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55讲

  《广论奢摩他55》

  讲授: 雪歌仁波切2008-12-19

  闻法意乐

  思惟利益遍满虚空的如母有情众生,因此知故,无论如何要得到所能够获得的果位之中究竟圆满的佛果珍贵宝,就得到佛果珍贵宝而言,能得的方法,能得的道路,必须是完整、没有错误,而且具有次第存在,次第本身又没有错乱的。靠着这个道路的学习,才能够得到圆满的佛果,这其中菩提道次第广论跟咒乘道次第广论,互相配合在一起,就是成就佛果一个完整的道路,是完整无误的,而且次第又没有错乱的,这样子的一个道路。我们现在所学习的是其中一项,就是广论的闻思,靠着这个学习之后,将来能够把这二者都完整的做一个闻思,道次第得到之后,逐渐的增长增广,迅速得到圆满的佛果,能够迅速报答遍满虚空无边众生的恩惠,如此思惟调整自己的动机之后,来听闻教法。

  正讲

  进行到的段落,要到第七住心了,第一住心的时候要运用闻所生慧,在六力方面而言,第一住心的时候要运用闻慧的力量;第二住心的时候思慧的力量;第三住心跟第四住心要靠意念的力量,由意念的力量产生、到达完整;第五住心跟第六住心的时候靠正知的力量产生、以及完整。就四种作意而言,因为在第一住心跟第二住心的时候,要靠闻慧的力量、思慧的力量之故,因此是力励运转作意。第三第四、五、六,七这五个项目里面,称之为有间缺运转作意。称之为有间缺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个段落里面,沉跟掉都还要发生,因此会造成中断间缺,所以称之为有间缺运转作意,这个我们都讲完了。

  现在要谈到的第七住心,到第六住心都已经讲完了,现在谈第七住心,「.最极寂静者,谓若生贪心忧戚昏沉睡眠等时,能极寂静。」在第七住心的那个时候,称之为最极寂静。最极寂静的原因是因为贪心等等,这个是贪心。这里所谈的这几个项目,掉举还没有产生之前,它的原因是贪心,沉还没有产生之前,它的原因是昏跟忧戚(忧虑)。这些因在第七住心的时候,也能够把它灭掉,所以跟前面就不太一样了,前面第五住心的时候,是沉掉来的时候,立刻能够把它辨别清楚,之后把它消灭掉。第六住心的时候,是使沉掉根本就不会产生,但是还不能够达到从原因的地方把它消灭掉。来的地方、来处,前面那个地方把它消灭掉还做不到。但是到了第七住心的时候,能够把它因的部分,原因的部分就把它灭掉了,所以把它称之为「最极寂静」。所以谈到「最极寂静」是指因的那个部分,原因的部分能够把它灭掉。「如云」《经庄严论》里面的句子谈到「贪心忧等起,应如是寂静。」贪心忧等等起来的时候,就能够把它灭掉了。

  在六力方面,378页第二行「由精进力成办最极寂静(以及)专注一趣,虽生微细诸恶寻思及随烦恼,亦起功用断灭不忍(不使它产生,不能够忍受,马上就把它排除掉)由此因缘,其沉掉等不能障碍妙三摩地(殊胜的等持)定相续生。(因此等持相续而产生)」,前面那个三摩地跟后面那个定同样的意思,都是等持。六力里面,这个是由精进力所形成的,精进力主要是达成第七住心,就是最极寂静跟第八住心–专注一趣。这个时候就算是产生很细分的寻思还有随烦恼等等,微细的部分,也都花力气,「起功用」就是花力气,把它消灭掉,不会去接受它的,马上就可以把它消灭掉的。细分的部分–恶寻思跟随烦恼也可以把它消灭掉的。

  后面那个「由此因缘」讲第七住心跟第八住心的差别,靠着精进的力量,在第七住心的时候,「亦起功用断灭不忍」这个是第七住心的时候。第八住心的时候,等持能够相续而产生,不会受到障碍,这是二者的差别,二者的分别了。所以这个精进的力量,第七住心的时候,精进的力量产生,第八住心的时候,精进的力量到达完整,所以那时候等持会持续而不会中断,有这个水流精进,像水流持续一样不会中断的水流精进。第七住心的时候,贪心哪,内心不快乐–忧戚哪,还有昏哪,细分产生的时候,也可以花力气把它断掉,这个时候已经生出了精进力。到第八住心的时候,精进力已经圆满了,完整了,所以像水流持续一样,水流的精进一样,不会中断的。

  四种作意里面呢,在380页第二行「次五心时」就是第三、四、五、六、七这五个住心,「由昏沉掉举故」,中间都有中断不能够持续而久修,因此称之为「有间缺运转作意」。这个时候大概不仅仅仅只是指正式的沉掉出现,因为在第六住心的时候,沉掉就算出现,也都可以把它灭掉。到了第七住心的时候,连因都可以把它消灭掉,不过因还是要产生,只不过说因产生了,又把它消灭掉,因产生了,又把它消灭掉。所以正式的沉掉当然不会出现,第六住心的时候,来,又可以把它灭掉了。到第七住心的时候,正式的不来,可是因会产生,因产生了,又可以把它灭掉,因产生了,又可以把它灭掉。虽然正式的沉掉没有来,可是因会发生嘛,所以也会造成中断嘛,这个时候把它称之为「有间缺运转作意」。「中有间缺不能久修」,(「故有」)称之为「有间缺运转作意」。到了第八住心的时候,沉掉不要说正式的部分,连因也不会产生。

