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 十》
雪歌仁波切讲授,法炬法师翻译
2005/02/06
上次讲到第 74 页,主要是讲我们应该要勤于来断除这些烦恼,子三、勤断惑,下又分为三个科判,「丑一、思惟烦恼过患,丑二、于断烦恼之难行不应疲厌(也就是行艰难行),丑三、于勤断能断之性修欢喜心(也就是对断除烦恼这件事来修欢喜之心)。初中分三,寅一、思惟烦恼害己之理,寅二、不应于烦恼修忍,寅三、为摧烦恼奋起心 力。初中分四,卯一、令我不能自主,卯二、造无量苦,卯三、为害之时无尽,卯四、不可为烦恼助伴之理。」虽然说分了这么多科判,可是总归,这些都是属于烦恼的过患,我们要去思惟烦恼的过患,思惟烦恼它是如何伤害我们的,然后对于烦恼不应该修忍辱,而且要努力提起心力来摧毁烦恼。
其中的「卯一、令我不能自主」,也就是这个烦恼会使得我们无法自主,随之而转,而去造作种种的罪业,这以前讲过了。上次讲到「卯二、造无量苦」,也就是这烦恼可以使我们造无量的业而感受无量的苦报,烦恼它安住在我们的心当中,而且是任意的为非作歹,任意的伤害我们,不但伤害我们的心,而且伤害到我们的来世,更伤害到来世的来世、无边的来世。「于彼含忍不愤发」,如果还去忍耐烦恼的恣意乱行的话,就表示你「所忍非处堪诃谴」,我们上一次讲到这里。
勤断烦恼是属于第68页的大主题:「癸二、学处不放逸行分三,子一、慎止恶,子二、勤修善,子三、勤断惑。」我们现在是到「子三、勤断惑」的地方。我们刚才说的,68页的子一、子二、子三,这三个科判是属于(癸二)学处不放逸行,如果再详细区分出来,慎止恶可以归于戒增上学。勤修善可以归于定增上学;勤修善也就是你的心勤于行一切善,所以可以把它归于定增上学。勤断惑就归类到慧增上学。也就是我们不是只有造善而已,而且是造善之后要直接的跟烦恼来对抗,所以说,这三个也等于是菩萨的三个学处。
我们要去跟烦恼来做对抗,那要怎么去对抗烦恼?你必须先去了解烦恼会带来什样的过患,从这边这一句,我们就可以看到,烦恼它可以恣意的于我作侵害,也就是这个烦恼,它是生生世世都会给我们带来伤害的,我们看这个「我」,这个烦恼无论是在前世对我们做伤害、此世也对我们做伤害,在来世我们要去的这个「我」、要去到来世的这个「我」,它也会做种种的伤害。所以可以说,这个「我」是遍诸生世,那这个烦恼也会遍诸生世当中,来做种种的伤害。这烦恼还会使得我们来世有可能堕入到地狱里面去,在三恶趣当中受苦。所以,对于这个烦恼,它泰然安住在我心中,它恣意的于我做种种的伤害,所以,于此我们应该要去思惟它的过患。
下面我们看( 广论P.172-5):
若时诸天及非天,悉皆群起为我敌,彼终不能牵挽我,令入无间烈火中。
彼烦恼敌具大力,能一剎那抛掷我,须弥一触成灰烬,猛烈无间巨焰中。
即使这些外在很有威势力的天或非天全部都与我为敌,可是他们终究无法将我投入无间地狱的烈火当中,可是,这个烦恼却可以在一剎那间抛掷我于无间地狱当中。即使你用盾牌(可以挡兵器的盾牌)或是种种你用防护的武器,甚至你将须弥山搬来,也无法阻挡住烦恼。意思也就是说烦恼它有非常强的能力,任谁都无法阻挡住的。
外在的这些敌人无论他有多强,都无法与烦恼来相比较的,外在敌人他不论怎么做伤害,都没办法像烦恼对我们所造的伤害那么的大。所以,烦恼是最恶劣、最邪恶的怨敌,我们甚至无法用任何比喻来形容烦恼有多可恶。所以我们要生起要与烦恼来相对抗的这种心。
讲到外在的这些敌人,他根本连造作一次伤害我们使得我们来世堕入恶趣的能力也都没有办法。也就是连一次他也没有办法让我们堕入到恶趣,可是这个烦恼却是可以,烦恼从无始以来,甚至到将来它都有这个能力,让我们不断的投入到恶趣里面,它能够造作这种无始无终的伤害,就所以看下面这边,卯三、危害之时无尽(广论P.172-4):
「我之所有烦恼敌,长时相逼无终始,世间所有诸怨仇,未有如斯长相守。」
