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奢摩他19》
讲授:雪歌仁波切2007-10-26
闻法动机
思惟利益遍满虚空的有情众生之故,因此所得的果位之中,圆满的佛果珍贵宝,不论如何一定要努力去得到。在我们现在这一个段落里面,难以遇到的是大乘显密二者完全齐备的教法,这是非常难以遇到的;其次非常难以得到的是具足八种有暇十种圆满的人身宝,也非常难以得到。因此在这个时候,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要浪费掉,应当努力去学习,最重要是无论如何要得到圆满的佛果。这种想法,应当每天在内心产生,产生之后,还要使它不断的增长、增广,未来究竟的果位,圆满菩提佛果的根本,就是靠这个了。
首先要先产生菩提心是极为重要的,不仅菩提心要产生,而且在得到圆满菩提的这个方面,最主要的实修是止观双运,以这个做为根本。在菩提心产生的前面,随顺于止观双运的实修,也是有必要的。以这方式让菩提心没有产生能够使它产生,最为主要是我们现在就止观双运进行闻思修,让菩提心没有产生的,使它产生,已经产生的,还能够依于这个道路的学习,能够去得到圆满的菩提佛果,产生这种动机之后来学习教法。
正讲
现在我们学习到的段落讲安止,这个部分先讲到「所缘」,安止的时候所缘取的对象,所缘的部分。我们学习安止的时候,首先要产生无过失的等持,这个等持产生了之后,运用无过失的等持,慢慢的来实修安止,透过九住心的方式,逐渐的做实修,最后就会得到安止了,安止就得到成就了。
首先要产生无过失的等持,这无过失的等持要产生之前,要做什么样子的准备呢?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个性方面,每一个人的个性不一样,上辈子看他在烦恼方面,什么方面的烦恼串习的力量比较深重、比较强烈沉重,因此由这个助缘之故,这辈子在个性方面的烦恼,有一些人贪恋之心比较严重,有些人瞋恨之心比较严重,有些傲慢之心比较严重,有些人是妄念纷飞、很会胡思乱想,这是表示自己个性里面,烦恼方面比较严重的部分,这个部分要先把它做一个调整改变了。
首先有一个「净行所缘」,上次就讲到这个段落,在「净行所缘」里面,上一次提到的是「慈心观」的部分已经讲完毕了,现在讲到「缘起」的部分。
「缘缘起者,谓唯依三世缘起之法,生唯法果。除法更无实作业者,实受果者,即于是义任持其心。」
「缘缘起者,」缘取缘起者,第一个缘是动词;第二个缘是名词,就是所缘取的理论,这是所缘的对象,缘取这个缘起来做观修。这里所谈到的缘起,一般来讲是粗分的缘起。甚深空性方面的缘起,大概不是这个内容,是指粗分的缘起。粗分的缘起是什么?例如十二缘起、十二分支的缘起。或者说就这辈子来讲,这辈子的缘起情况也很多,譬如说由因当然要产生果,可是因形成之后,果不是立刻马上出现,往往过了几年之后,果出现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四十年之后,果逐渐慢慢出现了,这是缘起。
所以缘起的情况也很多,就这辈子来讲,但缘起当然不是只有这辈子,还有配合下辈子来讲,就有十二缘起的内容,这些类型的缘起,都是属于粗分的缘起。把这些缘起的理论,如果内心再三想,再三思惟,慢慢这个愚痴就会逐渐的减少,能够把愚痴的毛病去除掉的。
针对前面谈到的,上辈子愚痴串习的比较严重,这辈子自己个性里面愚痴的程度严重的话,在这种情况要把它做一个改善的话,对缘起的内容仔细思惟,很有帮助的。
我们就一般的情况来讲,一个人年纪越来越大,慢慢会变的越来越愚笨,脑袋就比较不太灵光了,然后很多事情一下子就忘记了,很多事情发生没有多久一下就忘记,这种情况大致上都是对于缘起的理论没有好好思惟,会产生这个毛病的。
我们如果注意看一下,庙里面譬如说有的年纪很老的喇嘛,年纪很老的师父,有老年痴呆症这种情况,几乎非常少,一般都是因为在年纪小小,很年轻的时候,仔细的思惟,读很多的经论,脑袋经常运作,所以把这个愚痴的毛病减到很少,所以到了年纪老的时候,也不会老年痴呆症了。
一般我们的情况里面,很多人到了老的时候,就有老年痴呆症出现。所以在年纪轻的时候,把缘起的理论,还有经论里面的道理,好好的分析,好好的思惟,能够把愚痴这个毛病,把它去除掉,这有很大的帮助的。
这个是指好好的思惟一下缘起的理论,佛经的道理,就好的方面去学习,才有这个帮助的。如果就烦恼的方面去学习的话,没有这个帮助了。譬如我要怎么样的妄语去骗他,他才会上当,怎么去伤害他,这是坏的方面。坏的方面花很多心思去思惟,将来只会变得更笨,让自己的愚笨越来越严重,除此之外这方面的思惟,不会让自己的愚笨减少,只是变的更加愚笨而已。
一般来讲属于烦恼方面的思惟,就这个方面而言,首先烦恼本身并不是稳定而存在的,因此对于烦恼方面,由烦恼而引发的思惟,跟对境事物的实际情况并不相随顺的,所以这个方面的思惟,如果想的很多,思惟、思虑的很多的话,由于这种力量推动的助缘之故,其实这种思惟方式,对自己不会产生帮助的,而且它会跟烦恼一样,这一方面的思惟,其实也很容易丢掉,很容易忘记。
