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 第十五讲(第5品)▪P2

  ..续本文上一页我刚刚听到的好像是断除。

  

回答:不是断除。

  

请看第106页(辰二、于无坚实法不应贪着):

  

如是虽已勤寻求,不见其中有坚实,汝当何故坚贪着,于此躯骸勤守护。

  

我们在自己身上去观察我们的身躯、血肉、胃肠等等,一一加以分析,到最后根本找不到一个坚实的东西(核心要义)。既然找不到,我们又何以要去贪着它呢?

  

请看文(卯四、于身不应贪着之理):

  

汝既不能食不净,汝亦不能饮脓血,不能吸吮诸脏腑,此身于汝有何益?唯为狐狸及鸱枭,供食啖故护此身。

  

在我们还没有死亡之前,我们来观这个身躯,事实上是没有什么核心要义可以取的,死后就更不用说的,只是变成秃鹰、狐狸等等的食物而已。

  

作这些观修,主要是要来遮止我们对这个身躯贪着的心,而且最主要是要让我们这个身躯停止去作非法的事物,让我们的身躯于法上而行。在我们还可以掌握这个身躯的时候,就要好好掌握这个身躯,让它行于法上。等到这个身躯没有用的时候,那就把它丢了。

  

当阎魔死王把我们带走的时候,这个身躯一点也没有用,就是该丢的时候了。请看文(卯五…辰一、速当死灭之身应以修善):

  

如是圆满有暇身,唯应倚彼成盛业,汝当防护虽勤劬,死王于汝无悲愍,夺取投之鸟兽食,其时于汝复何有?

  

我们会在这个身躯上生起贪着的心,因此,就会去造作种种恶业。如果这样的话,这个身躯对我们根本就没有一点点帮助,没有利益可言。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又何必供应这个身躯好的食物和好的衣服呢?就像世间的仆人一样,仆人如果没有好好工作的话,我们就不需要给他食物或衣服。同样的,这个身躯如果不乖乖听我们的话去做好事,我们又何必供应它好的食物和衣服,应该把它丢了。请看文(辰二、喻明不应贪着守护毫不作事):

  

若雇仆使不听命,不应报酬与雇值,此身受雇复他往,何用辛勤与衣食?

  

请看文(辰三、既与雇值应令成办所欲求之事 广论P.62+5):

  

于彼已酬佣雇资,今须令作我家事,于彼若无利可图,何苦一切皆施予?

  

我们给这个身躯好的衣服和食物,就应该叫它去做有利于我们的事,如果它所做的是无利于我的事,那就不要给它。甚至在给的时候也要很小心的给,不要给了之后让它生起伤害我们的心,也就是不要因为给它这些衣食而让我们生起贪着的心。

  

我们的心应该如何在「身」上思惟呢?我们应该要想:这个身躯就像船只一样,能让我们渡越大海到达佛土的彼岸,这个身躯只不过是我们要渡过佛土时心暂时栖身之地而已。

  

我们如果希望来世具足暇满人身,就要好好利用现在所获得的这个人身于法上,利用这个人身来修法及趣向未来的佛土。如果心里仅仅想着来世获得暇满人身,这仅仅是轮回的因而已,这样的思惟只是下士道的思惟罢了。

  

《入行论》是就我们这世的身体上面讲的,我们不但在这世的身体上面应这样想,对来世的暇满人身的目标也要持这样的看法。我们现在算是一直修下士道的想法,目标是来世要得到暇满人身,我们的目标是要这样安立,我们的确是要暇满的人身。但是,我们要的是怎样的暇满人身呢?暇满人身的用意在哪里呢?来世的暇满人身就像这个船一样,为了要成佛,我这个暇满人身要一直去修菩提心,我要得到的是这样的暇满人身。所以,我们要把暇满人身认清楚,否则,我们不共下士道(正下士道)的想法会生起,这是不对的。正下士道也有来世要求暇满人身的想法,也一样希望来世有暇满人身,但是,我们在认暇满人身的时候,心要转一下,我们身体里面的心就要一直修菩提心,这都是为了成佛,这样的暇满人身就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个人身来成就佛果、利益众生,这个人身就会变成很重要,就像是如意珠一般。请看第108页(辰四、应安立如船之心成办一切有情义利):

  

于身建立如船想,若往若来所依托,为成有情义利故,此身重若如意珠。

  

