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44讲

  《广论奢摩他44》(国语复习)

  讲授: 雪歌仁波切2008-10-10

  今天讲的主要是,奢摩他已经上了一年多了,这一段时间上的内容,把它浓缩的复习,抓一下大纲、内容,这样子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我们有一些人想上奢摩他,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又从头开始上,因为已经上了一年半了,所以从新开始的话,又还一样,也是一年半才会上得完。可能不止一年半了,有没有两年了?(学员:有。)大概差不多两年了。所以我们奢摩他这个部分,今天主要是为这些想上的人为主。前面的部分,我把它浓缩的抓一下,起码有一个基础,不然的话,你们直接进来没有办法跟得上,所以今天我们的课,是为这样子的课。

  还有就是,你们两年当中上课的那些人,也是有帮助的。你们可能好像有点散掉了,时间太长了,这些内容好像就没有办法浓缩的抓回来,有点太散掉了。我上的时候,我中文的字都不认识,所以有一个麻烦的地方,你们就帮我忙,有一些阶段,你们帮我念一下,然后这样子。

  奢摩他,这个课,他是一个定,我们大家都有定的心所,这是我们大家都有的。我们有心王跟心所这样子的区分,心王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五蕴里面的第五个–识蕴就是心王。五蕴里面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识蕴是心王,(与心王)是等号的。这个心王区分的话,中观来说可以分六个,唯识来说分八个。中观分六个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样子六个。五蕴里面的识蕴,分六个,这些都是心王。所以心王与五蕴里的识蕴划上等号,知道了吧?这两个是等号的。五蕴里面的受、想,这两个是心所,但是不只这二个而已,心所也很多,这两个是一个代表,心所的一个代表而已,它没有办法涵盖一切的心所。

  一切的心所,五蕴里面我们分的话,受跟想以外一切的心所,是行蕴里面的。行蕴,你们有没有听过不相应行?听过吧?有不相应行,当然也有相应行嘛!不相应行这样子讲的时候,一定有相应行。所以相应行是什么?就是受跟想以外一切的的心所,都是相应行,所以在行蕴里面。我们讲受跟想以外其他的所有的心所,它是五蕴里面哪一个?五蕴里面的行蕴。为什么呢?行蕴我们分两个,不相应行跟相应行。相应行一定是认知上面–我们要讲的。相应因,你们读过摄类学的话,知道相应因有五种相应(所缘相应、所依相应、行相相应、时间相应、质相应等),这些一定是我们要讲的认知上面,所以相应行,一定是认知。

  除了认知以外的法,不可说是相应行,认知我们区分的话,有心王跟心所,心王已经是识蕴里面(第五个蕴里面的识蕴),已经是等号了。那剩下来什么?剩下来心所,心所里面,受跟想已经指出来了,五蕴里面指出来(色、受、想、行、识)这样子的时候,受跟想已经指出来了。所以受跟想以外的心所就是在相应行里面,知道了吧!

  我们知道,心王是在五蕴哪里?第五个识蕴。心所在哪里?受跟想还有行蕴里面,行蕴里面是怎么分呢?受跟想以外其他一切的心所,就是在行蕴里面。为什么行蕴里面呢?行蕴分两个,相应行跟不相应行。我们现在讲相应行,就要讲受跟想以外一切的心所,就是相应行里面,这样子还可以吧?

  现在我们知道了,心所在哪里?心王在哪里?五蕴里面我们大概已经认得出来。再来,心王跟心所,中间有什么关系?心王在哪里,心所就跟着,心王跟心所是跟着一起走的。好像一个家庭的样子,一个家庭一定有一家之主,跟他的小孩,整个一个家庭的样子。所以心王跟心所有这样的关系,没有心所的话,心王也活不下去,没有心王的话,心所也没有办法融在一起。所以心王跟心所,一定是一起存在的。

  心王跟心所中间,有什么关系呢?相应因,有这个关系,相应因的关系。相应因是互相相应的因,心王是心所的相应因,心所是心王的相应因,就是互相这样子依赖–心王跟心所。先这样子讲可能比较好,心王我们分出来的时候,刚刚有没有分,眼识、耳识这样子分?所以六识嘛!这六识,每一个都是心王哦,根识也好、耳识也好,第六个意识也好,每一个心王的助伴,一定有心所的。

  我们修禅定,或者是修奢摩他,这些里面哪一个是我们修的呢?第六识的这个心王,还有(第六识的这个心王–这个意识)它旁边助伴的心所,我们用这些来修,我们修行都是用这个。我们的五根识没有办法修行的,我们平常修行是用内心来修,内心里面五根识不能修的,是第六识。所以第六意识它要修,它修的时候,心王跟心所一起修,怎么修呢?主要是,我们先从它的心所下手,然后慢慢的整个心王也可以改变。从我们的心所下手,心所里面,将不好的把它去除,好的培养增长。我们的心所里面,非常重要的有二个心所,是什么呢?定跟慧。这二个心所是非常重要的。这二个心所我们本来己经有了,有定的心所,也有慧的心所。

