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五册 -净心法要▪P11

  ..续本文上一页,同时遍礼诸佛。不是以一身礼一尊佛,而是遍于法界礼敬十方三世诸佛,这是三门总礼。

   下面分别进行身、语、意的敬礼。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依仗普贤行愿的威神之力,观修一身化现佛刹极微尘数身,每一身都遍礼佛刹极微尘数佛。换言之,一身化无量身,每一身又礼无量佛,是这么广大的身顶礼。

   此处,礼敬诸佛,一定要明显地观想出来,三世诸佛如在眼前一般,一一地顶礼。以至诚心顶礼一佛,也有无量功德,何况无量身礼无量佛。这是一种周遍广大的普贤顶礼,能摄集无量福德。

   意敬礼是深信诸佛周遍法界,以此胜解信随念诸佛的功德海,安住这种状态中,叫意敬礼,这是一种无尽的、具有大功德的顶礼。愿文中说: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又是以心观想:仅仅一粒极微尘中,便已充满佛刹极微尘数的佛陀,每一尊佛都处在浩瀚如海的菩萨众会之中。一粒极微尘是如此,无尽法界中的每一粒微尘也是如此。对于“一尘中有尘数佛,无尽法界尘亦然”,内心深深地生起胜解。如此随念诸佛的功德,叫意敬礼。

   以下是语敬礼:

   十大愿王中的称赞如来,摄在敬礼支中。称赞诸佛的功德大海,就是观想:自己的心性有一种无碍的能力,可以从舌根出无量音声海、言辞海,尽未来际称赞佛的功德,这是语敬礼。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在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中的每一尊佛前,我都化现无量身体,每一身有无量头,每一头有无量舌,每一舌流出无量音声海,每一音声又流出无尽的言辞海,这样称赞如来功德,直到一切劫穷尽之时,我的赞叹才有穷尽,由时劫不可穷尽的缘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如此从内心深处发起大愿。

   一切功德都是随心而生,心量有多大、多深广,福德就有多大。因此,内心要真正这样观想、真切发起大愿,切莫流于表面,只是有口无心地念念而已。

   第二支——供养支: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随着念诵,内心观想人天最殊胜的妙花,包括:大自然生长的鲜花、人工制作的各种金属花、塑料花,由单色或杂色花组成的花鬘,人天各种美妙的音乐、涂香、伞盖。总之,摄集一切人天最殊胜、最庄严、最悦意的资具,清晰地观想在自己心前,虔诚地供养诸佛如来。

   念诵观想的速度不一定要很快,主要是心里应观想清晰,供养心要恳切,因为主要是以心修积资粮,而不只是口上念,如果只是顺口溜过,心中什么也不观想,则不一定有巨大的功德。

   后一颂观想:摄集各种质地好、款式美观的古现代最殊胜的衣服供养诸佛。种种檀香、香末、烧香等最殊胜的妙香,各种数量极多、形相各异的灯器、蜡烛等,在天空中排列得极为美观。每一种供物,都堆积得像须弥山那样高广,如此众多的供品,我都统统用以供养诸佛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的胜解之心,深信所有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对每尊佛都平等以普贤菩萨的威神力,一念之间普遍供养一切诸佛。

   第三支——忏悔支: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对于我往昔由贪嗔痴,以身语意所造的一切罪业,不论是严重的五无间罪,或者微小的罪业,我都深生追悔,同时下大决心,未来永不复造。

   念诵时,一边观想,对无始以来造过无量罪业深生惭愧,同时猛利发誓,今后绝不再造。这样具有追悔以往和防护未来的两种善心,才是实修忏悔支。

   第四支——随喜支: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p>

   观想: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中所有五道有情的功德,也就是所有凡夫众生下至生起一念善心的功德,所有二乘有学无学圣者出离心、戒定慧、漏尽通等无漏功德,所有大乘菩萨六度四摄的功德,所有诸佛如来因地发菩提心、行持六度,乃至果地成佛示现八相成道,在种种法会之中转*轮度众生的功德,悉皆摄集在内,至心缘此功德大海,修习欢喜心。

   念诵偈文时,内心真切忆念功德而修习欢喜,一旦引生欢喜心时,便能摄集无量功德。倘若仅是口中念诵,内心没有引生随喜的善心,念修的效果就很差。

   第五支——转*轮支: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

   劝请的对象是十方浩瀚世界中福慧资粮圆满、最初示现成就正等觉的诸佛,无论对任何一尊初成菩提的佛陀,我们都应发心为了全法界众生,身口意恭敬、殷勤地劝请佛陀,能为一切世间众生常转胜妙*轮。

