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恶而已,要再上升回来就很困难了,所以这边才说(寅二、若生善趣时不勤励力在恶趣中昧于取舍广论P.67-6 97-1):
「若时有缘能行善,而我不作诸善业,恶趣众苦所昏蒙,尔时我何能为力?」
如果投生在恶趣当中,会因为愚蒙于善恶的取舍,所以根本就不晓得什么叫做「行善可以得善果,造恶可以得恶果」,完全不了解,所以在这种愚蒙的状态之下,就唯造恶业而已。就比如这个畜生,畜生的左右所围绕的就是畜生而已。比如说鱼,跟它再一起为伴的就只有鱼类而已,因此,在恶趣当中就是一直造恶,一直不断的在恶的循环当中,甚至连善趣的名字也听不到。请看第七十一页(寅三、恶趣极难解脱广论P.63-5):
「若时众善不修行,唯积众罪多无量,纵经百千俱胝劫,善趣之名亦不闻。」
佛陀曾经在经中亲口讲过人身是多么的难得,他用了一个比喻,就像一只盲龟,百年才浮出水面一次,当它浮出来时,要正好碰到牛轭当中的孔洞, 这个机率是多么稀少啊!请看文(丑五、暇满难得之故广论P.63-5):
「以此之故世尊言,幸得人身极稀有,如大海中盲龟项,几希能值浮木孔。」
以前西藏有一位上师讲到人身难得时,在座有一位弟子曾经去过中国大陆,他就说:「这个上师他没有去过中国大陆,才会说人身是多么难得,你去中国大陆看看,人多得像蚂蚁一样,到处都是。」他觉得人身并不是那么难得,这样子的想法是错误的。你看我们的地球,三分之二是水,三分之一是陆地,水中的众生远远的胜于陆地上的众生,它的数量多得不可计数。即使在陆地上这些的众生,比如说有人、有畜生道的这些众生,你看畜生的众生又远多于人的数量。就比如说在森林里的小小一个地方、小小一块地上,你光是要去数那些虫、那一类,就数不完,就非常的多了。更何况我们这个人身,人身上也住了很多很多的细菌、很多的虫。所以算一算,人真的是非常的稀少了。我们这样子算一算,事实上在这世界上搞不好人的数量占不到百分之一,这样子想了之后,我们就会觉得生为人真的是非常的稀少、非常的难得。所以我们现在所获得的这一个能够修持佛法、凝聚顺缘的人身是非常的难能可贵,更何况是具足八闲暇、十圆满的人身更是稀有难能可贵。
到此为止,就是在劝请我们不可以去犯戒,不可以去犯十八个菩萨的根本堕。我们应该如何是好呢?也就是你不可以去染犯菩萨的这些根本堕,你要如理的来守持菩萨戒,如理的来学习菩萨行。如果我们来学习菩萨行,那会怎么样呢?会净化我们这些重大的罪恶。就像十一页〈赞菩提心功德品〉讲到:「如是常以微弱之善根,极难对抗罪障大势力,是时若无圆满菩提心,余善威力何能遮彼罪?」(第一品第六颂)也就是你只有透过去受持菩提心,去学菩萨的行持,你可以透过这个力量来遮止掉这些重大的罪恶(这些罪恶的大势力才能将它遮止掉)。所以说,从生生世世直到现在为止,我们所积造的这些罪障都足以让我们堕入恶趣,那所积造的这些罪障有多少呢?多如一座大的须弥山一样,有那么多的罪障。要如何将这些力量这么大、这么多的罪障将它净化呢?只有依止菩提心,菩提心才有大能力在剎那之间将所有的罪障净化掉。我们现在是处于善业极薄弱,而且非常少的状况,罪障又非常的强势,非常多的状态,我们要怎么跟这些罪障来对抗呢?只有依着菩提心而已,只有靠菩提心而已,只有发起菩提心,受菩萨戒,如理的来行菩萨行才有可能。请看文(子二…丑一、由先积有无边之罪应励力断除 广论P.63-4):
「于一剎那作罪恶,当堕无间经长劫,无始轮回积众罪,不生善趣何待言?」
我们如果违犯了菩萨戒、违犯了菩萨行的话,可能会导致我们堕入到三恶趣里面。那堕入到三恶趣,我们也不见得就会堕入这种无边的三恶趣里面, 意思也就是说不是堕入三恶趣里面,就永无休止的就不会再上升回来,并不见得会是这个样子。因为我们知道这业和果,你的恶业会感恶果,那恶果感完之后,你还会再回来。就是这个业结束了,再另外一个业的果你还要去感,所以并不是说你堕入无边的恶趣就一直在那里面,不见得是这个样子。可是,你也不要太自以为:「我还会再回来善趣。」也不要以为我还会再回来这个样子。因为从无始至今我们一直在造恶,我们在轮回中所造的这些恶,事实上可以让我们在恶趣里面打滚的非常久。一旦你堕入恶趣当里面,因为恶趣众生愚蒙的关系,所以你会持续的再造恶,就会再堕入恶趣里面去。所以,也不要认为还会再回来,事实上有可能你就一直处在那里面,所以说(丑二、仅唯一次受恶趣苦,苦尽而恶趣不尽之理广论P.63-2):
