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 第十讲(第4品)▪P2

  ..续本文上一页别人有好处的时候,你也想要去得到这些好处,对不对?那心中有烦恼,看到所有不好的东西,你都想说我不要,对不对?意思也就是你这个心病就永远没办法医治,经常就有这个心病在,只要你心中有烦恼的话。

  

如果你这个烦恼的心病更恶化的话,可能你会生起强烈的贪心,甚至会做去偷窃别人东西的行为。就物质上而言,会去做实际偷窃的行为;如果不是物质上的,可能你就会做出不可思议的这些恶业,就比如说你会发起瞋恚,之后去做伤害他人的这些行为出来。这些心病就是源自于烦恼,烦恼也就是因为我们有这种贪爱自己、爱执自己的心,这种我执、这种爱执自己的心。所以有这个爱的话,你就有这个烦恼在。我们说这个烦恼,烦恼呢,烦恼的意思也就是你的心是愚蒙、你的心是忧苦的,所以它会造作自己以及他人的不快乐。这种烦恼使得我们去造作的恶业果报当成熟的时候,可能就会使我们落入无间狱当中了,烦恼会带来这个。下面就是,卯二、思惟于身能作损恼

  

此是生死坚牢巡逻者,亦是地狱等处行刑手,若住我心贪着缠网中,何由令我身心得安乐?

  

以上就是让我们要了解到,烦恼对我们的身和心所做的损害,下面就是要提起摧毁烦恼的心力。这边就讲到说(寅三、为摧烦恼奋起心力):

  

乃至此敌未见决定降伏时,一切时中我当不舍勤精进。

  

既然我们了解到,烦恼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损害,我们不降服烦恼,那岂不是太傻了吗?所以应该要不舍弃勤精进将它降服掉。

  

若人稍作损恼尚且发愤怒,我慢盛者未降斯敌勿安眠。

  

我们如果被一般世俗的人骂了一句,心中一定会很不快乐,一定在想非要回他一句不可,还没有回他这一句之前,心都喀嚓喀嚓很难安,都会这个样子阿。所以说 「若人稍作损恼」我们就会发起愤怒来想办法要去回他一句,可是,这个「我慢盛者未降」烦恼这么炽盛,你没有去降服它,那岂能安眠呢?

  

所以尚未降服烦恼之前,我们应该不舍精进、不舍不放逸(应该要起精进的意思),否则你将会就像在水里面被煮一样,有内外受敌的意思,好像是被烦恼把你煮熟的意思(内外都受敌,被烦恼所煎熬、煎煮的意思)。要降服烦恼没有那么容易的,要很辛苦跟它对抗的,所以要起艰难行。

  

下面我们就看(丑二…)「寅一、能伏烦恼披甲精进于彼难行不应疲厌」,这边就举了一个例子:

  

不杀自死世间众苦烦恼敌,对垒交锋奋力克敌欲致果,

  纵为锋镞中伤创巨痛亦深,所求大欲未成犹不甘退却。

  

也就是讲到世人当他与敌人在交战时,即使把敌人杀了,说实在,那个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它本来就会死了嘛!迟早会死的,只不过是让他早一点死而已。可是,世人却以为把敌人杀了,他就是英雄,自以为自己是英雄。这根本就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只不过是让他早一点死而已。可是这些世人,当他跟敌人在交战时,没有把敌人消灭之前,他会不顾一切的、不顾自己被敌人的刀、剑所伤,就是不退却、不服输,他一定要把敌人杀死,就有这种自认为是英雄的行为,事实上这个不是英雄的行为。这是比喻。再来下面讲:

  

况为长时一切众苦因,唯一自性怨仇欲摧伏,纵令能生百千诸苦痛,应须勇毅不却何待言。

  

世间的人,他很努力于降服外在敌人这些无意义的事,那根本就不能称为英雄的行为,真正要对抗的是烦恼,烦恼的本性、自性就是来伤害我们的,外在敌人的自性、本性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去立他为敌人的,更何况这些外在的敌人,他伤害我们的,只是伤害此世的身躯而已,他无法伤害到我们的来世,可是这烦恼,它不但本性、自性是能伤害我们的伤害者,而且,它也不需要我们去立它为敌人,它本来就是我们的敌人了,它伤害我们的时间又是无始无终生生世世的。所以,我们要努力的不是去降服外在的敌人,应该要努力的去降服烦恼,才能够称为英雄。不是要对这些怨敌的伤害生起不忍的心而跟他对抗才称为英雄,是去对抗烦恼而不退却,这才能够称为英雄。

  

如果要降服烦恼的话,必须要依艰难行,也就是要依于苦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些实修者、这些行者,他们离人群而入狗群去修种种的苦行,受种种艰难行的痛苦,主要目的是为了降服烦恼。一般的世人所要降服的是外在的敌人,所以,他们会去跟敌人来作战。