  在前面五个心的时候,正式的沉掉产生也好,或者是沉掉产生的因产生也好,对等持都会造成障碍,所以把它称之为「有间缺运转作意」。之后这个毛病都没有了,正式的也不会发生,因的部分也不会发生,那就称之为「无间缺运转作意」。「第八心时,昏沉掉举不能为障」因为它原因的部分都不会产生,「能长时修」持续而不会中断,所以第八住心称之为「无间缺运转作意」。

  在前面六个力量的时候有谈到,相反的那个部分,就是恶寻思还有随烦恼,这些部分在第七住心的时候,还要花力气,要力励起功用断灭,不能够去接受,他要马上把它排除掉,之后还要花力气去把它消灭掉,因为花力气去把它消灭掉之故,到了第八住心的时候,就已经断掉了,因此之故,第八住心的部分,相顺品的这个部分,就等持,它的持续呢,就丝毫不受到影响,不会中断,能够长时持续而观修等持,这是第八住心的时候。所以第八住心,粗恶的寻思还有随烦恼这些,根本就不会发生,所以是「无间缺运转作意」。

  分析这里所谈到的第七住心,最极寂静的时候,已经大概像阿罗汉的样子呢,因为贪心也没有了,内心不安乐的部分也没有了,忧戚、忧虑之心也没有了,睡眠也没有了,立刻就可以清醒,立刻就可以把睡眠排除掉,这个恐怕不容易做到。所以这个情形的话,能够达成,主要是把沉掉的因也都把它灭掉了。就我们而言呢,譬如说这里谈到几个项目,我们而言,那睡觉是越多越好,再怎么睡也不够,内心经常很多的忧虑担心,所以身心都觉得很粗重、很沉重,然后内心不快乐,譬如说常常愤怒发脾气,常常内心不快乐,因为很多的痛苦嘛!钱财方面的担心,很多痛苦了,还有家庭的纷争,很多的痛苦,这个痛苦,那个痛苦,很多啊!还有贪心也都没有灭掉,也很多嘛!所以现在第七住心的时候,是把这些先前的部分都把它灭掉了,那就看起来就像阿罗汉一样了,那实在是非常不容易啊!

  在声闻地就谈到,《声闻地》则说,这恐怕加一个则比较好,声闻地则说的意思是恐怕不太容易去解释它,不太容易接受的意思,「声闻地则说:『由失念故,若起如前所说寻思及随烦恼,随生寻断,能不忍受。』」这意思是指,心放在所缘上的时候,因为忘失之故,不去重视它,因此就产生了寻思、随烦恼等等,当这些产生的时候,不能够接受,而把它断除掉,问题恐怕应该出在忘失之故,这部分恐怕不容易解释内容,没办法接受这么一个说法。

  第八住心专注一趣,「.专注一境者,为令任运转故而正策励.」为令达到任运转之故而正努力,这个「任运转」是第九住心。所以第八住心是指为了达到第九住心的缘故,现在正花力气在进行当中,这个就第八住心。那表示第八住心正在花力气在做,它目标在哪里呢?目标就是为了达到将来不必花力气,所以现在正在花力气来进行,将来不花力气那个部分就第九住心,任运而转,就不用花力气了。那现在花力气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因为在第七住心的时候,把反面的那个部分,细分的寻思及随烦恼,要把它灭除掉了,但是第八住心这个部分,当然反面的部分就不用讲了,已经没有了,可是第八住心的时候,是不是正面的部分,等持的这个部分,顺缘要使它继续持续下去。反面的部分没有了,可是正面的部分–等持,是不是要使它持续下去?要使它持续,但这个时候要花很大的力气,才可以使它继续的维持下去,要花大的,精进的力量,使它继续的维持下去,这个就是第八住心。所以正在花力气,使等持维持下去,是指这个意思了。

  然后六力的部分,精进力成办的这个部分,我们前面就解释过了,不用再解释了。再过来四种作意里面,380页(「第八心时,昏沉掉举不能为障,」)第八住心的时候,因为昏沉掉举不能造成障碍之故,(「能长时修,故有无间缺运转作意。」)能长时间的观修之故,所以把它称之为无间缺运转作意。前面的五个心的时候,是有间缺运转作意,到了第八住心的时候,就称之为无间缺运转作意,因为沉掉都不能阻碍了。沉掉不能阻碍的意思是指,正式的沉掉不用说了,连沉掉的因都不会产生了,都已经灭掉了呢!不会再形成障碍,所以把它称之为无间缺运转作意。

  之后引文里面要看一下,377页第三行「专注一境者,为令任运转故而正策励.」「如云」《经庄严论》里面谈到的「次勤律仪者,由心有作行,能得任运转。」这个「任运转」把它解释成第九住心,「由心有作行」现在正在花力气去做呢!目标是达到第九住心。内容的根据,从《声…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55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