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46讲

  《广论奢摩他46》(国语复习)

  讲授: 雪歌仁波切2008-10-17

  闻法动机

  修这两个,修行的方法我们一定要了解,透过什么样子学习,才可以了解止修跟观修,这两个修行的方法呢?就是奢摩他跟毗钵舍那,广论里面我们要好好学习,虽然很难,但是我们不得不学的。这些学习的时候,当然每一个行善都靠意乐。首先我们需要皈依跟发心的意乐,皈依:以开示奢摩他跟毗钵舍那的宗大师本身为主,然后一切的佛菩萨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的心整个全心全意的,跟随宗喀巴大师跟佛菩萨们,祈求祂们,这样子的皈依。再来,我们跟随你的开示,学习您开示的奢摩他跟毗钵舍那。

  这样子,我们学习的时候,目标是将来能够成办,或者证得能利益一切众生的佛果位,目标是这样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当然前面先需要五道十地,这个之前也要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一些证量,比如说依止善知识,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士道的这些证量也要生起。为生起这些,我们也是止修跟观修两个的力量连在一起,才能够有效果出来。还有第一个是先心不散乱,这个非常重要,不然所有的修行,心散乱当中修的话,肯定就没有什么效果。

  我们可以心不散乱,这个是靠什么呢?就是训练止修,培养自己定的心所,心慢慢的比较不散乱,学习的目标是这样子。透过这样子,慢慢的生起这些证量,然后进入五道十地,将来成就佛的果位。这种想法,就是发心。我们一边祈求宗喀巴大师跟整个传承的上师们,这是皈依。然后跟随他们,我们学习他们开示的这些法的时候,也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一切众生,这是发心。我们每一次学习之前,要这样子调整我们的动机。

  正讲

  (P347)「正行分二」里面,前面身体怎么坐,这个不需要特别讲,你们大概清楚。再来是「.正释修习之次第。」这里有什么样子次第呢?分两个科判,先「.引生无过三摩地」还有「二.依彼引生住心次第」我们这样的次第是为了达到什么果位?什么目标?我们为了要证得奢摩他的证量,为这个修行的次第。为证得奢摩他的证量前面,有什么样子次第呢?后面讲「住心次第」。奢摩他证量之前,该要具足什么?九住心。所以我们讲,「住心次第」指的就是九住心。九住心你们听过吧?九住心修了之后,才生得起奢摩他的证量。所以奢摩他之前,先有九住心的次第。九住心之前,该要的是什么?无过三摩地。

  先有「无过三摩地」,用这个三摩地,然后九住心一步一步的,我们要一步一步的往上走,第九个住心之后,我们先会心轻安,再来身轻安,再来身轻安乐,再来心轻安乐,然后可以说(证得)三摩地、奢摩他的证量。

  你们讲奢摩他跟三摩地一样还是不一样?这两个“字”不一样是吧?三摩地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字应该是梵文。奢摩他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也是梵文。好像一样的感觉,三摩地、奢摩他、等持。

  九住心后面才会生得起一种心轻安乐,之后会生起的一种定心所,这是我们讲的奢摩他,或者是张老师翻的「等持」,指的是这个。

  大家这里先共用张老师翻的「等持」,「持」是什么意思?止住的意思,是吧?「等」呢?平等。他直接从藏文翻译过来的,藏文是讲“息涅”息是平等的意思,或者是息有平静的意思,涅就是止,心止住在哪里。应该是从藏文直接翻译过来「等持」,「等」这个字我们要了解是平静的意思,平静的意思是什么?心不散乱,不是一般不散乱,它是散乱的障碍把它去除掉,心一直不散乱的情况下,可以持续很久都不会累的,这样子持续的力量,心能够止住在一个地方的定力,就是说「等持」,所以「等持」的意思我们大概这样子理解。「等」的意思是什么?是平静的意思。

  这边讲的次第,为了要到达什么?就是「等持」,目标是这个,修心次第是为这个目标,为这个「等持」前面先要有九住心,这里讲「依彼引生住心次第」,「彼」指的是什么?「无过三摩地」。依靠前面的无过三摩地,再来九住心一步一步的,一步一步次第的往上走。或者可以说,依靠彼无过三摩地,引生九种住心,透过这种次第,证得「等持」的证量,所以修行「等持」次第,就是这个意思。

  等持不是那么容易生得起的,我们很多会认为,我现在是修止,止修了,好像马上九住心,马上一步一步,几天之后,我已经到九住心里面第四住心、第六住心、第八住心,好像马上会这样子往上走,我是常常听到这样子。好像去闭关,第一天到哪里,第五天到哪里,第七天,第八天,第九天到已经哪里了,这样非常容易到九住心的第八住心、第九住心,这样子,我听到有这样子的。佛菩萨开示的经论,真正我们跟经论对的话,没有那么容易的,可能有一种随顺感受,感觉啦,一种随顺,这是可能的。

  真正的九住心,不是那么容易的,连「无过三摩地」也不是那么容易。不用说「依彼引生住心次第」,不用说了,先「无过三摩地」也不是那么容易。这里宗大师这样一个科判,一判出来之后,马上理解,我们平常听到这些是有问题。