  

仁波切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些西藏人,笨笨的会去比赛,看谁比较有勇气,他们会彼此拿一枝长长的剑,在众人的观看之下彼此互砍,他砍他一刀,他再砍他一刀,要比看谁比较有勇气。有勇气的人,是怎么看出来他有勇气呢?前面有很多刀疤的,表示他有勇气。没有刀疤的,一定被砍的时候会逃走,那他的头后面就有刀疤,所以看到头背后有刀疤的,就表示他没有勇气。

  

世上的人要去征服敌人的时候,他都可以做这样的苦行了,更何况我们要去降服烦恼、降服真正的敌人呢?世人在跟敌人作战时,身上受了伤,可是他心却是很高兴的,这些伤痕,他们把它视为是身上的一种庄严、一种庄饰品,他身上的这些伤痕,就是他的勇气的象征。所以仁波切说,他们会在众人的面前去展示他身上的这些庄严,它好像很漂亮。事实上并不是这个样子,那一些离人群入狗群在实修的,真正与烦恼在做对抗的人,他们所行的苦行,才是真正的庄严。心不退却与烦恼作战,才是真正的庄严才对。

  

离人群入狗群的意思,也就是他舍离了世间八法,为什么?为了要与烦恼来做对抗的缘故,所以他舍离了世间八法。他在世人的眼里面,会觉得他是一个行为怪异的人,因为他吃,也是有得吃没得吃的,然后也居无定所,就像我们现在的流浪汉一样。

  

仁波切:就像我们说的没有人情,我们对他好,他对我们不好。好像两年前吧,雪歌寺那边有一位法师,大概六十几岁,他就像我刚刚讲的这样的状况。大家都知道他修行非常好,(但)他睡在哪里都不知道,有的时候他在房间里面。他没有穿鞋子,冬天再怎么样(冷)还是这样子。看到人完全不会打招呼,都不理会别人。他来的时候,我们就不用理他,跟他讲话比较直接,口气比较不好:「好!坐!吃吧!」就这样子的话,他就乖乖的会在。那对他好一点,站起来就会走,一点都不给面子。他就一直断掉贪爱这个世界的「名字」等等,所以他的作法都这样子。冬天很冷很冷,整个都是雪,他也会跑去山洞,(山洞里面有)像熊的动物,碰到人的话,是会吃人的,只有大陆那边有,你们知到吗?它的脸、嘴巴比较像猩猩,但不是猩猩(人猿?),身体像熊一样很高大、很有力。有的西藏人碰到它,被它在身上一抓,整个皮都拉掉了,孔武有力;它会吃人,也会吃老鼠。他就没有问题,有些牧人跟着牦牛、羊,走在路上时,会看到那个法师和那些像熊的动物一起走,也会在那些动物住的地方睡觉。

  

那个法师在前年圆寂了,这样子就像离人群入狗群,就是断除对整个世界的爱,真正修行很厉害的时候就是这样子,像密勒日巴尊,就这种。完全跟人缘都没有了,他走到哪里就是他家,四处为家,好像大地是我家。哈!哈!哈!…哈!哈!

  

那个法师,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到什么地位,我的老师跟我1992年去的时候,他就常常来我的老师跟我们住的房间,来的时候他会拿一些水果或酥油,就来我的老师前面,就放着,就看一下,就就走了。哈!哈!哈!

  

我们寺庙里面常常修大普明毗卢遮那佛的除障的法会,做的时候是从早上三、四点开始,到下午的三、四点,就一直修。他也会来参加,一来参加,就一直完全不动。出家人会休息一下,上厕所或是喝茶,他从早上三点就一直坐着,到下午三、四点,完全不会动,就一直坐在那里。有的时候他完全不会参加,就跑到山上去,(大家)都不知道他去哪里。也好像完全没有感觉他有什么亲戚,这种就是离开世间的八法。

  

所以来对抗烦恼的苦行才是我们真正的庄严,那去对抗非真正敌人的苦行不能称之为庄严。刚才讲的就是降服自己心相续当中的烦恼而行的苦行,可以成为我们真正的庄严,就是 78 页这个偈颂(寅二…卯一、难行为自利圆满之因故应安忍 广论 P.201-4):

  

为无义事遭敌曾负伤,犹如严身之具常矜炫,

  为成大义而奋正精勤,纵受诸苦于我何足恤?

  

如果是为利他而行苦行,我们就应该来修安忍(卯二、难行为他利圆满之因故应安忍):

  

若渔若猎或复事农田,仅为自身温饱支身…

《入菩萨行论 第十讲(第4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