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法要(卷一)▪P9

  ..续本文上一页】善导大师云:“众生障重,观难成就。”此念佛八法,惟第四观想念,不必兼修,余均古德精进专修之妙法。三种念佛不相应,亦应注意!愿共遵行,一心念佛,以求相应,决定往生。

  民国道源中轮大师佛堂讲话节要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功夫来,才有证得一心不乱的希望。如已证得一心不乱,则了生脱死,可操胜券。倘若未能,必须勇猛精进,以求证得。所以念佛一定要认真的念!要把这一句佛号,念得字字分明,同时自己的心中,观想的清楚,耳中也听的明自,这就是认真的念。这第一句佛号念的好,再认真的念第二句、第三句、以至无数句。句句佛号,都要从最虔诚,最恳切的心中念出来,这样才算认真,才算用功,才有了生死的希望。

  念佛平时须相续。第一、初勿贪多,但求相续: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数目,在家居士方不致因事忙而忘念佛。这要依各人的因缘,每日念数千声,数万声都好,但每日至少须念十念,否则,就不能往生了。至于念佛的声音,或高声念,或低声念,或者默念,在家里念佛,最好是默念,以免惹得别人烦恼。第二、渐次加多,以求进益:每天十念,从不间断,这就是功夫。但不可以此为足,仍须尽自己的力量,将佛号的数目渐次加多。因为我们念佛,是为了生死,应当尽心尽力,以求进益。前面说的,是每日早晨念十念,现在再加上每日晚上念十念。晚上念佛,最好是在临睡以前,念完佛再睡,尚可得到安眠熟睡,夜无恶梦的好处。如是早晚十念,能不间断;再进一步,就要用念珠,早晚各念百八声;更进一步,把百八声算作一百声,早上念三百,晚上念三百;加到早上念五百,晚上念五百;再加到早上念一千,晚上念一千。若时间不够分配,可以早起迟睡各一小时,不会影响身体。至于走路时、坐车时、休息时、散步时,皆须随心念,不必记数。若有多的闲时间,念佛的数目,仍需加多,每日加至三千声,五千声,一万声,三万声,乃至十万声。其方法:一、须坐下来念,虽行住坐卧,皆可念佛,而以坐念为宜。二、须用草菩提子念珠,取其分量轻,掐得快。天台菩提子亦可,星月菩提子则不相宜,以其分量太重。三、须念四字—阿弥陀佛。如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一万声,改念四字佛,可念一万五千声。四、须金刚念,即唇舌微动之默念。念佛,高声念低声念皆可;若求快求多,只有以金刚念为最宜。第三、不必太多,精益求精:我们要知道,念佛是用功,不是论数。果真多而且精,自然太好;若只贪其多,而不求其精,也是错误的。试想:口里念佛,手里掐珠,而心里在打妄想,即使每日念十万佛,能算是用功吗?所以说不必太多,要精益求精!每一句佛号,都要念得清清楚楚,内要念到自己心里去,外要念到极乐世界去,一句如是念,百句如是念,千句万句亦如是念,自然而然地就念成一心不乱了,毫无障碍地就把自心与弥陀感动了,只在各人精进而已!

  【按】念佛必须认真,而不懈怠敷衍,平时尤须相续,而不间断,才能念到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望共注意!

  宋王虚中日休居士龙舒净土文节要

  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云:“涂之人可以为禹。”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是人人可以为圣贤,可以作佛。西方净土,乃要捷门庭,无人不可以修,故普劝修持。大慈菩萨劝修西方偈云:“能劝二人修,比自己精进,劝至十余人,福德已无量。如劝百与千,名为真菩萨,又能过万数,即是阿弥陀。”观此,则知西方之说者,岂可不广大其心,而使人人共知此道,以积无量福报乎?凡师友恩地,下至仆隶,皆告以净土而为之报。凡一切知与不知,识与不识,皆欲以是化之,使共生净土。一切飞禽走兽,下至蜎飞蠕动之类,凡有形相可见者,吾因见之,皆当为念佛数声,发善愿云:“愿汝等尽生极乐世界,我得道后,尽度汝等。”其形相不可见者,亦当作是念言。如此,则善念甚熟,于一切众生,皆为有缘,必上品上生,他时化度,无不乐从。

  斋僧供佛,烧香献花,悬旛建塔,念佛礼忏,种种三宝上崇奉,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亦可。或为世间种种利益方便善事,若孝养父母,友爱昆弟,闺门尽善,宗族和睦,乡党邻里姻亲,相接以礼,相与以恩,事君则赤心为国,为官则仁慈利民,善以安众,勤以事上,或教导愚迷,或扶助孤弱,或济急惠贫,或修桥砌井,或施药散食,或减己奉养,以利他人,或临财饶人,以自省约,或教人为善,或赞善止恶,随力所作一切善事,以此回向愿生西方亦可。或为世间一切利益,不拘大小多少,若止以一钱或一杯水与人,下至毫芒之善,必起念云:“以此善缘回向愿生西方。”常使一念不断,念念在彼,必上品生。