  我们读过心类学的话,就知道五别境,五别境心所有五个:欲、胜解、念、定、慧五个,定跟慧是最后面的。这五个里面,我现在都俱足的,五个都有,还是我好像少了一个,我少了多少,不可以这样讲,我们任一个心王都有这五个。不管眼识,耳识,鼻识…意识,不管怎么样,好的也好,不好的也好,都有这五个,任一个心王都有这五个。任一个心王的意思是好的心比如说菩提心、空正见也有这五个心所。还有贪,瞋这种心,也有这五别境、这五个心所。所以这五别境是什么地方都有的。我们的我执、我爱执,这种第六识的心王,它旁边的助伴也有这五别境,这五别境是在那里都有。

  为什么有这个意思呢?先这样子讲,不管好的心也好,不好的心也好,它也有一个明锐的,好像能够思考的一个特色、一个作用,这个作用是慧心所。然后想的时候,心同时有一点安住在这个境上面,可能能够安住一秒钟或者是二秒钟,或者是一分钟,不管怎么样,它也有能安住的作用,这就是定心所。

  还有欲、胜解,忆(念)也是一样,它是一个强跟弱的差别而已,本身就是有一个特色,有一个作用,它自己的心好像能够朝境的方向。它善的也好,恶的也好,心会朝自己的境上面走,会走向这个境上面,有欲、胜解、忆念、定、慧,这些都有的。所以五别境呢?什么地方都有。你们将来学《俱舍论》的话,《俱舍论》里面就会说到,每个心王旁边一定存在有十种心所,十种心所什么呢?五别境跟五遍行,这十个。这十种心所,不管善的也好,恶的也好,任何一个心王,一定有五别境跟五遍行的。这样子可以吧?

  我们现在修菩提心、大悲心等等,这些方便的法也好;还有了悟无常,四圣谛,粗的、细的补持伽罗无我,粗的、细的法无我等等,这些智慧的法门、或者深见的法门也好,不管哪一个阶段,非常重要是什么?就是定跟慧的力量非常重要。定跟慧的力量比较虚弱的话,修的效果就没有办法出来。比如我们念皈依,没有专心安住念的话,它的效果没有办法出来。虽然心有安住,但是没有那么清楚三宝的功德是什么?我为什么皈依?皈依的目标是什么?这些完全不清楚,这样子情况下心安住也没有什么效果。

  定,能够让心安住,能够安住的力量也要有。慧,清楚了解道理,这两个都要有的。所以定跟慧每一个阶段都非常重要,连止修也好,念皈依也好,做功课也好,修什么方便的法门也好,深见、智慧的法门也好,每一个阶段,都非常重要。修定跟慧非常重要,所以定跟慧的这个力量,我们一定要培养。

  宗喀巴大师在奢摩他开头就讲,修习止观之胜利是什么?止观的胜利,不管大乘、小乘的所有的功德,就是止观的胜利?是吧?「大小二乘世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止观之果。」这边讲止观的胜利,不是真正的止跟观功德的意思哦,是随顺的止观,好像属于止的、属于观的,这样子随顺的修行,一定要有。有这样子修行的话,才能够生起小乘、大乘所有的功德。所以修习止观之胜利,是宗大师开头特别讲的,让大家知道,定跟慧要培养是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培养定跟慧,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宗大师引《解深密经》,还有引出来《修信大乘经透过这两部经,宗大师就讲,不管小乘、大乘所有的功德就是定跟慧的胜利,靠定跟慧,如果定跟慧没有修好的话,这些功德就没有办法得到。后面这里,宗大师作一个总集(结论),我们念一下:「故大小乘一切功德,皆以观慧思择而修及于所缘心一境性,二所成办,非唯止修或唯观修一分而成。」对,这是宗大师的一个结论,他前面这些引了之后,「故」然后抓出来一个结论。所以后面是讲「非唯止修或唯观修一分而成」,我们是一定要两个一起的,止修跟观察修是一定要的。

  从依止善知识开始,任一个功德,任一个善根,一定要有这两个,止修跟观修一定要有,一起的,只有一个的话,就没有办法有效果。这两个有这样的关系,互相依赖。比如说,我们止的部分、止修的,是不是能真正的稳定,要靠慧的力量,它的理由,心就能够绑在那里。后面、旁边的这些理由,没有那么清楚的话,心没有办法绑在那里,它还是会跑、会散乱,还会走不正确的方向。我们知道这个是不正确,这个是正确的,这些理由很清楚的话,心比较能够绑在境上面。

  止,要修得好的话,也要靠观。观,是我们思惟的能力。真正要深入的观有很多层次,闻慧、思慧、修慧。所以看,修慧是不是最殊胜的慧,是吧?闻慧是最初的、然后思慧、修慧。所以这里我们看得出来,修慧是最殊胜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真的心一直在这个境里面,一直深入的,一直深入的修了之后,才会生起一个高的慧。不然我们的慧就非常虚弱,是假的慧,好像没有什么力量。所以我们真正的慧要加强,心就在这个对境上面,非常长期的,更深入的修,时间长,还一直串习、串习,然后有一个体验,当中有觉受,或者是…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44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