我们要把这个身躯变成像如意珠一样。我们若用最正确的方式去使用它,它就会给我们很多利益,因此,它就会像如意宝一样。如果我们不会用它的话,它就一直给我们痛苦、烦恼,像是毒物一般。

  

这个身躯如果好好为我们做事的话,我们就要给它礼物,而且要好好褒奖它。如果它不好好做事的话,一年之内不要给它新衣服穿。请看文(寅二… 辰一、遇他人时当如何):

  

如是自身得自在,常时悦豫含笑颜,颦眉蹙额若见时,是为亲友正直语。

  

我们应该善用这个身躯于修善方面,这也是一个菩萨行,我们身为一个大乘的补特伽罗,修行时就要善用这个身躯。当遇到他人的时候,应该以和言笑容面对他人,言谈之间也要非常正直,不要有欺诳的行为,同时言谈和行为也要非常体贴对方,同时也要怀有慈心、悲心,尤其不可以讲出伤害他人的言语,因为佛教的见是缘起见,而行则是无害行。所以,身为一个大乘的补特伽罗,不可以作出伤害他人的行为,也不可以讲出伤害他人的言语。总之,要善用这个身躯于一切善行之上。

  

达赖喇嘛尊者经常在外头与信众接触,任何人看到他的时候,他经常都是笑脸迎人,这样的笑容比较具有亲和力容易亲近他人。尊者说他出去都是笑脸,可是,有一些人却是摆一个臭脸给他看。尊者说:「我们要自己先笑,否则,别人怎么会对我们笑呢?」这是我们修行人的思惟,我们对别人展现笑脸,对我们并不会有伤害。如果我们笑脸迎人的话,对方看了也会报以微笑,此时,他的心中就有一分喜悦的心产生,那也是一种善。尊者之所以会笑脸迎人,并不是特别发生什么好笑的事才这样,主要是希望自己的笑脸迎人让他人也心生欢喜。虽然尊者这样笑脸迎人,可是,有一些人不了解,反而是瞪大了眼睛看着尊者为什么会这样笑。

  

有一些人很不在意别人,不会去体贴别人,他的行为就会很粗暴,放东西时就是「砰」的一声,作任何动作都很粗暴,比较不会为他人着想。不会体贴别人或不会为别人着想的人,就是这个样子。讲话也不管会不会吵到别人,东西也不管会不会坏掉,就到处乱丢。我们在行为上慢慢去修改,就会一直增长,慢慢会照顾别人,能为他人着想。

  

西藏人有时候自己不知道真正的修行是什么。因此,有时候会做污染环境的事,往往会有一些伤害众生的事情产生,而且越来越糟糕,比如喝可乐制造一大堆的罐子、塑胶袋,这些伤害众生也是满严重的。他们早上起来的时候,就会说:「为了无量无边的众生要如何如何。」一直念四无量心。而真正的行为上,都是四无量心的相反,反而给众生的都是苦,这些作法是错误的,应该要改进。

  

请看第 108 页(辰二、举置器物时当如何):

  

慎勿投掷床座等,轻率粗浮令有声,

  

(辰三、随智慧行成诸所作):

  

若启户时勿粗猛,恒时慬畏悦他意,犹如水鸟猫狸贼,蹑足潜行勿有声,欲成所求大义利,佛言恒应如是行。

  

我们绝对不可以做会伤害他人的行为。我们的行为必须要非常调柔、寂静。这里就比喻为如同水鸟、猫、狸或贼一般,他们的行为都是无声无响的。 也就是如果我们能约束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的心也会变得非常调柔、寂静。

  

我们身体的行为如果很粗暴的话,就会助长心的粗暴,也会助长我们烦恼的炽盛。相反的,如果我们身体的行为非常寂静、调柔,心也会变得寂静、 调柔,烦恼自然就会减低了。

  

请看第 109 页(卯二…辰一、作饶益语应如何):

  

于他善巧而劝请,未请而作饶益语,欢喜恭敬顶戴持,谦下恒求居学地。

  

如果有人好心相劝我们应该做的时候,我们应该去感念他对我们劝诫的恩泽,应该要听他的劝诫,而不要生起慢心或竞争心等等。

  

就像弟子可以在师长的座下得到师长的教诲或利益一样,当他人好心来规劝的时候,我们如果没有傲慢的心,而能够很谦卑的去听他的规劝,自然也就可以得到利益。

  《入菩萨行论 第十五讲(第5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