   劝请的目的:通过佛陀转*轮,能让一切众生解脱生死,成就菩提。要真正发起请转*轮的愿心,而且是发愿尽未来际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口意业无有疲厌,需要跟随普贤菩萨发起这样的大愿,以此大愿心才能摄集无量无边的功德。

   佛转*轮是关系法界众生暂时、究竟利乐的极重大事业,所以理应至心劝请诸佛转妙*轮。

   第六支——请佛住世支: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观想:当十方诸佛度生因缘已尽,准备趣入涅槃时,身为大乘行者,理应在佛的面前虔诚地祈请佛陀,为了苦难众生暂时、究竟的利益而长久住世。

   劝请之心要广大圆满,请佛住世的时间不是几年,而是请佛在佛刹极微尘数的大劫中一直常住世间,目的是为了利益众生。

   第七支——回向支:

   回向是能转变善根的大善巧,通过如法的回向,能让前六支所修集的善根辗转增上广大,乃至无穷无尽,因此修习回向极其重要。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观想:统摄前面修集礼赞、供养、请佛住世、请转*轮、随喜、忏悔等善根,回向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令自他有情同成佛道。自己一定要有这样的愿心。

   回向的体性是愿,回向和愿如何区别呢?成就善根之前的希欲叫愿,成就善根后的希欲是回向。我们希望善根都成为众生成佛的资粮,以如此广大愿心摄持回向,善根就成为大菩提之因,直至成佛都不会穷尽。

   丙五、祈祷此座修法成就

   此后,以猛利敬信从内心深处如是祈祷:此座之中,唯愿加持我与一切有情,心中能生起净心修行次第。

   祈祷圣众加持修行成就是非常重要的加行。实际上,每位修行者行住坐卧时时刻刻都应祈求三宝加被,不论修何种法门,首先祈求上师三宝加持,非常重要。

   以下从祈祷的对境、祈祷的必要性、祈祷的内容、祈祷的条件四个方面来认识祈祷。

   一、祈祷的对境:

   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大小乘的圣众。

   二、祈祷的必要性:

   我们成办事情都需要依靠助缘,比如,从这里到色达县,如果有便利的交通工具,还需要徒步行走吗?显然不要。又如,想要大量的经书,如果有先进的印刷设备,我们愿意逐字抄写,还是愿意依靠印刷设备呢?显然,具有殊胜助缘时,都愿意利用助缘,加上自己的努力,从而迅速成办事情。

   修法时,三宝是所有助缘中最殊胜的,再没有比它更具加持力的对境。即便是成办生活中的小事,我们都愿意依赖外物助缘,为什么修法时不愿依止三宝呢?这不合道理。

   为什么说三宝是最殊胜的修法助缘?释迦佛在因地发了五百大愿,并且已经成佛,具足圆满的智悲力,经中说:谁作意佛,佛就安住在他的心前,恒时赐予加持;仅仅忆念佛,也能解脱有寂二边。而且,佛的慈悲周遍一切众生心相续,没有一刹那间断、没有一微尘间隔,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众生祈求,佛陀必定会任运降临。《宝性论》说:“如如意宝无分别,无勤赐予所求物,能仁无勤应众机,利他恒住三有中。”

   有人想:佛陀是否加持我成就四种观法呢?

   答:平时有事祈求世间善人时,他也会尽力相助,何况佛陀没有我执,已达自他平等的境界,又有往昔度生的大愿、周遍的大悲、彻知万法的智慧、无碍融入的能力,这样如如意宝般的佛陀,当你祈祷他时,为何他不赐予加持呢?

   有人想:我祈祷佛,佛是否知道呢?

   答:经中说,佛陀对三世所有有情的一切心和心所,能在一刹那间毫无错乱地任运了知。譬如:只要因缘具足,即使身在远方也能听到电话另一端的声音,何况佛陀的大慈周遍一切有情相续,我们祈祷佛时,佛陀岂会不知?如经中说:“一切时方刹土中,佛陀大慈遍世间,所有有情诸心识,悉皆遍知具大慈。能仁无比之大慈,无有不遍于世间,根机意乐亦周遍,由此遍知无过失。”

   有人想:佛虽然加持我,但我能否接受到?

   答:只要缘起相应,必定能接受到。譬如,电视台发射电波,人们只要调好频道,一切信息都能在电视上原原本本出现。同理,只要具有恭敬与信心,佛陀大悲愿力的加持,必然能在心相续中显现。当祈祷佛的信心圆满时,自心就能获得佛的全分加持。《宝性论》云:“如是无垢信心等,修持信心等功德,自心中现正等觉。”

   有人想:我能凭自力修行,不必依靠三宝。

   为什么只想凭自力修行呢?即便成办世间小事也需依仗诸多助缘,现在既已了知三宝功德却仍不祈祷,只能说明对诸佛菩萨并未真正起信…

《《正法妙音》第五册 -净心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