  首先要引生九住心的基础「无过三摩地」,这是第一个我们要做的,「无过三摩地」生起了之后,我们用「无过三摩地」,一直往上修九住心。所以这里次第非常清楚。

  「无过三摩地」,怎么引生?修什么法可以引生「无过三摩地」?宗大师分出来:「初又分三一. 系心所缘先如何修. . 住所缘时应如何修. . 住所缘后应如何修. 」有三个阶段。

  这一年多,大概差不多两年当中,讲到哪一个阶段呢?是第三个「住所缘后应如何修」里面,现在是这个里面,还没有上到九住心,还没有,现在是怎么能够生起「无过三摩地」,我们是在第三个科判里面。

  首先就这三个科判,透过词解释一下,这边用的是「系心所缘先如何修」,是我们身体都已经坐好了,毗卢七支坐法已经做好了。做好了之后,我们要思惟止修的功德,我们好好的思惟,然后心中非常欢喜,要生起非常欢喜,非常希求止修的这个法上面,非常欢喜的希求。这是我们前面还没有开始所缘,心还没有取出一个所缘,首先要想,止修的功德怎么样,一直想它的功德,心非常渴望,非常祈求、欢喜、强烈的一个祈求,要生起这个量。这样子的话,我们后面取所缘,修的时候,心的力量、精神比较强。所以前面所缘还没有取出来之前,首先好好思惟它的功德,这是「系心所缘先如何修」,主要是去除懈怠,强烈欢喜精进的心生起,这是我们前面要做的,这是第一个。

  再来是开始修。这样子强烈的希求,这种心态生起了之后,我们要开始修。开始修的时候,首先要心住在「所缘」,这边是讲「住所缘时应如何修」,这个科判主要讲的是什么?先指出来我们修的话,缘什么样的所缘比较好,这个也讲。这些指出来之后,我们怎么样缘它,所以「住所缘时」我们心住在所缘上面,怎么样缘「所缘」?怎么样缘它?主要是这两个,一个是所缘,一个是心怎么样住在所缘上面,讲出来这两个。

  第二个科判里面,刚刚讲两个内容,一个是什么「所缘」比较恰当,第二个是如何住在「所缘」。所以如何住在「所缘」,它透过两种特色,我们要具足两种特色,心住在「所缘」。一个心安住、止在一个法上面,不可以想很多,一个境上面。另外有境的心,要非常敏锐,要有敏锐的心。透过这两个特色,然后我们的心住在「所缘」。主要是讲这两个特色,如何住「所缘」是这个意思。这是第二个科判里面讲的。

  再来,第三个科判,已经透过这两个特色,心安住在所缘上,已经有了,但是它过了一阵子,会出现很多障碍。短期或者是开始的时候,可以透过这两个精进心住下来,心住在这个所缘。过了一阵子,会有什么样子变化?会昏沉跟掉举。这些有什么样子的变化?这两个会有怎么样子的影响?这些我们怎么面对?我们怎么面对这些?昏沉跟掉举一定会影响,影响的时候,我们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是第三个科判里面讲的,「住所缘后应如何修」。

  「住所缘后」的意思,是当初没有什么问题,过了一阵子,它会各种各种的情形出现,那个时候我们如何面对?「住所缘后应如何修」是这个里面。应如何修里面,先要认出细的昏沉、细的掉举,再来如何面对?如何对治?这种方法在哪里讲呢?就是「住所缘后应如何修」。

  这样子有一点定力出现的话,我们称它「无过三摩地」。所以透过这三个科判,是生起「无过三摩地」的方法。

  第一个科判「系心所缘先如何修」里面,「故灭懈怠为初切要。」我们第一个要做的是灭除懈怠,系心所缘先如何修的目标是灭除懈怠,灭除懈怠要修什么?你们看一下《辨中边论》引好了之后,「此中所修正定功德,谓由获得奢摩它…」我们是讲,修什么方法才能够灭除懈怠?修「所修正定功德」我们要修的是这个。

  刚刚科判里面「系心所缘先如何修」如何修?修什么呢?修「正定功德」,修这个目标是什么呢?灭除懈怠。我们要修它有什么功德,我们不停的一直串习,想它的功德,这边写出七种功德。(仁波切问:)这里有没有今生我们的身心轻安?是吧?可以说这一生是我们非常享受。奢摩他真正得到的话,它的证量得到的话,我们心里的这种乐,我们现在都没有发生过这种快乐的。因为烦恼一直扰乱我们的心,所以完全没有休息,它好像每一秒钟跑的很快,它很累很累。真正的得到奢摩他或者是等持的时候,它会真的好像一种休息的感觉,非常舒服,心非常舒服的。

  一样,我们的身体也是,心轻安影响到身轻安嘛。一样,心一种非常休息的感觉的时候,它对身体也有影响,身体也是一种非常休息的感觉,非常舒服的快乐,这种乐。这些是我们…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46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