外在的这些怨敌也好,或者说外在的这些龙,或者说外在的魔、鬼等等,这一些都没有办法来改变我们的业,他们没有办法去影响我们来世要去哪个地方。虽然这些外在的魔、鬼,会让我们感到害怕,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可以去主导我们来世要到哪个地方去,他没办法主导我们这一点。会影响我们来世到哪边去、会主导我们来世到哪边去的,就是我们内心相续当中的烦恼。那外在的这些怨敌、龙、魔鬼等等,这一些呢,他们根本连一毛发许的能力,来影响我们来世要到哪边去的能力都没有,没有一点点丝毫的能力。
如果说要害怕的话,应该要去害怕自己心相续当中的业和烦恼,这才值得我们害怕,外在的这一些都不值得我们害怕。我们要担心的,就要担心自己是不是来世是能够得到一个好的人身,要担心的是这一点,而不需要去担心外在的这些。有一些人,比如说到了尸陀林,就是到坟场,到那边的时候,他们有一些人会担心,那里面的妖魔鬼怪是不是会把我们带到来世去,事实上根本就会、不可能。真正会主导我们、会带我们、牵引我们到来世去的,是我们心相续当中的业和烦恼而已。所以,应该要害怕的是要害怕自己的业和烦恼。
有一些人有错误的观念,他以为向外在的这些龙、神、魔、鬼,向他们来做祈请,希望给我带来一个好的来世,这是错误的。你真正要祈求的对象是要祈求自心相续当中的善,自己好好的去造善业。
刚才讲的,烦恼它伤害我们的时间,就是这样子无始无终的来做伤害,再来讲,不可以与烦恼为助伴、为友之理(卯四、不可与烦恼为助伴之理 广论P.172-3):
「若能随顺及承事,他人悉为作利乐,诸烦恼敌徒顺承,后仍苦厄相逼恼。」
这些外在的怨敌,你如果谈和,或者说你归顺于他的话,他就不会再来伤害你了。可是,烦恼不是,你越跟它谈和,越归顺于它的话,它对你的伤害越大,所以,不与它为助伴。
再来讲到「不应于烦恼修忍」,也就是不应该去忍受烦恼。这边就讲到,烦恼可以对我们的心做损恼,也可以对我们的身做损恼。所以,这边的科判是(寅二、不应于烦恼修忍)「卯一、思惟于心能作损恼,卯二、思惟于身能作损恼」。如果这个烦恼恒时相续,也就是它持续的安住在我们的心当中的话,那可能持续的来做伤害、对我们持续来做伤害,那我们要去感受苦果,我们会在这里面不断的去流转,终将不能脱离整个生死轮回。仁波切说在《宝鬘论》和《释量论》里面都有提到相类似的这些词。然后我们看:
「如是恒时相续为怨敌,损恼大聚唯一增长因,若于我心不动常坚住,何能欢喜不畏生死轮?」
「若于我心不动常坚住」,就让我们了解到,如果烦恼安住在我们心中的话,那会使得当我们要修法的时候,心想:「我要来修法,我要断除这些烦恼,我希望来生获得好的身躯,获得好的来世,希望获得安乐。」当你这样子想的时候,你已经掉入到烦恼里面去了,因为一个「我、我、我」啊!对不对?虽然说我要修法,我要来断烦恼,我希望来世怎样怎样,事实上已经落入烦恼当中了。甚至你要来修烦恼的正对治「空性」的时候,你也会想着:「我正在禅修空性。」那你也是落入我执当中,也就等于你落入到烦恼当中。所以可以说,心中如果有烦恼坚住在里面的话,你任何时刻所做都会落入它的圈套里面。
如果烦恼安住在我们的心相续当中,它将会带给我们众多的这些苦。所以说如果我们心中仍然有着「我、我」的想法,那你会怎么样?因为有这个「我」这个想法的关系,你会去想办法满足「我」的一切所需。认为「我」是很重要的,凡是来伤害到这个「我」的,都与我为敌,那你的心中就持续不断的生起这些烦恼。就像早上《略论》里面讲的,你如果没有爱尽乐的话,将无法获得究竟的解脱乐。只要有这个爱还在的话,你就会有烦恼,你就会有这些苦。
如果心中有烦恼的话,当我们看到这个对境、看到任何东西时,你心中就会想着:「呃!我要那个东西。」就会想着:「我要什么!我要什么!」好像会变成一种心病,看到外在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一颗心就这样子好像要去得到它,这就是一种心病。或者说心中如果有烦恼的话,那你一定想要去听一些好听的话。或者说心中有烦恼,看到…
《入菩萨行论 第十讲(第4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