「非唯仅受此罪已,便从恶趣得解脱,即于正受此罪时,又复广造诸余罪。」
就像刚才第十一页说的「如是常以微弱之善根,极难对抗罪障大势力」,这边的「常」字应该连结起后面这一句来讲的,也就是我们所造的这些善根都非常微弱的、非常薄弱的,可是,我们所造的这些大罪障呢,是经常的在造,从无始以来我们经常的在造这些重大的罪业,那造了这些重大的罪业,感受的恶果让我们堕入三恶趣,那在三恶道当中又再造新的恶业的因,又会再去感受恶业的果,所以有可能就导致我们不断的在恶趣里面流转不息。
这边讲来讲去呢,意思就是间接指出我们应该要好好的善用菩提心,因为只有菩提心能够跟这些大罪障来作对抗而已。这边说(丑三…寅一、得暇满 不勤修善是为自欺 广论P.61-3):
「获得如是有暇身,我今若不修善法,诳惑自欺无逾此,愚蒙过此亦无有。」
我们现在得到这个能够学习菩萨行、发菩提心的机会,应该要感到很高兴才对,我们要善用这些机缘,也要善用菩提心,来对抗我们这些重大的罪业,来关闭堕入恶趣的门(利用这个菩提心来关闭)。所以,菩提心事实上是对我们有很大好处的,我们可以利用菩提心很轻易的去积聚广大无边的福德,也可以利用菩提心在剎那间净化掉众多的罪障。就像十四页说的「菩提妙心犹如劫尽火,剎那能焚诸罪尽无余」,就是菩提心是非常好用的,可以在剎那之间焚烧掉所有这些重大的罪恶,就像劫尽的火一般。我们现在既然获得了这个暇满人身,而且又有发菩提心的机缘,就应该要好好善用,不可以虚度过。
既然菩提心有这么大的能量,我们又受了菩萨戒的话,就应该要起精进,不要虚度过。如果你就放任、懈怠或者拖延而不努力去修的话,可能当死亡临头的时候,你就会生起很大的懊悔,懊悔自己没有好好的来修菩萨行,懊悔自己没有好好的来做菩萨的忏堕的忏悔,在那个时候你懊悔的心就会非常的强烈,在心中会非常的忧恼、忧悔,所以这边才说(寅二、现生当受苦广论P.61-2):
「若我即达如是理,由愚痴故行怯弱,逮其临欲命终时,必当心生大忧悔。」
「若我即达如是理,」已经了解这个道理了,「由愚痴故行怯弱,」怯弱、或者说懈怠、或者说拖延的话,「逮其临欲命终时,」当临命终时,「必当心生大忧悔。」
当我们生起想要修法的心,又实际去修时,要生起大精进,不可以拖延说:「我明后天,或者之后再来修。」如果是这样拖延的话,那可能到临命终时就会心生大忧悔–大忧恼还有悔恨之心。就像巩汤蒋悲秧(巩汤:是地名,蒋悲秧:就是文殊。是一位上师的名号)说:「我们心中只有想着:『我明天要开始起修、明天要开始起修』,可是,可能呢,在明天还没有到之前,今天这个死亡就会先来了。」那个意思。经典里面也有讲到:「明天和后世何者先来不一定。」明天和后世哪一个会先到呢,不一定。那我们的错误错在哪里?我们会努力于此世而不努力于来世,这是我们很大的一个错误。我们会做很多的计画,说我下个月要做什么,或明年要做什么,我们会有这些年度计画,或每一月的这些计画,有时会想:「我把这些计画先完成之后,再来清净的修法」,这种想法是一个心鬼,称它为「鬼」,也就是它障碍我们修法就像鬼一样来,这样子拖延的想法就像心鬼一样,这种想法是不可以的,我们应该要从现在开始先作准备,也就是现在开始起修,不可以生起懈怠、拖延的心。
仁波切:没有办法做得到的话,最起码这样的想法就提醒一下,也是满有帮助的。
菩提心的利益以及趣入菩萨行来修持,对我们而言,都具有很大的意义,我们应该要了解这一点,不要去拖延,说明、后天再来修,这种无常的思惟你可以配合到下士道的修持、配合到下士道的修持甚至配合到上士道的修持当中来作思惟。在这边的这个阶段,我们可…
《入菩萨行论 第九讲(第4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