过的话,那可能你的来世堕到三恶趣里面,如果一旦堕入三恶趣的话,那可能就是完了,你就没有机会再上升了,你要行菩萨行也甚为艰难了,所以这边才说(丑四…寅一、生恶趣时无暇修 善广论P.67+3 97-1):
「以我如今所行为,再得人身尚难必,若时不能得人身,无缘修善唯作恶。」
为什么堕到恶趣就无法再去行善呢?因为在恶趣里面的有情,他们的心相续就是愚蠢,因为愚蠢的关系,所以他们只会一直持续的去造…
《入菩萨行论 第九讲(第4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