除此之外,不是烦恼方面的思惟,是顺着事物实际的情况,仔细做分析,这个方面如果常常去学习,常常练习的话,对事物实际情况的了解,当然越来越多。因为它是顺着事物实际情况之故,所以容易很坚定,比较容易稳定保留在内心之中,也不容易失去它,不容易把它忘记。
举例子来讲,如果一个人,总是讲谎话,或者说这个人的个性里面,贪念之心比较沉重,瞋恨之心比较沉重,所以他的内心念头、想法,都是想这一方面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总是在讲妄语,总是在欺骗别人,一直都在讲谎话,谎话都是假的嘛,所以逐渐的,有时候后他讲过的谎话,讲完他马上就忘记了。因为都是假的,讲过马上就忘记了,所以他的个性也会变成这个样子,不容易稳定。
贪恋、瞋恨等等这些心思,都是不稳定的,这是因为就对境而言,也是不稳定之故,慢慢逐渐的串习久了,个性也就不容易稳定,不容易很坚定的留在内心,容易把它忘记,很容易丢掉。因此之故,如果很容易忘记,很容易失去它,不容易保留下来,分析的能力就逐渐的减弱,没有办法进行分析。因为忘记了嘛,所以没有办法进行分析思惟,当然愚笨就越来越沉重。
相反的,所思惟的内容,是顺着事物真实的情形的话,这个方面学习的越多,串习的越多,力道就越强烈。因此会累积很多好的习气,靠着这个加持的力量,它的力道之故,容易保留在内心里面不容易忘失。不容易忘失之下,就容易进行分析,容易分析的情况之下,分析的力量越来越强烈,越来就越聪明。
不仅如此,思惟缘起的内容,也会让我们的聪明的力量越来越聪明,为什么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呢?因为内心可以思惟的道路很多,因此之故,聪明的内心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聪明,所以把它称之为世俗广大道次第,用这个名词。为什么把它称为世俗谛,世俗方面的广大道次第呢?因为这个样子,如果我们对缘起,因缘聚集所形成的这种缘起的理论,如果再三思惟的话,所知,了解的内容,所知道的了解的内容,就变得非常的广大,因为所知道的内容,了解的内容,变得非常广大的话,这个人的心胸就会变得非常的开阔。
举个例子而言,譬如说大家下课之后骑车回家,如果到半路上刚好就遇到堵车,遇到堵车的时候,内心就非常的愤怒,非常的生气,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其他的办法,没有其他的方法。(仁波切开示改为开车)开车,我们比较高级一点,不要骑摩托车(大家大笑),开车好了,开车回去堵车的时候,就非常的愤怒、生气的时候,怎么辨呢?没有办法,只好生气,为什么?因为你又不能把你的车子背着走,你也不可能飞在天空飞回家里去,所以这时候当然就非常的生气。非常生气的情况之下,如果静下心来想一想,刚刚我上课的时候讲的什么?讲缘起的理论。这个时候,前面只有觉得无路可通,因为没有路,全部堵车了嘛!内心只有愤怒、生气,想把车子摆在这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如果我把缘起的理论好好想一想的话,前面的想法先放下来,这个时候产生其他的想法,为什么呢?我们用缘起的理论来分析看看,首先,我来的时间不对了,现在下班的时间,为何我刚好这个时间到路上来呢?这是我来的时间不对了。其次,可能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以走,但是我不知道。其实,堵车是堵车,如果我知道别的道路的话,我就不会留在这里了,啊!这个是因为我不了解,我不知道。其次还有一个情形是,别人跟我一样,大家工作都非常忙碌,当然这个时候大家都出来了,所以当然堵车。
很多原因造成这种情形,把很多原因好好的想一想,哦!现在会在这里,困在这里,这是由诸多因素所造成的,这个时候想一想,心胸就会非常的广大,因为想到很多的因素形成这样一个局面嘛!
前面无法可想,只会在那里干生气,非常愤怒,内心钻牛角尖,这种情况会立刻改善。内心的思惟好像被堵住了,好像无路可通,钻牛角尖,这种情形会改善掉。这个时候内心想一想,啊!原来是这么多因素所造成的,为什么我这个时候要出来在马路上呢?哦,想一想,笑一笑,内心完全放轻松。
前面是非常愤怒生气,好像没有什么思绪,好像被堵住了,那种紧张烦闷的心情,立刻就可以放轻松。堵,是没有办法开很快,但是慢慢开,笑一笑,慢慢开,想一想,各种的因素想一想,这个时候内心就会很轻松的。为什么这个时候内心可以轻松?因为把缘起的理论好好的思惟一下,把自我的内心开阔,心情放轻松,不会像前面一样,愤怒…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19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