  修净土者,宜随其所而为善,以资进修之功。僧当早修净土,直脱轮回,面见阿弥陀佛,方是出家事毕。凡受人一钱之施,一食之供,皆当为说净土,以报其德,纵彼不信,亦使知之,耳根渐熟,久而自信。常如此化人,现世为人所敬,身后必上品上生。士当勤于学问,笃于孝友,远念吾曾高以来,谁其存者,宜留心此道。官吏修福,行种种方便爱人利物之事,以此回向西方,直出轮回之外,寿乐无穷。富宜随分为生,少损济物,不吝财以为善,不贪财以为恶,当念世福有尽,若以回向西方则无尽。多屯蹇者,勿怨天责人,当勤忏悔,常念佛以消宿障,增长善缘。若能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可消灾获福,身后必上中品生。

  农、商皆当自念:耕种杀害物命,贩卖宁无欺伪,宜委曲全护,忏悔为善。工当物不过望,事则尽心。皆常念佛,愿见佛得道后,先度从生以来,一切所杀、及与己交涉众生,次度一切怨亲及有缘无缘众生,如此念念不绝,念自纯熟,定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获福,身后必中上品生。渔、猎、屠、厨,及开食店者,皆当自念:鱼虾禽兽,皆是性命,我乃杀害,其罪无量,若能改业,固为上也,若未能猝改,且从减省,勿杀物小命多及螺蛤鳝鳖等难死之物,常念佛忏悔,发大愿云:“愿我见佛得道后,尽度从生以来,一切所杀及所用之肉众生,皆生净土。”如此念念不绝,念自纯熟,亦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可消灾灭罪,身后亦不在下品下生。

  在风尘者,当自省悟,断除淫业,如未能断,常念佛发大愿云:“愿我恶业日消,善业日长,衣食粗足,早离此门,见佛得道后,尽度一切因我为淫之人,皆生净土。”罪恶病苦者,须急忏悔,回心念佛,誓愿不复为恶杀生,不复恼害一切众生,愿此生早离病苦,见佛得道后,尽度前生今世一切所杀所害众生,及一切怨亲,皆生净土。念念不绝,念自纯熟,定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可除灾灭罪,病苦必愈,福报无穷,身后必生极乐世界。

  【按】净业学人,愿崇奉三宝,广行众善,普发大愿,尽度众生,使善念纯熟,上品上生。如营恶业,未能猝改,亦当随分为善,忏悔发愿,并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共生净土,方不负此老苦口婆心,普劝修持也。

  清张息庐次民光纬居士净土剩言节要

  口诵佛名,眼观佛像,耳还自听,声从舌流,禅味悦心,鼻闻香气,如是念佛,反六还一,云何得乱。吾今念佛,作一方便,自视此心如净宝瓶,佛名如谷,逐字逐句,如谷投瓶,贯珠而下,谷既无尽,瓶亦不满,不放一粒抛向瓶外。顾念此瓶不满径寸,中藏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微尘数佛,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安住其中,我亦与之俱会一处,游乐宴息,方是我安身立命处也。

  吾向来念佛,只囫囵念过,今始知须字字从心里出,还须字字入心里去。当念佛时,先要闭目端坐,凝神定虑,不可有一毫杂乱心、躁竞心、昏惰心,开口出声,务令声从心发,心借口传,息调声和,不徐不疾,字字分明,句句相继,分之则一句可作一句,贯之则百千句直如一句,绵绵密密,自一声以至千万声,自一刻以至十二时,无断无续,不缺不漏,久久纯熟,华开见佛,到时自验。

  【按】此老所言,皆从念佛有得而来,诚堪效法。

  清陈复斋熙愿居士劝修净土切要节要

  念佛正要在闹处炼,不拘行住坐卧,嘈杂之所,能一心不乱,则少声胜多声,所谓心净即土净也。终日虽忙,岂无片刻之暇,何不挪一茶之顷,心不外驰而念佛,劳心者可藉以养心,劳力者亦可藉以蓄力,事之有益无损,孰有过于此乎?急须起真切心,发勇猛力,世缘可放下者即放下,人命不常,切勿留恋自误。虽有不可放下的,也不碍我念佛,如有切事在心,虽办别事,还肯忘否?能如此念佛,自无杂念,也不至一暴十寒了。

  还有心甚真切,因往昔罪深业重,为魔娆乱。内魔是心里时醒时迷,一切贪嗔痴爱,此心才离,彼心又起。外魔是境遇屯邅,种种障缘,逼迫身心,不得安稳。即当对佛发愿,勤求忏悔。要紧一著,在念佛之心,不因魔退,任他种种障缘,一声佛号,总不离心。魔力虽强,仗此万德洪名,与之抵对,不计利害死活,只管念去,誓不退转,久必蒙佛冥加,障缘消释,净缘成熟,佛不负人,必满所愿。

  念佛之法,贵闭户潜修,无论趺坐经行念,默持出声念,必须一心靠定佛号,字字分明,才觉模糊,急提起觉照,或落于无记,或流于妄想,旋觉旋提,将此一句佛号,薰逼意根,塞断杂念昏沉两路,是为念佛正辙。不可过急,急则难久,不可过缓,缓则易散,又不可希冀入定,全不作意,放下随口而念,最易入于轻昏境界。盖念佛重在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全仗这个念头径入莲胎。迨至一心之极,不期禅定现前而自现,此是工夫纯熟时候,与放下随口入于轻昏者,迥然不同。至于体究,念即无念,不妨无念而念,此一念,即是空假中三谛,即事理四法界,即唯识唯心二观,即实相无相涅槃妙心,此乃上根理一心念法,然亦不离一心靠定佛号,字字分明而念,此为正行持…

《念佛法要(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念佛法要(卷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